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摩椅断电自动复位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3699发布日期:2019-08-16 22:13阅读:7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按摩椅断电自动复位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控制领域,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摩椅断电自动复位控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养生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生活的理念,按摩保健功能的按摩椅也逐渐被广大消费者接受。

当按摩椅正常工作时,主驱动板会控制电动缸将按摩椅由坐姿调整为躺姿,同时也会控制另一个电动缸将小腿抬起来。因此,如果在平躺的位置遭遇突发性停电,消费者很难从按摩椅上下来,会给消防者造成一定的人身危险,因而,市场上迫切需求一种在断电时使得按摩椅自动复位的控制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按摩椅断电时在给消费者带来潜在危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摩椅断电自动复位控制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按摩椅断电自动复位控制器,其包括主驱动板、电动缸M,还包括备用电源模块、用于驱动所述电动缸M 的继电器KA,所述继电器KA包括线圈、作为所述线圈输入端的线圈端 X1、作为所述线圈输出端的线圈端X2、公共触点端G1、公共触点端G2、常开触点端CK1、常开触点端CK2、常闭触点端CB1、常闭触点端CB2;

所述继电器KA通过所述线圈端X1、线圈端X2、常开触点端CK1 以及常开触点端CK2与所述主驱动板连接;所述继电器KA通过所述常闭触点端CB1和所述常闭触点端CB2与所述备用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继电器KA通过所述公共触点端G1、公共触点端G2与所述电动缸M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驱动板包括电源端VCC、处理器U1、主电源B1、与所述常开触点端CK1和所述常开触点端CK2连接的驱动模块U2、二极管 D2、二极管D3以及电阻R1以及与所述线圈并联设置的二极管D1;

所述处理器U1包括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的端口P1、接地的接地端P2、连接所述电动缸M的接缸端DDG以及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的驱动端QD;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备用电源模块连接,所述主电源B1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源端VCC和所述电阻 R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继电器KA的所述线圈端X1连接,所述二极管D1、线圈端X2以及主电源的负极均接地。

优选地,所述备用电源模块包括锂电池组B2、为所述锂电池组B2充电的充电模块、手动按钮SW以及复位检测模块,所述锂电池组B2的正极经过所述手动按钮SW以及所述复位检测模块之后与所述继电器KA的常闭触点端CB1连接,所述锂电池组B2的负极与所述常闭触点端CB2 连接并接地。

优选地,所述充电模块为基于三端稳压集成电路芯片LM7812的电路模块。

优选地,所述复位检测模块包括场效应管Q、用于检测所述电动缸M 复位与否的行程开关SQ、二极管D4、电阻R2以及电阻R3;

所述行程开关SQ包括位置检测端WJ和接地的接地端GND,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位置检测端WJ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在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位置检测端WJ连接的连接处,所述电阻 R2、电阻R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场效应管Q的栅极G连接,所述手动按钮SW的一端、场效应管Q的漏极D分别与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手动按钮SW的另一端与所述锂电池组B2的正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的源极S与常闭触点端CB1连接。

优选地,所述场效应管Q的型号为IRF9530。

优选地,所述继电器KA的型号为HF115F/024-2ZS。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按摩椅断电自动复位控制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按摩椅断电自动复位控制器通过继电器将电动缸从主驱动板供电切换至备用电源模块供电的方式,使得电动缸得以复位,有效解决了按摩椅在断电时给消费者带来人身危险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消费者的产品体验。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按摩椅断电自动复位控制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识说明:

100、复位检测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按摩椅断电自动复位控制器,其包括主驱动板、备用电源模块、电动缸M、用于驱动电动缸M的继电器 KA,其中,继电器KA包括线圈、作为线圈输入端的线圈端X1、作为线圈输出端的线圈端X2、公共触点端G1、公共触点端G2、常开触点端CK1、常开触点端CK2、常闭触点端CB1、常闭触点端CB2;继电器KA通过线圈端X1、线圈端X2、常开触点端CK1以及常开触点端CK2与主驱动板连接,继电器KA通过常闭触点端CB1和常闭触点端CB2与备用电源模块连接,继电器KA通过公共触点端G1、公共触点端G2与电动缸M连接。

主驱动板包括电源端VCC、处理器U1、主电源B1、与常开触点端 CK1和常开触点端CK2连接的驱动模块U2、与线圈并联设置的二极管 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以及电阻R1,其中,处理器U1包括与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的端口P1、接地的接地端P2、连接电动缸M的接缸端 DDG以及连接驱动模块的驱动端QD;二极管D3的负极与备用电源模块连接,主电源B1的正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电源端VCC和电阻 R1的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继电器KA 的线圈端X1连接,二极管D1、线圈端X2以及主电源的负极均接地。

备用电源模块包括锂电池组B2、为锂电池组B2充电的充电模块、手动按钮SW以及复位检测模块100,其中,充电模块为基于三端稳压集成电路芯片LM7812设计的电路模块;锂电池组B2的正极经过手动按钮SW 以及复位检测模块100之后与继电器KA的常闭触点端CB1连接,锂电池组B2的负极与常闭触点端CB2连接并接地。

复位检测模块100包括场效应管Q、用于检测电动缸M复位与否的行程开关SQ、二极管D4、电阻R2以及电阻R3,其中,行程开关SQ包括位置检测端WJ和接地的接地端GND,二极管D3的负极与位置检测端 WJ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在二极管D3的负极与位置检测端WJ连接的连接处,电阻R2、电阻R3的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的栅极G连接,手动按钮SW的一端连接以及场效应管Q的漏极D分别与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手动按钮SW的另一端与锂电池组B2的正极连接,场效应管Q的源极S与常闭触点端CB1 连接。

优选地,继电器KA的型号为HF115F/024-2ZS;场效应管Q的型号为IRF9530。

为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按摩椅断电自动复位控制器,下面简述其工作原理:

当主驱动板上的主电源B1断电之后,继电器KA会从由主驱动板驱动的状态切换到由备用电池模块。当消费者按下手动按钮SW时,锂电池组B2会驱动电动缸M复位;

当电动缸M复位完成之后,行程开关SQ会由常态的闭合转为断开,这样场效应管Q会因栅极G电压升高而截止不导通,电动缸M停止动作,这样防止了电动缸M连续运动超出电动缸M的行程,造成电动缸M损坏。

值得注意的是,二极管D4的设置是为了解决电压不匹配的问题,因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U1的电压为3.3伏特,而锂电池组B2的电压为11.1~12.6伏特,所以锂电池组B2不能直接连接行程开关SQ,这才在设计电路时加上了二极管D4。同样在主驱动板的控制回路里,处理器U1 连接到行程开关SQ前也串联进二极管D3。这样当行程开关SQ闭合时处理器U1检测到也是0.7V的二极管压降;行程开关SQ断开时,处理器 U1检测到的是3.3伏特的电阻R3的电压,备用电源模块的电压因为二极管D3,所以也影响不到主驱动板的处理器U1对行程开关SQ的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按摩椅断电自动复位控制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按摩椅断电自动复位控制器通过继电器KA将电动缸M从主驱动板供电切换至备用电源模块供电的方式,使得电动缸 M得以复位,有效解决了按摩椅在断电时给消费者带来人身危险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消费者的产品体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