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植入式光刺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9447发布日期:2019-11-05 22:52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型植入式光刺激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命科学中的光刺激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型植入式光刺激器。



背景技术:

在生命科学中,光刺激是一种通过光来对神经活动进行调控的方法。具体来讲,先让生命体内通过注射、转基因或其他方法存在光敏感物质,例如光敏感蛋白或光笼锁化合物,然后用光刺激该物质,该物质受到刺激后会通过兴奋、抑制等手段调控神经细胞的活动。

传统光刺激方法是通过显微镜物镜聚光进行表面刺激,或使用植入式光纤进行刺激。显微物镜进行刺激的方法,不适用于在体刺激,否则需要有较大创口,对生物体损伤较大。植入式光纤可用于在体刺激,但光纤比较脆弱,只适用于脑等具有骨结构帮助固定的部位,不适用于软组织部位的刺激。对于体外神经系统,需要有一种微型的植入式光刺激器,以满足生命科学研究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至少一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型植入式光刺激器,微型发光二极管尺寸很小,其长宽高不超过5mm,只需要较小创口即可实现光刺激头的植入和发光刺激。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微型植入式光刺激器,其特征在于:该微型植入式光刺激器包括光刺激头、跳线和控制器;所述光刺激头部分植入体内用于提供光,所述跳线用于连接所述光刺激头与所述控制器;

所述光刺激头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器、第一导线和微型发光二极管;至少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植入体内;所述第一连接器留在体外;

所述控制器用于为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提供驱动电流并控制电流的大小。

优选地,所述跳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连接器、第二导线和第三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相连;所述第三连接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包括第四连接器和控制电路板;所述第四连接器与所述第三连接器相连,所述控制电路板用于向所述光刺激头输出控制电流。

上述优选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微型植入式光刺激器,可用于体外神经刺激,使用时,先将光刺激头的微型发光二极管植入体内,其连接器留在体外;此时体外仅保留一个较小的连接器作为接口,不会影响动物的正常活动,类似临床治疗当中的留置针;需要进行光刺激时,用跳线将光刺激头和控制器相连,使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光以进行光刺激。由于微型发光二极管尺寸很小,其长宽高不超过5mm,只需要较小创口即可实现植入,因此是微创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型植入式光刺激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型植入式光刺激器,该微型植入式光刺激器包括光刺激头1、跳线2和控制器3;所述光刺激头1部分植入体内用于提供光,所述跳线2用于连接所述光刺激头1与所述控制器3。

所述光刺激头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器12、第一导线13和微型发光二极管11;至少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11植入体内,第一导线13一部分植入体内一部分留在体外;所述第一连接器12留在体外。

所述跳线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连接器21、第二导线23和第三连接器22,工作时,所述第二连接器21与所述第一连接器11相连,所述第三连接器22与所述控制器3相连。

所述控制器3包括第四连接器31和控制电路板32,工作时,所述第四连接器31与所述第三连接器22相连,所述控制器3用于为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11提供驱动电流并控制电流的大小。

工作时,第二连接器21与第一连接器12相连,第三连接器22与第四连接器31相连,各连接器的作用在于提供电路连接;控制器3的控制电路板32输出控制电流到第四连接器31,通过跳线2将电流传递到光刺激头1,使微型发光二极管11按照设定时序和强度发光以进行光刺激。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