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88736发布日期:2020-01-03 09:57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跌倒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康监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跌倒检测仪。



背景技术:

现在很多人群具有一些病史,例如心脏病,低血糖,高血压等等,这类人群平时经常会因这些病史存在而晕倒,很多病种在突发时如果不能够及时吃药,具有上述病史的人可能就会很危险,这样的话很多具有病史的人需要身上随时带着药,但是晕倒的人没办法告诉身边的人自身的病和携带的药,因此设计一种具有发出求救信号和提醒功能以及储存药品功能的可穿戴的检测仪用于上述人群随身携带很有必要。

为此提出一种倒检测仪,其便于穿戴,便于携带,且在穿戴时不易脱落,不易丢失,可以存放急救药品,能够实时对使用该检测仪的人是否跌倒进行监测,在判定跌倒以后会控制蜂鸣器报警,对周围的人发出求救信号,以帮助穿戴者获取及时救助,同时能够提醒施救人员了解穿戴者自身的病和携带的药,使得被救助的穿戴者能够及时吃到急救药,以确保因病史而晕倒的穿戴者的生命安全,其次,由于在上述人群跌倒时,很容易摔坏检测仪,因此,需要检测仪具备耐摔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跌倒检测仪,其便于穿戴,便于携带,且在穿戴时不易脱落,不易丢失,可以存放急救药品,能够实时对穿戴该检测仪的人是否跌倒进行监测,在判定穿戴者跌倒以后会控制蜂鸣器报警,对穿戴者周围的人发出求救信号,以帮助穿戴者获取及时救助,同时能够提醒施救人员了解穿戴者自身的病和携带的药,使得被救助的穿戴者能够及时吃到急救药,以确保因病史而晕倒的穿戴者的生命安全,同时其还具备耐摔的性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跌倒检测仪,包括检测部,所述检测部包括外壳和上盖以及安装盒,所述上盖的后部边缘与所述外壳的后部上边缘铰接连接,所述安装盒固定安装在所述上盖的底部靠近其后部边缘的位置处,且所述安装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处理器、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传感器以及蜂鸣器,所述上盖的内部居中嵌入式安装有触控显示屏,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与所述处理器串联接连,所述触控显示屏通过数据线与所述处理器双向电性连接,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和所述陀螺仪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通过信号线与所述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蜂鸣器的电控端通过串口线与所述处理器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盖的后部边缘与外壳的后部上边缘铰接连接,使得上盖便于打开和关闭,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传感器可以实时对该装置的所处状态时的加速度和角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数据实时上传给你处理器,处理器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分析判断使用该检测仪的人是否跌倒,在判定跌倒以后会控制蜂鸣器报警,对使用该检测仪的人周围的人发出求救信号,触控显示屏用于显示处理器的判断结果以及用于显示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和蜂鸣器的运行参数,同时可通过触控显示屏修改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和蜂鸣器的运行参数,同时触控显示屏还用于在蜂鸣器报警时显示使用该检测仪的人自身的病情和携带的药所在的位置,以提醒施救人员及时将携带的药喂给被救助的人吃,以确保因病史而晕倒的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内部靠近其前部固定安装有隔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与外壳的后壁之间的空间用于容纳安装盒,隔板与外壳的前壁之间的空间用于存放一些使用该检测仪的人携带的急救药品,对于因病史而晕倒,能够及时吃到急救药的人来说,是保证其生命安全的非常重要的急救措施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后部上边缘与其上部两侧边缘连接处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对齐其两端部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座,两个所述安装座的内侧面上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上盖的后部边缘底部一体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两端部对称一体设有限位杆,所述上盖的后部边缘通过所述限位杆可转动插入所述限位孔的内部与所述外壳的后部上边缘铰接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上盖便于安装,且上盖可围绕限位孔和限位杆转动,从而使得上盖便于开启和关闭,便于在外壳的内部存放和取出备用的急救药品。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的底部靠近其前部边缘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卡块,两个卡块靠近所述上盖前部边缘的侧面上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外壳的前壁内侧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卡槽相匹配的卡条,所述外壳的前壁外侧位于前壁上边缘位置处居中开设有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槽和卡条相配合,可将上盖锁紧在外壳的上部,可防止上盖自行打开,从而可避免存放备用急救药品从外壳的内部掉落,同时在凹槽的作用下,使得手指便于插入凹槽的内部将上盖打开。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上位于所述触控显示屏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通孔,若干个所述通孔均与所述安装盒的内部相连通,所述上盖上位于所述触控显示屏的另一侧设有充电接口和指示灯,所述充电接口通过导线与所述蓄电池串联连接,所述指示灯的电控端通过导线与所述处理器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孔用于蜂鸣器发出的求救声传播的通道,使得求救声能够传播到较远的范围,以寻求更大范围的行人对求救者进行救助,充电接口用于及时为蓄电池充电,以保证该检测仪的正常工作,指示灯在光线较暗的时候发出的光亮可用于指引施救者知悉求救者所在的位置,便于施救者快速上前施救。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底部还黏粘有硅胶垫,所述硅胶垫为扁平状的环形硅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胶垫用于防护使用者的皮肤,可防止外壳的底部刮伤使用者的皮肤。

