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无线体温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8760发布日期:2019-09-20 21:40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无线体温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温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新型无线体温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体温是重要的生命体征参数之一,根据国家临床医疗护理要求,所有住院病人必须按时测量体温参数。目前临床体温测量主要是采用传统的水银温度计进行人工测量和记录。此方式不仅消耗大量的人力,不能实现大规模实时监测,而且使用水银体温计存在很大的风险,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不符合高效、节能、卫生、安全的科技要求。同时,现有的消毒方式(酒精及戊二醛浸泡方式)无法彻底消除感染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无线体温监测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无线体温监测系统,包括若干个智能体温监测终端、中继节点、WIFI无线网络系统和体温监测管理平台;所述智能体温监测终端用于接触人体获取体温数据,并且发送至中继节点;所述中继节点作为接收智能体温终端传输过来的体温数据的中转站,中继节点将体温数据以特定的数据结构进行加密后传输到WIFI无线网络系统;所述体温监测管理平台与WIFI无线网络系统连接以获取上传的体温数据,以每个智能体温监测终端的唯一标识码为依据,对体温数据进行记录及分析,进行实时的监测和高温报警。

其中,所述中继节点为可移动便携的中继器,中继器具有蓝牙通信模块和WiFi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智能体温监测终端与中继器之间通过蓝牙进行无线连接,中继器与WIFI无线网络系统之间通过WiFi无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中继器包括上下组合的壳体,所述壳体内置有PCB电路板和为PCB电路板提供电源的可充电电池组,蓝牙通信模块和WiFi无线通信模块分别集成于PCB电路板上,所述PCB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显示体温及蓝牙连接的显示模块和用于高温报警的蜂鸣器。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外侧设有便于携带的挂绳。

其中,所述智能体温监测终端包括可拆卸的体温传感装置和监测终端主体,所述监测终端主体内置有集成电路板和纽扣电池,监测终端主体的中上部设置有与体温传感装置外形适配的主体插接孔,主体插接孔的底部凸出有用于连接体温传感装置的电信号接触端;所述体温传感装置定向插入安装于主体插接孔内,并且体温传感装置与电信号接触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体温传感装置为一次性的接触式体温传感装置,所述接触式体温传感装置包括有体温探头、连接触点、医用胶贴层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定向插入主体插接孔中,使得体温传感装置与监测终端主体匹配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触点与主体插接孔内的电信号接触端连接,所述医用胶贴层开设有与固定件对应的开口,医用胶贴层通过该开口与固定件连为一体。

作为优选的,所述集成电路板上设置有具有蓝牙通讯功能且带有高分辨率AD转换器的CC2540芯片。

作为优选的,所述监测终端主体的下端部设置有使纽扣电池放进监测终端主体或从监测终端主体中取出都比较方便的纽扣电池托盘,所述纽扣电池托盘上设置有盛放纽扣电池的纽扣槽,所述纽扣槽上设置有防止纽扣电池脱落的阶梯及导轨。

作为优选的,所述监测终端主体设置为薄片状,其长度为50-55mm,宽度为30-35mm, 厚度为8-1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无线体温监测系统,包括若干个智能体温监测终端、中继节点、WIFI无线网络系统和体温监测管理平台,体温监测管理平台与WIFI无线网络系统连接以获取上传的体温数据,以每个智能体温监测终端的唯一标识码为依据,对体温数据进行记录及分析,进行实时的监测和高温报警。本无线体温监测系统实现了精确、安全的无汞体温实时动态监测,使得临床体温的监护效率和实时性都有了极大程度的提高;在医院护理方面,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实现大规模的实时测量,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不但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和患者的接触时间而降低了医护人员感染的可能性;同时也使腋下夹体温计测量体温给住院病人带来的麻烦不复存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无线体温监测系统的流程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智能体温监测终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智能体温监测终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体温传感装置 2—监测终端主体 3—医用胶贴;

