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简易应急止血护理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5273发布日期:2019-09-29 15:20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简易应急止血护理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简易应急止血护理带,属医疗护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人体出血创口进行快速止血护理,是进行患者外伤急救工作的重要措施,可有效避免人体因大量出血而造成的人体因失血过大而发生危及生命安全情况发生,针对这一需要,当前所使用的止血用应急护理带结构种类繁多,但在使用中发现,当前所使用的这类止血护理带往往均为直接通过护理带在外力驱动下对人体出血创口及创口人体周边肢体直接施加施加压力,通过挤压降低创口两端位置血管内血液流动速度从而到达降低创口出血血液压力及流量,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如专利申请号为“201410336758.2”的“充气式止血带”及专利申请号为“201310681806.7”的“自动锁紧止血带”等止血护理带,这些护理带虽然可以一定程度达到创口快速止血的目的,但一方面均不同程度存在设备结构相对固定,不能根据存放、转运、携带及患者创口结构及创口位置灵活调整护理带结构,从而存在使用灵活性和通用性差的缺陷,另一方面在进行止血时,当前的止血护理带往往无法实现对创口压迫止血和对创口进行要去清理及止血根据需要分别独立实施或同步实施,且在止血过程中,止血药物不能根据使用需要进行灵活调整及预制,往往需要现场根据创口情况进行止血药物调配,然后再将调配后的药物与传统的护理带设备配套使用,因此极大的影响了创口止血作业的效率和灵活性,无法有效满足现场紧急创口医疗护理作业的需要,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应急止血护理带,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简易应急止血护理带,该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可根据使用需要进行灵活拆分、组装及零部件调换,在有效的提高止血带进行高效、集中存放和转运、携带便捷性的同时,另可根据创口部位肢体结构灵活包扎结构,从而有效极大的提高本新型使用的灵活性、通用性和便捷性;另一方面在止血作业时,可高效便捷的对出血创口部位及出血创口部位两端的肢体位置进行快速压紧作业,减缓血管内血液流动速度,快速降低创口的出血量和出血压力,同时还可根据创口出血量、创口结构有针对性的为创口施加止血药剂,实现通过药物快速促进创口止血的目的,从而的提高创口快速止血和创口清理、消炎作业等创口护理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简易应急止血护理带,包括网状气囊、织物包覆带、织物药物承载垫块、止血药及连接扣,其中织物包覆带和药物承载垫块均为横断面为矩形的带状结构,织物包覆带上端面、下端面均设至少一个连接扣,各连接扣均沿织物包覆带轴线方向均布,织物包覆带前端面和后端通过定位扣相互连接并构成闭合管状结构,织物包覆带上端面通过连接扣与网状气囊下端面相互连接,网状气囊与织物包覆带同轴分布,且网状气囊侧边超出织物包覆带侧边至少5毫米,织物药物承载垫块至少一个,织物药物承载垫块上端面通过连接扣与织物包覆带下端面相互连接,各织物药物承载垫块沿织物包覆带轴线方向均布并与织物包覆带下端面平行分布,且织物药物承载垫块的总面积为织物包覆带下端面面积的10%—90%,止血药均匀涂布在织物药物承载垫块下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网状气囊包括弹性橡胶管、进气接头、控制阀、泄压阀,所述弹性橡胶管至少两条,各弹性橡胶管环绕织物包覆带轴线呈螺旋状结构均布,且各弹性橡胶管间相互间隔分布,且相邻两条弹性橡胶管轴线呈0°—90°夹角,所述弹性橡胶管前端面通过控制阀与进气接头相互连通,后端面与泄压阀相互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橡胶管中,各弹性橡胶管均分布在同一平面内,且相邻两条弹性橡胶管轴线大于0°时,则相邻两条弹性橡胶管的交点位置通过弹性带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织物包覆带包括绷带层、药棉垫层及定位线,所述绷带层为横断面为矩形的密闭腔体结构,所述药棉垫层平铺在绷带层内且药棉垫层厚度为0.5—3毫米,所述绷带层的上端面和下端面间通过至少两条定位线相互连接,各定位线以绷带层轴线对称分布并沿绷带层轴线方向均布,所述定位线中,同一定位线位于绷带层上端和下端面的位置线段呈“∞”结构或“8”字型结构中任意一种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织物药物承载垫块包括纱布垫层、药棉垫层,所述纱布垫层构成至少两个横断面呈矩形的密闭腔体结构的承载腔,各承载腔自上而下均布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药棉垫层分别嵌于各承载腔内,且各承载腔内的药棉垫层厚度不低于5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止血药高出织物药物承载垫块下端面0—3毫米,且止血药渗入到织物药物承载垫块内的深度不小于织物药物承载垫块有效厚度的1/3。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扣为按扣、尼龙搭接扣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共同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扣为尼龙搭接时,则尼龙搭接长度不不小于1厘米;连接扣为按扣、尼龙搭接扣共同使用时,则暗扣位于相邻两个尼龙搭接扣之间位置。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可根据使用需要进行灵活拆分、组装及零部件调换,在有效的提高止血带进行高效、集中存放和转运、携带便捷性的同时,另可根据创口部位肢体结构灵活包扎结构,从而有效极大的提高本新型使用的灵活性、通用性和便捷性;另一方面在止血作业时,可高效便捷的对出血创口部位及出血创口部位两端的肢体位置进行快速压紧作业,减缓血管内血液流动速度,快速降低创口的出血量和出血压力,同时还可根据创口出血量、创口结构有针对性的为创口施加止血药剂,实现通过药物快速促进创口止血的目的,从而的提高创口快速止血和创口清理、消炎作业等创口护理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网状气囊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织物包覆带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药物承载垫块断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述的一种新型简易应急止血护理带,包括网状气囊1、织物包覆带2、织物药物承载垫块3、止血药4及连接扣5,其中织物包覆带2和药物承载垫块3均为横断面为矩形的带状结构,织物包覆带2上端面、下端面均设至少一个连接扣5,各连接扣5均沿织物包覆带2轴线方向均布,织物包覆2带前端面和后端通过定位扣5相互连接并构成闭合管状结构,织物包覆带2上端面通过连接扣5与网状气囊1下端面相互连接,网状气囊1与织物包覆带2同轴分布,且网状气囊1侧边超出织物包覆带2侧边至少5毫米,织物药物承载垫块3至少一个,织物药物承载垫块3上端面通过连接扣5与织物包覆带2下端面相互连接,各织物药物承载垫块3沿织物包覆带2轴线方向均布并与织物包覆带2下端面平行分布,且织物药物承载垫块3的总面积为织物包覆带2下端面面积的10%—90%,止血药4均匀涂布在织物药物承载垫块下端面。

