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温风燥红外创面微氧烧伤智能调节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3665发布日期:2019-06-14 23:17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温风燥红外创面微氧烧伤智能调节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温风燥红外创面微氧烧伤智能调节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

1.红外线治疗仪(或烤灯):红外线可以透过衣服作用于治疗部位。可穿过皮肤,直接使肌肉、皮下组织等产生热效应。加速血液物质循环,增加新陈代谢、减少疼痛、增加肌肉松弛、产生按摩效果等。红外线主要是由于其能从不同水平调动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而治疗疾病。是烧伤护理的重要设备。

2.氧气治疗,多采用氧气面罩、头罩和鼻导管式为呼吸供氧。氧气呼吸导管。氧气疗法能改善缺氧血症和组织缺氧的方法。

3.电吹风吹烤创面,可保持创面干燥,减少创面感染机会,同时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一定程度上促进创面愈合,起到与烤灯、烧伤治疗仪相同的效果。电吹风小巧,使用灵活,购买方便易普及,患者及陪护均能操作,可随时使用,尤其利于门诊患者的治疗。

4.悬浮床,价格昂贵,不便于翻身移动等。

以上技术存在的问题,治疗时需要专人看护以及手持设备,对于较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存在易烫伤、体感难以监测等问题。

悬浮床是利用气体或流体流动悬浮的原理设计的具有治疗作用的病床,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被迫卧床的患者,如褥疮,皮瓣,器官移植等,而烧伤是其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尤其是流体悬浮床,因具有使创面干燥,快成痂,减少感染,减轻创面疼痛及大大降低护理工作量等优点而被国内外烧伤中心广泛采用。

目前,悬浮床是用于大面积的烧伤治疗的重要设备。悬浮床是一个容器内装满微小矽砂的空气流动治疗单元,与沙滩很相似,通过空气压缩机将过滤空气送到矽沙中,使矽沙变为流体,在矽沙的滚动中制造一个浮力,这个浮力可使创面受压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减少感染、溶痴的机会。也由于浮力的作用,在创面溶痂前无需翻身,减少患者上普通翻身床的不适感(尤其俯卧位时)及护士的工作量。

该床的构造除了容器内装满了矽沙外,床表面用塑胶造型固定着一张可透气的滤单,床内还设有一整套自动的水冷,风冷及产热系统,从而使床温保持不变。由于干热空气持续吹到创面,刚躺上去时可能会不习惯,但这种热空气的持续倾泻及矽沙的流动可形成温热的微波震动效果,令创面疼痛减轻。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现有技术中,使用悬浮床治疗烧伤存在以下缺点:(1)患者创面渗液会导致矽沙粘滞不能滚动,出现浮力不均匀,需要更换维护,该类设备中性能良好的品牌产自国外,使用和维护成本较高;(2)患者在床上大小便不如使用普通翻身床方便,尤其腹泻患者及会阴部或双下肢烧伤患者,更难处理;(3)悬浮床覆膜使用的止滤单材料特殊价格昂贵,该止滤单需要满足透气透湿和承受高强度的拉伸性,如果出现破损即需及时更换,此外患者长时间使用也易滋生细菌,整体更换止滤单产生较大的使用成本;(4)烧伤程度较轻的患者虽然不需使用悬浮床,但是没有类似的设备为创面提供恒温的无菌空气辅助治疗。医生通常建议患者使用美发用的吹风机,难以操作并不能得到治疗的需求。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意义:

通过设定治疗的时间、温度、湿度等模式化,使治疗仓运行于自动调节的状态。病人不容易造成局部潮湿、过热等现象。以及给护理换药、排泄口处理带来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温风燥红外创面微氧烧伤智能调节仓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控温风燥红外创面微氧烧伤智能调节仓装置,设置有:

用于调节温度、湿度、风量的智能调节仓;

镶装在智能调节仓内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量传感器;

与温度传感器、风量传感器均通过信号连接的PWM控制器;

PWM控制器通过信号与安装在智能调节仓内的红外灯管连接;

智能调节仓上部两侧安装有导轨;

导轨上滚动连接有调节仓移动板;调节仓移动板滚动轴上过盈套装有滚动齿轮;滚动齿轮通过连接齿轮啮合安装在调节仓移动板上的步进电机;

步进电机通过信号连接PWM控制器;PWM控制器通过信号还连接安装在调节仓移动板上开设的空腔的无扇叶风扇。

进一步,智能调节仓通过螺栓固定在智能调节仓的上端;

智能调节仓的前后两侧框架上分别安装有电动卷帘;电动卷帘通过信号与PWM控制器连接;

智能调节仓的前后两侧框架上安装有电动电磁铁;电动电磁铁通过信号与PWM控制器连接;

智能调节仓的前后两侧框架的底部安装有滑轮;滑轮滑动容纳在滑动轨道内;滑动轨道通过带子固定在治疗床沿;

智能调节仓的内部安装有肢体抬升装置;肢体抬升装置通过信号线连接PWM控制器。

进一步,智能调节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通过转动连接件与滑轮连接;

第二伺服电机通过提升连接件与肢体抬升装置连接;

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均通过信号与PWM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肢体抬升装置为3分段的肢体抬升板结构;肢体抬升板结构的中部为中空状;两侧为提升或降落板结构。

