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用的抗感染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68578发布日期:2019-04-20 05:40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用的抗感染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引起的足部缺血性、神经性和神经缺血性病变,会导致足部出现不同程度感染、溃疡、坏疽,并增加截肢风险,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可导致患者行走受限与终身残疾,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糖尿病治疗的总体目标是预防、控制和延缓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最大限度维持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然而,现如今针对糖尿病足溃疡这一严重并发症仍缺乏确切有效的标准防治方案,一旦发生糖尿病足溃疡,由于感觉受损、微循环障碍、创面愈合困难、伤口感染和坏疽,绝大多数患者最终只能接受截肢手术。既往,糖尿病足溃疡主要依靠血糖控制、减轻患肢负重、伤口敷料、局部外敷抗生素、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等处理,但并不能降低截肢风险(参见百度百科,以及,“糖尿病足发展史”,关小宏,《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1年04期等)。

除了上述处理方式以外,现有技术中也公开了使用中药治疗糖尿病足的产品,例如,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4800732a公开了一种治疗糖尿病足的足浴护理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护理液由二叶舞鹤草、藤梨根、翅茎香青、红药子、生地黄、半夏、茯苓、续断、山药、木香、鬼箭羽、白术、凤尾草、砂仁、柴胡、枳壳、香附、乌泡刺和甘草制备而成。本发明通过内病外治,可以明显减轻糖尿病患者血管、神经病变,控制及预防糖尿病足溃疡感染,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

中国发明专利公告号cn104667047b公开了一种治疗糖尿病足的中药液,由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当归、连翘、赤芍、黄连、牡丹皮、玄参、黄柏、大黄、皂角刺、薏苡仁、川牛膝、黄芪、桃仁、红花、川芎、生地、白术、丹参、地龙、葛根、广三七、桂枝、独活、制附子、苍术、鸡血藤、人参、白芍、石斛、仙灵脾、忍冬藤、地丁、黑蚂蚁、灵芝、生山药、霜桑叶、水适量制成。依据所选的中药各自的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益气活血通络、化腐生肌、温经散寒祛湿、温阳脱里排脓等药理功效,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足部的血液循环,有效地改善溃疡面微循环,促进溃疡面创口愈合。

但目前现有技术中能够有效抗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的制剂还存在各种问题,并且缺少确切的疗效验证,无法满足迫切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发明人提供一种外用的抗感染中药,所述中药由野菊花、金银花、公英、地丁、乳香、没药、丹皮、玄参、儿茶、血竭、白芷、当归、红花、花粉、甘草制成。所述中药通过各组分原料的合理搭配,适用于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的患者外敷使用。其有利于抗感染、促进局部受感染组织的修复,增强局部的免疫功能,并且经过临床验证,疗效确切,经过1至3个疗程的治疗即可使溃疡愈合,减轻患者痛苦。

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用的抗感染中药,所述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野菊花4-8、金银花15-25、公英4-8、地丁4-8、乳香4-8、没药4-8、丹皮6-10、玄参6-10、儿茶8-12、血竭4-8、白芷8-12、当归8-12、红花6-10、花粉8-12、甘草6-10。

优选地,本发明涉及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用的抗感染中药,所述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野菊花6、金银花20、公英6、地丁6、乳香6、没药6、丹皮8、玄参8、儿茶10、血竭6、白芷10、当归10、红花8、花粉10、甘草8。

优选地,本发明涉及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用的抗感染中药,所述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野菊花4、金银花15、公英4、地丁4、乳香4、没药4、丹皮6、玄参6、儿茶8、血竭4、白芷8、当归8、红花6、花粉8、甘草6。

优选地,本发明涉及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用的抗感染中药,所述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野菊花8、金银花25、公英8、地丁8、乳香8、没药8、丹皮10、玄参10、儿茶12、血竭8、白芷12、当归12、红花10、花粉12、甘草10。

优选地,本发明涉及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用的抗感染中药,所述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野菊花6、金银花15、公英6、地丁6、乳香6、没药6、丹皮8、玄参8、儿茶8、血竭6、白芷8、当归8、红花8、花粉8、甘草8。

本发明还涉及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用的抗感染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配方量的野菊花、金银花、公英、地丁、乳香、没药、丹皮、玄参、儿茶、血竭、白芷、当归、红花、花粉、甘草,混合,粉碎,用水浸泡;

(2)将上述中药浸泡液煮沸,煎煮至药液渐浓,停止煎煮,过滤,收集滤液,浓缩,制成膏剂。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用粉末重量5至15倍的水浸泡。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用粉末重量8至12倍的水浸泡。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用粉末重量10倍的水浸泡。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用水浸泡15至30小时。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用水浸泡20至25小时。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用水浸泡24小时。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先大火煮沸,然后用中火煎煮一段时间,再转为小火煎煮。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中火煎煮1至3小时。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中火煎煮2小时。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小火煎煮2至4小时。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小火煎煮3小时。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任选地,向药渣中加入水,重复上述煎煮过程,过滤,收集滤液。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任选地,该步骤重复1至2次,然后合并滤液。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向药渣中加入重量5至15倍的水。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向药渣中加入重量8至12倍的水。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向药渣中加入重量10倍的水。

本发明优选涉及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用的抗感染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配方量的野菊花、金银花、公英、地丁、乳香、没药、丹皮、玄参、儿茶、血竭、白芷、当归、红花、花粉、甘草,混合,粉碎,用粉末重量10倍的水浸泡24小时;

(2)将上述中药浸泡液先大火煮沸,然后用中火煎煮2小时,再转为小火煎煮3小时,煎煮至药液渐浓,停止煎煮,过滤,收集滤液;

(3)向药渣中加入重量10倍的水,重复上述煎煮过程,过滤,收集滤液,重复该步骤1次;

