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人体养护热敷的碧玺灸泥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36109发布日期:2019-04-05 22:30阅读:6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人体养护热敷的碧玺灸泥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外用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人体养护热敷的碧玺灸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药灸疗法作为中医治疗领域主要的治疗手法,在中国已经流传数千年之久,已经发展出具有自身特点的理论体系,拥有大量的临床实例,为中医的繁荣及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药泥灸是现代人在传统药灸疗法和温敷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所创造出来的一种较为实用的高效疗法,它以人体经络学说为基础,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分子医学理论、生物医学全息理论以及内病外治、异病同治的中医理论,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使得药力可以跟随热量进入人体,疏通脉络,安全高效祛除人体内的风、寒、湿、热、毒,达到治疾病、防未病,扶本固元,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肌体免疫力的功效。与其他热敷治疗相比,泥灸形状如泥,具有超强的可塑性,可以对人体任何部位进行全面的接触式热敷,使得药力直达病灶,具有疗效好、见效快等优点。中药泥灸制作过程中均采用天然原料,无需添加任何香精及防腐剂,较其他产品更加安全,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用于人体养护热敷的碧玺灸泥及其制备方法。该碧玺灸泥可以有效提升人体对药物的吸收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人体养护热敷的碧玺灸泥,包括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微晶蜡20~21份、陶瓷粉2~10份、中药粉15~23份、蜂蜡29~30份、碧玺粉10~25份和黑曜石5~10份。

优选的,所述碧玺灸泥包括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微晶蜡20份、陶瓷粉2份、中药粉15份、蜂蜡30份、碧玺粉20份和黑曜石5份。

优选的,所述中药粉为目数大于或等于100目的超细粉。

进一步的,所述中药粉包括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吴茱萸15份、肉桂10份、元胡10份、川芎15份、香附10份、小茴香15份、干姜15份、乳香5份和没药5份。

进一步的,所述中药粉包括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砂仁15份、白叩10份、木香10份、枳壳15份、陈皮10份、厚朴15份、大黄15份、紫苏5份和广藿香5份。

进一步的,所述中药粉包括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柴胡15份、青皮10份、香附10份、郁金香15份、小茴香10份、川芎15份、当归15份和檀香10份

优选的,所述中药粉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所述中药洗净后进行烘干,按所述重量份数将上述烘干的中药置于研磨机或粉碎机中,研磨至目数大于或等于100目的超细粉,得到中药粉。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碧玺灸泥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所述重量份数将所述微晶蜡和蜂蜡混合后加热至100度,得到混合蜡;按所述重量份数往所述混合蜡中加入所述陶瓷粉、碧玺粉和黑曜石,搅拌均匀后降温至小于等于80度,得到混合物;按所述重量份数往所述混合物中加入所述中药粉,搅拌均匀后降温至小于等于60度,得到碧玺灸泥。

优选的,所述碧玺灸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所述重量份数将所述微晶蜡和蜂蜡混合后加热至100度,得到混合蜡;按所述重量份数往所述混合蜡中加入所述陶瓷粉、碧玺粉和黑曜石,搅拌均匀后降温至小于等于80度,得到混合物;按所述重量份数往所述混合物中加入所述中药粉,搅拌均匀后降温至小于等于60度,恒温搅拌15分钟,得到碧玺灸泥。

把所述碧玺灸泥趁热灌装包装,密封封装,常温储藏。使用时用微波炉加热2-6分钟使其融化后即可直接使用。调理疾病时,可选择性添加对应的其他中药粉至融化的碧玺灸泥中,搅拌均匀即可使用。

