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检旋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1476发布日期:2019-08-16 22:01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活检旋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检旋切装置。



背景技术:

活检旋切装置在微创外科穿刺手术中广为使用,首先,采用穿刺刀头可以确保手术创伤小,不需要缝针,既能符合诊治要求,还能确保外形上的美观,特别是一些乳房或脸部等,创面小好愈合、遗留刀疤小,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因此更易受大多数女性朋友们的欢迎。而真空输助乳腺样本活检与旋切是目前用于乳房活检手术的最有效方式之一,需要对乳腺可疑病灶进行重复切割,以获取足够乳腺的组织学标本,以便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同时还可以进行乳腺良性肿瘤的微创切除。

旋切装置头部采用小直径的穿刺头进行穿刺,穿刺头尾部与外刀管头部同轴固定。外刀管外套于同轴装配的内刀管外。外刀管头部具有刀槽,穿刺完成前内刀管头部处于最远端,穿刺完成后内刀管旋转退后,刀槽打开,与此同时负压系统将肿瘤组织吸入刀槽。内刀管头部开有内倒角刃口,组织吸附完成后内刀管旋转前进,对组织进行旋切,切除下的组织被持续的负压经由内刀管内腔吸入到旋切装置尾部的样品收集容器。

旋切装置主要通过负压系统将切下的肿瘤组织吸出,或者可以理解为利用刀槽与系统之间的压差将组织运输到样本收集容器。然而,当完成一次的吸附切除工作后,刀槽周围的压强等于内刀管内的压强,整个刀组处于等压状态,吸附切除的组织不易于从刀槽流出至集样器,从而造成出样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检旋切装置,以解决出样效果不佳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活检旋切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内刀管与外刀管,所述内刀管位于所述外刀管内侧,所述外刀管的首端设有穿刺头,所述内刀管的远离所述穿刺头的一端直接或间接连接集样器;所述的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内刀管外侧的动态密封结构;

所述动态密封结构在所述内刀管外形成有空腔,所述动态密封结构内设有密封圈,所述空腔包括位于所述密封圈的靠近所述穿刺头的一侧的第一腔体与位于所述密封圈的远离所述穿刺头的一侧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内刀管外壁与所述外刀管内壁之间的管间间隙;所述管间间隙的靠近所述穿刺头的一端连通所述内刀管的内侧空间;所述内刀管外侧设有辅助管,所述辅助管设有流通结构;

所述内刀管沿其轴向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密封圈处于所述辅助管的外侧,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通过所述流通结构连通;

所述内刀管沿其轴向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密封圈处于所述内刀管的外侧,且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内刀管之间密封接触,以隔断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

可选的,所述流通结构为沿所述内刀管轴向设置的开设于所述辅助管外表面的槽结构或缝结构。

可选的,所述流通结构为缝结构,所述辅助管在所述内刀管外还形成有流通腔,所述流通腔连通于所述缝结构内侧。

可选的,所述辅助管包括环形中间部与沿所述内刀管的轴向位于所述环形中间部两端的环形端部,所述环形中间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环形端部的外径。

可选的,所述内刀管的靠近所述穿刺头的一端设有刃口结构,所述外刀管的靠近所述穿刺头的管壁部分设有刀槽,所述内刀管的远离所述穿刺头的一端直接或间接连接集样器;

所述内刀管沿其轴向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刃口结构处于所述刀槽内;所述内刀管沿其轴向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刃口结构不处于所述刀槽内侧。

可选的,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沿所述内刀管的轴向设置的通气缝,所述通气缝设于所述刃口结构,或者所述刃口结构与所述内刀管,所述通气缝连通所述刃口结构的内侧空间与所述管间间隙,所述刃口结构的内侧空间连通所述内刀管的内侧空间。

可选的,所述通气缝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通气缝环绕所述内刀管的轴向均匀分布。

可选的,所述刃口结构包括环状的刃口连接部与刃尖部,所述刃尖部设于所述刃口连接部的靠近所述穿刺头的一端,所述刃口连接部的远离所述穿刺头的一端连接所述内刀管的靠近所述穿刺头的一端。

可选的,所述刃口连接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内刀管的外径,小于所述外刀管的内径;所述刃尖部的靠近所述穿刺头的末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外刀管的内径。

