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用踝关节导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9622发布日期:2020-05-26 17:48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术用踝关节导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具体地指一种手术用踝关节导板。



背景技术:

针对内踝骨折的手术较简单,中高年资医师一般在半小时内可完成该类手术,但最为顺利的情况下至少仍需术中x光机透视两次。

现有的内踝骨折手术尚未使用导板,因此亟待一种低年资碾子医师就可以通过导板装置进一步缩短内踝骨折手术时间且可以在术中免透视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手术中切口较大、操作步骤复杂的问题,而提出了一种手术用踝关节导板。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手术用踝关节导板,包括预设尺寸的近端导板以及远端导板;

所述近端导板包括用于固定在跟腱后端的跟腱环;所述跟腱环呈向前开口的u型结构;

所述跟腱环的脚踝内侧端的外侧连接有至少两个近端导板置钉导孔;所述近端导板置钉导孔为空筒结构;

所述远端导板为与胫骨下端相适应的片状结构;

所述远端导板连接有至少两个远端导板置钉导孔;所述远端导板置钉导孔为用于将所述远端导板两侧连通的空筒结构;

所述近端导板与所述远端导板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手术用踝关节导板还包括组合杆;

所述近端导板通过近端导板连接杆与近端导板复位空心杆相连接;所述近端导板复位空心杆为空筒结构;

所述远端导板通过远端导板连接杆与远端导板复位空心杆相连接;所述远端导板复位空心杆为空筒结构;

所述组合杆从所述近端导板复位空心杆以及所述远端导板复位空心杆中穿过,将所述近端导板以及所述远端导板连接起来。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杆的外径与所述近端导板复位空心杆内径以及所述远端导板复位空心杆的内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近端导板复位空心杆与所述远端导板复位空心杆卡接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远端导板连接有与胫骨远端后侧相适应的后端辅助导板和与胫骨远端前侧相适应的前侧端辅助导板;

所述后端辅助导板与所述前侧端辅助导板之间以及所述后端辅助导板、所述前侧端辅助导板与所述远端导板均通过连杆结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近端导板还包括与脚后跟后侧相适应的后跟槽,所述后跟槽与所述跟腱环连接成一个整体。

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踝关节手术,整个手术过程完成,其显露的术野范围较常规做法小,无需反复x光机透视验证,仅需在手术完成后透视验证一次,大大节约手术时间;本发明进一步改进后期设计完全经皮微创置钉导板,可使创伤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手术用踝关节导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远端导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近端导板1;近端导板置钉导孔1.1;近端导板连接杆1.2;近端导板复位空心杆1.3;后跟槽1.4;跟腱环1.5;远端导板2;远端导板置钉导孔2.1;远端导板连接杆2.2;远端导板复位空心杆2.3;后端辅助导板2.4;前端辅助导板2.5;组合杆3;胫骨远端4;克氏针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一种手术用踝关节导板,包括预设尺寸的近端导板1以及远端导板2;

近端导板1包括用于固定在跟腱后端的跟腱环1.5;跟腱环1.5呈向前开口的u型结构;

跟腱环1.5的脚踝内侧端的外侧连接有两个近端导板置钉导孔1.1;近端导板置钉导孔1.1为空筒结构。

远端导板2为与胫骨下端相适应的片状结构;

远端导板2连接有两个远端导板置钉导孔2.1;远端导板置钉导孔2.1为用于将远端导板2两侧连通的空筒结构;

近端导板1与远端导板2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手术用踝关节导板还包括组合杆3;

近端导板1通过近端导板连接杆1.2与近端导板复位空心杆1.3相连接;近端导板复位空心杆1.3为空筒结构;

远端导板2通过远端导板连接杆2.2与远端导板复位空心杆1.3相连接;远端导板复位空心杆2.3为空筒结构;

组合杆3从近端导板复位空心杆1.3以及远端导板复位空心杆2.3中穿过,将近端导板1以及远端导板2连接起来。

优选地,组合杆3的外径与近端导板复位空心杆1.3内径以及远端导板复位空心杆2.3的内径相同。

优选地,近端导板复位空心杆1.3与远端导板复位空心杆2.3卡接配合。

优选地,远端导板2连接有与胫骨远端后侧相适应的后端辅助导板2.4和与胫骨远端前侧相适应的前侧端辅助导板2.5;

后端辅助导板2.4与前侧端辅助导板2.5之间以及后端辅助导板2.4、前侧端辅助导板2.5与远端导板2均通过连杆结构连接。

这样通过多个连杆结构,使得远端导板2以及后端辅助导板2.4、前端辅助导板2.5之间形成一个类似三棱锥的框架结构提高了其结构强度,且分别与胫骨远端4的各个特征点相适应,这样使得对胫骨的固定复位更加稳固。

优选地,近端导板1还包括与脚后跟后侧相适应的后跟槽1.4,后跟槽1.4与跟腱环1.5连接成一个整体。

具体使用时,通过在软件中模拟复位完毕后分别于骨折线远端及近端设计导板,骨折线远端导板为接触内踝较小面积的不规则面及其上突出的两个标准置钉导孔并附加一个复位标志空心杆,骨折线近端导板为1/2环抱胫骨下端皮肤表面且宽度为3-5cm的面状物(即近端导板1)及固定针空并附加一个复位标志空心杆。临床应用发现,由于ct扫描时间与手术时间一般间隔数天,期间患肢肿胀会小幅度自然消退,影响近端导板1的放置准确性,但一般情况下患肢内踝及其上方肿胀程度较小,故变化幅度小,且可以于术前24小时行ct检查,从ct数据处理、导板设计、打印成形及消毒灭菌完成不超过24小时,基本消除此类误差。

术前再用打印出的病损处实物模型与患者进行术前谈话沟通,并将准备的导板及内置物在模型上进行预操作。

该类手术的常规操作为切开并显露骨折部位,以两把布巾钳分别从内踝前后方夹持固定,凭经验打入两枚空心钉导针,c形臂x光机下透视以验证骨折复位情况及导针位置,如复位不良或导针位置不佳则需重复以上步骤,手术经验少者重复次数越多,随之手术时间更长,放射线暴露更多,直至透视见骨折复位及导针位置均满意后再沿导针拧如空心钉,然后再次透视验证。

临床应用方法:①全部病例依据患者自身病情严重情况及骨折复杂程度采用全麻、腰硬联合麻醉、腰麻等麻醉方式。手术体位为标准平卧位。手术切口为内踝前下方弧形切口,长度约为3-5cm,显露并保护大隐静脉②逐层切开并显露骨折线及其远端③将骨折线远端导板贴合至骨面,自两个标准置钉导孔打入空心钉导针,不超过骨折线④将骨折线近端导板1放置于术前设计处并固定⑤把持空心钉导针进行复位操作,至近端导板1及远端导板2的复位标志空心杆完全吻合对接并在其内穿入克氏针⑥将两枚空心钉导针继续打入至理想深度⑦取下全部导板,沿导针置入空心钉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