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低的电磁理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30833发布日期:2020-04-10 16:40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热低的电磁理疗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理疗仪领域,具体是一种发热低的电磁理疗仪。



背景技术:

电磁理疗仪能够产生向人体定向放射的磁场,通过磁场刺激改变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某些酶的活性和扩张血管、加速血流,从而达到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过程,使局部组织营养得到改善,加速炎性分泌物的吸收与消散,降低末梢神经的兴奋性,从而可以有效的缓解疼痛,消炎消肿,起到治疗作用。电磁场产生的磁场振动、磁场按摩作用可直接散硬结、减轻麻木,兴奋神经肌肉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性产物的吸收,从而起到镇痛作用。增加血液中含有细胞活化素和脂溶性透皮因子,细胞活化素可以扩张毛孔和汗腺,脂溶性透皮因子可以吸附携带药气离子经皮肤迅速渗透皮下,直达病灶,在短时间内使局部病灶组织微循环加快,毛细血管扩张,汗腺孔扩大,新陈代谢旺盛,从而起到活化组织、活化细胞、活化病灶,达到速客顽疾的效果。

为了提高电磁理疗效果,需要进一步增加磁场放射强度以及磁场共振强度,也就是需要提高电磁装置的功率,电磁装置功率加大后,会导致整体发热高,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发热低的电磁理疗仪,其内设置的电磁装置的散热效果好,工作温度更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热低的电磁理疗仪,包括用于设置在电磁理疗仪内的电磁装置,电磁装置包括磁芯和绕设在其上的线圈,所述磁芯内部设有呈空心状的散热通道。

所述散热通道沿磁芯的长度方向布设而成,磁芯的磁场放射端为磁芯长度方向的两端。

所述磁芯设有若干散热通道,使所述磁芯截面呈蜂窝状。

所述磁芯由实心磁芯和空心磁芯组合而成,散热通道布设在空心磁芯内。

所述空心磁芯布设在实心磁芯的外侧部。

所述实心磁芯的磁场放射端设有若干用于形成局部强磁感应强度的凸部。

所述凸部为圆锥状或多棱锥状,凸部沿磁芯的磁场放射方向其截面逐渐变小。

所述相邻两个凸部凸起的高度不相同。

所述电磁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包裹住磁芯和线圈,线圈的接线端从外壳上引出。

所述外壳内设有骨架,所述磁芯安装在骨架上,线圈卷绕在磁芯或骨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磁芯上设置散热通道,电磁装置工作时,它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散热通道更快速地散发到外界,提高电磁装置的散热效果,电磁装置散热效果好,整体工作温度更低。

另外,磁芯通电放射磁场时,在凸部的作用下形成导磁放射,可有效增加磁场的放射强度,从而提高磁通量,形成强度更高的磁场,还可有效降低电磁装置的磁饱和度,避免电磁装置发热,而且,相邻两凸部产生的磁场能够相互作用,产生强烈的磁共振,提高对人体的理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无需改变现有技术中磁芯、线圈的整体结构,开发成本低,同等条件下(磁芯大小、线圈功率大小等条件相同),其工作温度更低,所产生的磁场、磁共振的强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装配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磁芯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空心磁芯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4,本发热低的电磁理疗仪,包括用于设置在电磁理疗仪内的电磁装置,电磁装置包括磁芯和绕设在其上的线圈1,所述磁芯内部设有呈空心状的散热通道20。电磁装置工作时,磁芯、线圈1等部件所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散热通道20散发到外界,由于热气上升的原理,散热通道20内部能够形成自下而上的散热气流,加快电磁装置表面的空气流动,进一步提高其散热效果,从而整体降低电磁装置的工作温度,特别适合在大功率场合下的应用,如本实施例在电磁理疗仪上的应用。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通道20沿磁芯的长度方向布设而成,磁芯的磁场放射端为磁芯长度方向的两端,使散热通道自然对流的方向与磁芯的磁场放射端所在磁芯的方向相同,电磁理疗仪在使用时,往往把磁芯的磁场放射端竖向朝向人体,此时,散热通道也必然竖向设置,自然对流的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磁芯由实心磁芯21和空心磁芯22组合而成,散热通道20布设在空心磁芯22内,如图3所示,通过实心磁芯21与空心磁芯22的组合的技术方案,既不影响电磁装置产生的磁场、磁共振的强度,又能提高散热效果。本实施例的空心磁芯22设有若干散热通道20,使所述磁芯截面呈蜂窝状,散热通道相对更密集,散热效果更好,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把空心磁芯22布设在实心磁芯21的外侧部。