可选的,所述动态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底座与密封套筒,所述密封底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刀管外,所述密封套筒与所述密封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套筒与所述密封底座沿所述内刀管的轴向具有安装缝隙,所述密封圈安装于所述安装缝隙,所述密封套筒位于所述内刀管外侧,所述第一腔体位于所述密封底座内,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密封套筒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活检旋切装置,针对于出样效果不佳的情况发现,可以通过将大气从外界引入而打破等压状态,从而使得组织能够高效地被吸出,其中,本实用新型通过动态密封结构与其中的密封圈,提供了一个能够与内外管间管间间隙连通的第一腔体,以及能够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第二腔体;在旋切时,内刀管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被密封圈封闭,可在封闭情况下将组织吸入刀槽内,旋切后,刀槽周围与内刀管内产生的压强相当,在内刀管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通过辅助管的流通结构连通,可将大气引入,形成吸出强度更佳的流通气流,该流通气流依次经过第二腔体、流通结构、第一腔体、管间间隙,并经管间间隙的靠近穿刺头的一端进入内刀管内,该流通气流可更高效地将刀槽内侧旋切下的组织送至后端的集样器,有效提高了出样率。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是沿内刀管的轴向分布的,流通结构也是沿内刀管的轴向设置于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的,其所产生的气体流向也是沿轴向的,不会发生弯折等情况,既保持了流向的一致性,也避免了气体流动行程的增加,可进一步提高组织输送的效率,有利于提高出样率。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的连通与隔断,是通过内刀管的移动本身带来的,期间无需另行引入其他基于人为或机械的操控,一方面可保障连通与隔断的及时性,另一方面,还可减少连通与隔断对内刀管的移动本身造成例如阻力的不利影响。

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无需引入其他基于人为或机械的操控,本实施例还可避免其他操控增加结构的磨损程度,即本实用新型可有利于降低磨损、减缓老化速度,提高使用寿命,从而有利于降低维护成本。

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无需引入其他例如复位部件、驱动部件等用于操控的机械结构,也能有效保障动态密封结构、刀管等之间的严密度,从而满足旋切过程中高速运动的需求(因旋切刀的旋转速度很快,每秒钟可以达到例如r=300rpm)。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活检旋切装置的状态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活检旋切装置的状态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活检旋切装置的状态示意图一;

图4是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活检旋切装置的状态示意图二;

图8是图7中D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通气缝的分布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辅助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A-A截面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B-B截面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辅助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C-C截面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3中D-D截面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穿刺头;

2-外刀管;

21-刀槽;

3-内刀管;

31-刃口结构;

311-刃口连接部;

312-刃尖部

313-末端;

314-外斜面;

315-内斜面;

32-通气缝;

321-主缝部;

322-圆形端部;

4-动态密封结构;

41-第一腔体;

42-第二腔体;

43-密封圈;

44-密封底座;

45-密封套筒;

451-筒体连接部;

452-套筒本体;

5-管间间隙;

6-辅助管;

61-环形中间部;

62-环形端部;

63-流通腔;

7-流通结构;

8-座后套筒;

9-拨盘结构;

91-拨盘本体;

92-拨盘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活检旋切装置的状态示意图一;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活检旋切装置的状态示意图二。

请参考图1和图2,活检旋切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内刀管3与外刀管2,所述内刀管3位于所述外刀管2内侧,所述外刀管2的首端设有穿刺头1,所述内刀管3的远离所述穿刺头1的一端直接或间接连接集样器,该直接或间接连接,可理解为能够将内刀管3中的组织传输至集样器。

外刀管2的靠近所述穿刺头1的管壁部分设有刀槽21,对应的,内刀管3的靠近穿刺头的一端具有刃口结构31,刀槽21用来将肿瘤组织吸附到外刀管2内,进而,吸入刀槽21的组织可被刃口结构31切下,切下后的组织因刀槽21的内外压相当,而不易于发生移动,所述内刀管3的远离所述穿刺头1的一端直接或间接连接集样器。该集样器可配置有外接的负压系统。部分方案中,可通过提高负压系统的负压的强度来改变内外压差。

同时,内刀管3外表面与外刀管2内表面之间形成的管间间隙需足够大,其可理解为能够使得气体无阻塞地在其中流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内刀管3外侧的动态密封结构4。

所述动态密封结构4在所述内刀管3外形成有空腔,所述动态密封结构4内设有密封圈43,所述空腔包括位于所述密封圈43的靠近所述穿刺头1的一侧的第一腔体41与位于所述密封圈43的远离所述穿刺头1的一侧的第二腔体42,所述第一腔体41连通所述内刀管3外壁与所述外刀管2内壁之间的管间间隙5;所述管间间隙5的靠近所述穿刺头1的一端连通所述内刀管3的内侧空间;所述内刀管3外侧设有辅助管6,所述辅助管6设有流通结构7。

