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助行器的踝关节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6183发布日期:2019-08-09 21:16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体助行器的踝关节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体助行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体助行器的踝关节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人体助行器的使用方式多为穿戴在人体身上,通过助行器构件的运动关系带动人体运动。助行器从助行原理上可分为主动助行和被动助行两大类,主动助行主要通过增加外部驱动力给人体行走运动提供辅助,被动助行即不增加外部驱动力,通过将人体行走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进行转化,从而给人体行走运动产生辅助作用。

主动助行由于增加外部驱动力,往往都是预先给外部驱动附加控制方式,人体行走时肢体跟随助行器运动,因此在行走过程中,对于不同人的不同行走规律,很难实现人体跟随运动。被动助行由于没有外部驱动力,助行器的辅助运动均由人体自身运动产生,因此可以实现人体跟随运动。不管哪种类型的助行器,其踝关节位置的构件均可自由转动,以适应人体踝关节处的转动。

但是,现有的助行器的踝关节处构件转动范围过大,无法对人体踝关节运动幅度过大时进行保护。人体运动时,往往容易因为运动幅度过大或运动幅度不受控制,而造成踝关节意外受伤,因此可对踝关节运动幅度进行限制和保护的助行器对于运动安全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限制踝关节运动幅度以避免踝关节拉伤的人体助行器踝关节连接装置,解决了现有人体助行器的踝关节连接装置无法避免踝关节过度转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体助行器的踝关节连接装置,包括鞋底,鞋底上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调节板;第一调节板的另一端固定有轴套,轴套内套设有轴瓦,轴瓦上连接有支座,轴瓦上固定有转轴,转轴的另一端从支座穿过;轴套的内壁上固定有弧形限位块,轴瓦的侧壁上设置有弧形缺口,弧形限位块套设于弧形缺口内,弧形缺口的长度大于弧形限位块的长度;支座上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调节板,第二调节板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三调节板,第三调节板的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有连接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转轴为D型轴,支座和轴瓦上均设置有D型孔,转轴依次穿过支座的D型孔和轴瓦的D型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调节板与鞋底上均设置有条形孔,连接第一调节板和鞋底的螺栓依次穿过第一调节板上的条形孔和鞋底上的条形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支座和第二调节板上均设置有条形孔,连接第二调节板和支座的螺栓依次穿过第二调节板上的条形孔和支座上的条形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座和第三调节板上均设置有条形孔,连接第三调节板和连接座的螺栓依次穿过第三调节板上的条形孔和连接座上的条形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转轴远离第一调节板的一端设置有防掉头,第二调节板上设置有搭接孔,转轴穿过搭接孔,防掉头的两端挂在第二调节板靠近搭接孔的位置,搭接孔的形状为长条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轴瓦可在轴套内转动,转轴、轴瓦、支座、第二调节板连接成一个整体,则第二调节板能相对于第一调节板转动。当人体踝关节处运动时,第二调节板随人体踝关节的扭转而相应转动,有效支撑踝关节。轴套上的弧形限位块套设于轴瓦的弧形缺口内,则轴瓦转动一定角度后,弧形限位块能对轴瓦进行阻挡,避免轴瓦过度转动。通过设置弧形缺口与弧形限位块的长度差,第二调节板相对于第一调节板的可转动角度得以设置。本实用新型避免第二调节板相对于第一调节板能自动转动时踝关节容易因过度扭转而受伤的情况。

2、转轴为D型轴,支座与轴瓦设有对应D型孔,转轴通过D型轴段对支座与轴瓦进行径向定位,从而可实现第二调节板相对第一调节板进行转动。

3、第一调节板上的条形孔和鞋底上的条形孔处通过螺栓连接,则可调节第一调节板在鞋底上的位置,适用于不同脚部尺寸的人群。

4、支座上的条形孔和第二调节板上的条形孔处通过螺栓连接,则可调节第二调节板相对于支座的连接位置,适用于不同脚踝宽度的人群,提高人体助行器与脚踝的贴合度。

5、连接座上的条形孔和第三调节板上的条形孔处通过螺栓连接,则可调节连接座相对于第三调节板的连接位置,适用于不同小腿长度的人群,提高人体助行器与小腿的贴合度。

6、转轴上的防掉头搭接在第二调节板上,避免转轴相对于轴瓦松动时而掉落的情况,保证人体助行器的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侧方向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外侧方向的立体图。

