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8772发布日期:2019-09-20 21:40阅读:3225来源:国知局
中医四诊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检测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中医望、闻、问、切的中医四诊仪。



背景技术: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医医学源远流长,中华大地上中医遍地开花,几乎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中医大学,每个医院都有中医科,中药占领半壁江山,但是中医上的“望闻问切”如何检测,传统的“望闻问切”是老中医的专长,不是专业的医疗机构难以做到准确检测,因此有关中医标准化检测方面的产品颇受人们的青睐。

目前,中医上的“望闻问切”是诊断和监测身体疾病的主要手段和依据。然而,由于人工“望闻问切”带有主观上的判断及诊断,而且价格昂贵,主要集中在大型医院专家门诊,在家庭和社区医院无法实现随时对人们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监测,给人们的健康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近年来,中医检测设备是一种实现中医望、闻、问、切的中医诊断设备,其设计也是围绕中医诊疗进行,采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模拟辅助实现传统中医的诊断过程。此外,现有的中医诊断设备的检测功能不全面,不能全面实现中医望、闻、问、切的检查、且集成度不高、自动化程度不高。然而,随着集成芯片技术的飞速发展,设计出一种中医检测功能全面、集成化程度高和自动化程度高的中医检测设备成为可能,从而实现中医望、闻、问、切的标准化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检测功能全面、集成化程度高和自动化程度高的中医四诊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医四诊仪,包括前机身箱、后机身臂以及工作台,所述前机身箱、后机身臂以及工作台套设在一个联体钢架上,通过该联体钢架联接成一个整体机身结构,所述中医四诊仪还包括脉象仪、舌面仪、主机、显示屏以及打印机,所述脉象仪、舌面仪显示屏和打印机分别通过电连接线和数据线连接至主机上,其中:所述脉象仪放置在工作台的放置盒内,该放置盒的上方设置有滑动盖;所述后机身臂的顶端固定联接有上轴承套板,该上轴承套板下方距离等于舌面仪的高度位置处的后机身臂上固定连接有下轴承垫板,所述舌面仪安装在上轴承套板和下轴承垫板之间;所述舌面仪包括前壳体、中壳体、后壳体以及由前壳体、中壳体和后壳体围成的摄像腔体,该摄像腔体内设置有单反相机和发光灯管;所述前壳体开设一个拱形窗口,所述拱形窗口的底部设置有下巴托盘,该下巴托盘通过卡扣卡合在拱形窗口的下边缘;所述后壳体的背面还设置有后维修盖,该后维修盖通过螺钉固定在上后壳体上,所述后维修盖的内侧靠近单反相机的位置设置有风扇和通风孔;所述主机安装在联接前机身箱一端的工作台内,所述显示屏通过活动铰链机构固定在靠近前机身箱一侧的工作台上,所述打印机安装在前机身箱内的骨架托板上。

优选的,所述前机身箱呈中筒靴子形状,所述后机身臂呈长筒靴子形状,所述后机身臂的底端交叉联接至前机身箱的底端,所述后机身臂的接近中部位置联接至工作台的接近中部位置,所述工作台的一端底部联接至前机身箱的上端,所述工作台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优选的,所述脉象仪为一种袖带式压力型脉象传感器,包括脉象传感器芯片、信号调理电路、信号处理芯片和自动加压装置。

优选的,所述活动铰链机构包括铰链横杆和铰链竖杆,所述铰链横杆的一端与铰链竖杆的一端通过螺栓和滑槽活动联接,所述铰链横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显示屏背面的联接端上,所述铰链竖杆的另一端固定在工作台一侧的固定端上。

优选的,所述上轴承套板的自由端设置有上轴承螺栓,所述下轴承垫板的自由端设置有下轴承螺栓,所述中壳体的上顶面设置有上转动轴承,所述后壳体的下底面设置有下转动轴承,所述中壳体的上转动轴承与上轴承套板的上轴承螺栓相匹配,所述后壳体的下转动轴承与下轴承垫板的下轴承螺栓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上转动轴承包括第一固定盘、第一轴承和第二固定盘,所述第一固定盘与顶板固定并与第一轴承紧配合,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二固定盘紧配合,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一固定盘、第二固定盘紧配合。