其中,管间间隙5的靠近穿刺头1的一端也可理解为靠近刀槽21的一端,进而,在引入大气时,其产生的气流可更有效地作用于位于刀槽21附近的组织。

所述内刀管3沿其轴向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密封圈43处于所述辅助管6的外侧,所述第一腔体41与所述第二腔体42通过所述流通结构7连通;

所述内刀管3沿其轴向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密封圈43处于所述内刀管3的外侧,且所述密封圈43与所述内刀管3之间密封接触,以隔断所述第一腔体41与所述第二腔体42。

第一腔体41与第二腔体42,可理解为环设于内刀管3外侧的环形腔体,其沿内刀管3的轴向依次分布,第一腔体41可以为与管间间隙5连通的腔体,第二腔体42可以为间接或直接与外部大气连通的腔体,例如通过后端空间连通外部大气,进而,第一腔体41与第二腔体42连通时,可将外部大气引入。

第一位置,可理解为能够使得流通结构7连通第一腔体41与第二腔体42的任意位置,具体可以为刃口结构31位于外刀管2的刀槽21内的位置,即所述内刀管3沿其轴向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刃口结构31处于所述刀槽21内。

第二位置,可理解为能够使得第一腔体41与第二腔体42被隔断的任意位置,具体可以为刃口结构31不位于外刀管2的刀槽21内的位置,即所述内刀管3沿其轴向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刃口结构31不处于所述刀槽21内侧。此时,系统提供的负压足以让组织流入到刀槽21。

本实施例提供的活检旋切装置,针对于出样效果不佳的情况发现,可以通过将大气从外界引入而打破等压状态,从而使得组织能够高效地被吸出,其中,本实用新型通过动态密封结构与其中的密封圈,提供了一个能够与内外管间管间间隙连通的第一腔体,以及能够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第二腔体;在旋切时,内刀管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被密封圈封闭,可在封闭情况下将组织吸入刀槽内,旋切后,刀槽周围与内刀管内产生的压强相当,在内刀管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通过辅助管的流通结构连通,可将大气引入,形成吸出强度更佳的流通气流,该流通气流依次经过第二腔体、流通结构、第一腔体、管间间隙,并经管间间隙的靠近穿刺头的一端进入内刀管内,该流通气流可更高效地将刀槽内侧旋切下的组织送至后端的集样器,有效提高了出样率。

同时,本实施例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是沿内刀管的轴向分布的,流通结构也是沿内刀管的轴向设置于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的,其所产生的气体流向也是沿轴向的,不会发生弯折等情况,既保持了流向的一致性,也避免了气体流动行程的增加,可进一步提高组织输送的效率,有利于提高出样率。

本实施例中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的连通与隔断,是通过内刀管的移动本身带来的,期间无需另行引入其他基于人为或机械的操控,一方面可保障连通与隔断的及时性,另一方面,还可减少连通与隔断对内刀管的移动本身造成例如阻力的不利影响。

此外,由于本实施例无需引入其他基于人为或机械的操控,本实施例还可避免其他操控增加结构的磨损程度,即本实用新型可有利于降低磨损、减缓老化速度,提高使用寿命,从而有利于降低维护成本。

同时,由于本实施例无需引入其他例如复位部件、驱动部件等用于操控的机械结构,也能有效保障动态密封结构、刀管等之间的严密度,从而满足旋切过程中高速运动的需求(因旋切刀的旋转速度很快,每秒钟可以达到例如r=300rpm)。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活检旋切装置的状态示意图一;图4是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4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5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7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活检旋切装置的状态示意图二;图8是图7中D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2、图3、图4、图7和图8,内刀管3旋转前进到最远端位置,即图1、图2、图3和图7所示最左端,此时外刀管2的刀槽21被内刀管3的头部,例如包含刃口结构31的部分占据,密封圈43处于辅助管6的外侧,该情况可以理解为穿刺阶段,具体可参考图2和图3所示位置理解,也可理解为所述第一位置。

当穿刺完成后,内刀管3退至图1、图7和图8所示位置,其也可理解为退至第二位置,此时,例如刃口结构31的头部刚好未挡住刀槽21,该情况即穿刺完成后吸附组织的阶段,此时,第一腔体41与第二腔体42被隔开,第一腔体41、管间间隙5、刃口结构31的内侧空间,以及内刀管3的内侧空间依次连通,并与第二腔体42密封隔断,利用负压系统可将组织吸入到刀槽21,当组织被吸入到刀槽21后,内刀管3重复旋转前进的动作,到达图2和图3所示位置,即再次旋进到第一位置,该过程中,吸入的组织被刃口结构31切除。