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带体、第二带体和四个固定耳以及两个圆杆,两个所述圆杆通过四个所述固定耳对称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外部两侧,所述第一带体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带体的一端分别活动套装在两个所述圆杆的外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利用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将该检测仪穿戴在手腕上,从而使得该检测仪便于穿戴,便于携带,同时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活动安装使得该检测仪穿戴更加舒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带体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插孔,所述第二带体的另一端内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且第二带体的另一端端部居中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连通的容纳槽,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圆轴,所述容纳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插杆,所述圆轴的两端固定安装有匚型固定框,所述插杆的一端活动套装在所述圆轴的外部,且所述插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匚型固定框远离所述圆轴的一边活动搭接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插孔和插杆相配合将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连锁在一起,使得该检测仪穿戴比较方便,且该检测仪在穿戴时不易脱落,不易丢失。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带体的另一端端部固定安装有弧形块,且所述第一带体与所述圆杆连接的一端内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带体的外部还活动套设有固定套,且所述第二带体与所述圆杆连接的一端内部开设有第三安装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块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使得第一带体便于插入匚型固定框的内部,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的开设,使得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便于活动套装在圆杆的外部,固定套可将第一带体带有弧形块的端部固定在第二带体上,从而使得该检测仪在穿戴时,比较整洁。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表面和所述上盖的表面均设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由如下方法制备:

取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称量:环氧树脂20-28份、碳酸钙粉末8-10份、氧化铜粉末10-12份、硅酸铝15-20份、石英粉8-10份、聚氨酯13-15份、硅烷偶联剂3-5份、醇酯十二2-4份、三乙醇胺2-4份、乳化硅油1-3份和水30-50份;

s1、将称量好的硅烷偶联剂、醇酯十二、三乙醇胺、乳化硅油和水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15-20min,搅拌速度为500-700r/min,制得混合溶液;

s2、将环氧树脂、碳酸钙粉末、氧化铜粉末、硅酸铝、石英粉和聚氨酯加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直至物料颗粒直径不大于100nm,制得混合粉末物料;

s3、将步骤s1中制得的混合溶液和步骤s2中制得的混合粉末物料加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20-30min,所述反应釜的搅拌速度设置为700-900r/min,温度设置60-80℃,以此制得防护涂料;

s4、将外壳的表面和上盖的表面清洗干净,利用热风机吹干;

s5、利用高压喷雾器喷枪将步骤s3制得的防护涂料均匀的喷涂在吹干后的外壳的表面和上盖的表面;

s6、将步骤s5喷涂有防护涂料的外壳和上盖放在烤箱中进行干燥固化,干燥固化温度设置为60-80℃,时间设置为20-30min,即在外壳的表面和上盖的表面制得防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备防护涂料的工艺步骤简单,容易实现,制备的防护涂料粘度适中、不易分层、便于喷涂、无气泡产生、各组分充分结合,综合性能较好,使得防护涂料在喷涂后能够形成较好的涂膜,不易产生裂纹,成膜效果较好,制备的防护层具备较好的防腐、耐磨、防滑、抗老化的性能,附着性较好,不易脱落,可有效增加外壳和上盖的防腐、耐磨、防滑、抗老化的性能,从而使得该检测仪使用寿命较长,尤为重要的还可增加外壳和上盖的抗摔性能,可防止在穿戴者跌倒时,该检测仪被摔坏,从而使得该检测仪安全性能较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传感器可以实时对该装置的所处状态时的加速度和角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数据实时上传给你处理器,处理器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分析判断使用该检测仪的人是否跌倒,在判定跌倒以后会控制蜂鸣器报警,对使用该检测仪的人周围的人发出求救信号,触控显示屏同时将使用该检测仪的人自身的病和携带的药所在的位置显示出来,以提醒施救人员及时将携带的药喂给被救助的人吃,以确保因病史而晕倒的穿戴者的生命安全;

