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囊式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1625发布日期:2019-11-29 17:02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囊式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别涉及一种气囊式护理床。



背景技术:

气囊式护理床由于能够通过交替充放气的方式来改变病患与床体受压部位的压力,因此多应用于瘫痪、术后等需要长期卧床的病患护理。现有气囊式护理床多为整体对气垫进行充放气,受压部位压力仅能整体抬举和下降,虽然市场上出现了部分交叉气囊的齿梳型气垫床垫,能够使受压部位局部交替改变,但这种床垫无论横向布设还是纵向布设,其交叉式压力变化仍为局部交替变压,无法将变压活动点布满整个床体表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气囊式护理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气囊式护理床包括床体、铺设在所述床体上表面的立体气垫、用于向所述立体气垫内交替充气的充气控制机构、用于连接所述充气控制机构和立体气垫的第一、二导气通路;其中所述立体气垫包括上层的横向交替气垫层和下层的纵向交替气垫层,横、纵向交替气垫层均由若干独立的气囊条相互连接而成,各横向交替气垫层上的气囊条下部中央位置均固定连接在纵向交替气垫层上表面,各纵向交替气垫层上的气囊条下部中央位置均固定连接在床体上表面;所述第一导气通路包括第一总管、第一上层通路、第一下层通路,第一上层通路与所述横向交替气垫层上相间的气囊条端部连接,第一下层通路与所述纵向交替气垫层上相间的气囊条端部连接,第一总管通过第一上层通路与所述立体气垫相连通;所述第二导气通路包括第二总管、第二上层通路、第二下层通路,第二上层通路与第一上层通路相连接气囊条的相邻气囊条端部连接,第二下层通路与第一下层通路相连接气囊条的相邻气囊条端部连接;所述第一、二导气通路上分别设有第一、二电磁阀和第一、二单向阀,第一、二导气通路通过第一、二电磁阀与所述充气控制机构相连接,所述充气控制机构包括气泵和控制器;所述第一、二电磁阀和第一、二单向阀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外接有计时器。如此设计,开启气泵,控制器给第一电磁阀和计时器发出指令,第一电磁阀打开,计时器开始计时,同时第一单向阀关闭,气泵给横、纵向交替气垫层上的相间气囊条充气,在横向与纵向撑起一部分病人的身体,时间达到计时器设定值时,计时器向控制器发出指令,控制器给第一电磁阀、第一单向阀和第二电磁阀、第二单向阀发出指令,第一电磁阀和第二单向阀关闭,第二电磁阀和第一单向阀开启,气泵通过第二电磁阀给横、纵向交替气垫层上的另外一组相间的气囊条充气,上次充气的气囊条则通过第一单向阀放气。如此反复,在病人的身体不动的情况向,床体对的固定和对的固定,能够最大限度的将下层纵气垫的交替形变传递到上层横向气垫上,受压部位在横向、纵向均发生改变,保证了病人的身体与护理垫相接触部位压力持续改变。

作为优化,所述横向交替气垫层上的气囊条下部中央及床体上表面设有尼龙钩扣,所述纵向交替气垫层上的气囊条上、下表面均设有尼龙绒扣。如此设计,通过通过尼龙钩扣和尼龙绒扣的搭接,实现横、纵向交替气垫层及床体的相应部位固定。

作为优化,所述横向交替气垫层上的气囊条上设有按摩凸起。如此设计,按摩凸起的设置配合立体气垫的动作,能够起到促进病患接触面血液循环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一种气囊式护理床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明显,其通过在横、纵两个方向交替式抬举和收拢,使得动态变压范围布满整个床体,克服了传统变压气垫床只能局部改变受压位置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气囊式护理床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气囊式护理床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b-b向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气囊式护理床的立体气垫的立体结构图。

图中:

1-床体、2-立体气垫、3-充气控制机构、4-第一导气通路、5-第二导气通路;

20-气囊条、21-横向交替气垫层、22-纵向交替气垫层、23-按摩凸起31-气泵、32-控制器、33-计时器、41-第一总管、42-第一上层通路、43-第一下层通路、44-第一电磁阀、45-第一单向阀、51-第二总管、52-第二上层通路、53-第二下层通路、54-第二电磁阀、55-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4所示,本气囊式护理床包括床体1,铺设在所述床体1上表面的立体气垫2,用于向所述立体气垫2内交替充气的充气控制机构3,用于连接所述充气控制机构3和立体气垫2的第一导气通路4、第二导气通路5;其中所述立体气垫2包括上层的横向交替气垫层21和下层的纵向交替气垫层22,横交替气垫层21和纵向交替气垫层22均由若干独立的气囊条20相互连接而成,各横向交替气垫层21上的气囊条20下部中央位置均固定连接在纵向交替气垫层22上表面,各纵向交替气垫层22上的气囊条20下部中央位置均固定连接在床体1上表面;所述第一导气通路4包括第一总管41、第一上层通路42、第一下层通路43,第一上层通路42与所述横向交替气垫层21上相间的气囊条20端部连接,第一下层通路43与所述纵向交替气垫层22上相间的气囊条20端部连接,第一总管41通过第一上层通路42与所述立体气垫2相连通;所述第二导气通路5包括第二总管51、第二上层通路52、第二下层通路53,第二上层通路52与第一上层通路42相连接气囊条20的相邻气囊条20端部连接,第二下层通路53与第一下层通路43相连接气囊条20的相邻气囊条20端部连接;所述第一导气通路4、第二导气通路5上分别设有第一电磁阀44、第二电磁阀54和第一单向阀45、第二单向阀55,第一导气通路4和第二导气通路5通过第一电磁阀44、第二电磁阀54与所述充气控制机构3相连接,所述充气控制机构3包括气泵31和控制器32;所述第一电磁阀44、第二电磁阀54和第一单向阀45、第二单向阀55均与所述控制器32电连接,所述控制器32外接有计时器33。开启气泵,控制器给第一电磁阀和计时器33发出指令,第一电磁阀打开,计时器33开始计时,同时第一单向阀关闭,气泵给横、纵向交替气垫层上的相间气囊条充气,在横向与纵向撑起一部分病人的身体,时间达到计时器33设定值时,计时器33向控制器发出指令,控制器给第一电磁阀、第一单向阀和第二电磁阀、第二单向阀发出指令,第一电磁阀和第二单向阀关闭,第二电磁阀和第一单向阀开启,气泵通过第二电磁阀给横、纵向交替气垫层上的另外一组相间的气囊条充气,上次充气的气囊条则通过第一单向阀放气。如此反复,在病人的身体不动的情况向,床体对的固定和对的固定,能够最大限度的将下层纵气垫的交替形变传递到上层横向气垫上,受压部位在横向、纵向均发生改变,保证了病人的身体与护理垫相接触部位压力持续改变。

所述横向交替气垫层21上的气囊条20下部中央及床体上表面设有尼龙钩扣,所述纵向交替气垫层22上的气囊条20上、下表面均设有尼龙绒扣。通过通过尼龙钩扣和尼龙绒扣的搭接,实现横、纵向交替气垫层及床体的相应部位固定。

所述横向交替气垫层21上的气囊条上设有按摩凸起23。按摩凸起的设置配合立体气垫的动作,能够起到促进病患接触面血液循环的作用。

本气囊式护理床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明显,其通过在横、纵两个方向交替式抬举和收拢,使得动态变压范围布满整个床体,克服了传统变压气垫床只能局部改变受压位置的缺陷

上述实施方式旨在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可为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实现或使用,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故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符合本权利要求书或说明书描述,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创造性特点的方法、工艺、产品,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