随着内刀管3的前进,密封圈43再次到达辅助管6的外侧,从而利用流通结构7,大气可依次经第二腔体42、流通结构7、第一腔体41、管间间隙5、刃口结构31的内侧空间,以及内刀管3的内侧空间形成吸出强度更佳的流通气流,进而,组织被持续的负压与引入的大气传输到集样器,完成一次组织的收集。

其中,当完成一次吸附与旋切后,刀槽21周围的压强等于内刀管3内的压力,也等于系统的负压,当无额外的大气从外界流入刀槽21时,整个刀组处于等压状态,吸附切除的组织无法或难以从刀槽21流出到集样器。故而,本实施方式通过将大气引入,有效实现了组织的流出。

可见,以上过程完成了一次穿刺、吸附、旋切、收集的周期,随后内刀管3可多次重复前一个周期的部分或全部运动,直至将所需切除的组织均切除干净。

其中,为了实现刃口结构31的内侧空间与管间间隙5的连通,本实施例可选方案中,可根据内刀管3一端的刃口结构31的结构不同,实现不同的连通管间间隙5与刃口结构31内侧空间的方式。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刃口结构31的外周与外刀管2内壁之间可具有间隔,进而,管间间隙5可通过该间隔连通到刃口结构31的靠近穿刺头1的一侧的空间,即刃口结构31与穿刺头1之间的外刀管2内的空间,进而连通到刃口结构31的内侧空间。其他可选实施方式中,刃口结构31外周也可无间隔,或者该较小间隔,同时,该无间隔可进一步为不至于阻碍内刀管3在外刀管2内运动的结构形式。

请参考图5,并结合其他附图,管间间隙5可通过设于刃口结构31的通气缝32与刃口结构31内侧相连通。其可理解为:所述的装置,还可包括沿所述内刀管3的轴向设置的通气缝32,所述通气缝32设于所述刃口结构31,或者设于所述刃口结构31与所述内刀管3,所述通气缝32连通所述刃口结构31的内侧空间与所述管间间隙5,所述刃口结构31的内侧空间连通所述内刀管3的内侧空间。

通气缝32的设置,可保障不论管间间隙5是否能够通过刃口结构31外侧的间隔连通到刃口结构31的靠近穿刺头1的一侧的空间,本实施方式均能实现管间间隙5的靠近穿刺头1的一端能够连通内刀管3的内侧空间,进而通过流通气流满足组织的吸入,以及组织的收集的需求。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5和图6,所述刃口结构31包括环状的刃口连接部311与刃尖部312,所述刃尖部312设于所述刃口连接部311的靠近所述穿刺头1的一端,所述刃口连接部311的远离所述穿刺头1的一端连接所述内刀管3的靠近所述穿刺头1的一端。进而,刃尖部312可具有外斜面314、内斜面315,外斜面314与内斜面315可连接形成刀尖部312的末端313。

其中,所述刃口连接部311的外径可大于所述内刀管3的外径,小于所述外刀管2的内径,所述刃尖部312的靠近所述穿刺头1的末端313的直径可以大于所述外刀管2的内径。具体实施过程中,刃口连接部311的内径也可大于内刀管3的内径。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5,所述通气缝32包括沿所述内刀管3的轴向设置的主缝部321,以及分别设于所述主缝部321两端的圆形端部322,进而,一个圆形端部322可设于刃口连接部311,另一个圆形端部322可设于内刀管3。其可保证无论内刀旋转到任意角度均可以让大气从圆形端部322流入到刃口结构31的内侧空间。

其中,圆形端部322的直径大于主缝部311的宽度。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通气缝的分布示意图。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9,所述通气缝3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通气缝32环绕所述内刀管3的轴向均匀分布。进一步的,相邻两个通气缝32沿周向的间距小于刀槽21沿周向的尺寸。如图9所示,例如6个通气缝32可以设置成沿圆周均布,保证无论内刀管旋转到任意角度时均有通气缝32处于外刀管2的刀槽21内,进而,所产生的气流可流经刀槽21附近。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动态密封结构4包括密封底座44与密封套筒45,所述密封底座44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刀管2外,其可直接连接,也可间接连接;所述密封套筒45与所述密封底座44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套筒45与所述密封底座44沿所述内刀管3的轴向具有安装缝隙,所述密封圈43安装于所述安装缝隙,所述密封套筒45位于所述内刀管3外侧,所述第一腔体41位于所述密封底座44内,所述第二腔体42位于所述密封套筒45内。

其中,密封底座44可与拨盘结构9固定连接,例如:密封底座44的头部端面可以与拨盘结构9中拨盘底座92的内端面之间连接且完全密封,连接方式不限于胶水粘贴、激光焊接等。密封底座44头部端面与拨盘结构9中拨盘本体91内端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保证拨盘本体91可以绕外刀管2轴线转动。