2、本实用新型,隔板与外壳的前壁之间的空间用于存放一些使用该检测仪的人携带的急救药品,对于因病史而晕倒,能够及时吃到急救药的人来说,是保证其生命安全的非常重要的急救措施之一;

3、本实用新型,上盖可围绕限位孔和限位杆转动,从而使得上盖便于开启和关闭,便于在外壳的内部存放和取出备用的急救药品;

4、本实用新型,指示灯在光线较暗的时候发出的光亮可用于指引施救者知悉求救者所在的位置,便于施救者快速上前施救;

5、本实用新型,便于穿戴,便于携带,且该检测仪在穿戴时不易脱落,不易丢失;

6、本实用新型,制备防护涂料的工艺步骤简单,容易实现,制备的防护涂料粘度适中、不易分层、便于喷涂、无气泡产生、各组分充分结合,综合性能较好,使得防护涂料在喷涂后能够形成较好的涂膜,不易产生裂纹,成膜效果较好,制备的防护层具备较好的防腐、耐磨、防滑、抗老化的性能,附着性较好,不易脱落,可有效增加外壳和上盖的防腐、耐磨、防滑、抗老化的性能,从而使得该检测仪使用寿命较长,尤为重要的还可增加外壳和上盖的抗摔性能,可防止在穿戴者跌倒时,该检测仪被摔坏,从而使得该检测仪安全性能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不同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检测部上盖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检测部上盖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检测部上盖打开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9为图8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检测部上盖打开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2为图11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检测部上盖打开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4为图13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安装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固定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检测部;2、固定部;3、第一带体;4、第二带体;5、外壳;6、上盖;7、安装座;8、触控显示屏;9、卡块;10、安装盒;11、隔板;12、凹槽;13、固定耳;14、圆杆;15、通孔;16、指示灯;17、充电接口;18、卡条;19、硅胶垫;20、蓄电池;21、处理器;22、加速度传感器;23、陀螺仪传感器;24、蜂鸣器;25、安装槽;26、限位孔;27、卡槽;28、凸块;29、限位杆;30、插孔;31、弧形块;32、圆轴;33、匚型固定框;34、插杆;35、容纳槽;36、固定套;37、第二安装孔;38、第三安装孔;39、第一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6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跌倒检测仪,如图1、4、5、6、7和15所示,包括检测部1,所述检测部1包括外壳5和上盖6以及安装盒10,所述上盖6的后部边缘与所述外壳5的后部上边缘铰接连接,所述安装盒10固定安装在所述上盖6的底部靠近其后部边缘的位置处,且所述安装盒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20、处理器21、加速度传感器22和陀螺仪传感器23以及蜂鸣器24,所述上盖6的内部居中嵌入式安装有触控显示屏8,所述蓄电池20通过导线与所述处理器21串联接连,所述触控显示屏8通过数据线与所述处理器21双向电性连接,所述加速度传感器22和所述陀螺仪传感器23的信号输出端均通过信号线与所述处理器21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蜂鸣器24的电控端通过串口线与所述处理器21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盖6的后部边缘与外壳5的后部上边缘铰接连接,使得上盖6便于打开和关闭,加速度传感器22和陀螺仪传感器23可以实时对该装置的所处状态时的加速度和角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数据实时上传给你处理器21,处理器21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分析判断使用该检测仪的人是否跌倒,在判定跌倒以后会控制蜂鸣器24报警,对使用该检测仪的人周围的人发出求救信号,触控显示屏8用于显示处理器21的判断结果以及用于显示加速度传感器22、陀螺仪传感器23和蜂鸣器24的运行参数,同时可通过触控显示屏8修改加速度传感器22、陀螺仪传感器23和蜂鸣器24的运行参数,同时触控显示屏8还用于在蜂鸣器24报警时显示使用该检测仪的人自身的病和携带的药所在的位置,以提醒施救人员及时将携带的药喂给被救助的人吃,以确保因病史而晕倒的穿戴者的生命安全。