进一步,电动卷帘下端镶装有红外位置检测器;红外位置检测器通过信号连接PWM控制器;PWM控制器通过信号与仓帘开关连接;仓帘开关通过导线连接电动卷帘。

通过红外照射、微量氧气、风燥对烧伤皮肤进行辅助治疗。当病人肢体穿过治疗仓后,由红外探头获得覆盖完全的状态,仓帘响应自动落下,同时两侧电磁启动张紧帘布,此时仓体获得供氧提供相对封闭的小空间,氧气通过导管进入。温度、湿度传感器开始采集仓内数据,红外、风燥工作启动;由间隔固定的时间内,小车沿导轨移动,使皮肤得到不同角度的照射和风面;当温度、湿度超过设定范围时,红外管关闭,氧气关闭,电磁关闭卷帘升起进行通风,温度、湿度复位至设定范围治疗仓重复工作。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有所述控温风燥红外创面微氧烧伤智能调节仓装置的四肢烧伤治疗仓设备。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有所述控温风燥红外创面微氧烧伤智能调节仓装置的躯干烧伤治疗仓设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烧伤用微氧治疗仓,针对烧伤面积较集中的患者(如四肢局部烧伤,躯干局部烧伤)而设计。在功能上为患者提供局部恒温的无菌空气,并持续在创面循环,使得创面渗出体液凝固,加速溶痂,减轻患者疼痛,特别是由于设备循环袋包裹躯干,患者能进行小幅度小范围的活动,易于护理,降低护理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所述微氧烧伤治疗仓专门针对小面积创面进行隔离治疗,为仓内创面提供恒温杀菌循环空气。降低了耗材更换成本,和设备使用成本,具备行动能力的患者甚至可自助护理和行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实用新型达到消毒、灭菌、加热、保温、风能干燥、红外氧疗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温风燥红外创面微氧烧伤智能调节仓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调节仓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PWM控制器连接示意图。

图中:1、智能调节仓;2、温度传感器;3、湿度传感器;4、风量传感器;

5、PWM控制器;6、红外灯管;7、导轨;8、调节仓移动板;9、滚动齿轮;10、连接齿轮;11、步进电机;12、空腔;13、无扇叶风扇;14、智能调节仓;15、框架;16、电动卷帘;17、电动电磁铁;18、滑轮;19、滑动轨道;20、床沿;21、肢体抬升装置;22、第一伺服电机;23、第二伺服电机;24、红外位置检测器;25、仓帘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悬浮床是利用气体或流体流动悬浮的原理设计的具有治疗作用的病床,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被迫卧床的患者,如褥疮,皮瓣,器官移植等,而烧伤是其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尤其是流体悬浮床,因具有使创面干燥,快成痂,减少感染,减轻创面疼痛及大大降低护理工作量等优点而被国内外烧伤中心广泛采用。

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温风燥红外创面微氧烧伤智能调节仓装置,设

设置有:

用于调节温度、湿度、风量的智能调节仓1;

镶装在智能调节仓内的温度传感器SIEMENS/西门子医用QFM9160风管温湿度传感器2、湿度传感器西门子医用QFM9160风管温湿度传感器3、风量传感器SIEMENS/西门子QVM62.1风速风量传感器4;

与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量传感器均通过信号连接的PWM控制器5;

PWM控制器艾思控AQMD2410NS直流电机驱动器通过信号与安装在智能调节仓内的红外灯管6连接;

智能调节仓上部两侧安装有导轨7;

导轨上滚动连接有调节仓移动板8;调节仓移动板滚动轴上过盈套装有滚动齿轮9;滚动齿轮通过连接齿轮10啮合安装在调节仓移动板上的步进电机11;

步进电机通过信号连接PWM控制器;PWM控制器通过信号还连接安装在调节仓移动板上开设的空腔12的无扇叶风扇13。

智能调节仓通过螺栓固定在智能调节仓14的上端;

智能调节仓的前后两侧框架15上分别安装有电动卷帘16;电动卷帘通过信号与PWM控制器连接;

智能调节仓的前后两侧框架上安装有电动电磁铁17;电动电磁铁通过信号与PWM控制器连接;

智能调节仓的前后两侧框架的底部安装有滑轮18;滑轮滑动容纳在滑动轨道19内;滑动轨道通过带子固定在治疗床沿20;

智能调节仓的内部安装有肢体抬升装置21;肢体抬升装置通过信号线连接PWM控制器。

智能调节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22和第二伺服电机23;第一伺服电机通过转动连接件与滑轮连接;

第二伺服电机通过提升连接件与肢体抬升装置连接;

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均通过信号与PWM控制器连接。

肢体抬升装置为3分段的肢体抬升板结构;肢体抬升板结构的中部为中空状;两侧为提升或降落板结构。

电动卷帘下端镶装有红外位置检测器24;红外位置检测器通过信号连接PWM控制器;PWM控制器通过信号与仓帘开关连接;仓帘开关25通过导线连接电动卷帘。

通过红外照射、微量氧气、风燥对烧伤皮肤进行辅助治疗。当病人肢体穿过治疗仓后,由红外探头获得覆盖完全的状态,仓帘响应自动落下,同时两侧电磁启动张紧帘布,此时仓体获得供氧提供相对封闭的小空间,氧气通过导管进入。温度、湿度传感器开始采集仓内数据,红外、风燥工作启动;由间隔固定的时间内,小车沿导轨移动,使皮肤得到不同角度的照射和风面;当温度、湿度超过设定范围时,红外管关闭,氧气关闭,电磁关闭卷帘升起进行通风,温度、湿度复位至设定范围治疗仓重复工作。

具有智能调节仓调节内不温度、湿度,风量,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匹配治疗模型,驱动风扇和红外、仓帘开关。

对局部面积烧伤,抬升肢体,开展有针对的局部治疗,降低整体医护人工和材料成本。

烧伤用微氧智能调节仓,针对烧伤面积较集中的患者(如四肢局部烧伤,躯干局部烧伤)而设计。在功能上为患者提供局部恒温的无菌空气,并持续在创面循环,使得创面渗出体液凝固,加速溶痂,减轻患者疼痛,特别是由于设备循环袋包裹躯干,患者能进行小幅度小范围的活动,易于护理,降低护理工作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