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用麻醉均匀分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0668发布日期:2020-02-18 13:20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术用麻醉均匀分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术用麻醉均匀分布器。



背景技术:

麻醉的含义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治疗。麻醉学(anesthesiology)是运用有关麻醉的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和技术以消除患者手术疼痛,保证患者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科学。

例如,公开号为cn2822670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手术用麻醉均匀分布器,属于医疗器械装置技术领域。对妇科手术前的麻醉,像宫颈管麻醉只进行局部注射麻醉药造成整个宫颈管给药不彻底影响了手术的进行,给患者造成痛苦。该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管体上开有加药主管和加药支管,加药主管和加药支管分别连接相通。它的优点是:该麻醉均匀分布器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构思巧妙新颖,将麻醉药注入加药主管然后分布到加药支管向宫颈管均布,它操作使用方便给药均匀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减少了患者手术时痛苦。

不过,在实践过程中,该均匀分布器主要存在如下的不足:由于加药支管的孔洞太窄造成麻醉药剂难以通过,导致麻醉药剂不能完全喷出从而降低麻醉效果并且造成麻醉药剂的浪费。

气体质量流量计直接测量通过流量计的介质的质量流量,还可测量介质的密度及间接测量介质的温度。由于变送器是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仪表,因此可根据上述三个基本量而导出十几种参数供用户使用。质量流量计组态灵活,功能强大,性能价格比高,是新一代流量仪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术用麻醉均匀分布器。该分布器包括带有空心腔体的环形本体,所述环形本体上设置有用于从所述空心腔体中排出麻醉药液的支通道和用于向空心腔体中注入麻醉药液的主通道,其中,所述空心腔体中设置有膨胀囊体;在所述空心腔体充注满麻醉液体后,所述膨胀囊体通过注入流体的形式形成能够使麻醉药液从所述空心腔体中通过所述支通道排出的中空体。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膨胀囊体内置有用于支护所述膨胀囊体沿所述膨胀囊体径向布置的褶皱结构,当所述膨胀囊体注入流体处于膨胀状态时,所述褶皱结构处于伸长状态以形成所述膨胀囊体的支护结构;当所述膨胀囊体完全排出流体处于完全压缩状态时,所述褶皱结构处于完全缩短状态,从而所述膨胀囊体按照所述褶皱结构的轴线形成折叠件。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膨胀囊体与所述环形本体之间设置有阻尼支护结构;其中,在所述阻尼支护结构原始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膨胀囊体的几何中心与所述环形本体的几何中心重合。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环形本体设置有所述第一管道的容纳孔,所述容纳孔与所述第一管道以间隙配合的方式或过度配合的方式设置。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膨胀囊体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管道的充气接口。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通道贯穿于所述环形本体并通过单向阀与第二管道连接;其中,所述单向阀以密封的形式与所述主通道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通道沿所述环形本体的周向均匀布置,所述支通道的直径以沿所述环形本体的径向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的方式设置。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处于完全压缩状态所述的膨胀囊体的直径小于所述主通道的直径。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通道靠近人体组织的端口的直径为2~5mm。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环形本体的截面是圆环形或椭圆环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术用麻醉均匀分布器,依靠膨胀囊体在膨胀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将麻醉液体通过支通道排出喷射至人体组织达到麻醉效果,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麻醉液体难以排出分布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膨胀囊体中注入流体的体积来衡量麻醉液体的用量,起到定量麻醉的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采用环形本体能够适应多种人体组织的麻醉,麻醉范围广,利于医生的操作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术用麻醉均匀分布器的结构示意图;和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术用麻醉均匀分布器的一种优选的膨胀囊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人体组织2a:空心腔体

