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感线圈绕线用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9621发布日期:2020-05-26 17:48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感线圈绕线用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感线圈绕线用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电感线圈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进行工作的器件,电感线圈是由导线一圈靠一圈地绕在绝缘管上,导线彼此互相绝缘,当有电流流过一根导线时,就会在这根导线的周围产生一定的电磁场,而这个电磁场的导线本身又会对处在这个电磁场范围内的导线发生感应作用。传统的电感线圈为人工将导线缠绕在绝缘管上,费工费时,且导线缠绕不均匀,现有技术中通过绕线机进行绕线,但是绕线机上用于固定绝缘管的装置不能根据不同型号的绝缘管进行调整,使得生产电感线圈型号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电感线圈绕线装置不能根据绝缘管的尺寸大小进行调整,生产电感线圈型号单一的问题,发明一种电感线圈绕线用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呈等边三角形设置主动轮、两个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分别固定在主转轴和从转轴上,所述主转轴和从转轴上均固定有托板,所述主动轮和两个从动轮之间的托板上放置有绝缘管,其中,所述主转轴和从转轴上均过盈连接有上轴承,所述上轴承上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限位滑孔,所述主转轴和从转轴通过限位滑孔贯穿限位板,且限位板位于主动轮和从动轮的下方,所述主转轴转动连接有驱动电机。

优选地,所述上轴承套设在限位板下方的主转轴和从转轴上,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板、第一弹簧、连接板、第二弹簧、螺纹杆、调节板、调节螺母和l型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上轴承的外圈上,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板和连接板上,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板远离固定板的端面上,另一端贯穿调节板并与调节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母上固定有转盘,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调节板与连接板之间的螺纹杆外,所述调节板的两侧分别与两块l型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l型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板上,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刻印有刻度条。

优选地,所述限位滑孔有三个且将限位板三等分,所述限位板的轴心开设有预留孔,所述限位滑孔与预留孔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主转轴远离主动轮的一端通过连接扣与驱动电机的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驱动电机的端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行走轮,所述第一行走轮的运动方向与主转轴在限位滑孔内的移动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从转轴远离从动轮的一端过盈连接有下轴承,所述下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第二轴承的端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行走轮,所述第二行走轮的运动方向与上方从转轴在限位滑孔内的移动方向相同。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上轴承和调节机构能够同时调节主转轴和两根从转轴,使得主动轮和两个从动轮同时进行移动,进而实现主动轮与两个从动轮之间能够卡接不同尺寸的绝缘管,进而进行绕线,同时不影响主转轴和从转轴进行转动;(2)通关过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以及下轴承的配合,便于在通过调节机构调节主转轴和从转轴时便于主转轴和从转轴移动,同时不影响对绝缘管的支撑;(3)通过限位板以及限位板上的限位滑孔和预留孔,便于通过限位滑孔限定主转轴和从转轴的移动方向,进而使得主转轴和两根从转轴保持正三角形状态,进而能够更好的卡接绝缘管,同时利用预留孔便于绕线总成贯穿进而对环形的绝缘管进行绕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绕线装置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感线圈绕线用定位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感线圈绕线用定位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b区域放大图。

其中,1、主动轮,2、从动轮,3、主转轴,4、从转轴,5、托板,6、绝缘管,7、限位板,8、限位滑孔,9、预留孔,10、上轴承,11、调节机构,101、固定板,102、第一弹簧,103、连接板,104、螺纹杆,105、第二弹簧,106、调节板,107、调节螺母,108、转盘,109、l型板,110、凹槽,111、刻度条,12、连接扣,13、固定螺栓,14、驱动电机,15、第一支撑板,16、第一行走轮,17、下轴承,18、第二支撑板,19、第二行走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4所示的一种电感线圈绕线用定位装置,包括呈等边三角形设置主动轮1、两个从动轮2,便于绝缘管6位于主动轮1与从动轮2之间构成的区域的中间,且使得主动轮1与从动轮2到绝缘管6之间的距离相同,进而方便对绝缘管6进行绕线。主动轮1与从动轮2分别焊接或者通过螺栓固定可拆卸连接在固定在主转轴3和从转轴4上,便于通过主转轴3转动带动主动轮1转动,进而带动环形绝缘管6和从动轮2转动,便于在绝缘管6上进行绕线。主转轴3和从转轴4上焊接均固定有托板5,托板5为环形并位于主动轮1和从动轮2下方,且主动轮1和两个从动轮2之间的托板5上放置有绝缘管6,便于通过托板5支撑绝缘管6,避免绝缘管6在被主动轮1带动转动时向下滑落,影响绝缘管6的绕线。主转轴3和从转轴4上均过盈连接有上轴承10,上轴承10上焊接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11,便于通过调节机构11调节主转轴3与从转轴4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主动轮1与从动轮2之间的距离,实现卡接不同尺寸的绝缘管6,同时利用上轴承10使用调节机构11调节时不影响主转轴3和从转轴4的转动。调节机构11的一端焊接固定连接有限位板7,便于调节机构11与下板连接在一起,避免调节机构11一主转轴3或者从转轴4为轴转动。限位板7上开设有限位滑孔8,限位滑孔8有三个且将限位板7三等分,主转轴3和从转轴4通过限位滑孔8贯穿限位板7,且限位板7位于主动轮1和从动轮2的下方,便于通过主转轴3和从转轴4贯穿限位滑孔8实现限定,使得主转轴3和从转轴4只能沿着限位滑孔8进行行动,进而使得主转轴3和两个从转轴4之间保持等边三角形结构。限位板7的轴心开设有预留孔9,限位滑孔8与预留孔9相连通,便于通过预留孔9方便绕线总成贯穿绝缘管6和限位板7,进而实现对绝缘管6进行绕线。主转轴3转动连接有驱动电机14,驱动电机14通过导线与我记得有电性连接,便于为主转轴3转动提供动力。

