一种自动驱血止血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7956发布日期:2019-10-28 22:18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驱血止血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驱血止血带。



背景技术:

止血带是在医疗过程中用于输血、输液、抽血、止血等情形的用具,通过压迫血管阻断血行来达到止血的目的。传统的止血带形式是重复利用的橡皮管或者橡皮条,随着医疗卫生要求和技术的整体提升,上述形式的止血带由于存在交叉感染风险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天然橡胶材质的、以条为单位且独立包装的一次性止血带,提升了卫生水平、有效防止了病菌的传播。

目前,在医院临床上,抽血或涉及止血时使用的止血带,都是通过医护人员人工勒紧。当病患较多时,有可能浪费大量的时间,使用不便,操作比较麻烦。并且根据手臂的粗细,所需止血带的长度也不同,以条为单位的止血带会出现长度不够或浪费的现象,需要一定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驱血止血带,在医院里病患较多时,可自动使止血带在病患手臂上勒紧,并且可根据手臂的粗细调节止血带使用的长度。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驱血止血带,包括基座和旋转连接在所述基座上的止血带,所述基座底部设有容纳所述止血带的储物腔,所述基座顶部对应所述储物腔处固定有滑动连接有穿绳杆的气压杆,所述气压杆与所述储物腔之间设有滑动连接在所述基座上的置手架,所述置手架上设有可容所述穿绳杆通过的通槽;所述置手架与所述储物腔之间设有可供所述止血带打结的打结腔,所述打结腔一侧滑动连接有可与所述穿绳杆配合的旋转锥,另一侧设有与所述旋转锥对应的可固定所述止血带的定绳块,所述穿绳杆远离所述旋转锥的一端设有可固定所述止血带的拉绳块,所述拉绳块与所述气压杆通过磁性互相吸引;所述旋转锥一端卡接有通过气泵在气腔内移动的活塞,所述气腔靠近所述打结腔一端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旋转锥配合的螺纹段,所述旋转锥两端分别固定有可缠绕所述止血带的第一杆和第二杆。

作为改进,所述基座上通过弹簧滑动连接有水平移动的推板,所述弹簧一直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推板上滑动卡接有所述置手架,所述置手架远离所述推板的一端与所述基座上的斜面配合移动。手臂放置在置手架上时,下压的重力使置手架在斜面的作用下向下运动的同时向右滑动,使手臂与止血带接触;手臂离开时,推板在弹簧的作用下可使置手架复位。

作为改进,所述止血带位于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之间,所述第一杆比所述第二杆短,所述旋转锥旋转时,所述止血带在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上缠绕形成打结孔。第一杆和第二杆缠绕止血带时,由于止血带的拉紧力,旋转锥旋转到一定角度时,止血带会从较短的第一杆一端划入第一杆与第二杆之间,从而与已经缠绕在第一杆和第二杆上的止血带形成一个交错的打结孔,穿绳杆牵引止血带的一端通过打结孔,即可完成一个结,使止血带在手臂上自动勒紧。

作为改进,所述螺纹段可使所述旋转锥旋转四分之三周。旋转锥旋转四分之三周时,恰好使止血带形成一个打结孔,可打出一个活结,方便后续解开。

作为改进,所述拉绳块和所述定绳块内均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可完成所述止血带的固定与松脱。固定机构为机械手。

作为改进,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电机驱动旋转的螺杆和与所述螺杆配合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两端固定有可向两侧张开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上固定有与所述弹性臂成锐角的勾爪;所述弹性臂在所述固定机构内壁的限位下合拢时,所述勾爪互相贴合并且与所述固定机构内壁贴合。弹性臂伸出时,通过勾爪可勾取止血带;弹性臂缩回时,止血带在勾爪与固定机构内壁之间卡住,完成止血带的固定。

作为改进,所述拉绳块内的勾爪上方设有可切断所述止血带的刀片。穿绳杆完成打结后向上移动时,继续拉扯止血带一端,当止血带勒紧手臂时,拉绳块对止血带的力变大,通过与刀片的摩擦切断已绑在手臂上的止血带,同时拉着新的止血带回复至初始位置。

作为改进,所述储物腔上方固定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储物腔形成的一个容所述止血带通过的开口靠近所述气腔一侧。挡板在保护储物腔内止血带不受污染的同时,还能确定止血带的移动路径,便于拉绳块抓取止血带。

作为改进,所述置手架上设有放置手臂的凹槽。确定手臂放置的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医院里病患较多时,可自动使止血带在病患手臂上勒紧,节约时间;并且可根据手臂的粗细调节止血带使用的长度,节省资源。

附图说明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4~5是图3中A的局部放大过程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置手架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机构的正向剖视图;

图9~10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机构的俯向剖视图;