现有技术中,磁芯作为导磁使用,线圈是直接绕设在通过硅钢片、冷板等叠置形成的磁芯或者通过一体压铸而成的磁芯中,这种传统结构方式的电磁装置在通电后产生的磁力线过于分散,磁通量小、磁场强度弱、磁场共振低,导致磁场对人体的穿透能力不强,若要加大磁场强度,通常采用加大电磁装置功率的办法实现,导致其体积大、能耗大,发热也大。

针对现有技术以上缺陷的改进方案,所述实心磁芯21的磁场放射端设有若干用于形成局部强磁感应强度的凸部23。电磁装置100通电时,在凸部23的作用下形成导磁放射,把原来分散的磁力线集中到凸部23顶部放射出去,可有效增加磁场的放射强度,从而提高磁通量,形成强度更高的磁场,还可有效降低电磁装置的磁饱和度,避免电磁装置发热,而且,相邻两凸部21产生的磁场能够相互作用,产生强烈的磁共振,提高对人体的理疗效果。在同等条件下(磁芯大小、线圈1功率大小等条件相同),其产生的磁场、磁共振的强度更高,且整体体积更小、能耗以及发热更低,也无需改变现有技术中磁芯、线圈的整体结构,开发成本低。

如本实施例所示,凸部23为四棱锥状,凸部23沿磁芯的磁场放射方向其截面逐渐变小直至呈尖状,电磁装置通电后产生电磁场时,磁力线沿凸部23的表面倾斜面导向集中至其尖端再向外放射,使磁力线更集中,所放射的磁场更强。每个凸部23凸起的高度不同,使磁力线射出时的高度均不相同,相邻两凸部23射出磁力线时,磁力线能够相互作用加强,进一步提高整体磁场的波峰以及磁通量、磁场强度,另外,相邻凸部23的磁场能够相互作用,磁共振效果更强,从而进一步提高磁场的穿透能力。

所述电磁装置包括外壳3,外壳3包裹住磁芯和线圈1,线圈1的接线端从外壳3上引出。该技术方案使电磁装置形成模块化,能够通用于各类电磁理疗仪上使用。其中,所述外壳3内设有骨架4,所述磁芯安装在骨架4上,线圈1卷绕在磁芯或骨架4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而非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依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发热低的电磁理疗仪,包括用于设置在电磁理疗仪内的电磁装置,电磁装置包括磁芯和绕设在其上的线圈(1),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内部设有呈空心状的散热通道(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热低的电磁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20)沿磁芯的长度方向布设而成,磁芯的磁场放射端为磁芯长度方向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热低的电磁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设有若干散热通道(20),使所述磁芯截面呈蜂窝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热低的电磁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由实心磁芯(21)和空心磁芯(22)组合而成,散热通道(20)布设在空心磁芯(22)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发热低的电磁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磁芯(22)布设在实心磁芯(21)的外侧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发热低的电磁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磁芯(21)的磁场放射端设有若干用于形成局部强磁感应强度的凸部(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发热低的电磁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23)为圆锥状或多棱锥状,凸部(23)沿磁芯的磁场放射方向其截面逐渐变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发热低的电磁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个凸部(23)凸起的高度不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发热低的电磁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装置包括外壳(3),外壳(3)包裹住磁芯和线圈(1),线圈(1)的接线端从外壳(3)上引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发热低的电磁理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内设有骨架(4),所述磁芯安装在骨架(4)上,线圈(1)卷绕在磁芯或骨架(4)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热低的电磁理疗仪,包括用于设置在电磁理疗仪内的电磁装置,电磁装置包括磁芯和绕设在其上的线圈,所述磁芯的磁场放射端上设有若干用于产生磁共振的凸部。本实用新型的磁芯通电放射磁场时,在凸部的作用下形成导磁放射,可有效增加磁场的放射强度,从而提高磁通量,形成强度更高的磁场,还可有效降低电磁装置的磁和满度,避免电磁装置发热,而且,相邻两凸部产生的磁场能够相互作用,产生强烈的磁共振,提高对人体的理疗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黎进荣;魏从杰;王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顺德区年轻态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16
技术公布日:2020.04.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