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俯卧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2396发布日期:2019-06-26 01:24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俯卧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俯卧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如果需要对病人的背部进行手术的话,一般需要病人采用俯卧的姿势,而手术时间通常较长,病人经过手术后通常会浑身酸痛数日、既加重了患者的病痛,也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针对这一问题,医护人员经过长期实践发现,在手术前进行适当的俯卧的姿势锻炼将减少患者术后的疼痛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俯卧位训练装置,其通过设置凹型趴枕和肢体承托结构用于支撑患者的头部及肢体,从而实现了辅助患者进行俯卧位训练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俯卧位训练装置,包括肢体承托结构和呈“U”形的趴枕,所述趴枕包括承托架、包覆于所述承托架的内侧及上表面的充气气垫和与所述充气气垫连接的挤压充气泵,所述肢体承托结构包括两根支撑杆和设置于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的横梁,所述横梁上悬挂设有用于承托患者肢体的承托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横梁上设有多个用于悬挂所述承托板的凹槽,所述承托板的两端连接有细绳,所述细绳可悬挂于所述凹槽内。

作为优选方案,两根所述支撑杆上均设有用于调节所述支撑杆高度的调节旋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承托板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方案,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挤压充气泵与所述充气气垫之间通过细管连接,所述细管上设有放气阀。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细绳与所述承托板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充气气垫与所述承托架可拆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俯卧位训练装置,其通过设置呈“U”形的趴枕,当患者进行俯卧训练时,患者的头部可放置于趴枕的充气气垫上,可保证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头部的舒适同时可以确保呼吸顺畅;此外,通过设置肢体承托结构,在进行训练时,可根据患者实际需要在患者的肢体下方放置一个或多个承托板,即可使患者始终保持正确的俯卧姿势,同时可以为患者提供向上的支撑力、减缓患者锻炼时的疲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趴枕的结构示意图。

1、横梁;2、支撑杆;3、调节旋钮;4、承托板;5、细绳;6、趴枕;7、凹槽;61、承托架;62、充气气垫;63、挤压充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俯卧位训练装置,包括肢体承托结构和呈“U”形的趴枕,所述趴枕包括承托架、包覆于所述承托架的内侧及上表面的充气气垫和与所述充气气垫连接的挤压充气泵,所述肢体承托结构包括两根支撑杆和设置于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的横梁,所述横梁上悬挂设有用于承托患者肢体的承托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呈“U”形的趴枕,当患者进行俯卧训练时,患者的头部可放置于趴枕的充气气垫上,可保证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头部的舒适同时可以确保呼吸顺畅;此外,通过设置肢体承托结构,在进行训练时,可根据患者实际需要在患者的肢体下方放置一个或多个承托板,即可使患者始终保持正确的俯卧姿势,同时可以为患者提供向上的支撑力、减缓患者锻炼时的疲劳。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梁上设有多个用于悬挂所述承托板的凹槽,所述承托板的两端连接有细绳,所述细绳可悬挂于所述凹槽内。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如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根据患者需要在患者不同肢体位置下方放置承托板;进一步地,所述细绳与所述承托板可拆卸连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通过更换长度不同的细绳调节承托板的高度,以适应患者不同的肢体部位和不同体型的患者,为方便调节承托板的高度,两根所述支撑杆上均设有用于调节所述支撑杆高度的调节旋钮,通过旋转调节旋钮同样可以实现调节支撑板的高度的目的。

进一步地,为提高在锻炼过程中患者的舒适性,所述承托板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挤压充气泵与所述充气气垫之间通过细管连接,所述细管上设有放气阀,从而实现对充气气垫的放气,通过设置挤压充气泵实现对充气气垫的充气;进一步地,所述充气气垫与所述承托架可拆卸连接,方便将充气气垫从承托架上拆卸下来进行清洗、消毒等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