较佳地,如图7、8、10和11所示,所述外壳5的内部靠近其前部固定安装有隔板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11与外壳5的后壁之间的空间用于容纳安装盒10,隔板11与外壳5的前壁之间的空间用于存放一些使用该检测仪的人携带的急救药品,对于因病史而晕倒,能够及时吃到急救药的人来说,是保证其生命安全的非常重要的急救措施之一。

较佳地,如图8、9、13和14所示,所述外壳5的后部上边缘与其上部两侧边缘连接处开设有安装槽25,所述安装槽25的内部对齐其两端部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座7,两个所述安装座7的内侧面上均开设有限位孔26,所述上盖6的后部边缘底部一体设有凸块28,所述凸块28的两端部对称一体设有限位杆29,所述上盖6的后部边缘通过所述限位杆29可转动插入所述限位孔26的内部与所述外壳5的后部上边缘铰接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上盖6便于安装,且上盖6可围绕限位孔26和限位杆29转动,从而使得上盖6便于开启和关闭,便于在外壳5的内部存放和取出备用的急救药品。

较佳地,如图7、11和12所示,所述上盖6的底部靠近其前部边缘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卡块9,两个卡块9靠近所述上盖6前部边缘的侧面上均开设有卡槽27,所述外壳5的前壁内侧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卡槽27相匹配的卡条18,所述外壳5的前壁外侧位于前壁上边缘位置处居中开设有凹槽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槽27和卡条18相配合,可将上盖6锁紧在外壳5的上部,可防止上盖6自行打开,从而可避免存放备用急救药品从外壳5的内部掉落,同时在凹槽12的作用下,使得手指便于插入凹槽12的内部将上盖6打开。

较佳地,如图6和15所示,所述上盖6上位于所述触控显示屏8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通孔15,若干个所述通孔15均与所述安装盒10的内部相连通,所述上盖6上位于所述触控显示屏8的另一侧设有充电接口17和指示灯16,所述充电接口17通过导线与所述蓄电池20串联连接,所述指示灯16的电控端通过导线与所述处理器21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孔15用于蜂鸣器24发出的求救声传播的通道,使得求救声能够传播到较远的范围,以寻求更大范围的行人对求救者进行救助,充电接口17用于及时为蓄电池20充电,以保证该检测仪的正常工作,指示灯16在光线较暗的时候发出的光亮可用于指引施救者知悉求救者所在的位置,便于施救者快速上前施救。

较佳地,如图2和13所示,所述外壳5的底部还黏粘有硅胶垫19,所述硅胶垫19为扁平状的环形硅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胶垫19用于防护人的皮肤,可防止外壳5的底部刮伤人的皮肤。

较佳地,如图1、2、4和6所示,还包括固定部2,所述固定部2包括第一带体3、第二带体4和四个固定耳13以及两个圆杆14,两个所述圆杆14通过四个所述固定耳13对称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5的外部两侧,所述第一带体3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带体4的一端分别活动套装在两个所述圆杆14的外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利用第一带体3和第二带体4将该检测仪穿戴在手腕上,从而使得该检测仪便于穿戴,便于携带,同时第一带体3和第二带体4活动安装使得该检测仪穿戴更加舒适。

较佳地,如图2、3、4、5和16所示,所述第一带体3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插孔30,所述第二带体4的另一端内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9,且第二带体4的另一端端部居中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39相连通的容纳槽35,所述第一安装孔39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圆轴32,所述容纳槽35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插杆34,所述圆轴32的两端固定安装有匚型固定框33,所述插杆34的一端活动套装在所述圆轴32的外部,且所述插杆34的另一端与所述匚型固定框33远离所述圆轴32的一边活动搭接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插孔30和插杆34相配合将第一带体3和第二带体4连锁在一起,使得该检测仪穿戴比较方便,且该检测仪在穿戴时不易脱落,不易丢失。

较佳地,如图2和4所示,所述第一带体3的另一端端部固定安装有弧形块31,且所述第一带体3与所述圆杆14连接的一端内部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7,所述第二带体4的外部还活动套设有固定套36,且所述第二带体4与所述圆杆14连接的一端内部开设有第三安装孔3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块31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使得第一带体3便于插入匚型固定框33的内部,第二安装孔37和第三安装孔38的开设,使得第一带体3和第二带体4便于活动套装在圆杆14的外部,固定套36可将第一带体3带有弧形块31的端部固定在第二带体4上,从而使得该检测仪在穿戴时,比较整洁。