其中,所述的网状气囊1包括弹性橡胶管101、进气接头102、控制阀103、泄压阀104,所述弹性橡胶管101至少两条,各弹性橡胶管101环绕织物包覆带2轴线呈螺旋状结构均布,且各弹性橡胶101管间相互间隔分布,且相邻两条弹性橡胶管101轴线呈0°—90°夹角,所述弹性橡胶管101前端面通过控制阀103与进气接头102相互连通,后端面与泄压阀104相互连通,且所述的弹性橡胶管101中,各弹性橡胶管101均分布在同一平面内,且相邻两条弹性橡胶管101轴线大于0°时,则相邻两条弹性橡胶管101的交点位置通过弹性带105相互连接。

此外,所述的织物包覆带2包括绷带层21、药棉垫层22及定位线23,所述绷带层21为横断面为矩形的密闭腔体结构,所述药棉垫层22平铺在绷带层内且药棉垫层22厚度为0.5—3毫米,所述绷带层2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间通过至少两条定位线23相互连接,各定位线23以绷带层21轴线对称分布并沿绷带层21轴线方向均布,所述定位线23中,同一定位线23位于绷带层21上端和下端面的位置线段呈“∞”结构或“8”字型结构中任意一种分布。

同时,所述的织物药物承载垫3块包括纱布垫层31、药棉垫层22,所述纱布垫层31构成至少两个横断面呈矩形的密闭腔体结构的承载腔32,各承载腔32自上而下均布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药棉垫层22分别嵌于各承载腔32内,且各承载腔32内的药棉垫层22厚度不低于5毫米。

需要特别指出的,所述的止血药4高出织物药物承载垫块3下端面0—3毫米,且止血药4渗入到织物药物承载垫块3内的深度不小于织物药物承载垫块3有效厚度的1/3。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连接扣5为按扣、尼龙搭接扣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共同使用,所述的连接扣为尼龙搭接时,则尼龙搭接长度不不小于1厘米;连接扣为按扣、尼龙搭接扣共同使用时,则暗扣位于相邻两个尼龙搭接扣之间位置。

本新型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分别对网状气囊、织物包覆带、织物药物承载垫块进行制备,然后将连接扣分别与网状气囊、织物包覆带、织物药物承载垫块进行安装连接,然后将创口止血用药剂涂布到织物药物承载垫块上,并由保鲜膜对涂布药物的织物药物承载垫块进行密封保存,最后将一个网状气囊与一个织物包覆带和至少两个织物药物承载垫块构成一个工作组进行同一存放,且同一工作组的中包括至少两类止血药,且每一织物药物承载垫块上均设一类止血药。

在进行止血作业时,根据创口位置和出血情况,首先选择网状气囊、织物包覆带结构满足创口包扎需要的工作组,然后对选择工作组中的对网状气囊、织物包覆带、织物药物承载垫块进行连接,并将织物药物承载垫块上的保鲜膜驱除,然后直接使织物药物承载垫块直接包覆在创口表面,由织物药物承载垫块上止血药物对串口实施药物止血和杀菌、消炎护理,然后由织物包覆带对创口及创口周围肢体进行初步压紧包覆并由连接扣对织物包覆带的包扎状态进行固定,最后对网状气囊内充入高压气体并驱动网状气囊膨胀,通过网状气囊体积膨胀进一步提高对创口及创口周围肢体的压力,由通过网状气囊、织物包覆带共同提高创口及创口周围肢体的压力而达到减缓、降低创口及创口周边血管内血液流动速度,快速降低创口的出血量和出血压力,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可根据使用需要进行灵活拆分、组装及零部件调换,在有效的提高止血带进行高效、集中存放和转运、携带便捷性的同时,另可根据创口部位肢体结构灵活包扎结构,从而有效极大的提高本新型使用的灵活性、通用性和便捷性;另一方面在止血作业时,可高效便捷的对出血创口部位及出血创口部位两端的肢体位置进行快速压紧作业,减缓血管内血液流动速度,快速降低创口的出血量和出血压力,同时还可根据创口出血量、创口结构有针对性的为创口施加止血药剂,实现通过药物快速促进创口止血的目的,从而的提高创口快速止血和创口清理、消炎作业等创口护理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