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用外置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55807发布日期:2020-09-18 13:38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内窥镜用外置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内窥镜用外置机构,该内窥镜用外置机构相对于内窥镜的弯曲操作旋钮装卸自如,利用马达单元的驱动力使该旋钮转动,使设置于插入部的弯曲部弯曲。



背景技术:

内窥镜在医疗领域和工业用领域等中被利用。内窥镜在插入到被检体内的细长的插入部具有弯曲部。

在日本特开2008-48788号公报中,示出了如下的内窥镜:在细长的插入部的前端侧具有沿着插入部的延伸方向并列的第1弯曲部和第2弯曲部,在位于插入部的基端侧的操作部设置有主弯曲操作装置和副弯曲操作装置。这样的内窥镜通过对主弯曲操作装置的操作旋钮进行转动操作来进行第1弯曲部的弯曲操作,通过对副弯曲操作装置的操作旋钮进行转动操作来进行第2弯曲部的弯曲操作。

因此,用户通过对每个操作旋钮独立地进行转动操作,使第1弯曲部或第2弯曲部弯曲,能够将插入部顺畅地插入复杂屈曲的管腔内,并且能够容易地使内置于插入部的前端侧的观察光学系统朝向期望的方向。

在日本特开2008-48788号公报所示的操作部中,副弯曲操作装置在比主弯曲操作装置靠插入部的相反侧的该操作部的基端侧与该主弯曲操作装置分离地设置。因此,用户难以用把持操作部的手的手指顺畅地切换主弯曲操作装置的转动操作和副弯曲操作装置的转动操作。另外,在对弯曲操作装置的旋钮进行转动操作时,会对使用者的手指施加较大的负荷。

鉴于这一点,提出了能够向操作部安装拆卸、在安装状态下例如利用马达等驱动源的驱动力使副弯曲操作装置转动的外置的电动弯曲机构。

在上述外置的电动弯曲机构中,需要用于在安装状态下使驱动源进行动作的操作开关。但是,若想要在电动弯曲机构的外壁等配置操作开关,则必须在用户容易操作的位置配置开关,产生布局上的制约。另外,由于需要在外壁的内侧收纳与操作开关连接的信号线等,因此存在电动弯曲机构自身变大而对内窥镜的操作性造成影响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用外置机构,其不受内窥镜的操作部的布局等的影响,操作性优异。



技术实现要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内窥镜用外置机构具有:轮,其与内窥镜的操作部中设置的弯曲操作装置的操作旋钮卡合;驱动源,其产生用于使所述轮旋转的驱动力;操作开关,其输出该驱动源的驱动控制信号;收纳壳体,其收纳所述轮、所述驱动源;装卸固定部,其用于将所述收纳壳体装卸自如地安装于所述操作部;以及转动部件,其转动自如地安装于所述收纳壳体,能够在第1位置与离开该第1位置的第2位置之间转动,在该第1位置处,所述转动部件覆盖所述内窥镜的操作部的一部分,所述操作开关具有配置于收纳部的操作件,该收纳部设置于所述转动部件,所述操作开关通过该操作件在所述转动部件的表面侧进行动作来输出所述驱动源的驱动控制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对内窥镜的结构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2a是对作为内窥镜的操作部的副操作部与内窥镜用外置机构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2b是对将内窥镜用外置机构配置在副操作部上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2c是示出将内窥镜用外置机构安装固定在副操作部上的状态的图。

图2d是从箭头2d侧观察图2c的副操作部的图。

图3是对内窥镜用外置机构的收纳壳体与收纳于收纳壳体的旋钮旋转机构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4a是从图3的箭头y4a方向观察旋钮旋转机构的图。

图4b是对旋钮旋转机构的结构的概略进行说明的分解立体图。

图4c是对旋钮连结部的凸部以规定的状态配设在第2弯曲上下旋钮的凹部内的安装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4d是对由切换齿轮、啮合部的齿轮以及固定设置在马达轴上的驱动齿轮构成的齿轮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4e是对操作开关向收纳壳体的安装进行说明的图。