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1可选为型号为stc89c51的单片机;所述加速度传感器22可选为型号为adxl335bcpz-rl7的加速度传感器;所述陀螺仪传感器23可选为mpu-6050的六轴陀螺仪传感器;所述蜂鸣器24可选为宿迁市为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wm-hc12085的蜂鸣器。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该检测仪误报警时,通过触控显示屏8操作取消报警,同时在监测到穿戴该检测仪的使用者跌倒时,还可通过触控显示屏8显示出穿戴该检测仪的使用者家属的联系方式,方便施救人员及时联系穿戴该检测仪的使用者的家属了解跌倒者的相关情况,有利于对跌倒者更好的救治。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外壳5的表面和所述上盖6的表面均设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由如下方法制备:

取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称量:环氧树脂20份、碳酸钙粉末8份、氧化铜粉末10份、硅酸铝15份、石英粉8份、聚氨酯13份、硅烷偶联剂3份、醇酯十二2份、三乙醇胺2份、乳化硅油1份和水30份;

s1、将称量好的硅烷偶联剂、醇酯十二、三乙醇胺、乳化硅油和水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15min,搅拌速度为500r/min,制得混合溶液;

s2、将环氧树脂、碳酸钙粉末、氧化铜粉末、硅酸铝、石英粉和聚氨酯加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直至物料颗粒直径不大于100nm,制得混合粉末物料;

s3、将步骤s1中制得的混合溶液和步骤s2中制得的混合粉末物料加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20min,所述反应釜的搅拌速度设置为700r/min,温度设置60℃,以此制得防护涂料;

s4、将外壳5的表面和上盖6的表面清洗干净,利用热风机吹干;

s5、利用高压喷雾器喷枪将步骤s3制得的防护涂料均匀的喷涂在吹干后的外壳5的表面和上盖6的表面;

s6、将步骤s5喷涂有防护涂料的外壳5和上盖6放在烤箱中进行干燥固化,干燥固化温度设置为60℃,时间设置为20min,即在外壳5的表面和上盖6的表面制得防护层。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防护层的制备,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取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称量:环氧树脂24份、碳酸钙粉末9份、氧化铜粉末11份、硅酸铝18份、石英粉9份、聚氨酯14份、硅烷偶联剂4份、醇酯十二3份、三乙醇胺3份、乳化硅油2份和水40份;

s1、将称量好的硅烷偶联剂、醇酯十二、三乙醇胺、乳化硅油和水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18min,搅拌速度为600r/min,制得混合溶液;

s2、将环氧树脂、碳酸钙粉末、氧化铜粉末、硅酸铝、石英粉和聚氨酯加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直至物料颗粒直径不大于100nm,制得混合粉末物料;

s3、将步骤s1中制得的混合溶液和步骤s2中制得的混合粉末物料加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25min,所述反应釜的搅拌速度设置为800r/min,温度设置70℃,以此制得防护涂料;

s4、将外壳5的表面和上盖6的表面清洗干净,利用热风机吹干;

s5、利用高压喷雾器喷枪将步骤s3制得的防护涂料均匀的喷涂在吹干后的外壳5的表面和上盖6的表面;

s6、将步骤s5喷涂有防护涂料的外壳5和上盖6放在烤箱中进行干燥固化,干燥固化温度设置为70℃,时间设置为25min,即在外壳5的表面和上盖6的表面制得防护层。

实施例4

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防护层的制备,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取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称量:环氧树脂28份、碳酸钙粉末10份、氧化铜粉末12份、硅酸铝20份、石英粉10份、聚氨酯15份、硅烷偶联剂5份、醇酯十二4份、三乙醇胺4份、乳化硅油3份和水50份;

s1、将称量好的硅烷偶联剂、醇酯十二、三乙醇胺、乳化硅油和水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20min,搅拌速度为700r/min,制得混合溶液;

s2、将环氧树脂、碳酸钙粉末、氧化铜粉末、硅酸铝、石英粉和聚氨酯加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直至物料颗粒直径不大于100nm,制得混合粉末物料;