使用时,将本发明的产品贴敷于人体治疗部位,该产品中的碧玺粉以及黑曜石粉在受热状态下会激发放射远红外光波,远红外光波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可以被人体充分吸收,被人体吸收后可使人体内的水分子产生共振,活化人体内的水分子,增强水分子间的结合力,从而活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促进体内循环和修复作用,提高人体对中药活性成分的吸收效率,同时增加和增强了远红外线的修护保健作用。经过试用者对比试用本产品后发现,本产品的药物吸收效率可以提高10%-20%。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本发明具有活血化瘀、舒经活络、驱寒除湿以及消肿祛瘀等养护作用。本发明中的碧玺粉以及黑曜石粉在受热状态下会激发放射远红外光波,远红外光波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可以被人体充分吸收,被人体吸收后可使人体内的水分子产生共振,活化人体内的水分子,增强水分子间的结合力,从而活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提高人体对中药活性成分的吸收效率。本发明在制备过程中不添加任何香精、色素及防腐剂,安全有效,使用方便,无任何毒副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碧玺灸泥的相对辐射能谱曲线图;

图2是对比实施例1的中药灸泥的相对辐射能谱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本申请中,除有特殊说明外,所有原料均为市售。本申请中,词语“约”或“大约”是指在由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确定的指定具体参数的可接受范围内,其部分地取决于测量或测定所述值的方式,即测量系统的限值。例如,“约”可指至多给定值的10%的范围。本发明完全符合国家颁布的关于外用药规范中的各项指标,不含任何潜在危害。

实施例1

一种用于人体养护热敷的碧玺灸泥,包括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微晶蜡20份、陶瓷粉2份、中药粉(目数大于或等于100目的超细粉)23份、蜂蜡30份、碧玺粉20份和黑曜石5份;

其中:所述中药粉包括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吴茱萸15份、肉桂10份、元胡10份、川芎15份、香附10份、小茴香15份、干姜15份、乳香5份和没药5份。

所述中药粉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吴茱萸、肉桂、元胡、川芎、香附、小茴香、干姜、乳香和没药洗净后进行烘干,按所述重量份数将上述烘干的中药置于研磨机或粉碎机中,研磨至目数大于或等于100目的超细粉,得到中药粉。

所述碧玺灸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所述重量份数将所述微晶蜡和蜂蜡混合后加热至100度,得到混合蜡;按所述重量份数往所述混合蜡中加入所述陶瓷粉、碧玺粉和黑曜石,搅拌均匀后降温至小于等于80度,得到混合物;按所述重量份数往所述混合物中加入所述中药粉,搅拌均匀后降温至小于等于60度,恒温搅拌15分钟,得到碧玺灸泥。

把所述碧玺灸泥趁热灌装包装,密封封装,常温储藏。使用时用微波炉加热2-6分钟使其融化后即可直接使用。调理疾病时,可选择性添加对应的其他中药粉至融化的碧玺灸泥中,搅拌均匀即可使用。

使用时,将本发明的产品贴敷于人体治疗部位,该产品中的碧玺粉以及黑曜石粉在受热状态下会激发放射远红外光波,远红外光波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可以被人体充分吸收,被人体吸收后可使人体内的水分子产生共振,活化人体内的水分子,增强水分子间的结合力,从而活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促进体内循环和修复作用,提高人体对中药活性成分的吸收效率,同时增加和增强了远红外线的修护保健作用。经过试用者对比试用本产品后发现,本产品的药物吸收效率可以提高10%-20%。

实施例2

一种用于人体养护热敷的碧玺灸泥,包括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微晶蜡20份、陶瓷粉10份、中药粉(目数大于或等于100目的超细粉)20份、蜂蜡30份、碧玺粉10份和黑曜石10份;

其中:所述中药粉包括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砂仁15份、白叩10份、木香10份、枳壳15份、陈皮10份、厚朴15份、大黄15份、紫苏5份和广藿香5份。

所述中药粉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砂仁、白叩、木香、枳壳、陈皮、厚朴、大黄、紫苏和广藿香洗净后进行烘干,按所述重量份数将上述烘干的中药置于研磨机或粉碎机中,研磨至目数大于或等于100目的超细粉,得到中药粉。