图5a是对操作开关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5b是对操作件为滑动开关的结构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5c是对操作件为翘板开关的结构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5d是对翘板开关的作用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5e是对翘板开关的另一作用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对将内窥镜用外置机构的收纳壳体安装在副操作部上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7a是对收纳壳体向副操作部的安装完成状态以及完成状态下的操作开关的初始位置进行说明的图。

图7b是对在安装完成状态下远程开关露出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图7c是对球头弹簧柱塞的滑动凸部配置于收纳壳体的第1凹部的第1卡合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7d是对内窥镜用外置机构的操作开关与设置在主操作部上的第1弯曲操作装置相邻设置而配设的机构安装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对弯曲状态显示部的其他结构例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各图中,为了使各构成要素为附图上能够识别的程度的大小,有时针对每个构成要素而使比例尺不同。即,本发明不仅限于在这些图中记载的构成要素的数量、构成要素的形状、构成要素的大小的比例以及各构成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

参照图1对内窥镜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内窥镜1具有细长的插入部2、兼作把持部的操作部3、以及通用线缆4。插入部2从前端侧起依次连接设置有前端部2a、弯曲部2b以及长条且具有挠性的挠性管部2c。

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部2b具有第1弯曲部2b1和第2弯曲部2b2。第1弯曲部2b1设置于插入部2的前端侧。第2弯曲部2b2经由连接部(未图示)与第1弯曲部2b1的基端部连接设置。第1弯曲部2b1例如向上下左右方向弯曲自如。与此相对,第2弯曲部2b2向上下方向弯曲自如。

操作部3具有第1弯曲操作装置3a和第2弯曲操作装置3b。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3具有:主操作部3m,其设置有兼作把持部的第1弯曲操作装置3a;以及副操作部3s,其设置于主操作部3m的基端侧,设置有第2弯曲操作装置3b。第2弯曲操作装置3b与第1弯曲操作装置3a分离地设置在插入部2的相反侧即操作部基端侧。

第1弯曲操作装置3a具有作为弯曲操作旋钮的第1弯曲部上下操作旋钮(以下简称为第1弯曲上下旋钮)3c和第1弯曲部左右操作旋钮(以下简称为第1弯曲左右旋钮)3d、第1弯曲部上下方向固定杆(以下简称为第1弯曲上下固定杆)3e和第1弯曲部左右方向固定旋钮(以下简称为第1弯曲左右固定旋钮)3f。

第2弯曲操作装置3b具有作为弯曲操作旋钮的第2弯曲部上下操作旋钮(以下简称为第2弯曲上下旋钮)3g和第2弯曲部上下方向固定杆(以下简称为第2弯曲上下固定杆)3h。

第1弯曲上下旋钮3c在向上下方向对第1弯曲部2b1进行弯曲操作时转动。第1弯曲左右旋钮3d在向左右方向对第1弯曲部2b1进行弯曲操作时转动。第1弯曲上下固定杆3e能够在自由位置和固定位置之间切换。第1弯曲左右固定旋钮3f能够在自由位置和固定位置之间切换。

在第1弯曲上下固定杆3e处于自由位置时,第1弯曲上下旋钮3c转动操作自如。此时,第1弯曲部2b1处于随着第1弯曲部上下旋钮3c的转动操作而向上方向或下方向弯曲的状态。另一方面,在第1弯曲左右固定杆3f处于自由位置时,第1弯曲左右旋钮3d转动操作自如。此时,第1弯曲部2b1处于随着第1弯曲左右旋钮3d的转动操作而向左方向或右方向弯曲的状态。

与此相对,当第1弯曲上下固定杆3e被切换到固定位置时,第1弯曲上下旋钮3c的转动被限制。其结果是,第1弯曲部2b1的上下方向的弯曲状态被保持在切换时的状态。同样地,当第1弯曲左右固定杆3f被切换到固定位置时,第1弯曲左右旋钮3d的转动被限制。其结果是,第1弯曲部2b1的左右方向的弯曲状态被保持在切换时的状态。

