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椎穿刺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24770发布日期:2019-12-27 14:49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腰椎穿刺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腰椎穿刺固定器。



背景技术:

腰椎穿刺是一种既可以作为诊断又可以作为治疗的医疗手段,腰椎穿刺时患者的体位姿势很重要,需充分暴露椎间隙,便于医生进行操作,同时进行腰椎穿刺时,可能需要患者较长时间地保持同一姿势,比较耗费体力。现临床上没有专用于儿童的腰椎穿刺术体位固定器,对年幼儿进行腰椎穿刺术时一般需由2-3位医生固定其体位(头部、肩部、躯干,臀部等),由于多人配合不统一,会导致患儿体位不能固定,继而导致穿刺时间长,失败率高,另外通过医生固定患儿体位耗时耗力,会引起患儿舒适感差,甚至可能出现抗拒情况。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腰椎穿刺固定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腰椎穿刺固定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通过人工固定患儿体位会影响穿刺操作的效率以及人工固定耗时耗力还不够舒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腰椎穿刺固定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中间设有手臂放置槽,所述底座的前后两端均并排设有若干绑带,所述底座的后端设有背板,所述背板的中间设有弧形缺口,所述背板的右端前侧面上并排设有若干第一滑槽,所述背板的右端设有肩部固定板,所述肩部固定板的后端并排设有若干第一滑块,所述肩部固定板与所述背板之间设有第一固定带,所述肩部固定板的前端设有颈部固定槽,所述背板的左端前侧面上并排设有若干第二滑槽,所述背板的左端设有臀部固定板,所述臀部固定板的后端并排设有若干第二滑块,所述臀部固定板与所述背板之间设有第二固定带,所述背板的正前方设有胸部固定板,所述胸部固定板包括套板,所述套板内设有调节板。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外侧套设有布套,所述绑带通过针线缝合固定在布套上。

优选的,所述背板的底端通过销钉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背板的中间为弧形缺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肩部固定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槽的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卡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带通过第一卡钉固定在所述肩部固定板的顶端,所述第一固定带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按扣,所述背板的右端顶面上并排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按扣相配合的第一按扣座。

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臀部固定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滑槽的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卡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带通过第二卡钉固定在所述臀部固定板的顶端,所述第二固定带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按扣,所述背板的左端顶面上并排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二按扣相配合的第二按扣座。

优选的,所述套板通过销钉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调节板活动插接在所述套板内,所述调节板与所述底座之间留有至少10cm的空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以固定在穿刺床上的腰椎穿刺固定器,通过背板、肩部固定板、臀部固定板以及胸部固定板可以将患者夹固在固定器内,通过调节肩部固定板和臀部固定板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不需多人对患者进行体位固定,患者也不需耗费自身体力保持姿势,节省大量人力;另外患者在固定器内难以随意乱动,固定器表面柔软,触感舒适,便于医生快速且准确地进行穿刺操作,有效提高了穿刺操作的速度和效率,缩短了穿刺的时间,减轻了患者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腰椎穿刺固定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手臂放置槽;12、绑带;2、背板;21、弧形缺口;22、第一滑槽;23、第二滑槽;24、第一按扣座;25、第二按扣座;3、肩部固定板;31、第一滑块;32、第一固定带;321、第一卡钉;322、第一按扣;33、颈部固定槽;4、臀部固定板;41、第二滑块;42、第二固定带;421、第二卡钉;422、第二按扣;5、胸部固定板;51、套板;52、调节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一个,例如一个,两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腰椎穿刺固定器,如图1-2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的前后两端均并排设有若干绑带12,底座1的后端设有背板2,背板2的中间设有弧形缺口21,背板2的右端前侧面上并排设有若干第一滑槽22,背板2的右端设有肩部固定板3,肩部固定板3的后端并排设有若干第一滑块31,肩部固定板3与背板2之间设有第一固定带32,肩部固定板3的前端设有颈部固定槽33,背板2的左端前侧面上并排设有若干第二滑槽23,背板2的左端设有臀部固定板4,臀部固定板4的后端并排设有若干第二滑块41,臀部固定板4与背板2之间设有第二固定带42,背板2的正前方设有胸部固定板5,胸部固定板5包括套板51,套板51内设有调节板52。

