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9613发布日期:2019-04-17 03:1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烟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中医理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排烟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中医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尤其是艾灸治疗的显著效果,艾条在盒子内燃烧对穴位进行热与药的双重渗透式治疗。

目前艾灸盒无法控制内部艾烟及时排出,给人造成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排烟系统,用以及时排出艾灸盒内部的烟。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排烟系统,包括艾灸筒、风机和通风管,风机固定在艾灸筒外部,风机高于艾灸筒,艾灸筒顶部相对设置进气口和排烟口,排烟口与风机进风口之间通过通风管连接。

随着燃烧筒内的艾绒燃烧,为了使艾绒始终在燃烧筒的筒口燃烧,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艾灸筒内部同轴设置燃烧筒,燃烧筒卡接并伸出艾灸筒顶面,燃烧筒中设置顶药柱,顶药柱与燃烧筒内壁通过螺纹连接。

为了防止艾绒与燃烧筒内壁上部分的螺纹接触而影响顶药柱正常旋转,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燃烧筒底部设置腔体,腔体内径大于燃烧筒内径,腔体内设置活塞,活塞与顶药柱固定连接。

为了使烟气与空气分开流动,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艾灸筒与燃烧筒之间设置挡板,挡板为两块且对称设置于燃烧筒两侧,进气口和排烟口位于挡板两侧,挡板一端与艾灸筒内壁密封固定连接,挡板另一端与燃烧筒外壁可活动地密封连接。

为了使烟气与空气分开流动,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两块挡板均为螺旋状且相互平行。

为了防止艾灸筒内烟气和空气流动过快,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两块挡板与艾灸筒和燃烧筒之间均设置缓流装置,缓流装置包括集液箱、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集液箱位于燃烧筒与艾灸筒之间,集液箱上端朝燃烧筒方向倾斜设置,集液箱侧面上端与燃烧筒侧壁可活动地密封连接,集液箱侧面下端与艾灸筒和挡板侧壁固定密封连接;集液箱靠近艾灸筒的侧面设置第一过滤网,集液箱靠近燃烧筒的侧面设置第二过滤网。

为了防止艾绒燃烧后产生的灰直接落到使用者皮肤上,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艾灸筒下端可拆卸连接有接灰网罩。

为了防止接灰网罩上存放过多的烟灰,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艾灸筒下方卡接设置除灰筒,除灰筒侧面相对设置两个往复旋转电机,往复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上,往复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吸灰槽,吸灰槽的槽体朝向接灰网罩,两个吸灰槽均对应于接灰网罩区域内,除灰筒外侧壁设置吸尘器,吸尘器与吸灰槽底部通过管路连接;除灰筒外侧壁设置控制器和蓄电池,往复旋转电机、吸尘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蓄电池电连接。

艾灸筒外部有隔热层,防止使用者和患者接触艾灸筒时烫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排烟系统,艾灸筒内部的艾绒燃烧后产生烟气,高温烟气向上漂浮,通过风机从排烟口吸收烟气,进气孔向艾灸筒补充空气,为艾绒燃烧提供氧气,防止艾灸筒内储存过多烟气,减少烟气对人造成的不适。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侧面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俯视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侧面剖视图;

图5为无线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艾灸筒;11-风机;12-通风管;13-进气口;14-排烟口;15-接灰网罩;20-燃烧筒;21-顶药柱;22-腔体;23-活塞;24-挡板;30-缓流装置;31-集液箱,32-第一过滤网;33-第二过滤网;40-除灰筒;41-往复旋转电机;42-吸灰槽;43-吸尘器;44-控制器;45-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排烟系统,包括艾灸筒10、风机11和通风管12,风机11固定在艾灸筒10外部,风机11高于艾灸筒10,艾灸筒10顶部相对设置进气口13和排烟口14,排烟口14与风机11进风口之间通过通风管连接,艾灸筒10外部有隔热层,防止使用者和患者接触艾灸筒时烫伤;风机11有不同风力档次可以进行调节,根据艾绒燃烧的不同火力大小和温度的要求,进行风力大小档次的调节。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艾灸筒10内部的艾绒燃烧后产生烟气,高温烟气向上漂浮,通过风机11从排烟口14吸收烟气,进气孔向艾灸筒10补充空气,为艾绒燃烧提供氧气,防止艾灸筒10内储存过多烟气,减少烟气对人造成的不适。

随着燃烧筒20内的艾绒燃烧,为了使艾绒始终在燃烧筒20的筒口燃烧,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艾灸筒10内部同轴设置燃烧筒20,燃烧筒20卡接并伸出艾灸筒10顶面,燃烧筒20中设置顶药柱21,顶药柱21与燃烧筒20内壁通过螺纹连接。

为了防止艾绒与燃烧筒20内壁上部分的螺纹接触而影响顶药柱21正常旋转,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燃烧筒20底部设置腔体22,腔体22内径大于燃烧筒20内径,腔体22内设置活塞23,活塞23与顶药柱21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艾绒添加至燃烧筒20内,通过旋转顶药柱21,活塞23随着顶药柱21将向下移动,将艾绒向下顶,活塞23与腔体22密封连接,防止艾绒落入燃烧筒20内部螺纹中,避免艾绒与燃烧筒20内壁上部分的螺纹接触而影响顶药柱21正常旋转。

