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式体温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1809发布日期:2019-05-21 21:22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接触式体温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接触式体温计。



背景技术: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增强,逐渐认识到体温是人体机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之一,即体温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反映了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在日常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是监测身体健康的重要依据。传统测量人体体温的是水银体温计,但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现有的水银体温计在测温过程中,需要主动与测温人员接触才能测温,并且存在测温速度慢,破碎后存在水银污染可能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水银体温计在测温过程中,需要主动与测温人员接触才能测温,并且存在测温速度慢,破碎后存在水银污染可能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接触式体温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非接触式体温计,包括体温计外壳,所述体温计外壳的侧壁上开设有窗口,所述窗口内设有与外壳卡紧的菲涅尔透镜,所述体温计外壳的表面镶嵌有报警模块和测温按键,所述体温计外壳的内部设有红外温度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模数转换器、单片机控制器、时钟显示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位于菲涅尔透镜正后方预设位置,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与单片机控制器连接,所述时钟显示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报警模块和测温按键与单片机控制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接触式体温计,在需要测温时先按下体温计外壳表面的测温按键,当走动的人体在菲涅尔透镜前方出现时,人体辐射出的红外线通过菲涅尔透镜后在红外温度传感器上形成不断交替变化的可视区和非可视区,使红外温度传感器表面的温度不断发生变化,从而输出电信号,电信号被信号放大电路放大后经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该数字信号将被送入到单片机控制器中,单片机控制器对输入的数字信号进行分析,在超过人体正常体温时输出报警信号到报警模块进行报警提示,并将输入的数字信号输送到时钟显示模块进行显示和记录,而时钟显示模块在测温按键未按下时用于显示时间,在测温按键按下时用于显示体温数据,并且可用于记录测得的体温数据与出现该体温数据的时间,单片机控制器可将时钟显示模块记录的体温数据与出现该体温数据的时间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上层控制中心进行监管,因而这对于异常体温数据出现的查找分析具有相当的意义。本申请不需要与测温人员接触即可测量体温,测温速度快且测温数据准确,不会存在污染。

进一步,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位于菲涅尔透镜正后方2~5厘米处。

进一步,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选用双元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报警模块包括LED发光灯和蜂鸣器。

进一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WIFI模块或ZigBee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接触式体温计的原理框图。

图中,1、菲涅尔透镜;2、报警模块;21、LED发光灯;22、蜂鸣器;3、测温按键;4、红外温度传感器;5、信号放大电路;6、模数转换器;7、单片机控制器;8、时钟显示模块;9、无线通信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接触式体温计,包括体温计外壳,所述体温计外壳的侧壁上开设有窗口,所述窗口内设有与外壳卡紧的菲涅尔透镜1,所述体温计外壳的表面镶嵌有报警模块2和测温按键3,所述体温计外壳的内部设有红外温度传感器4、信号放大电路5、模数转换器6、单片机控制器7、时钟显示模块8和无线通信模块9;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4位于菲涅尔透镜1正后方预设位置,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4的输出端与信号放大电路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电路5的输出端与模数转换器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模数转换器6的输出端与单片机控制器7连接,所述时钟显示模块8、无线通信模块9、报警模块2和测温按键3与单片机控制器7连接。其中,所述菲涅尔透镜1用于人体辐射出的红外线通过后在红外温度传感器4上形成可视区和非可视区,同时具有聚焦的作用,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4用于将收集到的被测人员的红外线转换成模拟电信号,所述信号放大电路5用于将模拟电信号进行放大,所述模数转换器6用于将模拟电信号转换成数字电信号并输入到单片机控制器7,所述单片机控制器7对输入的数字电信号进行分析,在超过人体正常体温时输出报警信号到所述报警模块2进行报警提示,并将输入的数字信号输送到所述时钟显示模块8进行显示和记录,所述单片机控制器7还用于将时钟显示模块8记录的体温数据与出现该体温数据的时间通过无线通信模块9发送至上层控制中心进行监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接触式体温计,在需要测温时先按下体温计外壳表面的测温按键,当走动的人体在菲涅尔透镜前方出现时,人体辐射出的红外线通过菲涅尔透镜后在红外温度传感器上形成不断交替变化的可视区和非可视区,使红外温度传感器表面的温度不断发生变化,从而输出电信号,电信号被信号放大电路放大后经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该数字信号将被送入到单片机控制器中,单片机控制器对输入的数字信号进行分析,在超过人体正常体温时输出报警信号到报警模块进行报警提示,并将输入的数字信号输送到时钟显示模块进行显示和记录,而时钟显示模块在测温按键未按下时用于显示时间,在测温按键按下时用于显示体温数据,并且可用于记录测得的体温数据与出现该体温数据的时间,单片机控制器可将时钟显示模块记录的体温数据与出现该体温数据的时间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上层控制中心进行监管,因而这对于异常体温数据出现的查找分析具有相当的意义。本申请不需要与测温人员接触即可测量体温,测温速度快且测温数据准确,不会存在污染。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4位于菲涅尔透镜1正后方2~5厘米处,因为所述菲涅尔透镜1的聚焦点一般在4厘米左右,因此当把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4布置于菲涅尔透镜1正后方2~5厘米处,由此可以更好地对通过菲涅尔透镜1的人体辐射红外线进行聚焦,提升了人体测温的准确性。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菲涅尔透镜1为一种微细结构的光学元件,它是由玻璃或聚烯烃材料注压而成的薄片,镜片的一个表面一般为光面,另一个表面刻录了若干由小到大的同心圆,其具体结构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4具体可以选用型号为D204S的红外温度传感器,D204S是现有的通用双元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它是利用温度变化的特征来探测红外线的辐射,采用双灵敏元互补的方法来抑制温度变化产生的干扰,因而提高了整个体温计测量的稳定性。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单片机控制器7选用AT89S系列单片机中的一种,具体可以选用AT89S52单片机;所述时钟显示模块8选用时钟芯片DS1302,该时钟芯片是一种高性能、低功耗、带RAM的实时时钟电路;而前述型号的单片机和时钟芯片的功能特性已为本领域技术知晓,在此不再赘述。同时,所述信号放大电路5和模数转换器6也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知晓的现有技术,其具体也可以选用现有的电路来实现,因此不再说明。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报警模块2包括LED发光灯21和蜂鸣器22,所述LED发光灯21用于被测人体温度在超过第一预设阈值时进行灯亮报警,所述蜂鸣器22用于被测人体温度在超过第二预设阈值时蜂鸣报警且同时灯亮报警,由此可以很直观地得出被测人体的温度是否超过人体正常体温。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无线通信模块9为WIFI模块或ZigBee模块,由此可将时钟显示模块8记录的体温数据与出现该体温数据的时间发送至上层控制中心进行监管,方便了相关人员查看和分析。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