2:环形本体2b:主通道

3:膨胀囊体2c:支通道

4:第一管道3a:褶皱结构

5:第二管道3b:充气接口

6:单向阀3c:阻尼支护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和2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内侧”、“内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以可拆卸的方式”是粘接、键连接、螺纹连接、销连接、卡接、铰接、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中的一种。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术用麻醉均匀分布器。该分布器,包括带有空心腔体2a的环形本体2。环形本体2上设置有用于从空心腔体2a中排出麻醉药液的支通道2c和用于向空心腔体2a中注入麻醉药液的主通道2b。空心腔体2a中设置有膨胀囊体3。在空心腔体2a充注满麻醉液体后,膨胀囊体3通过注入流体的形式形成能够使麻醉药液从空心腔体2a中通过支通道2c排出的中空体。本实用新型依靠膨胀囊体3在膨胀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将麻醉液体通过支通道排出喷射至人体组织1达到麻醉效果,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麻醉液体难以排出分布器的技术问题。此外,可以通过膨胀囊体3中注入流体的体积来衡量麻醉液体的用量,起到定量麻醉的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环形本体2能够适应多种人体组织的麻醉,麻醉范围广,利于医生的操作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痛苦。

优选的,如图2所示,膨胀囊体3内置有用于支护膨胀囊体3且沿膨胀囊体3径向布置的褶皱结构3a。当膨胀囊体3注入流体处于膨胀状态时,褶皱结构3a处于伸长状态以形成膨胀囊体2的支护结构。由于支管道的狭窄,在排出麻醉液体的过程中该支护结构能够有效的克服麻醉液体的液体阻力。当膨胀囊体3完全排出流体处于完全压缩状态时,褶皱结构3a处于完全缩短状态,从而膨胀囊体3按照褶皱结构3a的轴线形成折叠件。折叠件也能够为空心腔体2a留出更大的麻醉液体存入空间。如图2所示,褶皱结构3a的支撑体之间设置有伸缩活节,该伸缩活节可以是波纹结构,褶皱结构3a的支撑体的交错部位优选为圆形构造,支撑体的一端均与膨胀囊体3的囊壳固定连接。

优选的,如图1所示,膨胀囊体3与环形本体2之间设置有阻尼支护结构3c。在阻尼支护结构3c原始状态的情况下,膨胀囊体3的几何中心与环形本体2的几何中心重合。原始状态指的是阻尼支护结构3c未受到外力的作用的一种形态。在理论上,环形本体2足以使得麻醉液体能够均匀喷射。但是由于膨胀囊体3受到重力的影响,均匀性会有所降低,因此采用阻尼支护结构3c用以克服。其次,阻尼支护结构3c还能使得膨胀囊体3能够向上膨胀速率大于向下的膨胀速率,用于克服在排出麻醉液体时麻醉液体会逐渐下降的技术问题。阻尼支护结构3c可以是弹簧结构,也可以是与褶皱结构3a具有相同构造的弹性体。

优选的,环形本体2设置有第一管道4的容纳孔。容纳孔与第一管道4以间隙配合的方式或过度配合的方式设置。

优选的,膨胀囊体3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管道4的充气接口3b。

优选的,主通道2b贯穿于环形本体2并通过单向阀6与第二管道5连接。其中,单向阀6以密封的形式与主通道2b连接。单向阀6允许麻醉液体通过主通道2b流入空心腔体2a,但不能从主通道2b流出空心腔体。单向阀6是现有的成熟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再赘述。

优选的,支通道2c沿环形本体2的周向均匀布置。优选的,支通道2c的直径以沿环形本体2的径向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的方式设置。例如,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的方式是按照环形本体2的径向长度的一次函数形式。

优选的,处于完全压缩状态的膨胀囊体3的直径小于主通道2b的直径。这种设置便于膨胀囊体3的安装。优选的,第一管道4是医用胶管。膨胀囊体3和褶皱结构3a的材料为具有弹性功能的材料,如teo、tes和nr。

优选的,支通道2c靠近人体组织1的端口的直径为2~5mm。

优选的,环形本体2的截面是圆环形或椭圆环形。膨胀囊体3的截面是圆形或者椭圆形。例如,环形本体2可以是空心球体或者空心椭球体。

优选的,注入的流体可以是水、低压压缩空气或低压氮气(考虑安全性,压缩空气的压力是1.05~1.2倍的大气压)。优选的,考虑到安全性和经济性,本实施例注入的流体是低压压缩空气(1.05~1.2倍的大气压)。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