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椎间孔镜手术用辅助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6897发布日期:2019-05-24 21:22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椎间孔镜手术用辅助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椎间孔镜手术用辅助管。



背景技术:

椎间孔镜手术中所使用的导管类器械,在其通道的端口或舌部一般是平直的,尤其在做脊椎骨的椎间孔成形时,对前端的组织缺乏有效保护,容易伤及神经,手术安全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既能提高移动精度,又能提高手术效率的椎间孔镜手术用辅助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椎间孔镜手术用辅助管,包括管体,在所述管体的一端设有管舌,另一端设有手柄,在所述管舌上设有弧形护鞘,在所述弧形护鞘上设有开口,在手术过程中,当导针穿刺到位后,弧形护鞘上的开口可以和导针配合,并沿着导针移动,到达手术部位,然后弧形护鞘移动至关节突下方,有效包裹关节突,并分离关节突下方的的软组织。

采用以上结构,让穿刺到位的导针穿设过弧形护鞘的开口位置处,使得管体跟着弧形护鞘,沿导针的方向移动到手术位置,移动到位后,弧形护鞘再移动至手术位置关节突的下方,由弧形凹面有效包裹关节突下端的对应位置,然后稍加用力,使得关节突与对应位置下方的软组织实现分离,最后开始对关节突位置实施手术操作,这样就使得在手术过程中,对关节突的切除,都不会影响软组织位置的神经和血管,手柄则便于把持,不仅提高了移动准确率,还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为了便于观察管体与导针之间的位置,以便保证移动方向的准确性,作为优选,所述管舌为一段开口向上的圆弧槽。

为了减少接触面积,减小管舌位置伸入的阻力,作为优选,所述管舌为前窄后宽的结构。

为了便于弧形护鞘移动到关节突的位置,作为优选,在所述管舌的前端,设有向前上方斜置的弧形护鞘,所述弧形护鞘为前凸的圆弧形结构,在该圆弧形结构的上端设有一个“U”形槽开口。

为了便于弧形护鞘的弧面结构,有效包裹关节突的对应位置,作为优选,所述弧形护鞘后端端面所在平面,与管体中心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导针穿过弧形护鞘的开口位置,起到移动方向的导向作用,再利用弧形护鞘包裹关节突,并达到使关节突与对应位置的软组织分离的目的,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管体1等组成,在所述管体1的一端设有管舌2,另一端设有手柄3,所述管舌2为一段开口向上的圆弧槽,且为前窄后宽的结构。

在所述管舌2的前端,设有向前上方斜置的弧形护鞘21,所述弧形护鞘21为前凸的圆弧形结构,在该圆弧形结构的上端设有一个“U”形槽开口;所述弧形护鞘21后端端面所在平面,与管体1中心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

在手术过程中,当导针穿刺到位后,弧形护鞘21上的开口可以和导针配合,并沿着导针移动,到达手术部位,然后弧形护鞘21移动至关节突下方,有效包裹关节突,并分离关节突下方的的软组织。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如图1到图2所示,手术时,先用导针(未标示)穿刺的,再在CT下确认穿刺位置准确后,翻转管体1,使管舌2的凹槽面朝向导针,并让穿刺到位的导针穿设过弧形护鞘21的开口位置处,使得管体1跟着弧形护鞘21,沿导针的方向移动到手术位置,移动到位后,拔出导针,弧形护鞘21与管体1中心所在平面形成的30°斜角,便于弧形护鞘21再斜向翻转移动至手术位置关节突的下方,由弧形凹面有效包裹关节突下端的对应位置,然后稍加用力,使得关节突与对应位置下方的软组织实现暂时分离,最后开始对关节突位置实施手术操作,这样就使得手术过程中对关节突的切除,都不会影响软组织位置的神经和血管,手柄3则便于把持,不仅提高了移动准确率,还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本实用新型未描述部分与现有技术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