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3327发布日期:2019-07-19 22:28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真空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体内生理参数以及影像需要大量长期的数据才能对病人进行有效诊断,常规的做法是通过穿刺装置将检测装置固定在人体的体内器官壁上,对生理参数进行长时间的检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穿刺装置[申请公布号为CN106420015A],包括夹持座和穿刺针,夹持座内设置有用于放置穿刺针的穿刺槽,穿刺针能够在穿刺槽中滑动,夹持座的内壁与穿刺槽的对应处设置有弹性限位件,弹性限位件当穿刺针穿刺后对穿刺针进行限位。

当穿刺针在穿刺槽中滑动进行穿刺时,弹性限位件对穿刺后的穿刺针进行限位,防止其退后或发生掉落的现象,使装置能够稳定固定于活体组织上。但其结构复杂,通过穿刺针穿刺在黏膜上易造成黏膜坏死,当黏膜坏死后,装置会提早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有效避免黏膜坏死的真空吸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真空吸附装置,包括内部具有吸附腔的吸附座体,所述吸附座体的头端设有与吸附腔连通的抽气孔,所述吸附座体的尾端设有用于连接检测装置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座体的侧部设有与吸附腔连通的吸入孔,所述的吸入孔处安装有与吸附腔连通的吸盘,所述的吸附座体内设有当吸盘吸附到器官壁上时用于使吸盘保持吸附状态的保持结构。

在上述的一种真空吸附装置中,所述的吸盘包括呈喇叭状的吸附大端和用于穿入吸入孔的连接端,所述的连接端内具有用于连通吸附腔与吸附大端的内孔,所述的吸附座体与连接端之间设有用于防止连接端脱落的防脱结构。

在上述的一种真空吸附装置中,所述的防脱结构包括设于连接端上的限位环和设于吸附腔内壁的限位平面,所述的吸入孔设于限位平面上,所述限位环的外径大于吸入孔的孔径,所述的限位环与限位平面密封贴合。为了保证限位环与限位平面之间的密封性,可通过密封胶将两者粘接到一起。

在上述的一种真空吸附装置中,所述的吸附大端与连接端之间具有波纹管部。将吸附大端、波纹管部和连接端采用橡胶或塑料一体成型,并在连接端上成型限位环,结构稳定性好。波纹管部具有一定的收缩性,有效提高其抽真空的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真空吸附装置中,所述的吸附座体内设有与吸附腔连通的容纳腔,所述的保持结构包括设于容纳腔内的密封阀芯,所述的密封阀芯上连接有用于牵引密封阀芯至连接端处的牵引拉线,所述牵引拉线的外端由抽气孔穿出,所述的吸附腔内设有用于定位密封阀芯的定位结构,当定位结构将密封阀芯定位时所述的密封阀芯将连接端的内孔封堵。

密封阀芯的形状呈板状,容纳腔的形状与密封阀芯的形状相配合,通过负压将吸盘吸附到器官壁上后,通过牵引拉线将密封阀芯拉入定位结构内定位,此时密封阀芯将连接端的内端封堵。

在上述的一种真空吸附装置中,所述的定位结构包括设于吸附腔内的与连接端相对设置的定位槽,所述的连接端距定位槽底部的距离小于密封阀芯的厚度。定位槽的形状与密封阀芯的形状配合,可限制密封阀芯的周向运动。

在上述的一种真空吸附装置中,所述的密封阀芯上设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可方便密封阀芯越过连接端后进入定位槽内。

在上述的一种真空吸附装置中,所述的密封阀芯上连接有易断拉线,上述牵引拉线的内端与易断拉线连接,所述易断拉线的长度小于抽气孔的深度。

本真空吸附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通过输送系统将其输送到体内需要检测的器官处,通过负压吸引泵进行抽真空,吸附大端吸附到器官壁上后,拉动牵引拉线,使密封阀芯从容纳腔进入到定位槽内,将连接端的内端封堵,保证吸附大端一直处于吸附状态。随后拉断易断拉线,将吸附座体停留在人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真空吸附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抽真空的方式将吸盘吸附到器官壁上,不会对黏膜造成损坏,使其不会从黏膜上提早脱落;其结构设计合理,带有波纹管部的吸盘的吸附力强,可有效保证吸附座体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检测设备的检测精度;而且操作方便,固定好后可将牵引拉线拆除,减轻对人体的干扰,提高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吸附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三的剖视图。