(4)合并滤液,浓缩,制成膏剂。

本发明还涉及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外用的抗感染中药在制备抗感染的外用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地,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药物是用于抗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的外用药物。

本发明的外用的抗感染中药是发明人的经验方,各中药的药理学基础如下:

君药:野菊花,清热解毒为主。

臣药:金银花、公英、地丁,配野菊花清热解毒。

佐药:乳香、没药、丹皮、玄参、儿茶、血竭、白芷、当归、红花、花粉,凉血活血,解毒散瘀。

使药:甘草8g,配野菊花加强清热解毒作用。

本方共收清热解毒,凉血活血,通脉止痛之功,使能毒解、血行、肿消止痛。

本发明中药通过各组分原料的合理搭配,适用于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的患者外敷使用。本发明中药有利于抗感染、促进局部受感染组织的修复,增强局部的免疫功能。根据发明人的临床验证,本发明中药的疗效确切,经过1至3个疗程的治疗即可使溃疡愈合,减轻患者痛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外用的抗感染中药,所述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野菊花6g、金银花20g、公英6g、地丁6g、乳香6g、没药6g、丹皮8g、玄参8g、儿茶10g、血竭6g、白芷10g、当归10g、红花8g、花粉10g、甘草8g。

制备方法:

(1)称取配方量的野菊花、金银花、公英、地丁、乳香、没药、丹皮、玄参、儿茶、血竭、白芷、当归、红花、花粉、甘草,混合,粉碎,用粉末重量10倍的水浸泡24小时;

(2)将上述中药浸泡液先大火煮沸,然后用中火煎煮2小时,再转为小火煎煮3小时,煎煮至药液渐浓,停止煎煮,过滤,收集滤液;

(3)向药渣中加入重量10倍的水,重复上述煎煮过程,过滤,收集滤液,重复该步骤1次;

(4)合并滤液,浓缩,制成膏剂。

实施例2

一种外用的抗感染中药,所述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野菊花8g、金银花25g、公英8g、地丁8g、乳香8g、没药8g、丹皮10g、玄参10g、儿茶12g、血竭8g、白芷12g、当归12g、红花10g、花粉12g、甘草10g。

制备方法:

(1)称取配方量的野菊花、金银花、公英、地丁、乳香、没药、丹皮、玄参、儿茶、血竭、白芷、当归、红花、花粉、甘草,混合,粉碎,用粉末重量10倍的水浸泡24小时;

(2)将上述中药浸泡液先大火煮沸,然后用中火煎煮2小时,再转为小火煎煮3小时,煎煮至药液渐浓,停止煎煮,过滤,收集滤液;

(3)向药渣中加入重量10倍的水,重复上述煎煮过程,过滤,收集滤液,重复该步骤1次;

(4)合并滤液,浓缩,制成膏剂。

实施例3

一种外用的抗感染中药,所述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野菊花4g、金银花15g、公英4g、地丁4g、乳香4g、没药4g、丹皮6g、玄参6g、儿茶8g、血竭4g、白芷8g、当归8g、红花6g、花粉8g、甘草6g。

制备方法:

(1)称取配方量的野菊花、金银花、公英、地丁、乳香、没药、丹皮、玄参、儿茶、血竭、白芷、当归、红花、花粉、甘草,混合,粉碎,用粉末重量10倍的水浸泡24小时;

(2)将上述中药浸泡液先大火煮沸,然后用中火煎煮2小时,再转为小火煎煮3小时,煎煮至药液渐浓,停止煎煮,过滤,收集滤液;

(3)向药渣中加入重量10倍的水,重复上述煎煮过程,过滤,收集滤液,重复该步骤1次;

(4)合并滤液,浓缩,制成膏剂。

实施例4

一种外用的抗感染中药,所述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野菊花6g、金银花15g、公英6g、地丁6g、乳香6g、没药6g、丹皮8g、玄参8g、儿茶8g、血竭6g、白芷8g、当归8g、红花8g、花粉8g、甘草8g。

制备方法:

(1)称取配方量的野菊花、金银花、公英、地丁、乳香、没药、丹皮、玄参、儿茶、血竭、白芷、当归、红花、花粉、甘草,混合,粉碎,用粉末重量10倍的水浸泡24小时;

(2)将上述中药浸泡液先大火煮沸,然后用中火煎煮2小时,再转为小火煎煮3小时,煎煮至药液渐浓,停止煎煮,过滤,收集滤液;

(3)向药渣中加入重量10倍的水,重复上述煎煮过程,过滤,收集滤液,重复该步骤1次;

(4)合并滤液,浓缩,制成膏剂。

典型病例

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病例,使用的均为实施例1的中药制剂。

病例1:

李某某,男,69岁,糖尿病12年,糖尿病足溃疡1月,外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三个疗程(20天)后,溃疡感染好转,肿胀减轻,五个疗程(35天)后,患处溃疡愈合。

病例2:

刘某某:女,40岁,糖尿病10年,左足第五趾破溃10天,有脓液,外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一个疗程(7天)后,未再出现患处脓液,有新鲜肉芽生长,3个疗程(21天)后溃疡愈合。

病例3:

王某某:男,75岁,糖尿病15年,左足背破溃感染5天,外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两个疗程(14天)后,患处感染缓解,四个疗程(28天)后,患者足背溃疡完全愈合。

病例4:

张某某:女,42岁,糖尿病6年,右足趾蚊虫叮咬有感染破溃2天,外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一个疗程(7天)后,患处红肿基本消去,三个疗程后患处皮肤完全正常。

病例5:

王某某:男,70岁,糖尿病10年,左足底外伤感染2天,外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五个疗程(35天)后,患处红肿消失,肉芽生长,七个疗程后表皮爬行覆盖,完全好转。现已痊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部分临床病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