图中,1-鞋底,2-第一调节板,3-轴套,4-轴瓦,5-支座,6-转轴,7-第二调节板,8-第三调节板,9-连接座,31-弧形限位块,41-弧形缺口,61-防掉头,71-搭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一种人体助行器的踝关节连接装置,包括鞋底1,鞋底1上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调节板2;第一调节板2的另一端固定有轴套3,轴套3内套设有轴瓦4,轴瓦4上连接有支座5,轴瓦4上固定有转轴6,转轴6的另一端从支座5穿过;轴套3的内壁上固定有弧形限位块31,轴瓦4的侧壁上设置有弧形缺口41,弧形限位块31套设于弧形缺口41内,弧形缺口41的长度大于弧形限位块31的长度;支座5上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调节板7,第二调节板7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三调节板8,第三调节板8的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有连接座9。

本实用新型的轴瓦4可在轴套3内转动,转轴6、轴瓦4、支座5、第二调节板7连接成一个整体,则第二调节板7能相对于第一调节板2转动。当人体踝关节处运动时,第二调节板7随人体踝关节的扭转而相应转动,有效支撑踝关节。轴套3上的弧形限位块31套设于轴瓦4的弧形缺口41内,则轴瓦3转动一定角度后,弧形限位块31能对轴瓦4进行阻挡,避免轴瓦4过度转动。通过设置弧形缺口41与弧形限位块31的长度差,第二调节板7相对于第一调节板2的可转动角度得以设置。本实用新型避免第二调节板7相对于第一调节板2能自动转动时踝关节容易因过度扭转而受伤的情况。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转轴6为D型轴,支座5和轴瓦4上均设置有D型孔,转轴6依次穿过支座5的D型孔和轴瓦4的D型孔。

转轴6为D型轴,支座5与轴瓦4设有对应D型孔,转轴6通过D型轴段对支座6与轴瓦5进行径向定位,从而可实现第二调节板7相对第一调节板2进行转动。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调节板2与鞋底1上均设置有条形孔,连接第一调节板2和鞋底1的螺栓依次穿过第一调节板2上的条形孔和鞋底1上的条形孔。

第一调节板2上的条形孔和鞋底1上的条形孔处通过螺栓连接,则可调节第一调节板2在鞋底1上的位置,适用于不同脚部尺寸的人群。

实施例四

在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支座5和第二调节板7上均设置有条形孔,连接第二调节板7和支座5的螺栓依次穿过第二调节板7上的条形孔和支座5上的条形孔。

支座5上的条形孔和第二调节板7上的条形孔处通过螺栓连接,则可调节第二调节板7相对于支座5的连接位置,适用于不同脚踝宽度的人群,提高人体助行器与脚踝的贴合度。

实施例五

在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连接座9和第三调节板8上均设置有条形孔,连接第三调节板8和连接座9的螺栓依次穿过第三调节板8上的条形孔和连接座9上的条形孔。

连接座9上的条形孔和第三调节板8上的条形孔处通过螺栓连接,则可调节连接座9相对于第三调节板8的连接位置,适用于不同小腿长度的人群,提高人体助行器与小腿的贴合度。

实施例六

在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转轴6远离第一调节板2的一端设置有防掉头61,第二调节板7上设置有搭接孔71,转轴6穿过搭接孔71,防掉头61的两端挂在第二调节板7靠近搭接孔71的位置,搭接孔71的形状为长条形。

转轴6上的防掉头61搭接在第二调节板7上,避免转轴6相对于轴瓦4松动时而掉落的情况,保证人体助行器的使用安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