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科多功能康复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6406发布日期:2019-09-29 15:33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心胸科多功能康复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心胸科多功能康复助行器。



背景技术:

早期康复理念要求手术后病人应该早期床上活动,争取短期内下床活动。一般术后1-2天就可以开始下床活动。早期活动有助于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预防肺部并发症。胸部手术后常因疼痛的影响使病人不敢咳嗽,咳痰,胸部活动度减弱,加之平卧位,以致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堆积在肺内会引起肺炎,如果能早下床活动,则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同时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因下肢静脉淤血而引起的血栓形成。早期活动的患者促进肠蠕动恢复,促进消化,防止腹胀便秘。心胸外科手术创伤大,患者术后带导管多,患者下床活动不方便,有胸管、胃肠减压管、鼻肠管、输液管等,胸引瓶要求低于出口平面60-100cm,部分患者使用是双瓶,或三腔水封瓶,瓶体重,下床活动很是不便,需护士、家属搀扶提拎管道、水封瓶,无法自行活动,严重限制患者早期下床进行康复锻炼,自理能力恢复慢,故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长,卧床并发症多,住院费用增加,与此同时,患者上肢缺少有效的支撑,因此也增加了患者行走活动的不便,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心胸科多功能康复助行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心胸科多功能康复助行器,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心胸科多功能康复助行器,包括固定座、第一放置槽、第二放置槽、避让槽、坐垫、限位板、约束绳、滑槽、输液架、卡座、放置台、托槽,所述的第一放置槽位于固定座内部右侧前端,所述的第一放置槽为矩形凹槽,所述的第二放置槽位于固定座内部右侧后端,所述的第二放置槽为矩形凹槽,所述的避让槽位于固定座内部,所述的避让槽为凹槽,所述的坐垫位于固定座内部后端,所述的坐垫与固定座转动相连,所述的限位板位于坐垫前端上侧,所述的限位板与坐垫一体相连,所述的约束绳位于固定座内部后端上侧,所述的约束绳左右两侧与固定座采用铆钉相连,所述的滑槽位于固定座内部左侧上端,所述的滑槽为圆形凹槽,所述的输液架位于滑槽上端,所述的输液架与滑槽滑动相连,所述的卡座位于输液架前端中测,所述的卡座与输液架焊接相连,所述的放置台位于卡座前端,所述的放置台与卡座转动相连,所述的托槽位于放置台内部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的托槽为半圆凹槽。

进一步,所述的固定座底部四角处还设有万向定位滑轮,所述的万向定位滑轮与固定座采用螺栓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放置槽右侧上端还设有挂钩,所述的挂钩与固定座采用螺栓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固定座内部左侧顶端还贯穿有第一螺栓,所述的第一螺栓与固定座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输液架内部左侧下端还设有若干数量的插槽,所述的插槽为圆形凹槽。

进一步,所述的输液架前端中测还设有挡板,所述的挡板与输液架焊接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卡座内部上侧前端还贯穿有第二螺栓,所述的第二螺栓与卡座螺纹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心胸科多功能康复助行器,当引流患者需要行走移动时,医护人员首先旋转松开第二螺栓,实现第二螺栓顺着卡座内部作由下向上运动,即第二螺栓取消对放置台的夹持,实现放置台的可转动状态,接着医护人员旋转放置台,实现放置台以卡座为圆心向左侧旋转,然后医护人员将患者搀扶至固定座内部的避让槽中,并将患者的引流瓶放入到第一放置槽内部,即通过第一放置槽的存放作用,继而达到对引流瓶的放置,同理,若需要挂置引流袋时,可将引流袋放入第二放置槽内部并挂置在挂钩上,即通过第二放置槽和挂钩的作用,从而便于对引流袋挂置,接着反向旋转放置台,实现放置台以卡座为圆心旋转复位,当放置台接触到挡板后,通过挡板的限位作用,即实现放置台处于患者胸部前端,接着医护人员拧紧第二螺栓,实现第二螺栓顺着卡座内部作由上向下运动,当第二螺栓夹持到放置台后,通过第二螺栓的作用,从而实现放置台的固定,接着患者可将双手放入到托槽内,即通过托槽与放置台的配合效果,从而能够达到对患者上肢的支撑,然后患者可缓慢的推动放置台,即实现放置台带动输液架联动固定座整体进行向前移动,此时通过上述,从而便于患者的助行移动,同时,当部分患者需要坐下休息时,医护人员可预先拉动约束绳,因约束绳材质为弹力棉,具备良好的弹性效果和柔软性,从而能够在医护人员的拉动下进行拉伸,当约束绳脱离坐垫和限位板后,再向前旋转坐垫,实现坐垫的向前90°的打开,接着患者坐入到坐垫上即可,此时通过上述,从而便于患者的坐下休息,该心胸科多功能康复助行器,结构巧妙、功能强大,首先通过上肢支撑机构的设计,能够方便达到对患者上肢的支撑,便于心胸外科患者的行走移动,其次通过旋转式坐垫设计,也能够根据需要,通过简单的操作来方便患者坐下休息,最终通过上述,从而达到对患者很好的助行目的,利于临床的推广应用,同时,输液架是为了方便挂置输液瓶,当医护人员需要对输液架或放置台的高度进行调节时,可预先旋转第一螺栓,实现第一螺栓脱离插槽,接着上下移动输液架,即实现输液架顺着滑槽进行上下移动,当输液架和放置台的高度到达需要后停止移动,并旋转拧紧第一螺栓,当第一螺栓插入到插槽后,通过第一螺栓和插槽的配合效果,从而实现了输液架的高度固定,万向定位滑轮是为了方便该装置进行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心胸科多功能康复助行器的主视图;

