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奶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97234发布日期:2019-12-03 17:53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奶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奶瓶,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压盘的奶瓶。



背景技术:

奶瓶,是一种用于盛奶的的容器,一般配合设有奶嘴,婴儿通过奶嘴吸食奶瓶中的奶液;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奶瓶,当婴儿在吸食的过程中,奶液很容易通过奶嘴回流到奶瓶内,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时,瓶奶内的奶液很容易受到污染,这对于处于婴儿期的孩子是十分不利于健康的;另外在吸食的过程中,奶瓶内气压会降低,导致婴儿很难吸食奶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压盘的奶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奶瓶,包括瓶身和奶嘴,所述瓶身包括瓶口与瓶底,还包括压盘,所述压盘包括盘底和凸台,所述凸台设于所述压盘的顶面中部,所述压盘顶面周边向外延伸设有外缘,所述外缘的直径大于所述瓶口的内径,所述盘底的直径与所述瓶口匹配,所述盘底设于所述瓶口内,所述外缘与所述瓶口顶面贴合;所述凸台顶面上设有贯穿所述压盘的通孔,所述瓶身内设有一吸管,所述吸管一端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吸管另一端设于所述瓶底;所述压盘顶面设有回气槽,所述回气槽设于所述凸台与所述外缘之间,所述回气槽的纵截面呈v型,所述回气槽下部设有仅允许气体通过所述回气槽进入所述瓶身内的单向通气阀,所述外缘上设有与所述回气槽配合的通气道,所述通气道一端与所述回气槽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

所述奶嘴包括吸头、罩合部和底缘,所述奶嘴设于所述压盘上,所述底缘与所述外缘贴合,所述凸台的外径与所述罩合部的内径匹配。所述罩合部套设于所述凸台上,所述吸头设于所述罩合部上部。当所述外缘底面与所述瓶口顶面贴合,所述底缘与所述外缘顶面贴合,所述通气道一端与所述回气槽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保证气体由外界能通过所述通气道进入所述回气槽,进而通过所述通气阀慢慢进入瓶内,使奶液不易回流到瓶内;所述罩合部、所述凸台顶面以及吸头组成一储奶腔室,在吸食的过程中,奶液通过吸管进入所述储奶腔室,最后进入婴儿的嘴中。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还包括固定盖,所述固定盖与所述瓶口螺纹连接,用以将奶嘴、压盘与瓶身相对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瓶身上设有凸环,所述凸环上套设有一瓶颈套,所述瓶颈套外周设有一对手柄。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凸台呈圆柱形,所述凸台顶面向内凹形成一光滑曲面,所述通孔设于所述光滑曲面底部。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瓶身上设有容积刻度用以测量所述瓶身内液体。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固定盖上设有一顶盖,用以盖住所述奶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奶瓶整体结构设计十分巧妙,所述储奶腔室、通气道以及回气槽的设计,使瓶内的气压平衡,使奶液不易回流到瓶内,奶液不会滞留于奶嘴上,防止了奶液被污染,使用方便且健康。

附图说明

图1奶瓶整体示意图;

图2压盘俯视图;

图3奶瓶整体爆炸分解示意图;

图例说明:1-瓶身,11-瓶口,2-奶嘴,21-吸头,22-罩合部,23-底缘,3-压盘,31-盘底,32-凸台,33-外缘,4-手柄,5-回气槽,6-通气道,7-瓶颈套,8-固定盖,9-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将结合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某一元件被描述为“固定于、固接于、连接于或连通于”另一元件上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固接、连接或连通在另一元件上,也可以是通过其他中间连接件间接固定、固接、连接或连通在另一元件上。

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一种奶瓶,包括瓶身1和奶嘴2,瓶身1包括瓶口11与瓶底,还包括压盘3,压盘3包括盘底31和凸台32,凸台32设于压盘3的顶面中部,压盘3顶面周边向外延伸设有外缘33,外缘33的直径大于瓶口11的内径,盘底31的直径与瓶口11匹配,盘底31设于瓶口11内,外缘33底面与瓶口11顶面贴合;凸台32顶面上设有贯穿压盘3的通孔,瓶身1内设有一吸管,吸管一端设于通孔内,吸管另一端设于瓶底;压盘3顶面设有回气槽5,回气槽5设于凸台32与外缘33之间,回气槽5的纵截面呈v型,回气槽5下部设有仅允许气体通过回气槽5进入瓶身1内的单向通气阀,外缘33上设有与回气槽5配合的通气道6,通气道6一端与回气槽5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

奶嘴2包括吸头21、罩合部22和底缘23,奶嘴2设于压盘3上,底缘23与外缘33顶面贴合,凸台32的外径与罩合部22的内径匹配。罩合部22套设于凸台32上,吸头21设于罩合部22上部。当外缘33底面与瓶口11顶面贴合,底缘23与外缘33顶面贴合,通气道6一端与回气槽5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保证气体由外界能通过通气道6进入回气槽5,进而通过通气阀慢慢进入瓶内,使奶液不易回流到瓶内;罩合部22、凸台32顶面以及吸头21组成一储奶腔室,在吸食的过程中,奶液通过吸管进入储奶腔室,最后进入婴儿的嘴中。

还包括固定盖8,固定盖8与瓶口11螺纹连接,用以将奶嘴2、压盘3与瓶身1相对固定。

瓶身1上设有凸环,凸环上套设有一瓶颈套7,瓶颈套7外周设有一对手柄4。

凸台32呈圆柱形,凸台32顶面向内凹形成一光滑曲面,通孔设于光滑曲面底部。

瓶身1上设有容积刻度用以测量瓶身1内液体。

固定盖8上设有一顶盖9,用以盖住奶嘴2。

在组装奶瓶时,先将瓶颈套7套设于凸环处,再将压盘3安装在瓶口11处,压盘3上放置奶嘴2,最后将固定盖8与瓶口11螺纹连接,使奶嘴2、压盘3与瓶身1相对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奶瓶整体结构设计十分巧妙,储奶腔室、通气道以及回气槽的设计,使瓶内的气压平衡,使奶液不易回流到瓶内,奶液不会滞留于奶嘴上,防止了奶液被污染,使用方便且健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