4—纽扣电池托盘 5—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新型无线体温监测系统,包括若干个智能体温监测终端、中继节点、WIFI无线网络系统和体温监测管理平台;所述智能体温监测终端用于接触人体获取体温数据,并且发送至中继节点;所述中继节点作为接收智能体温终端传输过来的体温数据的中转站,中继节点将体温数据以特定的数据结构进行加密后传输到WIFI无线网络系统;所述体温监测管理平台与WIFI无线网络系统连接以获取上传的体温数据,以每个智能体温监测终端的唯一标识码为依据,对体温数据进行记录及分析,进行实时的监测和高温报警。体温监测管理平台可以为每个使用者建立体温健康管理档案,可以对所有智能体温监测终端上传的数据进行实时、连续的监测,做到高温报警,使医师或护士对出现的高温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同时体温监测管理平台可与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之间实现相关数据的共享,为医师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由于每一个智能体温监测终端都有唯一的标识,通过该标识及录入的简单的临床患者信息就可以方便的将该智能体温监测终端与临床患者进行绑定,并将该智能体温监测终端进行联网,添加到体温监测管理平台。本无线传输网络为双向通信;上行通道传输的是体温监测数据:智能体温监测终端采集到的体温数据先上传到中继节点,然后到WIFI无线网络系统,再到体温监测管理平台。下行通道传输的是控制命令及参数设置:体温监测管理平台将控制命令及参数设置下发给WIFI无线系统,到中继节点之后再到智能体温监测终端。

在本无线体温监测系统中,智能体温监测终端替代了传统的水银体温计,实现了精确、安全的无汞体温实时动态监测,使得临床体温的监护效率和实时性都有了极大程度的提高。在医院护理方面,若干个智能体温监测终端可以同时使用,并单独上传至体温监测管理平台,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实现大规模的实时测量,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这不但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和患者的接触时间而降低了医护人员感染的可能性;同时也使腋下夹体温计测量体温给住院病人带来的麻烦不复存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中继节点为可移动便携的中继器,中继器具有蓝牙通信模块和WiFi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智能体温监测终端与中继器之间通过蓝牙进行无线连接,中继器与WIFI无线网络系统之间通过WiFi无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中继器包括上下组合的壳体,所述壳体内置有PCB电路板和为PCB电路板提供电源的可充电电池组,蓝牙通信模块和WiFi无线通信模块分别集成于PCB电路板上,所述PCB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显示体温及蓝牙连接的显示模块和用于高温报警的蜂鸣器。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外侧设有便于携带的挂绳,使用者通过挂绳佩戴在身上或者身边。

该中继器由临床患者佩戴,其与智能体温监测终端之间通过蓝牙一对一配对,并通过WIFI连接到WIFI无线系统。当将WIFI无线系统遍布整个住院病区,患者即可以在整个住院病区之间自由走动,有利于住院患者病情的恢复。所述的中继器带有显示及报警功能,临床患者佩戴体温中继节点时,可以随时随地的查看自身的体温数据,而不用再去咨询医生,让医生在体温监测管理平台查看。由于中继器佩戴在临床患者身上,一旦出现高温情况,临床患者可以第一时间知道。

中继节点和智能体温监测终端之间通过蓝牙连接,其中中继节点作为主设备,智能体温监测终端作为从设备。使用时,由中继节点进行查找,主动发起蓝牙配对,当与智能体温监测终端建连成功后,中继节点和智能体温监测终端之间就可以进行双向的数据传输。所述中继节点采用的核心芯片为CC2540芯片,WiFi无线通信模块采用的是ESP8266芯片。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智能体温监测终端包括可拆卸的体温传感装置1和监测终端主体2,所述监测终端主体2内置有集成电路板和纽扣电池,监测终端主体2的中上部设置有与体温传感装置1外形适配的主体插接孔,主体插接孔的底部凸出有用于连接体温传感装置1的电信号接触端;所述体温传感装置1定向插入安装于主体插接孔内,并且体温传感装置1与电信号接触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体温传感装置1为一次性的接触式体温传感装置,所述接触式体温传感装置包括有体温探头(在图中未标出)、连接触点、医用胶贴层3和固定件4;所述固定件4定向插入主体插接孔中,使得体温传感装置1与监测终端主体2匹配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触点与主体插接孔内的电信号接触端连接,所述医用胶贴层3开设有与固定件5对应的开口,医用胶贴层3通过该开口与固定件5连为一体。