第2弯曲上下旋钮3g在向上下方向对第2弯曲部2b2进行弯曲操作时转动。第2弯曲上下固定杆3h能够在自由位置和固定位置之间切换。

当第2弯曲上下固定杆3h处于自由位置时,第2弯曲上下旋钮3g转动操作自如。此时,第2弯曲部2b2处于随着第2弯曲上下旋钮3g的转动操作而向上方向或下方向弯曲的状态。与此相对,当第2弯曲上下固定杆3h被切换到固定位置时,第2弯曲上下旋钮3g的转动被限制。其结果是,第2弯曲部2b2的上下方向的弯曲状态被保持在切换时的状态。

另外,标号5a是送气送水按钮,标号5b是抽吸操作按钮,标号5c、5d、5e是远程开关,标号5f是处置器具插入口,标号5g是钳子栓。远程开关是用于进行在显示装置(未图示)的画面上显示的内窥镜图像的停止、或者记录、图像的放大、照明光的切换等的开关,对各开关分配最佳的功能。

图2a的标号10是内窥镜用外置机构。内窥镜用外置机构10相对于设置在副操作部3s上的第2弯曲上下旋钮3g装卸自如。内窥镜用外置机构10是安装在第2弯曲上下旋钮3g上并利用后述的马达(参照后述的图4b的标号32)的驱动力使该第2弯曲上下旋钮3g转动的辅助机构部。

标号11是收纳壳体,标号12是壳体装卸固定部(以下,记载为壳体装卸部)。壳体装卸部12具有卡定部13、铰链部14以及卡定爪部15。

卡定部13固定设置在收纳壳体11的预先确定的位置。铰链部14为大致l字形状,一端部转动自如地配设在收纳壳体11的预先确定的位置。卡定爪部15设置在l字形状的铰链部14的另一端部。通过将卡定爪部15卡合固定在卡定部13上而限制铰链部14的转动状态。标号16是切换旋钮,标号17是弯曲状态显示部,具有旋转标志17m。

标号4a是线缆安装器具,如图2b所示,在通用线缆4的所期望的位置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线缆安装器具,并安装有电缆10e。

内窥镜用外置机构10通过在如图2b所示那样将收纳壳体11覆盖第2弯曲上下旋钮3g而配设在副操作部3s上的状态下,如图2c、图2d所示那样以铰链部14的一端部侧为支点进行旋转而将卡定爪部15卡合固定在卡定部13上,从而一体地安装在副操作部3s上。

另外,图2d的标号60是操作开关,标号61是开关壳体,标号62是操作件,标号63是虚设开关。

对内窥镜用外置机构1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内窥镜用外置机构10的收纳壳体11具有壳体内部空间,在该壳体内部空间中收纳有旋钮旋转机构20。在收纳壳体11上设置有供切换旋钮16配设的第1贯通孔18a和供弯曲状态显示部17配设的第2贯通孔18b。贯通孔18a、18b连通壳体内部空间和外部。

参照图3、图4a、图4b对旋钮旋转机构20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旋钮旋转机构20主要具有马达部30、旋钮旋转部40以及传递部50。图3-图4b所示的标号21是旋转机构部主体,是安装部件。

如图4b所示,在旋转机构部主体21上,在预先确定的位置分别设置有马达安装部22、轮安装部23、切换齿轮安装部24等。

标号25是杆用凹部,是外形、深度形成为收纳第2弯曲上下固定杆3h的孔。标号26是切换齿轮支承部件,具有贯通孔26h,该贯通孔26h供固定设置有切换齿轮51的切换齿轮轴52的一端部配设。

切换齿轮支承部件26固定设置在旋转机构部主体21的预先确定的位置,将配设在贯通孔26h中的切换齿轮轴52的一端部轴支承为转动自如。

马达部30主要具有马达壳体31、虚线所示的作为驱动源的马达32、驱动齿轮33。马达32配设在马达壳体31内。驱动齿轮33固定设置在从马达32突出的马达轴32a上。