优选的,所述下转动轴承包括第三固定盘、第二轴承和第四固定盘,所述第三固定盘与塑胶底板固定并与第二轴承紧配合,所述第二轴承与第四固定盘紧配合,所述第二轴承与第三固定盘、第四固定盘紧配合。

优选的,所述舌面仪还包括第一前反光板、第二前反光板、反光壳、透明玻璃以及镜片压块,所述发光灯管固定在第一前反光板与第二前反光板之间,所述发光灯管在第一前反光板、第二前反光板和反光壳的反光作用下照亮所述摄像腔体的内部,所述透明玻璃设置在单反相机的镜头前方,镜片压块压住透明玻璃固定在反光壳上。

优选的,所述前机身箱的侧边设置有打印门,所述工作台的一侧设置有主机安装门,安装有主机的工作台的侧面设置有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包括主机风扇和多个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前机身箱的底端背面固定有两个脚轮和一个脚杯,所述后机身臂的底端背面固定有两个脚轮,四个脚轮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前机身箱底端的联体钢架上,所述脚杯通过螺钉固定在后机身臂底端的联体钢架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中医四诊仪的结构紧凑、外形美观、空间利用率高、安装可靠省力、拆卸维修方便、人机功能好、具有科技感。本实用新型的中医四诊仪能够对用户的舌像、面像、脉像进行全面的中医检测分析,能够辅助中医生对中医望、闻、问、切进行标准化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医四诊仪优选实施例的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医四诊仪优选实施例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医四诊仪优选实施例的内部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医四诊仪的舌面仪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医四诊仪的舌面仪优选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医四诊仪的舌面仪沿着图4中AB轴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医四诊仪优选实施例的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所示,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医四诊仪优选实施例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所示,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医四诊仪优选实施例的内部骨架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中医四诊仪的整体机身包括前机身箱1、后机身臂2以及工作台3。优选的,所述前机身箱1呈中筒靴子形状,所述后机身臂2呈长筒靴子形状。参考图3所示,所述前机身箱1、后机身臂2以及工作台3套设在一个联体钢架21上,通过该联体钢架21联接成一个整体机身结构。所述工作台3的一端底部联接至前机身箱1的上端,工作台3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后机身臂2的底端(类似脚背部)交叉联接至前机身箱1的底端(类似后脚跟部),所述后机身臂2的接近中部位置联接至工作台3的接近中部位置,从而使得前机身箱1、后机身臂2和工作台3联接成一个整体机身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中医四诊仪的整体机身结构采用了人机工程学设计,整体轻便美观、结构紧凑、空间利用良好、安装可靠省力、拆卸维修方便、具有较强的科技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医四诊仪还包括舌面仪4、脉象仪5、显示屏6、主机20以及打印机18。所述舌面仪4、脉象仪5、显示屏6、以及打印机18分别通过电连接线和数据线连接至主机20上,能够与主机之间进行面像信息、摄像信息以及脉象信息等数据交互。所述前机身箱1的侧边设置有打印门10,所述打印机18可以为一体化小型激光打印机,用于打印用户的中医检测报告。如图3所示,所述打印机18安装在前机身箱1内的骨架托板19上,用户在打印中医检测报告时,可以打开打印门10从打印机18中拿取中医检测报告。当中医检测报告取出后,用户可以关闭打印门10将打印机收纳至前机身箱1内,从而减少了打印机18的占用空间和保持了机身的整体美观。所述主机20安装在联接前机身箱1一端的工作台3内,该工作台3的一端设置有主机安装门11,维修人员可以打开主机安装门11对主机进行检查维修,从而方便维修人员对工作台3内的主机20进行维修,达到安装可靠省力、拆卸维修方便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机20可以为高性能处理器,用于接收舌面仪4采集的面像、舌像信息以及脉象仪5采集的脉象信息,实现面像、舌像和脉象的特征参数提取以及检测分析处理并产生中医检测报告,将中医检测报告送到显示屏6进行显示,或者发送到打印机18让用户打印中医检测报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机身臂2的顶端固定联接有上轴承套板8,该上轴承套板8下方距离等于舌面仪4的高度位置处的后机身臂2固定连接有下轴承垫板9,所述上轴承套板8与下轴承垫板9的长度至少大于舌面仪4宽度的一半,从而使得舌面仪4能够设置于上轴承套板8和下轴承垫板9之间,并且靠近后机身臂2的一侧留有一定距离。如图3所示,所述上轴承套板8的自由端设置有上轴承螺栓22,所述下轴承垫板9的自由端设置有下轴承螺栓23,所述舌面仪4的上顶面设置有上转动轴承34,所述舌面仪4的下底面设置有下转动轴承35(如图4和图6所示),上轴承套板8的上轴承螺栓22与舌面仪4上顶面的上转动轴承34相匹配,下轴承垫板9的下轴承螺栓23与舌面仪4下底面的下转动轴承35相匹配,从而将舌面仪4安装在上轴承套板8和下轴承垫板9之间的空间内。由于上轴承套板8与舌面仪4之间以及舌面仪4与下轴承垫板9之间均采用轴承螺栓与转动轴承活动联接,并且靠近后机身臂2的一侧留有空间距离,因此舌面仪4可以灵活地转动小角度方向,从而使得用户在进行舌面检测过程中可以根据面部位置小角度转动舌面仪4的方向来灵活调节位置,方便了用户的舌面检测,并且提高了舌面检测的舒适度。所述舌面仪4用于采集用户的面像和舌像信息,并将面像和舌像信息发送至主机20进行特征参数提取以及分析检测处理。

