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盘混合斜板重力压缩浓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4106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泥水沉降浓缩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拌盘混合斜板重力压缩浓缩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行业在运营的工艺中,为了减少投资和运营成本,都离不开泥水的沉降浓缩处理工序。泥水沉降浓缩经历一段从固定水泥槽罐到可移动式槽罐,再到机械浓缩的历史发展过程,机械浓缩主要有带式浓缩和转鼓浓缩两大体系。目前随着工业用地紧张,提倡节能降耗的政策大趋势,市面上又出现了“重力压缩式”沉降罐,并且有进一步优化发展和扩大的市场需求,而带式浓缩和转鼓浓缩因能耗和占地等问题,可能逐步退出市场。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重力压缩式浓缩罐结构过于简单,参数提供过于粗糙,浓缩泥含水率变化大、不稳定,人机可控性差,生产效率较低。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拌盘混合斜板重力压缩浓缩装置,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适应污水处理稳定生产需要,适合污水厂泥浆浓缩处理的拌盘混合斜板重力压缩浓缩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拌盘混合斜板重力压缩浓缩装置,包括罐体、絮凝剂拌盘、瓦棱型斜板、污泥输送泵、压差式虹吸泥管、泥浆布水器和可视观察管;

所述罐体的中间固定有斜板支架,所述瓦棱型斜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斜板支架上;

所述罐体内部设有清水区、沉降区和浓缩区,所述清水区位于所述瓦棱型斜板的上方,所述沉降区位于所述瓦棱型斜板的下方,所述浓缩区位于所述沉降区的下方;

所述泥浆布水器固定安装在所述罐体的中间,所述泥浆布水器的进口位于所述罐体的上端;

所述压差式虹吸泥管的一端连通在所述罐体底部侧壁上,另一端位于所述罐体的顶部并与空气连通,所述压差式虹吸泥管的中间开设有排泥口,所述排泥口的位置与所述泥浆布水器的底部位置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污泥输送泵位于所述罐体的外侧,所述污泥输送泵上连通有污泥管道;所述污泥输送泵上连接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与所述泥浆布水器的进口连通;

所述絮凝剂拌盘安装在所述输送管上,并位于所述输送管靠近所述污泥输送泵的位置;

所述可视观察管安装在所述罐体的侧壁并与所述罐体内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的上部呈圆柱体型,下部呈圆锥体型,所述浓缩区位于所述罐体的下部圆锥体中。

进一步的,所述清水区的上端部分设有溢水口,所述溢水口处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竖直向下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瓦棱型斜板均匀间隔固定安装在所述斜板支架上,所述瓦棱型斜板安装坡度为55o,相邻两个瓦棱型斜板之间的距离大于50mm。

进一步的,所述泥浆布水器的下端出口处设有锥形阻尼块。

进一步的,所述絮凝剂拌盘上设有三个输入口,所述三个输入口位于同一平面且呈旋涡型分布,相邻两个输入口之间的夹角均为120o。

进一步的,所述泥浆布水器的上端向上延伸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上安装有排气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的底部水平向外连通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上间隔安装有第一、二阀门,所述可视观察管呈竖直设置,所述可视观察管的下端连通在所述排料管上并位于所述第一、二阀门之间,所述沉降区的上下两端水平向外连通有第一、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在所述可视观察管的上端,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在所述可视观察管的中间上端部分,所述可视观察管的观察口位于所述第一、二连接管之间,所述第一、二连接管上分别安装有第三、四阀门,所述可视观察管的中间设有冲洗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的容量为70m3,下部圆锥体部分为12m3,上部圆柱体部分为58m3。所述罐体直径为3.50m,下部圆锥体的坡度60o,所述瓦棱型斜板的厚度为2mm,所述泥浆布水器的直径大于450mm。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装置采用立式空间设计,占地面积少;

2、本装置相对于其他浓缩装置能耗低,无需用冲洗水;

3、本装置没有轴、轴承、液压等动力传动配置,罐、管采用防腐处理,因此维修维护简单,成本很低;

4、本装置采用深罐和锥形设计,高水位对浓缩污泥颗粒产生压缩压力,使浓缩污泥含水率控制得更低,减少后续处理成本和装置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5、本装置暴露在空气中水面很小,对重气味水质的气味扩散易于收集处理,装置操作环保、卫生;

6、本装置配置流量、浓度等在线监测仪器仪表,可实现全自动化操作管理;

7、本装置采用压差虹吸管排泥,使用有效高差对接后续处理装置可减少物料提升能耗;

