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可调节副手柄的内镜取样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1876发布日期:2019-07-06 11:24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可调节副手柄的内镜取样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辅助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具有可调节副手柄的内镜取样钳。



背景技术:

目前,内窥镜检查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方法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取样钳通过内窥镜钳进入患者体内夹取病变部位组织,再对夹出的组织进行病理分析以确诊病症。内窥镜活组织取样因其创伤小,检查方便,已成为常规的内窥镜检查手段。

在内窥镜取样过程中会使用到内镜取样钳,但是目前的内镜取样钳在使用过程中对齐表面需要杀菌处理,但目前一般常见的杀菌方法是通过护士拿取杀菌棉进行擦拭,导致擦拭效果差,擦拭不到位,容易让病人使用时产生交叉感染,另外目前的内镜取样钳表面并设置任何标志物以及定位装置,导致取样时,速度过快容易造成内壁损伤,需要慢慢操作,但又降低工作效率,综上所述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调节副手柄的内镜取样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可调节副手柄的内镜取样钳,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拉锁、握手部以及夹持部,所述拉锁置于所述握手部与夹持部之间,在所述本体的拉锁表面套有软管,在所述软管的表面靠近所述本体的握手部设有能够在所述软管外进行滑动的杀菌装置及可调节副手柄,所述杀菌装置包括上下分布的上腔和下腔,且所述上腔和下腔的两侧上下分别拆卸式连接,在所述上腔内设有与软管上半部配合的第一凹槽,在所述下腔内设有与软管下半部配合的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设有能够更换的一次性的杀菌棉,所述可调节副手柄包括上下分布的上滑块和下滑块,且所述上滑块和下滑块的两侧上下分别拆卸式连接,在所述上滑块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吹气层,在所述下滑块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吹气层,且所述第一吹气层和第二吹气层是当对应吹气层鼓起后,靠近握手部的鼓起高度低的吹气装置。

便于拆卸,所述上滑块和下滑块的两侧以及所述上腔和下腔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螺栓以及第一螺母配合固定。

便于拆卸,所述上滑块和下滑块的一侧通过第一转轴铰接,所述上滑块和下滑块的一侧通过第二转轴连接,且所述上滑块和下滑块的另一侧以及所述上腔和下腔的另一侧分别通过第二螺栓以及第二螺母配合固定。

为了提高安全性,在第一吹气层和第二吹气层的表面间隔设有凸起的硅胶层。

为了提高使用效率,在握手部的下方设有用于放置杀菌棉的安放仓,所述安放仓内设有一个以上的杀菌棉。

为了提高杀菌效果,在所述软管外还套有能够拆卸且能够在软管外移动的杀菌喷座,所述杀菌喷座包括喷雾器、支架以及朝向软管外侧的一个以上的喷头。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可调节副手柄的内镜取样钳的使用方法,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将上腔和下腔分开,在上腔和下腔的上面对应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放置杀菌棉,然后再固定到软管内;

步骤二、然后滑动上腔使得上腔和下腔在软管上滑动,通过杀菌棉对软管表面进行杀菌处理;杀菌后拆除上腔和下腔;

步骤三、此时将上滑块和下滑块相互配合滑动连接到软管外,然后将其滑动到靠近软管的位置处,并根据软管深入口腔的距离调节上滑块,来调节离夹持部的距离,将夹持部深入到口腔内进行夹取组织;

步骤四、并将第一吹气层和第二吹气层吹起,抓住握手部拉起拉锁来控制夹持部的开合实现夹取组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滑动上腔使得上腔和下腔在软管上滑动,此时通过杀菌棉对软管表面进行杀菌处理;

2、通过将上滑块和下滑块相互配合滑动连接到软管外,然后将其滑动到靠近软管的位置处,并根据软管深入口腔的距离调节上滑块来调节离夹持部的距离,然后将第一吹气层和第二吹气层吹起,并通过抓住握手部拉起拉锁来控制夹持部的开合实现夹取组织,完成后,由于利用上滑块和下滑块定位的方法来定位软管深入口腔的距离,并利用第一吹气层和第二吹气层防止拉出软管时,对口腔的伤害,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方便调节软管深入口腔的距离并实现快速杀菌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一种具有可调节副手柄的内镜取样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上腔和下腔配合时的侧视图;

图3为实施例1中上滑块和下滑块配合时的侧视图;

图4为实施例2中上腔和下腔配合时的侧视图;

图5为实施例2中上滑块和下滑块配合时的侧视图;

图6为实施例3中上滑块和下滑块配合时的侧视图;