图中,1、吸附腔;2、吸附座体;3、抽气孔;4、连接部;5、吸入孔;6、吸附大端;7、连接端;8、限位环;9、限位平面;10、波纹管部;11、容纳腔;12、密封阀芯;13、牵引拉线;14、定位槽;15、易断拉线;16、导向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的真空吸附装置,包括内部具有吸附腔1的吸附座体2,吸附座体2的头端设有与吸附腔1连通的抽气孔3,吸附座体2的尾端设有用于连接检测装置的连接部4,检测装置可通过螺纹、拉线或者通过过盈配合等方式连接在连接部4上。

如图2所示,吸附座体2的侧部设有与吸附腔1连通的吸入孔5,吸入孔5处安装有与吸附腔1连通的吸盘,吸附座体2内设有当吸盘吸附到器官壁上时用于使吸盘保持吸附状态的保持结构。

具体的,如图2所示,吸盘包括呈喇叭状的吸附大端6和用于穿入吸入孔5的连接端7,连接端7内具有用于连通吸附腔1与吸附大端6的内孔,吸附座体2与连接端7之间设有用于防止连接端7脱落的防脱结构。

如图2所示,防脱结构包括设于连接端7上的限位环8和设于吸附腔1内壁的限位平面9,吸入孔5设于限位平面9上,限位环8的外径大于吸入孔5的孔径,限位环8与限位平面9密封贴合。为了保证限位环8与限位平面9之间的密封性,可通过密封胶将两者粘接到一起。

如图2所示,吸附座体2内设有与吸附腔1连通的容纳腔11,保持结构包括设于容纳腔11内的密封阀芯12,密封阀芯12上连接有用于牵引密封阀芯12至连接端7处的牵引拉线13,牵引拉线13的外端由抽气孔3穿出,吸附腔1内设有用于定位密封阀芯12的定位结构,当定位结构将密封阀芯12定位时密封阀芯12将连接端7的内孔封堵。

本实施例中,密封阀芯12的形状呈板状,容纳腔11的形状与密封阀芯12的形状相配合,通过负压将吸盘吸附到器官壁上后,通过牵引拉线13将密封阀芯12拉入定位结构内定位,此时密封阀芯12将连接端7的内端封堵。

如图2所示,定位结构包括设于吸附腔1内的与连接端7相对设置的定位槽14,连接端7距定位槽14底部的距离小于密封阀芯12的厚度。定位槽14的形状与密封阀芯12的形状配合,可限制密封阀芯12的周向运动。

如图2所示,密封阀芯12上连接有易断拉线15,牵引拉线13的内端与易断拉线15连接,易断拉线15的长度小于抽气孔3的深度。

本真空吸附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如图5所示,通过输送系统将其输送到体内需要检测的器官处,通过负压吸引泵进行抽真空,吸附大端6吸附到器官壁上后,拉动牵引拉线13,使密封阀芯12从容纳腔11进入到定位槽14内,将连接端7的内端封堵,保证吸附大端6一直处于吸附状态。随后拉断易断拉线15,将吸附座体2停留在人体内。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如图3和图4所示,吸附大端6与连接端7之间具有波纹管部10。将吸附大端6、波纹管部10和连接端7采用橡胶或塑料一体成型,并在连接端7上成型限位环8,结构稳定性好。波纹管部10具有一定的收缩性,有效提高其抽真空的效果。

其中,波纹管部10可以是短波纹,也可以是长波纹。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如图6所示,密封阀芯12上设有导向斜面16,导向斜面16可方便密封阀芯12越过连接端7后进入定位槽14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