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为输液袋提供压力的输液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5302发布日期:2019-06-13 15:57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为输液袋提供压力的输液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能为输液袋提供压力的输液架。



背景技术:

输液和输血是医疗机构常用的治疗方法,对于血管不好的患者,输液时走液速度太慢,常规的输液方式都无法满足需求;以及对于一些需要快速静脉补液的危重患者,常规的输液方式速度太慢,无法满足抢救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为输液袋提供压力的输液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底座、立杆、支撑架、转轴、两个圆盘、两条第一拉绳、两个配重、两根齿条、两个齿轮、横杆、夹板和第二拉绳,所述立杆竖直固定在底座上,支撑架固定在立杆的上端,支撑架呈由底板和固定在底板两端的竖杆构成的开口向上的“U”形结构,两根所述竖杆上均设有轴孔,两个轴孔相对设置,所述转轴可转动设于两个轴孔内,所述转轴的两端支出两根竖杆的相离侧的侧面,两个所述圆盘的中心分别固定在转轴的两端,两个所述圆盘的圆周面上均设有圆环形的第一凹槽,两条第一拉绳分别固定两个圆盘上,所述第一拉绳的上端固定在第一凹槽内,两个配重分别固定在两条第一拉绳的下端,两根所述竖杆内均竖向设置有腔体,所述腔体连通竖杆的上端面,每个所述腔体内设有一个所述齿条和一个所述齿轮,同一所述腔体内的齿条与齿轮啮合,两个所述齿轮均固定在转轴上,两根所述齿条位于转轴的同一侧,所述齿条的上端超出竖杆的上端面,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齿条的上端,所述夹板竖向设置于两根竖杆之间,所述夹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竖杆上,所述夹板内设有竖向的通孔,所述通孔呈狭缝状,所述第二拉绳的上端固定在横杆上,所述第二拉绳的下端从通孔的上端穿入后从通孔的下端穿出。

进一步,所述腔体的侧壁上设有竖向的滑槽,所述齿条上固设有与所述滑槽适配的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滑槽内,所述滑槽的横截面呈“T”形,所述滑块的横截面与滑槽的横截面相适配。

进一步,所述配重包括托盘和砝码,所述托盘挂设在拉绳的下端,所述砝码放置在托盘上。

进一步,所述夹板的下端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呈开口向下的“V”形,所述第二凹槽的上端与通孔连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为输液袋提供压力的输液架时,首先将输液袋挂在第二拉绳的下端,然后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将穿刺针固定好后开始对患者进行输液;然后将两根第一拉绳同向绕设在圆盘上的第一凹槽内,并使第一拉绳从第一凹槽的远离齿条侧垂下,在配重的重力作用下,第一拉绳向下松出并带动圆盘转动,圆盘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齿条向上运动,固定在齿条上端的横杆也会向上运动,固定在横杆上的拉绳也会向上运动,拉绳向上拉动输液袋,在输液袋运动到通孔下端时,将输液袋的上边缘调整入通孔内,由于通孔呈狭缝状,拉绳将输液袋向上拉动,通孔会对输液袋形成挤压,使输液袋内的压力增大,从而提高了药液的流速,加快了输液速度,提高了抢救成功的机率。

2、腔体的侧壁上设有竖向的滑槽,齿条上固设有与滑槽适配的滑块,滑块位于滑槽内,滑槽的横截面呈“T”形,滑块的横截面与滑槽的横截面相适配。使齿条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在腔体的侧壁上的滑槽内,使齿条在向上运动过程中更加稳定,且由于滑槽的横截面呈“T”形,滑块的横截面与滑槽的横截面相适配,使滑块更稳固的限制在滑槽内,滑块不会从滑槽的靠近齿条那一侧脱出。

3、配重包括托盘和砝码,托盘挂设在拉绳的下端,砝码放置在托盘上。可以在托盘上放置不同重量的砝码,进而提供不同大小的用于转动圆盘的力,由于圆盘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齿条向上运动,齿条带动横杆向上运动,横杆带动拉绳向上拉动输液袋,可以为输液袋提供不同的向上的拉力,进而使输液袋受到不同的挤压力,进而使输液过程中药液的流速不同。可以通过加大砝码或减小砝码来控制输液时药液的流速。

4、夹板的下端面设有凹槽,凹槽呈开口向下的“V”形,凹槽的上端与通孔连通。凹槽具有向上的朝通孔倾斜的侧壁,只需要将输液袋的上边缘调整至凹槽内,在第二拉绳向上拉动输液袋的时候,输液袋的上边缘即可在凹槽的侧壁的导向作用下进入通孔内,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竖杆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竖杆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齿条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夹板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B-B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夹板的仰视图。