8、本装置可设计成拼装模块,方便运输安装。本装置自成为独立处理单元,可根据生产量的大少进行多单元组合。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拌盘混合斜板重力压缩浓缩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种拌盘混合斜板重力压缩浓缩装置,包括罐体1、絮凝剂拌盘2、瓦棱型斜板3、污泥输送泵11、压差式虹吸泥管19、泥浆布水器5和可视观察管6;

所述罐体的中间固定有斜板支架7,所述瓦棱型斜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斜板支架上;

所述罐体内部设有清水区8、沉降区9和浓缩区10,所述清水区位于所述瓦棱型斜板的上方,所述沉降区位于所述瓦棱型斜板的下方,所述浓缩区位于所述沉降区的下方;

所述泥浆布水器固定安装在所述罐体的中间,所述泥浆布水器的进口位于所述罐体的上端;

所述压差式虹吸泥管的一端连通在所述罐体底部侧壁上,另一端位于所述罐体的顶部并与空气连通,所述压差式虹吸泥管的中间开设有排泥口,所述排泥口的位置与所述泥浆布水器的底部位置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污泥输送泵位于所述罐体的外侧,所述污泥输送泵上连通有污泥管道12;所述污泥输送泵上连接有输送管4,所述输送管与所述泥浆布水器的进口连通;

所述絮凝剂拌盘安装在所述输送管上,并位于所述输送管靠近所述污泥输送泵的位置;

所述可视观察管安装在所述罐体的侧壁并与所述罐体内部连通。

所述罐体的上部呈圆柱体型,下部呈圆锥体型,所述浓缩区位于所述罐体的下部圆锥体中。

所述清水区的上端部分设有溢水口13,所述溢水口处连接有排水管14,所述排水管竖直向下设置。

所述瓦棱型斜板均匀间隔固定安装在所述斜板支架上,所述瓦棱型斜板安装坡度为55o,相邻两个瓦棱型斜板之间的距离大于50mm。

所述泥浆布水器的下端出口处设有锥形阻尼块15。

所述絮凝剂拌盘上设有三个输入口16,所述三个输入口位于同一平面且呈旋涡型分布,相邻两个输入口之间的夹角均为120o。

所述泥浆布水器的上端向上延伸设有排气口17,所述排气口上安装有排气阀门18。

所述罐体的底部水平向外连通有排料管21,所述排料管上间隔安装有第一、二阀门22、23,所述可视观察管呈竖直设置,所述可视观察管的下端连通在所述排料管上并位于所述第一、二阀门之间,所述沉降区的上下两端水平向外连通有第一、二连接管24、25,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在所述可视观察管的上端,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在所述可视观察管的中间上端部分,所述可视观察管的观察口26位于所述第一、二连接管之间,所述第一、二连接管上分别安装有第三、四阀门27、28,所述可视观察管的中间设有冲洗接口29。

该拌盘混合斜板重力压缩浓缩装置的原理是:按含水率99.2%的泥浆浓缩到含水率95%的泥浆、沉降比15-25%设计。

将罐体的容量设定为70m3,下部圆锥体部分为12m3,上部圆柱体部分为58m3。所述罐体直径为3.50m,下部圆锥体的坡度60o,采用8mm235#钢板加筋。

瓦棱型斜板安装坡度为55o,相邻两个瓦棱型斜板之间的距离大于50mm,瓦棱型斜板为2mm厚,采用frp材质,表面光滑,用专用胶水叠加粘合。

压差式虹吸泥管:压差>5.50m水柱。

泥浆布水器:管径>450mm,出口设矮锥形阻尼块,锥形阻尼块采用5mm厚235#钢板制成。

絮凝剂拌盘:三股絮凝剂输入,夹角为120o,同平面旋涡型分布,采用pp/ptfe材料制作。

计算:

一、按绝干污泥有机质和无机质比例计算密度。有机质密度取1.0g/cm3,无机物密度取2.5g/cm3,有机质含量比0.45~0.75:0.55~0.25,含水率95%的泥浆密度在1.0188~1.0413g/cm3间。

①0.95*1+0.05(0.45*1+0.55*2.5)=1.04125g/cm3;

②0.95*1+0.05(0.75*1.0+0.25*2.5)=1.01875g/cm3;

通过实验,此密度浓缩泥有利于该装置对浓缩污泥的压差虹吸。

二、处理量:按泥水在罐中流速1.5mm/s,浓缩水量>52m3/h。

3.5*3.5*3.14/4*0.0015*3600=51.92775m3/h。随着浓缩泥的吸出,处理量还可以加大,有10m3/h以上的负荷冲击余量。

三、动力:52*1000*9.8*20/(3.6*1000000)/0.8=3.54kw.h。

考虑耐负荷冲击,配置5.5kw污泥输送泵。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