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CUFF腹膜透析外接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7548发布日期:2019-10-15 18:17阅读:1320来源:国知局
单CUFF腹膜透析外接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腹膜透析导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单CUFF腹膜透析外接导管。



背景技术:

腹膜透析因具有可居家进行、操作简单、同时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等优点,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一种重要的替代治疗方法。腹膜透析通路是由腹膜透析导管、钛接头和腹膜透析外接短管组成,腹膜透析通路的完好是腹膜透析正常进行的必备条件之一,然而随着腹膜透析时间的延长,任何原因引起的腹膜透析导管发生破裂渗漏,均可导致腹膜炎发生率的升高,严重者甚至可能需要退出腹膜透析治疗。传统的腹膜透析导管分为腹内段、皮下隧道段和腹外段,其各段之间是一体的,不能分离,必须将导管的腹内段置于腹腔后,才能建立皮下隧道,如若发生破裂渗漏或外涤纶套脱出,既往处理方法为整根拔除原有腹膜透析导管,重新放置新腹膜透析导管,该方法创伤大,费用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单CUFF腹膜透析外接导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单CUFF腹膜透析外接导管,包括皮下隧道段导管和腹外段导管,所述皮下隧道段导管与腹外段导管连通,皮下隧道段导管靠近腹外段导管处套设有涤纶套(CUFF),外接导管的皮下隧道段导管末端设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与外接导管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器设有与皮下隧道段导管相匹配的螺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腹膜透析中如若发生隧道感染或外涤纶套脱出的情况,只需将原腹膜透析导管于外涤纶套近端切断,保留原腹膜透析导管的腹内段导管、内涤纶套和部分隧道段导管,通过连接器将本实用新型的单CUFF腹膜透析外接导管与原腹膜透析导管的残端连接形成一根完整的腹膜透析导管,重建腹膜透析皮下隧道,置腹透导管外涤纶套距隧道出口2cm处,缝合固定外涤纶套即可,无需拔除原有腹膜透析导管,重新放置整根腹膜透析导管。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所述连接器与外接导管为一体式结构,一体成型,能够避免连接器发生分离脱落。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采用螺纹连接能够提高单CUFF腹膜透析外接导管与原腹膜透析导管的残端的连接稳定性,避免二者发生脱落。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的外径不大于皮下隧道段导管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采用连接器的外径不大于皮下隧道段导管的外径,有效提高连接器与周围组织的相容性。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包括内壁以及设置在所述内壁中的导管通道。

优选地,所述皮下隧道段导管与腹外段导管一体成型,为一体式结构,皮下隧道段导管的内径与腹外段导管的内径相同,即外接导管的内径与原腹膜透析导管的内径相同。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的内壁包括锥形内壁和圆柱形内壁,所述锥形内壁设有与皮下隧道段导管相匹配的螺纹,所述圆柱形内壁的外径不大于皮下隧道段导管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圆柱形内壁的外径等于皮下隧道段导管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圆柱形内壁的外径等于皮下隧道段导管的内径。所述圆柱形内壁的外径等于皮下隧道段导管的内径,则将单CUFF腹膜透析外接导管与原腹膜透析导管的残端通过连接器螺纹连接后,原腹膜透析导管的皮下隧道段导管可以完全将包围,避免连接器对隧道周围皮下组织造成影响。

优选地,所述锥形内壁的锥度为15°~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腹膜透析中如若发生隧道感染或外涤纶套脱出的情况,只需于原腹膜透析导管外涤纶套近端切断,通过连接器将本实用新型的单CUFF腹膜透析外接导管与原腹膜透析导管的残端连接形成一根完整的腹膜透析导管,重建腹膜透析皮下隧道,置腹透导管外涤纶套距隧道出口2cm处,缝合固定外涤纶套即可,无需拔除原有腹膜透析导管,重新放置整根腹膜透析导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单CUFF腹膜透析外接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单CUFF腹膜透析外接导管与原腹膜透析导管的残端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单CUFF腹膜透析外接导管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腹外段导管,2-皮下隧道段导管,3-连接器,4-涤纶套,31-内壁,32-导管通道,5-原腹膜透析导管的皮下隧道段导管残端,6-原腹膜透析导管的内涤纶套,7-原腹膜透析导管的腹内段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如图1所示,一种单CUFF腹膜透析外接导管,包括皮下隧道段导管2和腹外段导管1,所述皮下隧道段导管2与腹外段导管1连接,皮下隧道段导管2靠近腹外段导管1处套设有涤纶套4,外接导管的皮下隧道段导管末端设有连接器3,所述连接器3与外接导管一体成型,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器3设有与皮下隧道段导管2相匹配的螺纹。

如图2所示,腹膜透析中如若发生隧道感染或外涤纶套脱出的情况,只需于原腹膜透析导管外涤纶套近端切断,保留原腹膜透析导管的腹内段导管7、内涤纶套6和皮下隧道段导管残端5,单CUFF腹膜透析外接导管与原腹膜透析导管的皮下隧道段导管残端5,通过连接器3的螺纹连接形成一根完整的腹膜透析导管连接器,且连接比较牢固。

所述连接器3的外径不大于皮下隧道段导管2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采用连接器的外径不大于皮下隧道段导管的外径,有效提高连接器与周围组织的相容性。

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器3包括内壁31以及设置在所述内壁中的导管通道32。

所述皮下隧道段导管2与腹外段导管1为一体式结构,一体成型,皮下隧道段导管2的内径与腹外段导管1的内径相同,即外接导管的内径与原腹膜透析导管的内径相同。

所述连接器的内壁31包括锥形内壁和圆柱形内壁,所述锥形内壁设有与皮下隧道段导管2相匹配的螺纹,所述圆柱形内壁的外径不大于皮下隧道段导管2的外径。

所述圆柱形内壁的外径等于皮下隧道段导管2的外径。

所述圆柱形内壁的外径等于皮下隧道段导管2的内径。所述圆柱形内壁的外径等于皮下隧道段导管2的内径,则通过连接器3将单CUFF腹膜透析外接导管与原腹膜透析导管的残端连接后,腹膜透析导管的皮下隧道段导管可以完全将包围,避免连接器3对隧道周围皮下组织造成影响。

所述锥形内壁的锥度为15°~20°,便于连接器的装拆,有效提高单CUFF腹膜透析外接导管与原腹膜透析导管的残端的连接牢固性,防止连接器脱落,以及减少连接器内通过对整个腹膜透析通路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腹膜透析中如若发生隧道感染或外涤纶套脱出的情况,只需于原腹膜透析导管外涤纶套近端切断,通过连接器将本实用新型的单CUFF腹膜透析外接导管与原腹膜透析导管的残端连接形成一根完整的腹膜透析导管,重建腹膜透析皮下隧道,置腹透导管外涤纶套距隧道出口2cm处,缝合固定外涤纶套即可,无需拔除原有腹膜透析导管,重新放置整根腹膜透析导管。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连接器一端与皮下隧道段导管一体成型,能够避免连接器发生分离脱落。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