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切术后套管封管训练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8913发布日期:2019-11-25 22:11阅读:8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切术后套管封管训练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气切术后套管封管训练帽。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术是切开颈段气管,放入气管套管,是用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滞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在患者病情康复的过程中,会使用棉签头,胶布,棉球对气管套管进行试堵管,来使患者尽快恢复语言,吞咽,自主呼吸等功能。若进展顺利,短时间内将其套管拔掉;否则,封堵管时间过长,会导致患者慢性缺氧,影响脑、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此外,若痰液粘稠,不能咳出,形成痰痂,则有窒息的危险。并且用这些物品进行气管套管堵管存在很大风险,可能掉落进入气管,且易漏气,目前市面上所采用的相关气切术后封管装置不适用于多种尺寸规格的喉内导管使用,同时不利于使用过程中的拆装清洗,且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切术后套管封管训练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切术后套管封管训练帽,包括由呼吸调节件、供氧调节件和气管密封套由上至下沿中轴线依次螺纹连接构成的本体,所述呼吸调节件、供氧调节件和气管密封套内部形成有依次连通的空腔,所述呼吸调节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沿其孔径内壁密闭设置的第二气孔调节板,所述第二气孔调节板上开设有用于吸气的通气孔,所述第二气孔调节板的上部转动连接有用于调节通气孔气体吸入量的第一气孔调节板,所述供氧调节件的侧壁设置有用于连接氧气管的供氧管,所述气管密封套的内壁设置有由上至下阶梯状排布的硅胶密封圈,且在硅胶密封圈的表面设置有凸块。

所述第二气孔调节板上开设有两个关于中心点对称设置的通气孔,且通气孔设置为四分之一圆的扇形孔结构。

所述第二气孔调节板的中心部位设置有用于转动连接第一气孔调节板的转动轴。

所述第一气孔调节板由两块四分之一圆的扇形板沿其中心点对称设置。

所述供氧管上通过细线连接有用于密封其管口的密封帽。

所述凸块为硅胶材料,并均匀密布在硅胶密封圈的表面。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相互螺纹连接的呼吸调节件、供氧调节件和气管密封套所构成的训练帽本体,可以有效的提升其拆装便捷性,同时底部设置的气管密封套通过阶梯状排布的硅胶密封圈可以有效的提升对不同型号及规格的导管使用,极大的提高了该种训练帽的使用便捷度,同时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气孔调节板;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气孔调节板。

图中:1本体、2呼吸调节件、21第一气孔调节板、22第二气孔调节板、221转动轴、222通气孔、3供氧调节件、31供氧管、32密封帽、33气管单向阀、4气管密封套、41硅胶密封圈、42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的一种气切术后套管封管训练帽,包括由呼吸调节件2、供氧调节件3和气管密封套4由上至下沿中轴线依次螺纹连接构成的本体1,所述呼吸调节件2、供氧调节件3和气管密封套4内部形成有依次连通的空腔,所述呼吸调节件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沿其孔径内壁密闭设置的第二气孔调节板22,所述第二气孔调节板22上开设有用于吸气的通气孔222,所述第二气孔调节板22的上部转动连接有用于调节通气孔222气体吸入量的第一气孔调节板21,所述供氧调节件3的侧壁设置有用于连接氧气管的供氧管31,所述气管密封套4的内壁设置有由上至下阶梯状排布的硅胶密封圈41,且在硅胶密封圈41的表面设置有凸块42。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气孔调节板22上开设有两个关于中心点对称设置的通气孔222,且通气孔222设置为四分之一圆的扇形孔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气孔调节板22的中心部位设置有用于转动连接第一气孔调节板21的转动轴22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孔调节板21由两块四分之一圆的扇形板沿其中心点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供氧管31上通过细线连接有用于密封其管口的密封帽32。

进一步的,所述凸块42为硅胶材料,并均匀密布在硅胶密封圈41的表面。

该种气切术后套管封管训练帽佩戴在气切术后的患者颈部,并在喉内设置有与气管密封套4连接的导管,使用过程中通过可调节吸气量的第一气孔调节板21,使得空气吸入量可根据需要实时调节,使用中转动第一气孔调节板21,使扇形区域遮盖通气孔222,调节不同的转动角度可以起到调节不同吸入量的作用,空气吸入本体1后通过气管单向阀33进入喉内的导管,在呼气时气管单向阀33会封堵出气口,气体会通过喉部从口鼻呼出,同时在底部设置的阶梯状排布的硅胶密封圈41可以有效的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导管使用,提高使用便捷度,且设置的凸块42可以起到有效的密封导管连接处的作用,当需要对患者进行设备输氧时,首先旋转第一气孔调节板21,并使得第一气孔调节板21封堵住通气孔222,保证外界空气不会通过通气孔222进入该装置,并打开密封帽32,将氧气导管连接在供氧管31上,氧气会进入到供氧调节件3所在的内腔,并导入患者喉内进行供氧。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