所述脉象仪5放置在靠近前机身箱1的工作台3的一个放置盒内,该放置盒的上方设置有滑动盖。当脉象仪5未使用时,脉象仪5放置在放置盒内并将滑动盖覆盖在放置盒上将脉象仪5收纳在放置盒内,从而使得脉象仪5不会暴露在工作台3的台面上,不仅保护了脉象仪5不被损坏,而且增加了工作台3的台面整洁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脉象仪5为一种袖带式压力型脉象传感器,用于佩戴在用户的手腕部进行脉象定位并通过双层袖带结构对脉象进行方框定位校正,采用全自动气体加压方式自动确定最佳取脉压力,也可以按照阶梯加压方式自动进行分段加压确定最佳取脉压力。所述脉象仪5主要由脉象传感器芯片、信号调理电路、信号处理芯片和自动加压装置组成,用于采集用户手腕部的脉象信号、滤波放大、AD转换后输入到主机20进行脉象的特征参数提取以及分析检测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6通过活动铰链机构7在靠近前机身箱1一侧的工作台3上。所述显示屏6为现有主流显示屏,可以LED显示屏也可以是触摸显示屏,用于从主机20接收并显示舌像、面像、脉象信息及中医检查结果,作为人机交互的一部分。参考图2所示,所述活动铰链机构7包括铰链横杆和铰链竖杆,所述铰链横杆的一端与铰链竖杆的一端通过螺栓和滑槽活动联接,所述铰链横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显示屏6背面的联接端17上,铰链竖杆的另一端固定在工作台3一侧的固定端16上。由于显示屏6采用活动铰链机构7安装在工作台3上,通过手动调节活动铰链机构7的上下左右活动角度方向,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手动调节显示屏6的方向角度,便于用户调节显示屏6的显示方向查看中医检测报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机身箱1的底端背面固定有两个脚轮12和一个脚杯13,所述后机身臂2的底端背面固定有两个脚轮12。所述脚轮12为万向可升降脚轮,所述脚杯13为可升降固定脚杯。参考图3所示,四个脚轮12和脚杯13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前机身箱1和后机身臂2底端的联体钢架21上,用于支撑中医四诊仪整机并可以手动调节整机高度。当手动升缩脚杯13远离地面时,可以通过四个脚轮12移动中医四诊仪整机,方便搬迁移动;当手动拉下脚杯13降至地面时,脚杯13支撑地面从而将中医四诊仪整机固定在地面,防止随意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机身箱1的底端正面设置有电源开关和供电插座,所述电源开关用于控制中医四诊仪的开启和关闭,所述供电插座用于接插外部电源为中医四诊仪供电。参考图2所示,安装有主机20的工作台3侧面设置有散热装置15,该散热装置15包括主机风扇和多个散热孔,用于主机20工作时自动扇热以降低温度,进而避免因主机20温度过高而烧坏。

