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于超声定位的抗菌润滑的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8904发布日期:2019-11-25 22:1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用于超声定位的抗菌润滑的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超声定位的抗菌润滑的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在急危重病、麻醉手术以及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气管导管作为有效开通呼吸气道的最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及时插管可有效的保证危重症患者肺部进行正常的通气和换气功能。然而,气管导管插入气管的过深或过浅可直接影响患者救治结果。如果误插入食管,则会导致胃内容物的误吸,甚至胃穿孔或者破裂;如果插入过深,容易误入一侧支气管,造成单侧肺通气;如果插入过浅,则很容易脱落。因此,需要确定气管插管的位置,来保障患者的通气安全。目前临床现阶段确认插管位置是否合适通常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1、呼吸末二氧化碳法,通过呼吸末co2检测器和相应功能的监护仪进行动态监测co2,无论是呼吸末co2波形还是数字,都需要记录。通过连续监测到呼出的co2,即可确定气管导管插入气道内,但不能排除插入单侧肺的可能,并且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没有体气交换,则不能显示co2的存在,此时就无法通过呼吸末co2来判断气管插管的位置。

2、胸部x线,通过胸部x线可以确认气管导管的位置,但不能除外插入食管的可能性。并且操作不方便,具有放射性、耗时长、无法进行实时监测。

3、支气管镜检查,通过支气管镜可以明确气管导管的位置,但对于插入气道的深浅无法判断,在急诊及普通病房操作不方便,特别基层医院没有很好的配置,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且无法精确定位导管的相对深度。

然而,在运用普通的气管导管的过程中,存在与气管组织之间的摩擦使其气管表面粘膜受损,致使在插管过程中出现疼痛感,并且在使用气管导管时需要涂抹润滑油以增加润滑,因而为救治病人的过程中带来很多不便,且损伤的气管粘膜易于并发感染,增加呼吸机相关感染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超声定位的抗菌润滑的气管导管,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用于超声定位的抗菌润滑的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气管导管的前部带有气管导管气囊,气管导管气囊连接充气管,充气管的末端为气囊充气口,气管导管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有连接头,所述气管导管的前端部外表面设置有下显示环,在气管导管气囊的上方气管导管的管壁上设置有上显示环,下显示环及上显示环由高分子材料纤维丝之间相互重叠交叉形成的网状的编制网层,使气管导管与显示环之间形成密度不一样的超声显影区,在下显示环、气囊内气管导管部、上显示环以及气管导管前端部的气管导管的管壁内表面喷涂抗菌层,在下显示环、气管导管气囊、上显示环以及气管导管前端部的气管导管的管壁外表面喷涂润滑层。

优选的,所述下显示环以及上显示环的材料为高分子材料纤维丝。

优选的,所述的气管导管的材质由硅胶或聚乙烯或聚氨酯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的高分子材料纤维丝由聚酰胺或聚乙烯或聚丙烯制成。

优选的,所述高分子材料纤维丝的直径为0.05mm-0.8mm;高分子材料纤维丝中的相互平行的两根高分子材料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1-1mm。

优选的,所述的下显示环以及上显示环宽度均为0.5cm。

优选的,所述的下显示环设置在气管导管气囊的前方0.5cm处的气管导管的管壁上;所述的上显示环设置在气管导管气囊的上方0.5cm处的气管导管的管壁上。

优选的,所述的抗菌层采用采用硝酸银涂层。

优选的,所述的润滑层采用遇水形成润滑膜的聚乙烯吡咯烷酮。

优选的,所述的气管导管的管壁厚度在1.5mm-2.5mm,所述的气管导管上设有刻度标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简单、适用范围广、提高气管导管前端的超声显影能力,有利于前端显影的气管导管在插管过程中对位置和深度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可降低气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由于气管导管前端具有润滑作用,从而在技术操作过程中可以节约气管插管的时间、减少气管插管过程中的操作程序、降低气管导管与气管粘膜壁的摩擦阻力所导致的粘膜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运用超声定位的抗菌润滑的气管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管导管显示环的横截面结构显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管导管显示环的纵截面结构显示图。

图中,1、气管导管;2、气管导管气囊;3、充气管;4、连接头;5、气管导管前端部;6、气囊充气口;7、气囊内气管导管部;8、下显示环;9、上显示环;10、高分子材料纤维丝;11、抗菌层;12、润滑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3所示,一种可用于超声定位的抗菌润滑的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气管导管1的前部带有气管导管气囊2,气管导管气囊2连接充气管3,充气管3的末端为气囊充气口6,气管导管1的后端可拆卸连接(例如螺纹连接)有连接头4,所述气管导管1的前端部5外表面设置有下显示环8,在气管导管气囊2的上方气管导管1的管壁上设置有上显示环9,下显示环8及上显示环9由高分子材料纤维丝10之间相互重叠交叉形成的网状的编制网层,使气管导管与显示环之间形成密度不一样的超声显影区,具体在气管导管1的管壁内植入高分子材料纤维丝10组成编制网层,使得气管导管1形成超声反射和散射界面,有利于通过医用超声影像确定超声显影的气管导管以及气管导管的任一部位的位置;在下显示环8、气囊内气管导管部7、上显示环9以及气管导管前端部5的气管导管1的管壁内表面喷涂抗菌层11,在下显示环8、气管导管气囊2、上显示环9以及气管导管前端部5的气管导管1的管壁外表面喷涂润滑层12。

所述下显示环8以及上显示环9的材料为高分子材料纤维丝。所述的气管导管的材质由硅胶或聚乙烯或聚氨酯材料制成。所述的高分子材料纤维丝10由聚酰胺或聚乙烯或聚丙烯制成。以便于高分子材料纤维丝10在气管导管中增加管壁内密度不一的超声显影,从而获得更强的散射信号,使得超声仪器能够更清晰的、连续完整的显示显示环的超声影像。

所述高分子材料纤维丝10的直径为0.05mm-0.8mm;高分子材料纤维丝10中的相互平行的两根高分子材料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1-1mm。所述的气管导管的管壁厚度在1.5mm-2.5mm,所述的气管导管上设有刻度标记。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声显影气管导管可作为不同型号的气管导管的超声影像学的定位和实时监测的医用导管。

所述的下显示环8以及上显示环9宽度均为0.5cm。所述的下显示环8设置在气管导管气囊的前方0.5cm处的气管导管1的管壁上;所述的上显示环9设置在气管导管气囊的上方0.5cm处的气管导管1的管壁上。

所述的抗菌层11采用采用硝酸银涂层。所述的润滑层12采用遇水形成润滑膜的聚乙烯吡咯烷酮,保证了抗菌润滑的气管导管的使用效果。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