所述碧玺灸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所述重量份数将所述微晶蜡和蜂蜡混合后加热至100度,得到混合蜡;按所述重量份数往所述混合蜡中加入所述陶瓷粉、碧玺粉和黑曜石,搅拌均匀后降温至小于等于80度,得到混合物;按所述重量份数往所述混合物中加入所述中药粉,搅拌均匀后降温至小于等于60度,恒温搅拌15分钟,得到碧玺灸泥。

把所述碧玺灸泥趁热灌装包装,密封封装,常温储藏。使用时用微波炉加热2-6分钟使其融化后即可直接使用。调理疾病时,可选择性添加对应的其他中药粉至融化的碧玺灸泥中,搅拌均匀即可使用。

使用时,将本发明的产品贴敷于人体治疗部位,该产品中的碧玺粉以及黑曜石粉在受热状态下会激发放射远红外光波,远红外光波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可以被人体充分吸收,被人体吸收后可使人体内的水分子产生共振,活化人体内的水分子,增强水分子间的结合力,从而活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促进体内循环和修复作用,提高人体对中药活性成分的吸收效率,同时增加和增强了远红外线的修护保健作用。经过试用者对比试用本产品后发现,本产品的药物吸收效率可以提高10%-20%。

实施例3

一种用于人体养护热敷的碧玺灸泥,包括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微晶蜡20份、陶瓷粉5份、中药粉(目数大于或等于100目的超细粉)15份、蜂蜡30份、碧玺粉20份和黑曜石10份;

其中:所述中药粉包括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柴胡15份、青皮10份、香附10份、郁金香15份、小茴香10份、川芎15份、当归15份和檀香10份。

所述中药粉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柴胡、青皮、香附、郁金香、小茴香、川芎、当归和檀香洗净后进行烘干,按所述重量份数将上述烘干的中药置于研磨机或粉碎机中,研磨至目数大于或等于100目的超细粉,得到中药粉。

所述碧玺灸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所述重量份数将所述微晶蜡和蜂蜡混合后加热至100度,得到混合蜡;按所述重量份数往所述混合蜡中加入所述陶瓷粉、碧玺粉和黑曜石,搅拌均匀后降温至小于等于80度,得到混合物;按所述重量份数往所述混合物中加入所述中药粉,搅拌均匀后降温至小于等于60度,得到碧玺灸泥。

把所述碧玺灸泥趁热灌装包装,密封封装,常温储藏。使用时用微波炉加热2-6分钟使其融化后即可直接使用。调理疾病时,可选择性添加对应的其他中药粉至融化的碧玺灸泥中,搅拌均匀即可使用。

使用时,将本发明的产品贴敷于人体治疗部位,该产品中的碧玺粉以及黑曜石粉在受热状态下会激发放射远红外光波,远红外光波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可以被人体充分吸收,被人体吸收后可使人体内的水分子产生共振,活化人体内的水分子,增强水分子间的结合力,从而活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促进体内循环和修复作用,提高人体对中药活性成分的吸收效率,同时增加和增强了远红外线的修护保健作用。经过试用者对比试用本产品后发现,本产品的药物吸收效率可以提高10%-20%。

对比实施例1

一种用于人体养护热敷的中药灸泥,包括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微晶蜡20份、陶瓷粉2份、中药粉(目数大于或等于100目的超细粉)23份和蜂蜡30份;

其中:所述中药粉包括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吴茱萸15份、肉桂10份、元胡10份、川芎15份、香附10份、小茴香15份、干姜15份、乳香5份和没药5份。

所述中药粉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吴茱萸、肉桂、元胡、川芎、香附、小茴香、干姜、乳香和没药洗净后进行烘干,按所述重量份数将上述烘干的中药置于研磨机或粉碎机中,研磨至目数大于或等于100目的超细粉,得到中药粉。