实施例2

如图2、3所示,为了使烟气与空气分开流动,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艾灸筒10与燃烧筒20之间设置挡板24,挡板24为两块且对称设置于燃烧筒20两侧,进气口13和排烟口14位于挡板24两侧,挡板24一端与艾灸筒10内壁密封固定连接,挡板24另一端与燃烧筒20外壁可活动地密封连接。

为了使烟气与空气分开流动,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两块挡板24均为螺旋状且相互平行。

为了防止艾灸筒10内烟气和空气流动过快,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两块挡板24与艾灸筒10和燃烧筒20之间均设置缓流装置30,缓流装置30包括集液箱31、第一过滤网32和第二过滤网33,集液箱31位于燃烧筒20与艾灸筒10之间,集液箱31上端朝燃烧筒20方向倾斜设置,集液箱31侧面上端与燃烧筒20侧壁可活动地密封连接,集液箱31侧面下端与艾灸筒10和挡板24侧壁固定密封连接;集液箱31靠近艾灸筒10的侧面设置第一过滤网32,集液箱31靠近燃烧筒20的侧面设置第二过滤网33。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烟气与空气被挡板24隔开流动,烟气与空气流动过程中,可通过挡板24进行换热,使空气进入艾灸筒10中的温度升高,烟气依次通过集液箱31上的第二过滤网33和第一过滤网32,空气依次通过集液箱31上的第一过滤网32和第二过滤网33,使烟气和空气中的水气被过滤后留在集液箱31中,每次艾灸完毕后,或集液箱(31)中水分和异物到达2/3时,将集液箱31进行清理,防止集液箱31中存有水分和异物,防止艾灸筒10外部的水气进入内部,同时对人体排出的水气进行吸收,使人体排出的水气不对艾绒燃烧造成影响,通知避免人体与过多水气接触影响身体健康,烟气和空气通过集液箱31上的第一过滤网32和第二过滤网33,对烟气和空气的流动起到缓冲作用,防止艾灸筒10内气体流动过快而影响艾灸。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为了防止艾绒燃烧后产生的灰直接落到使用者皮肤上,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艾灸筒10下端可拆卸连接有接灰网罩15。

为了防止接灰网罩15上存放过多的烟灰,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艾灸筒10下方卡接设置除灰筒40,除灰筒40侧面相对设置两个往复旋转电机41,往复旋转电机41的输出轴竖直向上,往复旋转电机41的输出轴连接吸灰槽42,吸灰槽42的槽体朝向接灰网罩15,吸灰槽42与接灰网罩15接触,两个吸灰槽42均对应于接灰网罩15区域内,除灰筒40外侧壁设置吸尘器43,吸尘器43与吸灰槽42底部通过管路连接;除灰筒40外侧壁设置控制器44和蓄电池45,往复旋转电机41、吸尘器43分别与控制器44电连接,控制器44与蓄电池45电连接,吸尘器43功率可通过控制器44进行换挡调节。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燃烧筒20燃烧后产生的烟灰落到接灰网罩15上,通过控制器44带动往复旋转电机41转动,往复旋转电机41带动接灰槽往复转动,接灰槽与接灰网罩15接触使接灰网罩15震动,同时吸尘器43工作,使接灰槽将接灰网罩15上方的烟灰震动并吸收,防止接灰网罩15上存留过多的烟灰,同时不影响艾绒燃烧的热量对人体进行加热。

还包括用于对蓄电池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电路,如图5所示无线充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无线充电电路用于感应磁通量的变化生成感应电流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所述无线充电电路包括:

感应线圈,所述感应项圈用于感应磁通量变化而生成感应电流;

所述感应线圈包括位于感应线圈上部的第一输出点a、下部的第二输出点b以及中部的第三输出点c;

所述第三输出点c通过一电感与电能输出端d连接;

所述第一输出点a与第一mos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与电能输出端d连接;

所述第二输出点b与第二mos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2的栅极与电能输出端d连接;

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与第二mos管q2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与第二mos管q2的源极连接的节点与电能输出端e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与第二mos管q2的源极之间设置有第一整流二极管z1和第二整流二极管z2,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z1和第二整流二极管z2的节点与电能输出端e连接;

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与第二mos管q2的源极之间设置有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所述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节点与电能输出端e连接;

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电能输出端d连接;

所述第二mos管q2的栅极通过第四电阻r4与电能输出端d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r3与第一mos管q1的栅极的节点通过第三二极管、第一电容与感应线圈的第一输出点a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在于:

通过该控制电路能够感应任意装置发出的变化磁场,并根据该变化磁场产生相应的感应电流,本发明的控制电路为双线并绕模式的煎饼线圈替代普通线圈,通过该煎饼线圈抵消了射频磁场产生的反电动势,在产生感应电流时,通过电感l、电容c2、二极管d1以及二极管d2进行稳流处理,使输出端点d和e能够得到稳定的电流,并且在第一mos管q1和第二mos管q2形成差动放大电路,在达到对感应电流进行放大的同时,起到稳流的作用,使得该蓄电池能够得到稳定的电流输入。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