如图4a所示,马达壳体31以预先确定的状态固定设置在马达安装部22上。

如图4a、图4b所示,旋钮旋转部40具有弯曲轮41和弯曲状态显示部17。弯曲轮41具有作为环状部件的旋钮连结部42和啮合部43,旋钮连结部42和啮合部43被一体固定。

啮合部43是在外周面具有齿轮43g的齿轮部。在旋钮连结部42上沿周向排列有多个凸部44。多个凸部44分别收纳在位于第2弯曲上下旋钮3g所具有的凹凸部(图2a的标号3k)的多个凸部3m之间的凹部3n内。

通过将凸部44分别配设在凹部3m内,使第2弯曲上下旋钮3g和弯曲轮41一体化。在一体状态下,第2弯曲上下旋钮3g随着弯曲轮41的旋转而向其旋转方向旋转。

弯曲状态显示部17是圆板,旋转标志17m设置在圆板表面的预先确定的位置。标号45是连结部件,连结部件45的一端部一体地固定设置在弯曲状态显示部17的圆板背面。连接部件45的另一端部一体地固定设置在弯曲轮41的旋钮连接部42的外周面的预先确定的位置。

因此,随着弯曲轮41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弯曲状态显示部17向相同方向旋转。因此,用户通过确认旋转标志17m的位置,能够容易地判断第2弯曲部2b2的弯曲角度(弯曲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c所示,弯曲轮41的旋钮连结部42的外径da设定为直径比第2弯曲上下旋钮3g的外径d3g小。而且,如图2a所示,第2弯曲上下旋钮3g的旋钮外径d3g以配置在比副操作部3s的外周面(记载为外周外径d3s)靠内侧的位置的方式预先设定为比外周外径d3s小。

因此,在弯曲轮41与第2弯曲上下旋钮3g一体化的状态下,弯曲轮41的外周面位于比第2弯曲上下旋钮3g的外周面靠中心侧的位置。

标号11h是收纳壳体11的旋钮旋转部收纳孔部的内周面。内周面11h的内径预先设定为大于第2弯曲上下旋钮3g的外径d3g。此外,收纳壳体11的壁厚t被设定为,旋钮旋转部收纳孔部11h的外周面11o和副操作部3s的外周面在配设状态下面一致。

另外,也可以将旋钮旋转部收纳孔部11h的外周面11o设定为比副操作部3s的外周面稍大。

这样,弯曲轮41的外周面被设定为配置在比第2弯曲上下旋钮3g的外周面靠中心侧的位置。另外,适当设定收纳壳体11的旋钮旋转部收纳孔部11h的壁厚,将旋钮旋转部收纳孔部11h的外周面11o的直径设定为与副操作部3s的外周面的直径相等或比它稍大。

其结果是,在减小收纳壳体11的外形形状并覆盖第2弯曲上下旋钮3g而配设在副操作部3s上的状态下,收纳壳体11的旋钮旋转部收纳孔部11h的外周面11o从副操作部3s的外周面较大地突出,能够抑制对第1弯曲上下旋钮3c的操作、第1弯曲左右旋钮3d的操作、第1弯曲上下固定杆3e的操作等造成不良影响。

传递部50主要具有图4b所示的切换齿轮51、切换齿轮轴52、凸轮环53以及切换旋钮16。如上所述,在切换齿轮轴52的一端部侧固定设置有切换齿轮51。切换齿轮51与上述弯曲轮41的啮合部43的齿轮43g和固定设置在马达轴32a上的驱动齿轮33构成图4d所示那样的齿轮系gt。

如图4b所示,在切换齿轮轴52的另一端部设置有向与该轴52垂直的方向突出的卡合突起52a。在凸轮环53上形成有环用凸轮槽53a。另外,环用突起53b从凸轮环53的外周面突出。切换旋钮16具有圆筒部16a,在圆筒部16a上形成有圆筒用凸轮槽16b。

在切换旋钮16的圆筒部16a的内周面侧配设有凸轮环53的外周面侧。在该配设状态下,在圆筒用凸轮槽16b内配置有环用突起53b。另一方面,在凸轮环53的内周面侧配设有卡合突起52a。在该配设状态下,在环用凸轮槽53a内配置有卡合突起52a。

