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胃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6144发布日期:2019-06-13 16:00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鼻胃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鼻胃管。



背景技术:

鼻胃管是由鼻孔插入,经由咽部,通过食管到达胃部,多是用来抽胃液,也可以用来往胃里注入液体提供给患者必需的食物和营养。

鼻胃管应用的医学临床科室很多,在神经内科,常见于球麻痹患者出现的吞咽困难的患者,为了保证其营养需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药物应用,促进疾病的恢复,需给予鼻饲;在消化内科以及胃肠外科,常见于肠梗阻、重症胰腺炎、各种胃肠外科术后,放置胃肠减压是治疗的重要措施,通过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

但是现有鼻胃管管头为不划伤鼻腔以及患者的口咽部,通常设计为侧面开孔的圆形塑料帽,其为前端封闭的管头设计,管头材料为与导管相一致的不可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聚氨酯材料制成。在堵管后,冲管或使用导丝疏通时,管内容物受压,易在帽内积聚,从两侧孔洞挤出方可疏通成功,受力不直接,疏通易失败,若因疏通失败而频繁更换鼻胃管,会在撤管的时候把导管的残余物带到气管内,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和痛苦,还会增加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鼻胃管容易堵塞且通管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冲管或疏通容易的鼻胃管。

本实用新型鼻胃管包括导丝和导管,导管进入人体的一端为带有端孔和2个以上的侧孔的中空圆柱形端头,该端头外侧包裹有胶囊包衣,通管时,导丝设置在导管内。

所述导丝一端固定在导丝固定座上,另一端上带有圆形胶头,胶囊包衣在人体内消化吸收后,用导丝疏通导管时,圆形胶头可用于防止导丝造成患者的医源性损害。

所述导管外侧管壁上设有刻度,用于观测进入人体的导管长度。

所述导管在体外的一端上设置有接头,接头上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盖帽。

所述胶囊包衣是常规用于包裹药物的包衣,该胶囊包衣在人体胃、肠中能被胃液消化,使得导管端头露出来,导管端头开口,而非盲端。

本装置鼻胃管中导管的长度为90-110cm。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优点和技术效果如下:

通过带有胶囊包衣的导管端头设计,人体消化吸收胶囊包衣后,鼻胃管的端头开口显露出来,堵管后,冲管或使用导丝疏通时,管内容物受压均匀,经端孔和侧孔排出,疏通较现有的鼻胃管更加容易且有效,堵塞物不容易堵塞在管内没法排出;标签板的设计,使得医务人员在粘贴标签的时候更加方便,而且标签的读取更清晰简便;导管端头的圆弧形设计以及导丝的圆形胶头,都避免了医护人员在操作时造成的医源性损害;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于工业化生产和市场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导管进入人体一端的端头结构示意图;

图3是带有胶囊包衣的端头结构示意图;

图4是带有刻度的导管结构示意图;

图5是倒是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丝;2-导管;3-端孔;4-侧孔;5-胶囊包衣;6-接头;7-导丝固定座;8-圆形胶头;9-盖帽;10-刻度;11-标签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内容。

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鼻胃管包括导丝1和导管2,通管时,导丝1设置在导管2内;导管进入人体的一端为带有端孔3和8个侧孔4的中空圆柱形端头,该端头外侧包裹有胶囊包衣5,胶囊包衣覆盖3cm,胶囊包衣完全覆盖侧孔;导丝1一端固定在导丝固定座7上,另一端上带有圆形胶头8;导管2在体外的一端上设置有接头6,接头上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盖帽9,导丝1为不锈钢导丝。

实施例2:本鼻胃管结构同实施例1,不同在于导管2外侧管壁上设有刻度10,导管上设置有标签板11,用于贴标签,方便医护人员记录相关信息;盖帽9上设有加药孔,加药孔上设有与盖帽相连的加药盖帽。

本装置使用时,操作步骤如下:

1、颌下铺治疗巾,置弯盘;

2、检查清洁鼻腔;

3、测量并标记鼻胃管应置入的长度;

4、润滑鼻胃管的导管2;

5、插管:用镊子或带无菌手套将导管2插入至会咽部(10-15cm)处稍停,嘱患者吞咽,随吞咽动作送导管2至预定长度;从导管2外侧管壁上刻度10可以确定进去长度;

6、确认导管2进入胃内后,用胶布固定好;

7、待胶囊包衣5消化吸收后,接胃肠减压器或注入鼻饲液;

8、不使用导管2时,用盖帽9盖好接头6并固定;

9、脱手套,整理床单位,整理用物;

10、记录相关操作及注意事项于标签版11上;

11、当发现导管堵塞,打开盖帽,将导丝1插入导管2内,进行疏通,堵塞物从端孔和侧孔排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