各个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是:1.基座;11.挡板;12.储物腔;13.打结腔;14. 斜面;15.定绳块;2.置手架;21.凹槽;22.推板;23.弹簧;3.气腔;31.活塞;32.旋转锥; 33.第一杆;34.第二杆;35.气泵;36.螺纹段;4.气压杆;41.穿绳杆;42.拉绳块;5.止血带;51.手臂;6.固定机构;61.移动块;62.弹性臂;63.勾爪;64.电机;65.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本实用新型包括基座1和旋转连接在所述基座1上的止血带5,所述基座1底部设有容纳所述止血带5的储物腔12,所述基座1顶部对应所述储物腔12处固定有滑动连接有穿绳杆41的气压杆4,所述气压杆4与所述储物腔12之间设有滑动连接在所述基座 1上的置手架2,所述置手架2上设有可容所述穿绳杆41通过的通槽;所述置手架2与所述储物腔12之间设有可供所述止血带5打结的打结腔13,所述打结腔13一侧滑动连接有可与所述穿绳杆41配合的旋转锥32,另一侧设有与所述旋转锥32对应的可固定所述止血带5的定绳块15,所述穿绳杆41远离所述旋转锥32的一端设有可固定所述止血带5 的拉绳块42,所述拉绳块42与所述气压杆4通过磁性互相吸引;所述旋转锥32一端卡接有通过气泵35在气腔3内移动的活塞31,所述气腔3靠近所述打结腔13一端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旋转锥32配合的螺纹段36,所述旋转锥32两端分别固定有可缠绕所述止血带5的第一杆33和第二杆34。

具体的,所述基座1上通过弹簧23滑动连接有水平移动的推板22,所述弹簧23 一直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推板22上滑动卡接有所述置手架2,所述置手架2远离所述推板22的一端与所述基座1上的斜面14配合移动。

具体的,所述止血带5位于所述第一杆33和所述第二杆34之间,所述第一杆33 比所述第二杆34短,所述旋转锥32旋转时,所述止血带5在所述第一杆33和所述第二杆34上缠绕形成打结孔。

具体的,所述螺纹段36可使所述旋转锥32旋转四分之三周。

具体的,所述拉绳块42和所述定绳块15内均设有固定机构6,所述固定机构6 可完成所述止血带5的固定与松脱。

具体的,所述固定机构6包括电机64驱动旋转的螺杆65和与所述螺杆65配合的移动块61,所述移动块61两端固定有可向两侧张开的弹性臂62,所述弹性臂62上固定有与所述弹性臂62成锐角的勾爪63;所述弹性臂62在所述固定机构6内壁的限位下合拢时,所述勾爪63互相贴合并且与所述固定机构6内壁贴合。

具体的,所述拉绳块42内的勾爪63上方设有可切断所述止血带5的刀片。

具体的,所述储物腔12上方固定有挡板11,所述挡板11与所述储物腔12形成的一个容所述止血带5通过的开口靠近所述气腔3一侧。

具体的,所述置手架2上设有放置手臂51的凹槽21。

需要使用止血带时,让患者将手臂51放置在置手架2的凹槽21处,手臂51下压时带动置手架2沿着斜面14移动,手臂51与止血带5接触,根据手臂51的粗细,带动储物腔内的止血带5旋转,直至适合的长度。

气泵35向气腔3内鼓气,使活塞31带动旋转锥32向打结腔13移动,第一杆33 和第二杆34移动至止血带5两侧;然后旋转锥32与螺纹段36啮合,旋转锥32带动第一杆33和第二杆34旋转四分之三周,止血带5在第一杆33和第二杆34上缠绕成一个圈后,止血带5划过第一杆33进入第一杆33和第二杆34之间,从而形成一个打结孔。

此时,气压杆4带动穿绳杆41向下移动,拉绳块42固定着止血带5的一端,使止血带5与手臂51的接触面积更大。当穿绳杆41移动至打结腔13时,拉绳杆41位于第一杆33和第二杆34之间,并且与旋转锥32接触,旋转锥32的锥面推动拉绳杆41向定绳块15一端移动,移动过程中,拉绳块42穿过止血带5在第一杆33和第二杆34上形成的打结孔。穿绳杆41与旋转锥32的顶点接触时,定绳块15内的勾爪伸出,勾住拉绳块 42上的止血带5后收缩固定,然后拉绳块42上的固定机构6将止血带5放开。气压杆4 继续向下移动,拉绳块42在磁性吸引的作用下向气压杆4一端移动,脱离打结孔。气压杆4移动至最底部时,拉绳块42位于挡板11一侧,拉绳块42内的勾爪伸出,勾住被挡板11限位的止血带5后收缩固定。

气泵35抽气,使旋转锥32向气腔3内移动,带动第一杆33和第二杆34脱离止血带5后,气压杆4开始向上移动,绑在手臂51上的止血带5一端固定在定绳块15上,另一端固定在拉绳块42上,拉绳块42随着气压杆4向上移动,使手臂51上的止血带5 勒紧。当勒紧到一定程度时,拉绳块42内勾爪上方的刀片切断止血带5,完成一个手臂 51上止血带5的勒紧。气压杆4回复至顶点时,拉绳块42固定着未使用的止血带5恢复成初始状态。手臂51移开后,弹簧23推动推板22使置手架2回复至初始位置。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