所述中药灸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所述重量份数将所述微晶蜡和蜂蜡混合后加热至100度,得到混合蜡;按所述重量份数往所述混合蜡中加入所述陶瓷粉,搅拌均匀后降温至小于等于80度,得到混合物;按所述重量份数往所述混合物中加入所述中药粉,搅拌均匀后降温至小于等于60度,恒温搅拌15分钟,得到中药灸泥。

效果实施例

红外线对比测试:

实施例1的碧玺灸泥和对比实施例1的中药灸泥的相对辐射能谱曲线如图1和图2所示。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实施例1的中药灸泥的相对辐射能谱曲线最高峰值为实施例1的碧玺灸泥的50%。

产品中的碧玺粉以及黑曜石粉能在受热状态下会激发放射远红外光波,远红外光波强度比普通无添加的中药灸泥强1倍以上。碧玺粉以及黑曜石粉具有较强产生红外线的能力,其产生的红外线可以被人体充分吸收,被人体吸收后可使人体内的水分子产生共振,活化人体内的水分子,增强水分子间的结合力,从而活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促进体内循环和修复作用,提高人体对中药活性成分的吸收效率,同时增加和增强了远红外线的修护保健作用。

在受试者颈部左侧实验部位涂抹实施例1的碧玺灸泥,观察实施例1的碧玺灸泥的作用。

(1)选择受试者(100名)为颈部左右两侧肌肉麻痹无力患者,左右两侧肌肉麻痹无力部位为实验部位。

(2)首先通过肌力测试设备测试患者实验部位的发力情况,确认颈部两侧肌肉麻痹无力程度相似。

(3)在受试者颈部左侧实验部位涂抹实施例1的碧玺灸泥,每天早晚各一次,受试者颈部右侧实验部位为对照,涂抹对比实施例1的中药灸泥。

(4)受试者在连续使用该产品一天、三天、五天和七天后,通过肌力测试设备测试患者实验部位发力情况,并记录数值,对比患者颈部左右两侧肌肉的肌力恢复情况。

(5)统计受试者实验部位每次测得的肌力数值,分析肌肉修复情况,从而确定碧玺灸泥优于传统灸泥的作用。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测试数据比较,涂抹实施例1的碧玺灸泥的发力情况明显好于涂抹对比实施例1的中药灸泥右侧发力情况。

表1实施例1的碧玺灸泥和对比实施例1的中药灸泥的发力测试结果

药物吸收效率实验

取实施例1的碧玺灸泥进行药物吸收效率的实验:

(1)选择受试者为颈部左右两侧肌肉疼痛患者,左右两侧肌肉疼痛部位为实验部位。

(2)首先通过药物测试设备分别对实施例1的碧玺灸泥和对比实施例1的中药灸泥进行检测,确认二者的药物有效成分及含量一致。

(3)在受试者颈部左侧实验部位涂抹实施例1的碧玺灸泥,每天早中晚各一次,受试者颈部右侧实验部位为对照,涂抹对比实施例1的中药灸泥。

(4)受试者在连续使用该产品一天、三天、五天和七天后,保留使用后的样品。通过药物测试仪器,测试使用后二者中的药物有效成分含量,并做好记录。

(5)统计使用后样品中的药物有效成分含量,分析受试者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情况,从而确定碧玺灸泥优于中药灸泥的药物吸收作用。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实施例1的碧玺灸泥吸收药物有效成分含量明显优于对比实施例1的中药灸泥。

表2实施例1的碧玺灸泥和对比实施例1的中药灸泥的吸收测试结果

临床实验

1、某男,56岁,患有颈椎病5年,近六个月开始出现颈部僵硬无法扭动。使用实施例1的碧玺灸泥2周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不适症消失。

2、某女士,35岁,患有肠胃不适,近六个月开始出现肠胃不适。使用实施例2的碧玺灸泥1周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不适症消失。

3、某女士,28岁,患有痛经不适,近三个月开始出现经期较为疼痛不适。使用实施例3的碧玺灸泥5天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不适症消失。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