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力保温喂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7993发布日期:2019-11-19 20:45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力保温喂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力保温喂奶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以及危重患儿等患儿均只能依靠人工喂养,目前,患儿均由医务人员手动喂奶,然而手动喂奶的压力大,速度快且不均匀,易引起患儿腹胀,导致患儿吐奶,甚至引起患儿窒息,不利于婴儿胃肠功能的恢复,并且,手动喂奶没有保温效果,导致进入患儿体内的奶的温度偏低,温度较低的奶容易刺激患儿肠胃,引起腹胀、腹泻以及消化不良的问题。

下面提供几个与本申请技术方案相关联的现有技术:

(1)现有技术1: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的申请号为cn201720053832.9,授权公告日为2017年12月29日,该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智能婴儿保温箱,包括箱体、底座和自动喂奶机构;箱体的内侧安装有声音检测传感器、摄像头和数据传输器;底座的底部固定于箱体内,在底座的一侧开有下部滑块槽和下部滑轮槽;自动喂奶机构由下部马达支架、下部马达、下部丝杠、下部滑块、滚轮架、滚轮、连接块、上部马达支架、上部马达、上部滑块槽、上部丝杠、上部滑块、奶瓶支架、保温奶瓶、导管和奶嘴组成;该智能婴儿保温箱可将保温箱中婴儿情况传输至医务人员控制器中,有利于医务人员实时监控婴儿情况,且具有自动喂奶机构,可以在医务人员不打开保温箱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远程操作喂奶,使喂奶更加方便和安全。

(2)现有技术2: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的申请号为cn201620232292.6,授权公告日为2017年1月25日,该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婴儿保温箱用奶瓶,包括瓶体和保温箱,所述保温箱一侧固定有瓶体,在瓶体上端设有瓶盖,瓶体内部一侧设有药物放置腔,另一侧设有营养物质放置腔,中间由分隔板隔断,分隔板下端固定有弹性装置,弹性装置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瓶体下端设有控流装置,所述控流装置伸入瓶体下端。该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帮助婴儿们进食,可通过不同婴儿的食量来控制食物的摄入量,且该实用新型设有药物放置腔和营养物质放置腔,方便管理人员喂药和喂食,干净卫生,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保障了婴儿的身体健康。

上述现有技术中,均未提出技术方案来解决人工喂养压力大、速度快且不均匀以及奶温容易偏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奶的温度在喂养结束前就低于适宜温度的下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力保温喂奶装置。本重力保温喂奶装置解决了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以及危重患儿鼻饲量少,患儿服用凉奶的难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容器本体外套设保温层,以避免容器本体的壁直接与空气接触,从而降低了容器本体内的奶的向外散热的速度,达到对奶保温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重力保温喂奶装置,包括储奶容器、胃管和塞子;所述储奶容器包括中空且一端开口的容器本体和套在所述容器本体外的保温层;所述胃管的一端与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空部连通;所述塞子封盖在所述容器本体的开口端,塞子上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的两端分别与大气和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空部连通,通气孔内固定有过滤元件。

由于开设通气孔,使得储奶容器中的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经胃管进入患儿的胃中,避免了手动喂奶压力大、速度快以及不均匀的问题;通过设置保温层,使得储奶容器中的奶的温度得以保持,避免了患儿服用凉奶的问题。

作为所述重力保温喂奶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容器本体外套接有隔套,隔套的内壁与容器本体之间的夹层即为所述保温层。

作为所述重力保温喂奶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隔套的内壁与容器本体之间的夹层为真空层。

作为所述重力保温喂奶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塞子与储奶容器之间设置有系带;所述系带的两端分别与塞子与储奶容器固定连接。

作为所述重力保温喂奶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塞子上固定有向外凸的第一耳片。

作为所述重力保温喂奶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储奶容器上固定有向外凸的第二耳片;所述第二耳片设置在容器本体的开口端。

作为所述重力保温喂奶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喂奶装置还包括加压活塞,加压活塞与所述容器本体的中空部适配。