图7为实施例4中一种具有可调节副手柄的内镜取样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5中杀菌喷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拉锁;2、握手部;3、夹持部;4、软管;5、杀菌装置;6、可调节副手柄;7、上腔;8、下腔;9、第一凹槽;10、第二凹槽;11、杀菌棉;12、上滑块;13、下滑块;14、第一吹气层;15、第二吹气层;16、吹气装置;17、第一螺栓;18、第一螺母;19、第一转轴;20、第二转轴;21、第二螺栓;22、第二螺母;23、硅胶层;24、安放仓;25、杀菌喷座;26、喷雾器;27、支架;28、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8对本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具有可调节副手柄的内镜取样钳,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拉锁1、握手部2以及夹持部3,所述拉锁1置于所述握手部2与夹持部3之间,在所述本体的拉锁1表面套有软管4,在所述软管4的表面靠近所述本体的握手部2设有能够在所述软管4外进行滑动的杀菌装置5及可调节副手柄6,所述杀菌装置5包括上下分布的上腔7和下腔8,且所述上腔7和下腔8的两侧上下分别拆卸式连接,在所述上腔7内设有与软管4上半部配合的第一凹槽9,在所述下腔8内设有与软管4下半部配合的第二凹槽10,在所述第一凹槽9和第二凹槽10内设有能够更换的一次性的杀菌棉11,所述可调节副手柄6包括上下分布的上滑块12和下滑块13,且所述上滑块12和下滑块13的两侧上下分别拆卸式连接,在所述上滑块12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吹气层14,在所述下滑块13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吹气层15,且所述第一吹气层14和第二吹气层15是当对应吹气层鼓起后,靠近握手部2的鼓起高度低的吹气装置16。

便于拆卸,所述上滑块12和下滑块13的两侧以及所述上腔7和下腔8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螺栓17以及第一螺母18配合固定,通过上述结构。

工作原理:首先将上腔7和下腔8分开,在上腔7和下腔8的上面对应的第一凹槽9和第二凹槽10内放置杀菌棉11,然后再固定到软管4内;然后滑动上腔7使得上腔7和下腔8在软管4上滑动,通过杀菌棉11对软管4表面进行杀菌处理;杀菌后拆除上腔7和下腔8;此时将上滑块12和下滑块13相互配合滑动连接到软管4外,然后将其滑动到靠近软管4的位置处,并根据软管4深入口腔的距离调节上滑块12来调节离夹持部3的距离,将夹持部3深入到口腔内进行夹取组织;并将第一吹气层14和第二吹气层15吹起,抓住握手部2拉起拉锁1来控制夹持部3的开合实现夹取组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滑动上腔7使得上腔7和下腔8在软管4上滑动,此时通过杀菌棉11对软管4表面进行杀菌处理;

2、通过将上滑块12和下滑块13相互配合滑动连接到软管4外,然后将其滑动到靠近软管4的位置处,并根据软管4深入口腔的距离调节上滑块12,来调节离夹持部3的距离,然后将第一吹气层14和第二吹气层15吹起,并通过抓住握手部2拉起拉锁1来控制夹持部3的开合实现夹取组织,完成后,由于利用上滑块12和下滑块13定位的方法来定位软管4深入口腔的距离,并利用第一吹气层14和第二吹气层15防止拉出软管4时,对口腔的伤害,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方便调节软管4深入口腔的距离并实现快速杀菌的作用。

实施例2:

如图4、图5所示,一种具有可调节副手柄的内镜取样钳,便于拆卸,所述上滑块12和下滑块13的一侧通过第一转轴19铰接,所述上滑块12和下滑块13的一侧通过第二转轴20连接,且所述上滑块12和下滑块13的另一侧以及所述上腔7和下腔8的另一侧分别通过第二螺栓21以及第二螺母22配合固定,这样结构设计方便操作。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一种具有可调节副手柄的内镜取样钳为了提高安全性,在第一吹气层14和第二吹气层15的表面间隔设有凸起的硅胶层23,对口腔启动进一步防护作用。

实施例4:

如图7所示,一种具有可调节副手柄的内镜取样钳,为了提高使用效率,在握手部2的下方设有用于放置杀菌棉11的安放仓24,所述安放仓24内设有一个以上的杀菌棉11。

实施例5:

如图8所示,一种具有可调节副手柄的内镜取样钳,为了提高杀菌效果,在所述软管4外还套有能够拆卸且能够在软管4外移动的杀菌喷座25,所述杀菌喷座25包括喷雾器26、支架27以及朝向软管4外侧的一个以上的喷头28,工作时,开启喷雾器26,将杀菌喷雾通过喷头28喷向软管4表面,且所述杀菌喷座25的拆卸结构与实施例2中上腔7和下腔8的拆卸方式相同。

实施例6:

如实施例1-5所述的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可调节副手柄的内镜取样钳的使用方法,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将上腔7和下腔8分开,在上腔7和下腔8的上面对应的第一凹槽9和第二凹槽10内放置杀菌棉11,然后再固定到软管4内;

步骤二、然后滑动上腔7使得上腔7和下腔8在软管4上滑动,通过杀菌棉11对软管4表面进行杀菌处理;杀菌后拆除上腔7和下腔8;

步骤三、此时将上滑块12和下滑块13相互配合滑动连接到软管4外,然后将其滑动到靠近软管4的位置处,并根据软管4深入口腔的距离调节上滑块12,来调节离夹持部3的距离,将夹持部3深入到口腔内进行夹取组织;

步骤四、并将第一吹气层14和第二吹气层15吹起,抓住握手部2拉起拉锁1来控制夹持部3的开合实现夹取组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施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施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施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