根据该结构,随着切换旋钮16的旋转,圆筒用凸轮槽16b内的环用突起53b移动,凸轮环53在切换齿轮轴52的轴向上移动。此外,随着凸轮环53在轴向上移动,环用凸轮槽53a内的卡合突起52a在轴向上移动。

其结果是,如图4d所示,齿轮系gt的切换齿轮51随着切换旋钮16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切换操作而相对于切换齿轮轴52的轴向移动,切换为切换齿轮51与啮合部43的齿轮43c和驱动齿轮33啮合的状态或被切断的状态。

而且,在切换齿轮51与啮合部43的齿轮43c和驱动齿轮33啮合的传递状态下,马达32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弯曲轮41而使第2弯曲上下旋钮3g旋转。换言之,通过使切换齿轮51与啮合部43的齿轮43c和驱动齿轮33成为切断状态,马达32的驱动力不会传递到弯曲轮41。

如图4e所示,操作开关60主要具有作为转动部件的开关壳体61、操作件62、作为操作部件的虚设开关63。另外,虚设开关63的作用在后面说明。

在开关壳体61上设置有操作件收纳部64、铰链用销孔61h。标号6是铰链用销。铰链用销6配置在设置于收纳壳体11的铰链用孔11p内以及铰链用销孔61h内。其结果是,形成为板状的开关壳体61以铰链用销6为中心相对于收纳壳体11转动自如地配置,该铰链用销6将开关壳体61的一端支承为转动自如。

如图5a所示,操作件收纳部64是开关壳体61的表面侧开口的细长的槽,操作件62相对于长度方向滑动自如地配置。因此,在本图的结构中,操作件62作为所谓的滑动开关而发挥功能。

另外,虚设开关63配置在与操作件收纳部64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且考虑操作性而从该收纳部64隔开预先确定的距离的位置。

而且,如图5b所示,在操作件62的预先确定的位置配设有磁铁65,在壳体收纳部64中,在预先确定的位置设置有检测磁铁65的磁场的霍尔传感器(以下简称为传感器)66。传感器66根据磁铁65的n极、s极的距离的变化,向马达输出规定的驱动控制信号。

具体而言,当图5a所示的操作件62的下端62b位于操作件收纳部64的滑动范围内的最下部时,传感器66向马达32输出第1驱动控制信号。其结果是,马达32例如被高速旋转驱动而使第2弯曲上下旋钮3g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与此相反,当操作件62的上端62a位于滑动范围内的最上部时,传感器66向马达32输出第3驱动控制信号。其结果是,马达32例如被高速旋转驱动而使第2弯曲上下旋钮3g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而且,当操作件62的上端62a从最上部与最下部的中间部向上部侧离开预先确定的距离时,传感器66向马达32输出第4驱动控制信号。于是,马达32例如被低速旋转驱动,使第2弯曲上下旋钮3g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与此相反,当操作件62的下端62b从中间部向下部侧离开预先确定的距离时,传感器66向马达32输出第2驱动控制信号。于是,马达32例如被低速旋转驱动而使第2弯曲上下旋钮3g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操作件62作为滑动开关。但是,如图5c所示,操作件也可以是以中央凸部67c为支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的翘板开关67。

