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卡外置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1477发布日期:2019-08-16 22:01阅读:1504来源:国知局
SIM卡外置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SIM卡外置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利用SIM卡作为无线通讯路由进行信息传输的产品越来越多,且大部分的无线通讯设备都采用内置SIM卡的方式。用户需要安装或者更换SIM卡时,操作不方便。例如,现有的大多数车载中控主机上都设有内置SIM卡,以实现GPS导航功能。由于车载中控主机除屏幕外的其他部分均内嵌在汽车前的仪表盘内,即SIM卡的卡槽也内嵌在汽车前的仪表盘内,当用户需要安装或者更换SIM卡时,需要将车载中控主机从汽车前的仪表盘内拆卸下来,再进行安装或者更换SIM卡,操作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IM卡外置的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SIM卡安装和更换不便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SIM卡外置的装置,包括SIM卡座和用于与通讯设备的PCB板电连接的连接器,所述SIM卡座包括底座和盖体,所述底座设有用于固定SIM卡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内设有固定片和用于与SIM卡配合连接的SIM卡连接电路板,所述固定片和所述SIM卡连接电路板间隔相对,且所述固定片和所述SIM卡连接电路板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SIM卡的厚度;所述SIM卡连接电路板通过一定长度的线束和所述连接器电连接;所述盖体的一侧通过第一转轴和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盖体还设有若干卡钩,所述底座设有与所述卡钩对应配合的卡钩槽,所述盖体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并与所述底座相互扣合,且相互扣合后的所述盖体与所述固定片间隔相对。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片的一端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连接所述收容槽的内壁,所述收容槽的底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固定片的卡合部。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器包括可拆卸连接公座和母座,所述公座和通讯设备的PCB板电连接,所述母座和所述线束电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母座设有导向扣,所述公座设有与所述导向扣相配合的导向槽。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束包括所述线束包括保护套和收容于所述保护套内的电源线、地线、时钟信号线、复位线及数据端口线,所述时钟信号线、复位线及数据端口线的外周分别包覆铝箔。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束的长度为1-1.5米。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SIM卡为Mini-SIM卡、Micro-SIM卡或Nano-SIM卡中的一种。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SIM卡座采用合成树脂制作而成。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开设有用于所述线束穿过的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SIM卡外置的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SIM卡座内设有SIM卡连接电路板,SIM卡连接电路板通过一定长度的线束和连接器电连接;使得SIM卡座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移动,因此,当需要安装或者更换SIM卡时,通过将SIM卡座移动到特定的位置再进行安装或者更换SIM卡,具有操作方便的特点,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SIM卡外置的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SIM卡外置的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的SIM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SIM卡外置的装置和通讯设备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10、SIM卡座;11、底座;101、固定片;110、收容槽;102、卡合部;111、卡钩槽;12、盖体;121、卡钩;13、第一转轴;20、连接器;21、公座;211、导向槽;22、母座;221、导向扣;30、线束;200、通讯设备。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SIM卡外置的装置,所述SIM卡外置的装置与通讯设备200的PCB板电连接,将SIM卡通过所述SIM卡外置的装置与通讯设备200连接,实现SIM卡外置的效果。所述SIM卡外置的装置包括用于固定SIM卡的SIM卡座10和用于与通讯设备200的PCB板电连接的连接器20,所述SIM卡为Mini-SIM卡、Micro-SIM卡或Nano-SIM卡中的一种。所述SIM卡座10内设有SIM卡连接电路板,所述SIM卡连接电路板通过一定长度的线束30和所述连接器20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线束30具有柔性的特点,且所述线束30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其长度,因此,所述SIM卡座10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移动,当需要安装或更换SIM卡时,将所述SIM卡座10移动指适当的位置即可方便操作。例如,当所述SIM卡外置的装置应用于车载中控主机时,虽然所述车载中控主机安装SIM卡的接口在屏幕的背面,但是,所述SIM卡座10可以移动到与所述车载中控主机的屏幕同一侧,因此方便用户安装和更换SIM卡。进一步的,所述通讯设备200的PCB板上设有通讯模块,所述连接器20电连接所述通讯模块。需要说明的是,所述PCB板和所述通讯模块之间的关系、所述连接器101和所述通讯模块之间的关系、所述线束30分别和所述连接器20、所述SIM卡连接电路板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讯设备通过SIM卡实现通讯功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均知悉的内容,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公告号为:CU207978131U的专利文献,可以实现以上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请主要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SIM卡外置的装置中,所述SIM卡座10包括底座11和盖体12,所述盖体12和所述底座11相互扣合,所述SIM卡连接电路板设于所述底座11内。具体的,所述底座11设有向下凹陷的收容槽110,所述SIM卡连接电路板设于所述收容槽110的槽底,SIM卡卡合在所述收容槽110的槽底且与所述SIM卡连接电路板配合连接,其中,所述SIM卡为Mini-SIM卡、Micro-SIM卡或Nano-SIM卡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收容槽110内设有固定片101,所述固定片101和所述SIM卡连接电路板间隔相对,且所述固定片101和所述SIM卡连接电路板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SIM卡的厚度,确保所述SIM卡和所述SIM卡连接电路板连接稳定性。具体的,所述固定片101的一端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连接所述收容槽110的内壁,所述收容槽110的底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固定片101的卡合部102,所述固定片101呈长方形片状,其中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收容槽110转动连接,当所述固定片101转动至与所述收容槽110的底部呈0度时,所述固定片101的另一端与所述卡合部102固定连接,起到固定SIM卡的作用;当所述固定片101转动至与所述收容槽110的底部呈90度时,方便更换SIM卡。当所述盖体12和所述底座11相互扣合时,所述盖体12与所述固定片101间隔相对。所述底座11开设有用于所述线束30穿过的通孔,所述线束30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SIM卡连接电路板配合连接。所述底座11和所述盖体12对所述SIM卡连接电路板以及SIM卡起到保护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SIM卡座10采用合成树脂制作而成,以在实现电绝缘的同时确保易于成型,并完全避免对无线通信的质量造成任何负面影响,由此防止例如由于在SIM卡插入时的短路而引起的故障和事故。更具体的,所述合成树脂可以为聚甲醛树脂(Polyoxymethylene)、聚缩醛树脂(polyacetalresin)和聚酰胺树脂(polyamide)中的任一一种。