在进一步可选实施方式,或其他可选实施方式中,外刀管2的外表面也可与密封底座44内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方式不限于胶水粘贴、激光焊接等。

具体实施过程中,请参考图4和图8,所述密封套筒45包括套筒本体452与筒体连接部451,所述套筒连接部451设于所述套筒本体452的靠近所述穿刺头1的一侧,所述套筒连接部451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底座44的外侧,所述套筒本体452与所述密封底座44沿所述内刀管3的轴向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安装缝隙。该安装缝隙的尺寸可以与密封圈43的尺寸相匹配,进而可适于实现密封圈43的安装。

密封底座44外表面与密封套筒45内表面间的连接固定方式,可以是多样的,不限于胶水粘贴、螺纹配合等。

其他可选实施方式中,密封套筒45与密封底座44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进而,任意可形成安装缝隙,并且能够与外刀管2直接或间接连接的一体式或装配式的动态密封结构4均不脱离本实施例的描述范围。

此外,拨盘结构9的远离穿刺头1的一侧连接有座后套筒8,密封套筒45也可位于座后套筒8内侧,密封底座44可位于拨盘结构7的拨盘底座72的内侧。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辅助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A-A截面的示意图;图12是图10中B-B截面的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辅助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C-C截面的示意图;图15是图13中D-D截面的示意图。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0至图15,所述流通结构7为沿所述内刀管3轴向设置的开设于所述辅助管6外表面的槽结构或缝结构。

其中,槽结构与缝结构均为密封圈43接触辅助管6外侧时,可实现密封圈43两侧的第一腔体41与第二腔体42连通的结构,其区别可理解为:槽结构可以为不贯通辅助管6内壁与外壁的,缝结构为贯通辅助管6内壁与外壁的。其均不脱离本实施例可选实施方式的描述范围。

具体实施过程中,请参考图10至图15,所述流通结构7可以为缝结构,进而,在图10至图12所示结构中,所述辅助管6在所述内刀管3外还形成有流通腔63,所述流通腔63连通于所述缝结构内侧。其他可选实施过程中,请参考图13至图15,所述辅助管6不形成流通腔63,其可理解为辅助管6内壁的直径是统一不变的。可见,辅助管6可以与内刀管3之间可以有缝隙,也可以无缝隙。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管6包括环形中间部61与沿所述内刀管3的轴向位于所述环形中间部61两端的环形端部62,所述环形中间部61的外径大于所述环形端部62的外径。其可使得密封圈43在快速轴向运动中能够顺畅略撑开到达辅助管6处。

此外,流通腔63可位于环形中间部62内侧,具体可位于环形中间部62与内刀管3之间。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活检旋切装置,针对于出样效果不佳的情况发现,可以通过将大气从外界引入而打破等压状态,从而使得组织能够高效地被吸出,其中,本实施例通过动态密封结构与其中的密封圈,提供了一个能够与内外管间管间间隙连通的第一腔体,以及能够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第二腔体;在旋切时,内刀管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被密封圈封闭,可在封闭情况下将组织吸入刀槽内,旋切后,刀槽周围与内刀管内产生的压强相当,在内刀管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通过辅助管的流通结构连通,可将大气引入,形成吸出强度更佳的流通气流,该流通气流依次经过第二腔体、流通结构、第一腔体、管间间隙,并经管间间隙的靠近穿刺头的一端进入内刀管内,该流通气流可更高效地将刀槽内侧旋切下的组织送至后端的集样器,有效提高了出样率。

同时,本实施例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是沿内刀管的轴向分布的,流通结构也是沿内刀管的轴向设置于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的,其所产生的气体流向也是沿轴向的,不会发生弯折等情况,既保持了流向的一致性,也避免了气体流动行程的增加,可进一步提高组织输送的效率,有利于提高出样率。

本实施例中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的连通与隔断,是通过内刀管的移动本身带来的,期间无需另行引入其他基于人为或机械的操控,一方面可保障连通与隔断的及时性,另一方面,还可减少连通与隔断对内刀管的移动本身造成例如阻力的不利影响。

此外,由于本实施例无需引入其他基于人为或机械的操控,本实施例还可避免其他操控增加结构的磨损程度,即本实用新型可有利于降低磨损、减缓老化速度,提高使用寿命,从而有利于降低维护成本。

同时,由于本实施例无需引入其他例如复位部件、驱动部件等用于操控的机械结构,也能有效保障动态密封结构、刀管等之间的严密度,从而满足旋切过程中高速运动的需求(因旋切刀的旋转速度很快,每秒钟可以达到例如r=300rpm)。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