在翘板开关67中,设置有四个开关凸部67a、67b、67d、67e。另外,在壳体收纳部64中设置有多个例如4个触觉开关68a、68b、68c、68d。

在翘板开关67处于初始状态时,第2触觉开关68b、第3触觉开关68c为接通状态,第1触觉开关68a、第4触觉开关68d为断开状态。此时,马达32处于停止状态。

翘板开关67逆时针旋转,如图5d所示,第3触觉开关68c从接通切换为断开,仅第2触觉开关68b为接通状态,此时向马达32输出第2驱动控制信号。于是,马达32被低速驱动而使第2弯曲上下旋钮3g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而且,如图5e所示,通过翘板开关67进一步向逆时针方向旋转,除了第2触觉开关68b之外,第1触觉开关68a也成为接通状态。于是,向马达32输出第1驱动控制信号。于是,马达32被高速驱动而使第2弯曲上下旋钮3g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在马达32停止的状态下,当翘板开关67顺时针旋转时,第2触觉开关68b从接通切换为断开,仅第3触觉开关68c成为接通状态,向马达32输出第4驱动控制信号。于是,马达32被低速驱动而使第2弯曲上下旋钮3g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然后,通过翘板开关67进一步顺时针旋转,除了第3触觉开关68c之外,第4触觉开关68d也成为接通状态。于是,向马达32输出第3驱动控制信号。于是,马达32被高速驱动而使第2弯曲上下旋钮3g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这样,通过对设置在操作件60上的操作件62进行滑动操作或旋转操作,向马达32输出驱动控制信号,利用该马达32的驱动力对第2弯曲上下旋钮3g进行旋转控制。其结果是,用户能够在不对手指施加大的负荷的情况下使第2弯曲部2b2进行弯曲动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速度设为高速、低速这两个阶段。但是,也可以根据霍尔传感器66的检测结果对马达32进行驱动控制,以使得速度为一个阶段或三个阶段以上、或者阶段性地变化。另外,也可以通过增减触觉开关的数量和开关凸部的数量,使速度在一个阶段或三个阶段以上变化。

参照图6-图7d对内窥镜用外置机构10向副操作部3s的安装进行说明。

首先,在将内窥镜用外置机构10的收纳壳体11安装在副操作部3s上时,用户确认预先设置在第2弯曲上下旋钮3b上的第2弯曲上下固定杆3h是否处于自由位置。

用户确认第2弯曲上下固定杆3h配置在自由位置,然后,如图6所示那样,使内窥镜用外置机构10的收纳壳体11与设置在副操作部3s上的第2弯曲上下旋钮3g对置。此时,用户使配设在壳体内部空间的旋钮旋转部40的弯曲轮41与第2弯曲上下旋钮3g对置。

接下来,用户使收纳壳体11接近第2弯曲上下旋钮3g。然后,用户使设置在旋转机构部主体21上的杆用凹部25与第2弯曲上下固定杆3h对置,并如上述图4c所示那样将第2弯曲上下固定杆3h收纳在杆用凹部25内。其结果是,如上述图2b所示,收纳壳体11配置在第2弯曲上下旋钮3g上。

另外,在该收纳配置状态下,如上述图4c所示,旋钮连结部42的凸部44以规定的状态配设在第2弯曲上下旋钮3g的凹部内,第2弯曲上下旋钮3g与弯曲轮41一体化。

这里,如上述图2c、图2d所示,用户将铰链部14的卡定爪部15卡合固定在卡定部13上。其结果是,如图7a所示,收纳壳体11向副操作部3s的安装完成。

这样,在旋转机构部主体21上设置有在第2弯曲上下固定杆3h位于自由位置时收纳该杆3h的杆用凹部25。由此,在将内窥镜用外置机构10安装在副操作部3s上的状态下,第2弯曲上下旋钮3g能够随着旋钮连结部42的旋转而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可靠地旋转。

换言之,内窥镜用外置机构10在第2弯曲上下固定杆3h位于固定位置而转动被限制的状态下,无法安装在副操作部3s上。因此,能够事先防止因马达32的驱动力使转动被限制的第2弯曲上下旋钮3g旋转而发生故障。

如图7a、图7b所示,在将收纳壳体11安装在副操作部3s上的状态下,通过将操作开关60配置在初始位置,远程开关5c露出。

在将收纳壳体11安装在副操作部3s上后,如图7a所示,用户将在收纳壳体11内转动自如的操作开关60的开关壳体61向箭头y7a方向推倒。

于是,如图7c所示,设置在开关壳体61上的球头弹簧柱塞69的滑动凸部69a与收纳壳体11的第1凹部11c1的第1卡合状态被解除,开关壳体61朝向图7b所示的主操作部3m的一面与第1弯曲上下旋钮3c的一端面之间移动。