本实施例中,所述SIM卡外置的装置中,所述盖体12设有第一转轴13,所述第一转轴13的两端连接所述底座11,所述盖体12通过所述第一转轴13和所述底座11连接,且所述盖体12绕所述第一转轴13旋转。当需要安装或更换SIM卡时,将所述盖体12绕所述第一转轴13旋转至与所述底座11呈180度角的位置,以便将SIM卡安装到所述底座11的内或将SIM卡从所述底座11内取出;当SIM卡安装或更换完成时,将所述盖体12绕所述第一转轴13旋转至与所述底座11呈0度角的位置,即将所述盖体12和所述底座11相互扣合,以起到保护作用。通过第一转轴13连接的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可以防止所述盖体12遗失。

本实施例中,所述SIM卡外置的装置中,所述盖体12设有若干卡钩121,所述底座11设有与所述卡钩121对应配合的卡钩槽111。具体的,若干所述卡钩121设于所述盖体12与所述底座11相对的一侧且分散在所述盖体12的边缘。如图所示,所述卡钩121为四个,其中两个设于所述盖体12的一侧,另外两个设于所述盖体12的另一侧,且设于所述盖体12一侧的两个卡钩121和设于所述盖体12另一侧的两个卡钩121一一相对。所述盖体12通过若干卡钩121和所述底座11的若干卡钩槽111相互配合,从而提高所述盖体12和所述底座11连接的牢固性,使得安装在所述底座11内的SIM卡和SIM卡连接电路板之间连接稳定。

请主要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SIM卡外置的装置中,所述连接器20包括可拆卸的公座21和母座22。所述公座21和通讯设备的PCB板电连接,所述母座22和所述线束30电连接。具体的,所述公座21和所述母座22内均设有若干接线端子,且所述公座21内的接线端子和所述母座22内的接线端子一一对应。所述公座21设有开口,当所述公座21和所述母座22相配合时,所述母座22插入到所述开口中与所述公座21相固定,且所述母座22内的接线端子和所述公座21内的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公座21作为所述SIM卡外置的装置的固定端与所述通讯设备相固定,所述母座22和所述线束30以及所述SIM卡座10作为所述SIM卡外置的装置的活动端,可以根据实际SIM卡类型进行更换,方便使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公座21和母座22可以相互调换,其功能和效果不变。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20可选DB系列连接器,例如型号为DB-9P-02的连接器;当然,所述连接器20还可以选Type C系列的连接器,例如型号为SHK-31016的连接器;还有其他符合5个接线端子以上的连接器可选,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SIM卡外置的装置中,所述母座22设有导向扣221,所述公座21设有与所述导向扣221相配合的导向槽211。具体的,所述母座22包括本体和导向扣221,所述导向扣221设于所述本体外且所述导向扣221的一端和所述本体固定,所述导向扣221沿所述母座22和所述公座21相互扣合的方向延伸的另一端和所述本体弹性连接;所述导向槽211设于所述开口内。当所述母座22和所述公座21配合时,所述导向扣221抵靠所述导向槽211,使得所述母座22和所述公座21配合更加稳定,进而确保电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SIM卡外置的装置中,所述线束30包括保护套和收容于所述保护套内的电源线、地线、时钟信号线、复位线及数据端口线,所述时钟信号线、复位线及数据端口线的外周分别包覆铝箔。具体的,所述电源线和地线为所述SIM卡连接板提供电源,所述时钟信号线和所述复位线是用来传送数据的串行通道,所述数据端口线起到信号识别的作用。所述时钟信号线、复位线及数据端口线的外周分别包覆铝箔,所述铝箔起到屏蔽作用,以保证SIM卡读卡时稳定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线束30的长度为1-1.5米。当所述SIM卡外置的装置应用于车载中控主机时,所述车载中控主机安装SIM卡的接口在屏幕的背面,采用长度为1.5米的线束30,可以将所述SIM卡座10移动到与所述车载中控主机的屏幕同一侧,以便用户安装或更换SIM卡。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更改所述线束30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SIM卡外置的装置,SIM卡固定在SIM卡座10内,且SIM卡和SIM卡连接电路板相配合,SIM卡连接电路板通过一定长度的线束30和连接器20电连接,连接器20和通讯设备的PCB板电连接;SIM卡座10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移动,因此,当需要安装或者更换SIM卡时,通过将SIM卡座10移动到特定的位置再进行安装或者更换SIM卡,具有操作方便的特点,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SIM卡外置的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