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切开颈部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6360发布日期:2019-11-15 21:37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管切开颈部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气管切开颈部托。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术常用于解除重症患者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近年来,随着床旁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对icu患者实施气管切开的操作越来越简便,实施气管切开的患者人数也不断增加。气管切开时患者头颈部被动抬高,使得头颈躯干不在同一条直线,患者处于强迫体位,头部持续受压,易产生压疮,导致操作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痛苦的时间,延长住院时间等不良后果。

目前,临床上没有一个能够既可以达到完全暴露颈部骨性特性标志,又使患者颈肩头舒适的体位器械。临床实际操作中,有使用枕头折叠达到肩部抬高的,也有使用大的沙袋以达到抬高目的,但是都不能使体位摆放到位,因为枕头和沙袋都容易变形。

在进行气管切开时需要患者平躺,然后调整头部、颈部位置,从而使得气道尽量暴露骨性特征,从而方便进行气管切开。目前一般采用头枕、颈枕分别支撑头部、颈部,然后选择不同高度的头枕、颈枕来调整头部、颈部高度,从而调整气管,这种方式无疑十分麻烦,而且一般医院也不会准备很多头枕、颈枕,因此,一般都是采用差不多高度的头枕、颈枕重复使用,这就使得患者颈部气管没有尽量暴露,会增加切开难度,而且容易损伤气管,或者使得切口过大或过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管切开颈部托,其能够根据实际高度需要实时调整,从而适应于不同头部、颈部的高度,以方便调整气管位置,从而便于顺利进行气管切开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管切开颈部托,其用于托举人体的头部和颈部,包括,头枕部分、颈枕部分,所述的头枕部分、颈枕部分均为内部中空的气囊,头枕部分、颈枕部分内部分别通过充气组件充放气。

优选地,所述的头枕部分上设置有托举部分,托举部分由靠近颈枕部分一端向另一端开口逐渐变大。

优选地,充气组件为第二充气管、第一充气管,第二充气管、第一充气管一端分别与头枕部分、颈枕部分内部连通、另一端分别与一个单向气阀连通。

优选地,充气组件包括第一充气管、切换组件,所述的切换组件,包括,切换外壳,所述的切换外壳固定在颈枕部分外壁上,且切换外壳内分别设置有连通气道、第一气道、第二气道、开闭滑槽,所述的连通气道分别与第一气道、第二气道连通,且连通气道与第一充气管一端连通、第一充气管另一端上安装有气嘴,所述的开闭滑槽有两个且分别切断第一气道、第二气道;

开闭滑槽内安装有开闭滑板,开闭滑板上设置有通气通孔,且开闭滑板一端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与连接凸柱装配固定,连接凸柱固定在拉杆一端,拉杆另一端穿过固定框后与拉力块装配固定;

所述的拉杆与限位环通过螺纹旋合装配,所述的固定框内侧固定有螺纹筒,螺纹筒外壁通过螺纹与弹性限位筒内壁旋合装配固定;

所述的弹性限位筒上设置有数个弹性条,弹性条一端为开放端,且开放端上设置有卡合凸起;

所述的拉杆在限位环与固定框内侧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弹簧;第一气道与连通气管一端连通,连通气管另一端与头枕部分内部连通;第二气道与颈枕部分内部连通。

优选地,初始状态时,弹簧将拉杆向开闭滑槽内压紧,从而使得开闭滑板始终将第一气道、第二气道切断,此时通气通孔不与第一气道、第二气道连通。

优选地,弹性条具有弹性。

优选地,使用时,卡合凸起与限位环卡紧,使得开闭滑板克服弹簧弹力打开,此时,通气通孔与第一气道或第二气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只通过一个枕头就能够实现符合任何人的头部。颈部支撑,从而只需要一个枕头就能够满足所有人气管切开需求,这可以降低医院采购成本、同时方便医务人员使用、提高气管切开手术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头枕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头枕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颈枕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切换组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4,一种气管切开颈部托,其用于托举人体300的头部和颈部,包括头枕部分200、颈枕部分100,所述的头枕部分200、颈枕部分100均为内部中空的气囊,且头枕部分200、颈枕部分100内部分别与第二充气管210、第一充气管110一端连通,第二充气管210、第一充气管110另一端分别与一个单向气阀连通,使用时,通过第二充气管210、第一充气管110分别对头枕部分200、颈枕部分100充气,并通过充其量分别调整头枕部分200、颈枕部分100的膨胀高度,从而使得头枕部分200、颈枕部分100分别对头部、颈部提供合适的支撑,以调节人体气管的位置。

所述的头枕部分200上设置有托举部分220,托举部分220由靠近颈枕部分100一端向另一端开口逐渐变大。

参见图5-图6,在实际使用时,一般只采用一个充气装置(如打气筒、充气瓶等),如果头枕部分200、颈枕部分100分别采用单独的充气管(第二充气管、第一充气管),无疑会使得操作者需要不断更换第二充气管、第一充气管与充气装置进行接通,从而不断调整头枕部分200、颈枕部分100的高度,这无疑会大大降低操作效率。因此,申请人设计了切换组件400,所述的切换组件400,包括,切换外壳410,所述的切换外壳410固定在颈枕部分100外壁上,且切换外壳410内分别设置有连通气道411、第一气道412、第二气道413、开闭滑槽414,所述的连通气道411分别与第一气道412、第二气道413连通,且连通气道411与第一充气管110一端连通、第一充气管110另一端上安装有气嘴120(单向气阀,可以参考现有充气球、自行车轮胎的气嘴),所述的开闭滑槽414有两个且分别切断第一气道412、第二气道413;

开闭滑槽414内安装有开闭滑板610,开闭滑板610上设置有通气通孔611,且开闭滑板610一端设置有连接孔612,连接孔612与连接凸柱621装配固定,连接凸柱621固定在拉杆620一端,拉杆620另一端穿过固定框420后与拉力块630装配固定;

所述的拉杆620与限位环640通过螺纹旋合装配,所述的固定框420内侧固定有螺纹筒430,螺纹筒430外壁通过螺纹与弹性限位筒660内壁旋合装配固定;

所述的弹性限位筒660上设置有数个弹性条661,弹性条661一端为开放端,且开放端上设置有卡合凸起662,弹性条661具有弹性。

所述的拉杆620在限位环640与固定框420内侧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弹簧650。初始状态时,弹簧将拉杆向开闭滑槽414内压紧,从而使得开闭滑板610始终将第一气道412、第二气道413切断,此时通气通孔611不与第一气道412、第二气道413连通;

第一气道412与连通气管510一端连通,连通气管510另一端与头枕部分200内部连通;第二气道413与颈枕部分内部连通。

需要打开第一气道412或第二气道413时,通过拉力块630将拉杆620向外拉出,直到限位环640装入弹性条661之间,此时限位环640将弹性条661由内向外顶开,然后卡合凸起662穿过限位环640与限位环640靠近开闭滑板610一端端面卡紧,从而使得开闭滑板610克服弹簧弹力固定在弹性条661之间之间,此时,通气通孔611与第一气道412或第二气道413连通,也就是可以通过对第一充气管110充气,从而使得气流穿过第一气道412或第二气道413分别对颈枕部分100好后头枕部分200充气。充气完成后只需要将拉杆向开闭滑板610推动,使得限位环640脱离弹性条661之间后,弹簧会驱动开闭滑板610复位,此时,开闭滑板610重新切断第一气道412或第二气道413。使用完成后,可以直接通过气嘴120放气,然后收起头枕部分、颈枕部分即可,头枕部分、颈枕部分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枕头。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