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皮下注射抗凝剂用定位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5124发布日期:2019-06-05 23:27阅读:4419来源:国知局
腹部皮下注射抗凝剂用定位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设备,特别是公开一种腹部皮下注射抗凝剂用定位卡。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使用抗凝剂进行皮下注射的专科较多。研究显示有规律地更换腹部注射部位,能明显减少出血,建议皮下注射部位为脐周左右5cm~10 cm,每针间隔2cm左右,同时避开裤带部位。但由于工作繁忙及没有参照物,实际执行时护士依从性差,仅靠护士自身操作经验很难达到最佳注射效果。

现有技术中的注射用定位器具产品,大部分产品结构复杂,不仅制造成本高,而且实际使用操作不便。也有小部分结构较为简单的定位产品,但基本都是标注了较为复杂的注射点,由于每个注射点本身区域都较小,所以实际执行存在一定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一种腹部皮下注射抗凝剂用定位卡,通过简单地设置注射抗凝剂定位用的轮转卡和注射标尺的相互配合,方便地实现快速找到当前所需注射部位,提高注射定位的简便性和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腹部皮下注射抗凝剂用定位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卡包括轮转卡和注射标尺,所述的轮转卡为直径10cm的圆形定位卡片,中心设有一个直径1~1.5cm的通孔,为中心定位孔,所述的注射标尺为长条状,其长度为12~14cm、宽度为3~4cm,其一端设有与所述轮转卡的中心定位孔大小相应的通孔,并通过环形卡扣与所述的轮转卡同心连接,连接后所述的注射标尺在所述的轮转卡表面绕圆心转动,所述的轮转卡表面十等分后以水平等分线为水平参考线,取水平参考线下部的5个区域和与水平参考线上部紧邻的两个区域组成连续的7个日期定位区域,剩余部分为留空区域,在所述7个日期定位区域内标记有一周“一~日”的日期标记,同时,相邻两天日期需间隔标记入不相邻的日期定位区域内,所述的注射标尺长出轮转卡表面的部分并列设有两个直径为2cm的注射孔,在注射标尺上位于所述的两个注射孔两侧分别设有“早”、“晚”标记。所述的注射标尺上的两个注射孔的圆心距为2.5~3cm,同时,最外侧的注射孔最远端距离所述轮转卡的圆心为10cm。

所述的注射标尺与所述轮转卡为硬质卡纸或塑料薄片制成,在两者相互重叠部位处的注射标尺上设有一个矩形的观察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提示明了易懂,使用方便,易于实践,即使是操作经验不足的人员也能轻易实现定位注射点。特别是极大的方便了护士的轮转工作,能及时准确地找到当前相应的注射点,实现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硬结、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轮转卡; 2、注射标尺; 3、环形卡扣; 4、中心定位孔; 5、注射孔; 6、观察孔; 7、水平参考线。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腹部皮下注射抗凝剂用定位卡,包括轮转卡1和注射标尺2。所述的轮转卡1为一个由硬质卡纸或塑料薄片制成的直径10cm的圆形定位卡片,由于所述的轮转卡1在使用时需对准肚脐部位,所以在所述的轮转卡1中心设有一个直径1~1.5cm的通孔,为中心定位孔4,便于观察对准。所述的注射标尺2为长条状,其长度为12~14cm、宽度为3~4cm,同样由硬质卡纸或塑料薄片制成,其一端设有与所述轮转卡1的中心定位孔4大小相应的通孔,并通过环形卡扣3与所述的轮转卡1同心连接,连接后所述的注射标尺2可在所述的轮转卡1表面绕圆心转动。

根据抗凝剂注射要求,所述的轮转卡1表面设有七个日期定位区域和一个留空区域,将圆形轮转卡1表面十等分,其中一条水平等分线为水平参考线7,使轮转卡1以水平参考线7分为上、下两半部分,取下半部分的5个区域和与水平参考线7紧邻的两个区域组成连续的7个日期定位区域,剩余部分为留空区域。在所述7个日期定位区域内标记有一周“一~日”的日期标记,同时,相邻两天日期需间隔标记入不相邻的日期定位区域内。

所述的注射标尺2与所述轮转卡重叠的部位处设有一个矩形的观察孔6,在注射标尺2绕轮转卡1表面转动时方便观察轮转卡1表面标记的日期。所述的注射标尺2长出轮转卡表面的部分并列设有两个直径为2cm的注射孔5,圆心距为2.5~3cm,同时,最外侧的注射孔最远端距离所述轮转卡1的圆心为10cm。在注射标尺2上位于所述的两个注射孔5两侧分别设有“早”、“晚”标记,用以区别不同注射时间的两注射孔。

本实用新型简单易用,标注明了,使用方便,易于实践,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硬结、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硬质卡纸或塑料薄片制成,成本低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