作为所述重力保温喂奶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储奶容器的外壁设有刻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容器本体外套设保温层,以避免容器本体的壁直接与空气接触,从而降低了容器本体内的奶的向外散热的速度,达到对奶保温的目的;其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塞子,以避免空气中的杂质落入容器本体内,从而防止容器本体内的奶被污染;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塞子上开设通气孔,使得容器本体的中空部与大气相通,从而实现奶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自动喂养,使得喂奶时压力适中,且速度均匀;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以及危重患儿鼻饲量少,患儿服用凉奶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重力保温喂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胃管;2-塞子;21-通气孔;22-第一耳片;3-过滤元件;4-系带;5-储奶容器;51-容器本体;52-保温层;53-隔套;54-第二耳片;6-加压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本实施例的一种重力保温喂奶装置,包括储奶容器5、胃管1和塞子2;所述储奶容器5包括中空且一端开口的容器本体51和套在所述容器本体51外的保温层52;所述胃管1的一端与所述容器本体51的中空部连通;所述塞子2封盖在所述容器本体51的开口端,塞子2上开设有通气孔21,通气孔21的两端分别与大气和所述容器本体51的中空部连通,通气孔21内固定有过滤元件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储奶容器5呈管状,储奶容器5的一端开口,用于倒奶,为防止杂质污染储奶容器5中的奶,在储奶容器的开口端塞有塞子2,为便于储奶容器5中的奶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流入婴儿口中,塞子2上开设有通气孔21,通气孔21的两端分别与大气和储奶容器5连通,为防止杂质经通气孔21进入储奶容器5中,通气孔21内固定有过滤元件3,该过滤元件3可以采用防水透气膜实现,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现有的过滤元件实现,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只要能避免杂质经通气孔21进入储奶容器5即可;储奶容器5的另一端缩口;储奶容器5的缩口端与所述胃管1的一端连接,胃管1的另一端插入患儿的胃中。

如图1所示,储奶容器5包括容器本体51,容器本体51外套接有保温层52,保温层52可以通过套在容器本体51外的隔热套等实现,通过保温层52隔绝空气与容器本体51的接触,极大地降低了储奶容器5的散热速度,从而达到保温的目的。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重力保温喂奶装置,包括储奶容器5、胃管1和塞子2;所述储奶容器5包括中空且一端开口的容器本体51和套在所述容器本体51外的保温层52;所述胃管1的一端与所述容器本体51的中空部连通;所述塞子2封盖在所述容器本体51的开口端,塞子2上开设有通气孔21,通气孔21的两端分别与大气和所述容器本体51的中空部连通,通气孔21内固定有过滤元件3。所述容器本体51外套接有隔套53,隔套53的内壁与容器本体51之间的夹层即为所述保温层52。隔套53呈管状,隔套53的两端开口均固定有向内延伸至容器本体51的封盖,这样在隔套53的内壁和容器本体51的外壁之间形成夹层,夹层内可以填充空气,也可以是填充真空,还可以填充隔热材料,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容器本体51的散热速度,达到更好的保温效果。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重力保温喂奶装置,包括储奶容器5、胃管1和塞子2;所述储奶容器5包括中空且一端开口的容器本体51和套在所述容器本体51外的保温层52;所述胃管1的一端与所述容器本体51的中空部连通;所述塞子2封盖在所述容器本体51的开口端,塞子2上开设有通气孔21,通气孔21的两端分别与大气和所述容器本体51的中空部连通,通气孔21内固定有过滤元件3。所述容器本体51外套接有隔套53,隔套53的内壁与容器本体51之间的夹层即为所述保温层52。所述隔套53的内壁与容器本体51之间的夹层为真空层。真空的导热系数低于空气,因此在夹层填充真空,能够实现更好的保温效果;并且,相比填充其他隔热材料,真空的成本更低。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重力保温喂奶装置,包括储奶容器5、胃管1和塞子2;所述储奶容器5包括中空且一端开口的容器本体51和套在所述容器本体51外的保温层52;所述胃管1的一端与所述容器本体51的中空部连通;所述塞子2封盖在所述容器本体51的开口端,塞子2上开设有通气孔21,通气孔21的两端分别与大气和所述容器本体51的中空部连通,通气孔21内固定有过滤元件3。所述容器本体51外套接有隔套53,隔套53的内壁与容器本体51之间的夹层即为所述保温层52。所述隔套53的内壁与容器本体51之间的夹层为真空层。所述塞子2与储奶容器5之间设置有系带4;所述系带4的两端分别与塞子2与储奶容器5固定连接。通过系带4将塞子2固定在储奶容器5上,避免加奶时,塞子2掉落遗失。需要说明的是,系带4远离塞子的一端可以与容器本体51和隔套53两者中的任意一个固定连接,系带4与塞子2的固定连接和系带4与储奶容器5的固定连接均可以通过热熔等现有的连接方式实现。