在使用时,将体温传感装置1安装在监测终端主体2的的中上部,未使用前,医用胶贴层3的粘贴面设有保护膜,只需撕下保护膜,通过医用胶贴层3将智能体温监测终端粘贴固定于用户的腋窝下。某个患者监测温度结束后,将体温传感装置1从监测终端主体2上拆卸下来;对监测终端主体2进行消毒处理,更换新的体温传感装置1之后,才可以重新用于检测体温,可彻底杜绝了交叉感染。

作为优选的,所述集成电路板上设置有具有蓝牙通讯功能且带有高分辨率AD转换器的CC2540芯片。在CC2540芯片中,可预先根据临床体温监测的实际需要,设置特定的体温采样频率,通过体温传感装置1采样人体的体温,并对采样体温数据进行初步的判断,并将其按照一定的数据结构进行封装。并且通过蓝牙模式将体温数据传输到中继节点。将体温数据进行特定形式的封装,是考虑到医院会有各种各样的无线装置,为了避免不同无线装置之间的相互干扰,本智能体温监测终端将采集到的体温数据进行了特定数据结构的封装,然后再通过蓝牙进行无线传输。采用数据封装方式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增加智能体温监测终端的自我保护性,防止其他蓝牙软件连接到智能体温监测终端。

作为优选的,所述监测终端主体2的下端部设置有使纽扣电池放进监测终端主体2或从监测终端主体2中取出都比较方便的纽扣电池托盘4,所述纽扣电池托盘4上设置有盛放纽扣电池的纽扣槽,所述纽扣槽上设置有防止纽扣电池脱落的阶梯及导轨。由于监测终端主体2为非一次性用品,经过消毒后可以重新佩戴使用;监测终端主体2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需要更换新的纽扣电池;通过在监测终端主体2的下端部设置纽扣电池托盘4,解决了纽扣电池难放入监测终端主体2中和难从监测终端主体2中取出的情况,使用更方便。

智能体温监测终端黏贴于用户的腋窝下,从用户佩戴舒适性的角度考虑,智能体温监测终端的体积要尽可能的小,这就要求监测终端主体2的结构要做到尽可能的小。作为优选的,所述监测终端主体2设置为薄片状,其长度为50-55mm,宽度为30-35mm, 厚度为8-10mm。

另外的,本无线体温检测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不仅可以监测及传输体温数据,而且还预留了传输心电、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接口,用于监测及传输心电数据、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等更为重要的人体生理指标。包括在智能体温监测终端上预留控制接口及AD接口,用于监测心电、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在中继节点及WIFI系统、体温监测管理平台中预留了心电、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编码位置、传输通道、数据库保存位置等相关的内容,用于本无线体温检测系统的扩展,以便能更好的服务临床患者,为其提供更全面的生理参数监测,提供更周到、体贴的服务。

为了减少通讯时间,提高通信效率,在本体温监测管理平台中将设置定时监测和高温监测两种监测模式。一般情况下智能体温监测终端处于定时监测的状态,定时时间可以由体温监测管理平台灵活设定。另外也可以通过体温监测管理平台设定一温度阈值,一旦用户的体温高于该阈值,该智能体温监测终端会马上发送相关信息到护士工作站的体温监测管理平台。这种方式降低了智能体温监测终端的功耗,延长了其连续使用时间,保证其在一个住院周期内的正常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