如图4所示,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医四诊仪的舌面仪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医四诊仪的舌面仪优选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医四诊仪的舌面仪沿着图4中AB轴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4所示,所述舌面仪4包括前壳体42、中壳体44、后壳体49以及由前壳体42、中壳体44、后壳体49围成的摄像腔体31,该摄像腔体31内设置有用于拍摄用户舌像和面像的单反相机52(如图6所示),该单反相机52通过电连接线和数据线连接至主机20。参考图5所示,所述前壳体42通过螺钉分别与中壳体44和后壳体49固定联接,所述中壳体44通过螺钉与后壳体49固定联接。所述前壳体42、中壳体44和后壳体49构成舌面仪4的整机壳体,该舌面仪4的整机壳体形状可以为长方体或立方体。所述后壳体49的背面还设置有后维修盖51,后维修盖51通过螺钉固定在上后壳体49,维修人员扭开后壳体49上的螺钉即可将后维修盖51拆卸下来,从而方便维修人员对舌面仪4的腔体内侧部件、器件进行维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壳体42的中央位置开设一个适合普通用户面部大小的拱形窗口32,用户将面部贴近拱形窗口32并张开嘴巴伸出舌头面对摄像腔体31时,可以进行舌面拍摄来采集用户的面像和舌像。所述拱形窗口32的边框还设置有柔性橡胶,防止用户面部贴近拱形窗口32时发生磕碰而刮伤面部。所述拱形窗口32的底部设置有下巴托盘33,该下巴托盘33设置有卡扣卡合在拱形窗口32的下边缘,使下巴托盘33能在拱形窗口32的下边缘灵活移动来调节用户的面像和舌像在单反相机52上的成像位置,以便单反相机52能够拍摄清晰的舌像和面像,单反相机52将拍摄的舌像和面像发送至主机20进行舌像与面像的进行特征参数提取以及分析检测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壳体44的上顶面设置有上转动轴承34,所述后壳体49的下底面设置有下转动轴承35,所述中壳体4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把手36,用户可以手握两侧的把手36转动所述舌面仪4的角度方向。再参考图1和图3所示,所述中壳体44上的上转动轴承34与上轴承套板8的上轴承螺栓22相匹配,所述后壳体49的下转动轴承35与下轴承垫板9的下轴承螺栓23相匹配,从而将舌面仪4安装在上轴承套板8和下轴承垫板9之间的空间内。由于上轴承套板8与舌面仪4之间以及舌面仪4与下轴承垫板9之间均采用轴承螺栓与转动轴承活动联接,因此用户可以通过中壳体44左右两侧的把手36手动转动舌面仪4的小角度转动方向,从而使得用户在进行舌面检测过程中可以根据面部位置小角度转动舌面仪4的方向来灵活调节位置,方便了用户的舌面检测,并且提高了舌面检测的舒适度。

参考图6所示,所述中壳体44的上转动轴承34包括第一固定盘45、第一轴承46和第二固定盘47。其中,第一固定盘45与顶板48固定,再与第一轴承46紧配合,第一轴承46再与第二固定盘47紧配合;第一轴承46与第一固定盘45、第二固定盘47根据装配标准进行紧配合,装配后第一轴承46和第二固定盘47不脱落,第一轴承46转动顺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壳体49的下转动轴承35包括第三固定盘60、第二轴承61和第四固定盘62。其中,第三固定盘60与塑胶底板63固定,再与第二轴承61紧配合,第二轴承61与第四固定盘62紧配合;第二轴承61与第三固定盘60、第四固定盘62根据装配标准进行紧配合,装配后第二轴承61和第四固定盘62不脱落,第二轴承61转动顺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医舌面仪4还包括相机框53、联接转板54、电机转动连杆架55、丝杆支撑轴承56、丝杆联接螺母57、光电开关58、丝杆步进电机59以及钣金方框67。所述单反相机52安装在相机框53内,所述联接转板54固定联接在相机框53上。所述电机转动连杆架55的一端活动联接至联接转板54上,电机转动连杆架55的另一端活动联接至丝杆联接螺母57。所述丝杆支撑轴承56和丝杆联接螺母57均设置在丝杆步进电机59的丝杆上,所述光电开关58和丝杆步进电机59分别固定在钣金方框67上。所述钣金方框6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中壳体44的顶板48和塑胶底板63上。所述相机框53安装有转动轴承(因位于相机框53的下方,图6中未示出),钣金方框67上安装有转动轴承相匹配的转轴,所述相机框53通过转动轴承及其转轴可以在钣金方框67上转动,使得单反相机52同步旋转方向。