实施例5: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重力保温喂奶装置,包括储奶容器5、胃管1和塞子2;所述储奶容器5包括中空且一端开口的容器本体51和套在所述容器本体51外的保温层52;所述胃管1的一端与所述容器本体51的中空部连通;所述塞子2封盖在所述容器本体51的开口端,塞子2上开设有通气孔21,通气孔21的两端分别与大气和所述容器本体51的中空部连通,通气孔21内固定有过滤元件3。所述容器本体51外套接有隔套53,隔套53的内壁与容器本体51之间的夹层即为所述保温层52。所述隔套53的内壁与容器本体51之间的夹层为真空层。所述塞子2与储奶容器5之间设置有系带4;所述系带4的两端分别与塞子2与储奶容器5固定连接。所述塞子2上固定有向外凸的第一耳片22。操作者拿住第一耳片22,即可将塞子2拔出,操作方便。

实施例6: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重力保温喂奶装置,包括储奶容器5、胃管1和塞子2;所述储奶容器5包括中空且一端开口的容器本体51和套在所述容器本体51外的保温层52;所述胃管1的一端与所述容器本体51的中空部连通;所述塞子2封盖在所述容器本体51的开口端,塞子2上开设有通气孔21,通气孔21的两端分别与大气和所述容器本体51的中空部连通,通气孔21内固定有过滤元件3。所述容器本体51外套接有隔套53,隔套53的内壁与容器本体51之间的夹层即为所述保温层52。所述隔套53的内壁与容器本体51之间的夹层为真空层。所述塞子2与储奶容器5之间设置有系带4;所述系带4的两端分别与塞子2与储奶容器5固定连接。所述塞子2上固定有向外凸的第一耳片22。所述喂奶装置还包括加压活塞6,加压活塞6与所述容器本体51的中空部适配。在储奶容器5内的奶不能依靠自身重力进入婴儿口中时,可以拔出塞子2,然后将加压活塞6插入储奶容器5内,推动加压活塞6,即可将储奶容器5中的奶送入婴儿口中。

实施例7: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重力保温喂奶装置,包括储奶容器5、胃管1和塞子2;所述储奶容器5包括中空且一端开口的容器本体51和套在所述容器本体51外的保温层52;所述胃管1的一端与所述容器本体51的中空部连通;所述塞子2封盖在所述容器本体51的开口端,塞子2上开设有通气孔21,通气孔21的两端分别与大气和所述容器本体51的中空部连通,通气孔21内固定有过滤元件3。所述容器本体51外套接有隔套53,隔套53的内壁与容器本体51之间的夹层即为所述保温层52。所述隔套53的内壁与容器本体51之间的夹层为真空层。所述塞子2与储奶容器5之间设置有系带4;所述系带4的两端分别与塞子2与储奶容器5固定连接。所述塞子2上固定有向外凸的第一耳片22。所述喂奶装置还包括加压活塞6,加压活塞6与所述容器本体51的中空部适配。所述储奶容器5上固定有向外凸的第二耳片54;所述第二耳片54设置在容器本体51的开口端。操作者在推送加压活塞6时,第二耳片54提供着力点,方便加压活塞6的推送。

实施例8: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重力保温喂奶装置,包括储奶容器5、胃管1和塞子2;所述储奶容器5包括中空且一端开口的容器本体51和套在所述容器本体51外的保温层52;所述胃管1的一端与所述容器本体51的中空部连通;所述塞子2封盖在所述容器本体51的开口端,塞子2上开设有通气孔21,通气孔21的两端分别与大气和所述容器本体51的中空部连通,通气孔21内固定有过滤元件3。所述容器本体51外套接有隔套53,隔套53的内壁与容器本体51之间的夹层即为所述保温层52。所述隔套53的内壁与容器本体51之间的夹层为真空层。所述塞子2与储奶容器5之间设置有系带4;所述系带4的两端分别与塞子2与储奶容器5固定连接。所述塞子2上固定有向外凸的第一耳片22。所述喂奶装置还包括加压活塞6,加压活塞6与所述容器本体51的中空部适配。所述储奶容器5上固定有向外凸的第二耳片54;所述第二耳片54设置在容器本体51的开口端。所述储奶容器5的外壁设有刻度。通过设置刻度,极大地方便了操作者控制加奶的量。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