s3、将步骤s1中制得的混合溶液和步骤s2中制得的混合粉末物料加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30min,所述反应釜的搅拌速度设置为900r/min,温度设置80℃,以此制得防护涂料;

s4、将外壳5的表面和上盖6的表面清洗干净,利用热风机吹干;

s5、利用高压喷雾器喷枪将步骤s3制得的防护涂料均匀的喷涂在吹干后的外壳5的表面和上盖6的表面;

s6、将步骤s5喷涂有防护涂料的外壳5和上盖6放在烤箱中进行干燥固化,干燥固化温度设置为80℃,时间设置为30min,即在外壳5的表面和上盖6的表面制得防护层。

对实施例1-4中的检测仪在实验室中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其抗摔性能测试结果如下表:

从上表测试结果比较分析可知实施例3为最优实施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备防护涂料的工艺步骤简单,容易实现,制备的防护涂料粘度适中、不易分层、便于喷涂、无气泡产生、各组分充分结合,综合性能较好,使得防护涂料在喷涂后能够形成较好的涂膜,不易产生裂纹,成膜效果较好,制备的防护层具备较好的防腐、耐磨、防滑、抗老化的性能,附着性较好,不易脱落,可有效增加外壳5和上盖6的防腐、耐磨、防滑、抗老化的性能,从而使得该检测仪使用寿命较长,尤为重要的还可增加外壳5和上盖6的抗摔性能,可防止在穿戴者跌倒时,该检测仪被摔坏,从而使得该检测仪安全性能较好。

工作原理:该跌倒检测仪,上盖6的后部边缘与外壳5的后部上边缘铰接连接,使得上盖6便于打开和关闭,加速度传感器22和陀螺仪传感器23可以实时对该装置的所处状态时的加速度和角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数据实时上传给你处理器21,处理器21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分析判断使用该检测仪的人是否跌倒,在判定跌倒以后会控制蜂鸣器24报警,对使用该检测仪的人周围的人发出求救信号,触控显示屏8用于显示处理器21的判断结果以及用于显示加速度传感器22、陀螺仪传感器23和蜂鸣器24的运行参数,同时可通过触控显示屏8修改加速度传感器22、陀螺仪传感器23和蜂鸣器24的运行参数,同时触控显示屏8还用于在蜂鸣器24报警时显示使用该检测仪的人自身的病和携带的药所在的位置及其家属的联系方式,以提醒施救人员及时将携带的药喂给被救助的人吃以及联系跌倒者的家属,以确保因病史而晕倒的穿戴者的生命安全,隔板11与外壳5的后壁之间的空间用于容纳安装盒10,隔板11与外壳5的前壁之间的空间用于存放一些使用该检测仪的人携带的急救药品,卡槽27和卡条18相配合,可将上盖6锁紧在外壳5的上部,利用第一带体3和第二带体4可将该检测仪穿戴在手腕上。

使用方法:使用时,首先将该检测仪充满电,手指插入凹槽12的内部将上盖6打开,将备用的急救药品放入隔板11与外壳5的前壁之间的空间内部,然后将第一带体3插入匚型固定框33的内部,利用插孔30和插杆34相配合将第一带体3和第二带体4连锁在一起,将该检测仪穿戴的使用者的手腕上即可。

安装方法:

第一步、首先将隔板11固定安装在外壳5的内部靠近其前部的位置处,注意隔板11与外壳5的后壁之间的空间确保能够容纳安装盒10,且保证上盖6打开时,安装盒10不会抵到隔板11;

第二步、首先将蓄电池20、处理器21、加速度传感器22和陀螺仪传感器23以及蜂鸣器24固定安装在安装盒10的内部,将触控显示屏8居中嵌入式安装在上盖6的内部,然后接线,接好线后将安装盒10固定安装在上盖6的底部;

第三步、将上盖6通过限位孔26和限位杆29相配合铰接在安装槽25的内部;

第四步、将四个固定耳13对称焊接在外壳5的外部两侧,然后将两个圆杆14分别插入第二安装孔37和第三安装孔38的内部,然后将两个圆杆14的端部分别对称焊接在四个固定耳13之间;

第五步、将插杆34放入容纳槽35的内部,然后将圆轴32插入第一安装孔39的内部,然后将匚型固定框33固定安装在圆轴32的两端即可,至此安装完毕。

本实用新型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