图2是心胸科多功能康复助行器的俯视图;

图3是心胸科多功能康复助行器的剖视图;

图4是卡座部位放大图;

图5是放置台部位旋转打开状态图;

图6是坐垫旋转打开状态图。

固定座1、第一放置槽2、第二放置槽3、避让槽4、坐垫5、限位板6、约束绳7、滑槽8、输液架9、卡座10、放置台11、托槽12、万向定位滑轮101、挂钩102、第一螺栓103、插槽901、挡板902、第二螺栓100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心胸科多功能康复助行器,包括固定座1、第一放置槽2、第二放置槽3、避让槽4、坐垫5、限位板6、约束绳7、滑槽8、输液架9、卡座10、放置台11、托槽12,所述的第一放置槽2位于固定座1内部右侧前端,所述的第一放置槽2为矩形凹槽,所述的第二放置槽3位于固定座1内部右侧后端,所述的第二放置槽3为矩形凹槽,所述的避让槽4位于固定座1内部,所述的避让槽4为凹槽,所述的坐垫5位于固定座1内部后端,所述的坐垫5与固定座1转动相连,所述的限位板6位于坐垫5前端上侧,所述的限位板6与坐垫5一体相连,所述的约束绳7位于固定座1内部后端上侧,所述的约束绳7左右两侧与固定座1采用铆钉相连,所述的滑槽8位于固定座1内部左侧上端,所述的滑槽8为圆形凹槽,所述的输液架9位于滑槽8上端,所述的输液架9与滑槽8滑动相连,所述的卡座10位于输液架9前端中测,所述的卡座10与输液架9焊接相连,所述的放置台11位于卡座10前端,所述的放置台11与卡座10转动相连,所述的托槽12位于放置台11内部上端左右两侧,所述的托槽12为半圆凹槽,所述的固定座1底部四角处还设有万向定位滑轮101,所述的万向定位滑轮101与固定座1采用螺栓相连,所述的第二放置槽3右侧上端还设有挂钩102,所述的挂钩102与固定座1采用螺栓相连,所述的固定座1内部左侧顶端还贯穿有第一螺栓103,所述的第一螺栓103与固定座1螺纹相连,所述的输液架9内部左侧下端还设有若干数量的插槽901,所述的插槽901为圆形凹槽,所述的输液架9前端中测还设有挡板902,所述的挡板902与输液架9焊接相连,所述的卡座10内部上侧前端还贯穿有第二螺栓1001,所述的第二螺栓1001与卡座10螺纹相连。

该心胸科多功能康复助行器,当引流患者需要行走移动时,医护人员首先旋转松开第二螺栓1001,实现第二螺栓1001顺着卡座10内部作由下向上运动,即第二螺栓1001取消对放置台11的夹持,实现放置台11的可转动状态,接着医护人员旋转放置台11,实现放置台11以卡座10为圆心向左侧旋转,然后医护人员将患者搀扶至固定座1内部的避让槽4中,并将患者的引流瓶放入到第一放置槽2内部,即通过第一放置槽2的存放作用,继而达到对引流瓶的放置,同理,若需要挂置引流袋时,可将引流袋放入第二放置槽3内部并挂置在挂钩102上,即通过第二放置槽3和挂钩102的作用,从而便于对引流袋挂置,接着反向旋转放置台11,实现放置台11以卡座10为圆心旋转复位,当放置台11接触到挡板902后,通过挡板902的限位作用,即实现放置台11处于患者胸部前端,接着医护人员拧紧第二螺栓1001,实现第二螺栓1001顺着卡座10内部作由上向下运动,当第二螺栓1001夹持到放置台11后,通过第二螺栓1001的作用,从而实现放置台11的固定,接着患者可将双手放入到托槽12内,即通过托槽12与放置台11的配合效果,从而能够达到对患者上肢的支撑,然后患者可缓慢的推动放置台,即实现放置台11带动输液架9联动固定座1整体进行向前移动,此时通过上述,从而便于患者的助行移动,同时,当部分患者需要坐下休息时,医护人员可预先拉动约束绳7,因约束绳7材质为弹力棉,具备良好的弹性效果和柔软性,从而能够在医护人员的拉动下进行拉伸,当约束绳7脱离坐垫5和限位板6后,再向前旋转坐垫5,实现坐垫5的向前90°的打开,接着患者坐入到坐垫5上即可,此时通过上述,从而便于患者的坐下休息,同时,输液架9是为了方便挂置输液瓶,当医护人员需要对输液架9或放置台11的高度进行调节时,可预先旋转第一螺栓103,实现第一螺栓103脱离插槽901,接着上下移动输液架9,即实现输液架9顺着滑槽8进行上下移动,当输液架9和放置台11的高度到达需要后停止移动,并旋转拧紧第一螺栓103,当第一螺栓103插入到插槽12后,通过第一螺栓103和插槽12的配合效果,从而实现了输液架9的高度固定,万向定位滑轮101是为了方便该装置进行移动。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