然后,球头弹簧柱塞69的滑动凸部69a与收纳壳体11的第2凹部11c2卡合而成为第2卡合状态,如图7d所示,操作开关60的移动完成,内窥镜用外置机构10的操作开关60配设在与设置于主操作部3m上的第1弯曲操作装置3a相邻设置的第1位置。

其结果是,露出的远程开关5c成为被开关壳体61覆盖的状态。此时,虚设开关63的远程开关侧配置在远程开关5c上。在该状态下,远程开关5c能够通过以使虚设开关63沿着开关壳体61的厚度方向移动的方式进行按压操作来进行开关操作。

这里,说明了将内窥镜用外置机构10安装在副操作部3s上,操作开关60与第1弯曲操作装置3a相邻设置而配设的内窥镜1的作用。

用户在用安装在副操作部3s上的内窥镜1对内窥镜用外置机构10进行内窥镜检查时,把持主操作部3m。然后,用户用与把持主操作部3m的手不同的手把持插入部2,将该插入部2例如经由口腔插入体内。

此时,用户适当地使第1弯曲部2b1、第2弯曲部2b2进行弯曲动作。即,用户适当地对设置在主操作部3m上的第1弯曲操作装置3a的第1弯曲上下旋钮3c或第1弯曲左右旋钮3d进行转动操作,使第1弯曲部2b1向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等进行弯曲动作,另一方面,适当地对与主操作部3m的第1弯曲操作装置3a相邻设置的操作开关60的操作件62进行操作而使第2弯曲部2b2向上下方向进行弯曲动作。

这样,将操作开关60的开关壳体61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内窥镜用外置机构10的收纳壳体11在第1位置与离开该第1位置的第2位置之间转动。而且,一方面在开关壳体61上设置有球头弹簧柱塞69,另一方面,在收纳壳体11侧设置有第1凹部11c1和第2凹部11c2。

其结果是,在开关壳体61的滑动凸部69a配置于第1凹部11c1的第1卡合状态即第2位置,在将内窥镜外置机构10安装于副操作部3s时,能够进行顺畅的安装而不会被操作开关60妨碍安装。

另一方面,在将内窥镜外置机构10安装于副操作部3s之后,将球头弹簧柱塞69的卡合状态从第1卡合状态切换为第2卡合状态。由此,使操作开关60与主操作部3m的第1弯曲操作装置3a相邻设置,能够利用把持主操作部3m的用户的手的手指进行第1弯曲操作装置3a的第1弯曲上下旋钮3c、第1弯曲左右旋钮3d的转动操作、操作开关60的操作件62的滑动操作等。

而且,用户不接触远程开关而使手的手指稍微移动,使设置于弯曲部2b的第1弯曲部2b1和第2弯曲部2b适当地进行弯曲动作,从而能够更顺畅地进行插入部2向体内深部的插入。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操作开关60处于第2卡合状态下,从该开关60向马达32输出驱动控制信号。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弯曲状态显示部17上设置旋转标志17m来确认弯曲角度。但是,旋转标志也可以是图8所示的led灯17l。led灯17l随着弯曲量增大而闪烁间隔变短。而且,当接近最大弯曲状态时,成为点亮状态。另外,弯曲方向根据操作件62的操作方向来判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旋转标志17m设为一个led灯17l。但是,也可以以led灯17l为基准,在其周围排列多个led灯17a、17b。根据该结构,能够确认随着led灯的点亮数增加而弯曲部2b2的弯曲量变大。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将内窥镜用外置机构10安装在副操作部3s上,在不对用户的手指施加大的负荷的情况下使第2弯曲部2b2进行弯曲动作。但是,安装有内窥镜用外置机构10的旋钮并不限定于设置在副操作部3s上的第2弯曲上下旋钮3g,也可以是设置在主操作部3m上的第1弯曲左右旋钮3d、或者第1弯曲上下旋钮3c和第1弯曲左右旋钮3d双方。

另外,本发明不仅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向操作部的安装拆卸容易、在安装状态下不会影响布局和内窥镜的操作性的内窥镜用外置机构。

本申请是以2018年12月18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7-241492号作为优先权主张的基础而申请的,上述的公开内容被引用于本申请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