当丝杆步进电机59接收到相机驱动指令(该限位指令由主机20发出)时,所述丝杆步进电机59在丝杆支撑轴承56配合下转动来带动丝杆联接螺母57移动,此时,电机转动连杆架55转动带动联接转板54来引导相机框53旋转,使得单反相机52同步旋转;当丝杆联接螺母57移动一段距离后,两个光电开关58通过限位指令(该限位指令由主机20发出)控制丝杆步进电机59停止转动对丝杆联接螺母57进行限位,进而限制单反相机52的旋转角度,从而控制单反相机52对准用户的舌面拍摄准确清晰的舌像和面像。

所述中医舌面仪还包括第一前反光板41、第二前反光板43、发光灯管64、透明玻璃65、镜片压块66以及反光壳68。第一前反光板41和第二前反光板43通过一块连接板(图6中未示出)固定在顶板48和塑胶底板63上,所述反光壳68固定在顶板48和塑胶底板63上。所述发光灯管64固定在第一前反光板41与第二前反光板43之间,在第一前反光板41、第二前反光板43和反光壳68的反光作用下照亮整个摄像腔体31的内部,使得单反相机52在外部灯光较暗时也能清晰照亮舌头和面部。所述透明玻璃65设置在单反相机52的镜头前方,镜片压块66压住透明玻璃65固定在反光壳68上。所述透明玻璃65、反光壳68和后壳体49围成一个无尘空腔,单反相机52位于无尘空腔内,避免单反相机52暴露在空气灰尘中进而保持单反相机52的镜头清晰,并能使单反相机52透过透明玻璃65拍照清晰的舌像和面像。

所述前壳体42、中壳体44和后壳体49构成中医舌面仪的整机壳体,所述后壳体49的背面还设置有后维修盖51,后维修盖51通过螺钉固定在上后壳体49,维修人员扭开后壳体49上的螺钉即可将后维修盖51拆卸下来,从而方便维修人员对中医舌面仪的腔体内侧部件、器件进行维修。所述后维修盖51的内侧靠近单反相机52的位置设置有风扇50,该风扇50在单反相机52和发光灯管64工作时自动扇热以降低摄像腔体31内的温度,避免因单反相机52和发光灯管64的温度过高而烧坏。此外,风扇50工作时通过后维修盖51上的通风孔将摄像腔体31的空气排出外界,使得摄像腔体31内与外界环境的空气流通,能够有效防止因长时间使用中医舌面仪而导致摄像腔体31内产生异味。

需要说明的是,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中医四诊仪的各项功能需要配合中医检测软件程序并被主机20执行来完成,主机20执行中医检测软件程序产生各种人机交互的用户界面并显示在显示屏6上。例如,用户可以通过点击用户界面上的舌面采集按钮控制舌面仪4的单反相机52采集用户的面像和舌像信息,通过点击用户界面上的脉象采集按钮控制脉象仪5采集用户的脉象信息,通过点击用户界面上的舌像检测按钮、面像检测按钮或脉象检测按钮控制主机20执行中医检测软件程序提取舌像、面像或脉象的特征参数并进行检测分析,通过点击用户界面上的报告显示按钮控制主机20生成中医检测报告并显示在显示屏6上,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点击用户界面上的报告打印按钮控制主机20将中医检测报告发送到打印机18供用户打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