如图1-4所示的一种电感线圈绕线用定位装置,上轴承10套设在限位板7下方的主转轴3和从转轴4上,使得调节机构11位于限位板7的下方,避免调节机构11影响绕线总成对绝缘管6进行绕线。调节机构11包括固定板101、第一弹簧102、连接板103、第二弹簧105、螺纹杆104、调节板106、调节螺母107和l型板109,固定板101焊接固定连接在上轴承10的外圈上,使得固定板101和上轴承10的外圈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在保持调节机构11不动的情况下不影响主转轴3或者从转轴4进行转动。第一弹簧102的两端焊接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01和连接板103上,便于通过第一弹簧102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进而在绝缘管6上绕线直径增大后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避免绝缘管6与主动轮1或从动轮2之间摩擦力过大影响转动,进而影响绕线。螺纹杆104的一端焊接固定连接在连接板103远离固定板101的端面上,另一端贯穿调节板106并与调节螺母107螺纹连接,便于通过调节螺母107在螺纹杆104上螺纹移动实现调节连接板103与调节板106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调节主转轴3与从转轴4之间的距离。调节螺母107上焊接固定有转盘108,便于通过转盘108手动转动调节螺母107,方便进行调节。第二弹簧105套设在调节板106与连接板103之间的螺纹杆104外,手动调节板106与连接板103之间有弹力,避免螺纹杆104自动向调节板106方向滑动,进而自动调节主转轴3与从转轴4之间的距离。调节板106的两侧分别与两块l型板109的一端焊接固定连接,所述l型板109的另一端焊接固定连接在限位板7上,使得调节板106通过l型板109与限位板7固定连接此功能成一个整体,便于实现对螺纹杆104的调节。螺纹杆104的外表面开设有凹槽110,凹槽110内刻印有刻度条111,便于托难过凹槽110内的刻度条111实现对主转轴3和从转轴4进准调节,进而使得调节后主转轴3和从转轴4仍能保持等边三角形结构。

如图1-4所示的一种电感线圈绕线用定位装置,主转轴3远离主动轮1的一端通过连接扣12与驱动电机14的转动轴转动连接,连接扣12通过固定螺栓13紧固,便于通过连接扣12实现主转轴3与从转轴4的快速拆装。驱动电机14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5上,便于通过第一支撑板15对驱动电机14、主转轴3和主动轮1进行支撑。第一支撑板15远离驱动电机14的端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行走轮16,且第一行走轮16的运动方向与主转轴3在限位滑孔8内的移动方向相同,便于通过第一行走轮16在调节机构11调节主转轴3时能够方便主转轴3进行移动,且只能够沿着限位滑孔8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转轴4远离从动轮2的一端过盈连接有下轴承17,便于通过下轴承17对从转轴4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也不影响从转轴4转动。下轴承17的外圈焊接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板18上,便于通过第二支撑板18对下轴承17、从转轴4和从动轮2进行支撑。第二支撑板18远离第二轴承的端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行走轮19,第二行走轮19的运动方向与上方从转轴4在限位滑孔8内的移动方向相同,便于通过第二行走轮19在调节机构11调节从转轴4时能够方便主转轴3进行移动,且只能够沿着限位滑孔8的长度方向移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