本实施例中,底座1的外侧套设有布套,绑带12通过针线缝合固定在布套上,将绑带12从穿刺床底下绕过并牢固连接用以将底座1固定在穿刺床上,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绑带12优选为通过打结系紧的方式连接。

本实施例中,背板2的底端通过销钉固定在底座1上,背板2的中间为弧形缺口21,使患者的背部部分落入弧形缺口21内,既能保证对患者的背部起到支撑作用,又不会影响医生进行穿刺操作。

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块31与肩部固定板3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滑块31与第一滑槽22的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第一滑块31与第一滑槽22滑动卡接,通过滑块31可以调节肩部固定板3的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带32通过第一卡钉321固定在肩部固定板3的顶端,第一固定带32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按扣322,背板2的右端顶面上并排设有若干与第一按扣322相配合的第一按扣座24,调节肩部固定板3的位置后,通过将第一按扣322卡接到合适位置的第一按扣座24上来固定肩部固定板3,避免其发生位移或侧滑。

本实施例中,第二滑块41与臀部固定板4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滑块41与第二滑槽23的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第二滑块41与第二滑槽23滑动卡接,进一步地,第二固定带42通过第二卡钉421固定在臀部固定板4的顶端,第二固定带4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按扣422,背板2的左端顶面上并排设有若干与第二按扣422相配合的第二按扣座25。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槽22、第二滑槽23、第一滑块31、第二滑块41的数量均优选为二,使肩部固定板3和臀部固定板4的结构更稳定,进一步地,第二固定带42与第一固定带32的形状、尺寸均相同。

本实施例中,套板51通过销钉固定在底座1上,调节板52活动插接在套板51内,调节板52与底座1之间留有至少10cm的空隙,通过抽拉调节板52来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的使用需求,使用过程中患者可以侧卧在底座1上并将下侧的胳膊从调节板52的下方伸出,并抱扶在调节板52上,既可以保持体位,也能缓解紧张感。

具体地,底座1采用木板制成支架,并在支架内填充高弹海绵,使患者侧卧在底座1上时体感舒适;进一步地,背板2、肩部固定板3、臀部固定板4以及胸部固定板5采用木板作为板芯,在板芯外侧包裹海绵层并套设布套,使各块固定板既有足够的支撑力,又触感柔软,避免硌伤患者。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腰椎穿刺固定器为左侧卧体位的固定装置,可根据需求制作右侧卧体位的固定装置。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底座1的长度不超过120cm,主要适用于3-13岁的儿童患者。

实施例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为了便于适应患者习惯的不同侧卧体位,本发明人员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底座1做出如下改进,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3所示,底座1的中间设有手臂放置槽11。

本实施例中,手臂放置槽11的深度小于底座1的厚度,手臂放置槽1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40cm,主要适用于儿童患者,是患者可以根据侧卧习惯选择将手臂放置在手臂放置槽11内或抱扶在调节板52上,以提供更舒适的使用体感。

上述实施例中弧形缺口21可将腰椎部位暴露出来,方便进行腰椎穿刺。

本实用新型的腰椎穿刺固定器在使用时,首先将绑带12绕过穿刺床的床底绑紧固定好,将调节板52推到套板51内,再让患者侧卧在底座1上,患者朝下方的手臂从调节板52的下方伸出并抱扶住调节板52,确保患者背部弯曲贴附在背板2上,且患者背部突出部分进入弧形缺口21,然后根据患者的体型同时将肩部固定板3和臀部固定板4相向推进,边调整的过程边与患者进行沟通,以确定合适的位置,避免用力过度挤伤患者,将两块固定板调整到合适位置并通过固定带固定,同时将患者的颈部卡接到颈部固定槽33内,然后将调节板52向外抽出直到刚好将患者紧紧卡在背板2与胸部固定板5之间,使患者不能随意动弹,最后医生从弧形缺口21后方对患者进行腰椎穿刺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