图中,1、底座;2、立杆;3、支撑架;4、转轴;5、圆盘;6、第一拉绳;7、配重;8、齿条;9、齿轮;10、横杆;11、夹板;12、第二拉绳;13底板;14、竖杆;15、轴孔;16、第一凹槽;17、腔体;18、通孔;19、滑槽;20、滑块;21、托盘;22、砝码;23、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1、立杆2、支撑架3、转轴4、两个圆盘5、两条第一拉绳6、两个配重7、两根齿条8、两个齿轮9、横杆10、夹板11和第二拉绳12,立杆2竖直固定在底座1上,支撑架3固定在立杆2的上端,支撑架3呈由底板13和固定在底板13两端的竖杆14构成的开口向上的“U”形结构,两根竖杆14上均设有轴孔15,轴孔15水平设置且连通竖杆14的两个端面,两个轴孔15相对设置,转轴4可转动设于两个轴孔15内,只需要满足转轴4与轴孔15松配合,转轴4即可在轴孔15内转动,转轴4的两端支出两根竖杆14的相离侧的侧面,两个圆盘5的中心分别固定在转轴4的两端,两个圆盘5的圆周面上均设有圆环形的第一凹槽16,两条第一拉绳6分别固定两个圆盘5上,第一拉绳6的上端固定在第一凹槽16内,两个配重7分别固定在两条第一拉绳6的下端,两根竖杆14内均竖向设置有腔体17,腔体17连通竖杆14的上端面,腔体17呈长方体形状,腔体17使竖杆14呈开口向上的盒体结构,每个腔体17内设有一个齿条8和一个齿轮9,同一腔体17内的齿条8与齿轮9啮合,两个齿轮9均固定在转轴4上,两根齿条8位于转轴4的同一侧,齿条8竖直设置在腔体17内,齿条8的宽度与腔体17的宽度适配,齿条8的远离齿轮9侧的侧面靠在腔体17的对应侧面上,齿条8的上端超出竖杆14的上端面,横杆1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齿条8的上端,夹板11竖向设置于两根竖杆14之间,夹板1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竖杆14上,夹板11内设有竖向的通孔18,通孔18呈狭缝状,第二拉绳12的上端固定在横杆10上,第二拉绳12的下端从通孔18的上端穿入后从通孔18的下端穿出。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为输液袋提供压力的输液架时,首先将输液袋挂在第二拉绳12的下端,只需要将第二拉绳12的下端穿过输液袋的挂置孔,然后将第二拉绳12穿过挂置孔的部分向上弯折并与没有穿过挂置孔的部分系在一起即可将输液袋挂在第二拉绳12下端;然后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将穿刺针固定好后开始对患者进行输液;然后将两根第一拉绳6同向绕设在圆盘5上的第一凹槽16内,并使第一拉绳6从第一凹槽16的远离齿条8侧垂下,在配重7的重力作用下,第一拉绳6向下松出并带动圆盘5转动,圆盘5带动转轴4转动,转轴4带动齿轮9转动,齿轮9带动与其啮合的齿条8向上运动,固定在齿条8上端的横杆10也会向上运动,固定在横杆10上的拉绳也会向上运动,拉绳向上拉动输液袋,在输液袋运动到通孔18下端时,将输液袋的上边缘调整入通孔18内,由于通孔18呈狭缝状,拉绳将输液袋向上拉动,通孔18会对输液袋形成挤压,使输液袋内的压力增大,从而提高了药液的流速,加快了输液速度,提高了抢救成功的机率。

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腔体17的侧壁上设有竖向的滑槽19,齿条8上固设有与滑槽19适配的滑块20,滑块20位于滑槽19内,滑槽19的横截面呈“T”形,滑块20的横截面与滑槽19的横截面相适配。使齿条8通过滑块20滑动连接在腔体17的侧壁上的滑槽19内,使齿条8在向上运动过程中更加稳定,且由于滑槽19的横截面呈“T”形,滑块20的横截面与滑槽19的横截面相适配,使滑块20更稳固的限制在滑槽19内,滑块20不会从滑槽19的靠近齿条8那一侧脱出。

如图1所示,配重7包括托盘21和砝码22,托盘21挂设在拉绳的下端,砝码22放置在托盘21上。可以在托盘21上放置不同重量的砝码22,进而提供不同大小的用于转动圆盘5的力,由于圆盘5带动转轴4转动,转轴4带动齿轮9转动,齿轮9带动齿条8向上运动,齿条8带动横杆10向上运动,横杆10带动拉绳向上拉动输液袋,可以为输液袋提供不同的向上的拉力,进而使输液袋受到不同的挤压力,进而使输液过程中药液的流速不同。可以通过加大砝码或减小砝码来控制输液时药液的流速。

如图7和图8所示,夹板11的下端面设有第二凹槽23,第二凹槽23呈开口向下的“V”形,第二凹槽23的上端与通孔18连通,第二凹槽23的长度方向与通孔18的下端的开口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二凹槽23的长度与通孔18下端的长度相同,第二凹槽23的两端与通孔18下端的开口的两端对齐。第二凹槽23具有向上的朝通孔18倾斜的侧壁,只需要将输液袋的上边缘调整至第二凹槽23内,在第二拉绳12向上拉动输液袋的时候,输液袋的上边缘即可在第二凹槽23的侧壁的导向作用下进入通孔18内,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