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置换肱骨侧制备导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6303发布日期:2019-05-15 22:02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人工肩关节置换术中针对关键步骤肱骨侧制备的辅助导板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肩关节置换肱骨侧制备导板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目前仍是治疗肩关节终末期疾病及严重创伤的最佳方式,而肱骨假体的正确安放对于良好的近、远期手术效果是决定性因素之一,无论是常规的顺置式全肩关节还是逆置式全肩关节均是如此。对于肱骨假体而言,假体在髓腔内的准确置入也是关键步骤。然而,目前临床实施手术时,肱骨的截骨、扩髓和假体置入多依赖于简单的髓内定位器械和术者经验,个体化和精细化不足,容易产生假体的内翻或外翻位放置,从而影响手术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目前尚无能够在术中辅助术者进行准确置入肱骨假体的制备导板系统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肩关节置换肱骨侧制备导板装置,用于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中对手术关键步骤之一肱骨假体的准确置入提供辅助,以便实现肱骨假体的精准置入,缩短手术时间,改善肱骨假体的位置,从而提高手术精度,方便临床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肩关节置换肱骨侧制备导板装置,所述制备导板装置由金属或合金制成,分左右侧,由体部及手柄组成,体部中部连接有内侧皮质臂、外侧皮质臂,体部一端连接手柄,手柄与体部垂直,连接处呈直角弧度;另一端分为头凹臂、抱头臂和连接部,连接部可分别连接髓内定位臂、截骨板和截骨面定位板。体部为实心板状结构,间隔开有固定孔2个;头凹臂与体部纵轴成一定角度,带有一定弧度,呈凹向下方的半管状结构,顶端弯曲;抱头臂与体部纵轴成一定角度,带有一定弧度,顶端弯曲;连接部长1cm,中空,断面呈半圆形;内侧皮质臂和外侧皮质臂在同一水平连接于体部,均带弧度,顶端弯曲,内侧皮质臂、外侧皮质臂和体部连接处带有连续的、从中部到两端逐渐递增的刻度。髓内定位臂带有一定弧度,顶端弯曲,靠近顶端开有定位孔,尾端缩窄,断面呈半圆形;截骨板头端与尾端呈一定弧度连接,头端为矩形金属板,沿其纵轴部分开有截骨槽,尾端缩窄,断面呈半圆形;截骨板与连接部连接后,截骨槽与体部纵轴成冠状面45°,后倾30°夹角。截骨面定位板头端呈不规则椭圆形,与尾端呈一定角度相连,头端的外侧缘和内侧缘分别带有从中间到两端递增的刻度,沿头端纵轴的一部分开有矩形槽,尾端缩窄,断面呈半圆形。

将上述的结构按照各自正确的骨性解剖标志定位放置后,可用于辅助肩关节肱骨假体的准确置入。

如上所述的肩关节置换肱骨侧制备导板装置,所述制备导板装置由金属或合金制成,分左右侧,由体部及手柄组成。

如上所述的肩关节置换肱骨侧制备导板装置,所述制备导板装置体部为实心板状结构,间隔开有固定孔2个。

如上所述的肩关节置换肱骨侧制备导板装置,所述制备导板装置头凹臂与体部纵轴成一定角度,带有一定弧度,呈凹向下方的半管状结构,顶端弯曲。

如上所述的肩关节置换肱骨侧制备导板装置,所述制备导板装置抱头臂与体部纵轴成一定角度,带有一定弧度,顶端弯曲。

如上所述的肩关节置换肱骨侧制备导板装置,所述制备导板装置连接部长1cm,中空,断面呈半圆形。

如上所述的肩关节置换肱骨侧制备导板装置,所述制备导板装置内侧皮质臂和外侧皮质臂在同一水平连接于体部,均带弧度,顶端弯曲。

如上所述的肩关节置换肱骨侧制备导板装置,所述制备导板装置内侧皮质臂、外侧皮质臂和体部连接处带有连续的、从中部到两端逐渐递增的刻度。

如上所述的肩关节置换肱骨侧制备导板装置,所述制备导板装置髓内定位臂带有一定弧度,顶端弯曲,靠近顶端开有定位孔,尾端缩窄,断面呈半圆形。

如上所述的肩关节置换肱骨侧制备导板装置,所述制备导板装置截骨板头端与尾端呈一定弧度连接,头端为矩形金属板,沿其纵轴部分开有截骨槽,尾端缩窄,断面呈半圆形。

如上所述的肩关节置换肱骨侧制备导板装置,所述制备导板装置截骨板与连接部连接后,截骨槽与体部纵轴成冠状面45°,后倾30°夹角。

如上所述的肩关节置换肱骨侧制备导板装置,所述制备导板装置截骨面定位板头端呈不规则椭圆形,与尾端呈一定角度相连,头端的外侧缘和内侧缘分别带有从中间到两端递增的刻度。

如上所述的肩关节置换肱骨侧制备导板装置,所述制备导板装置截骨面定位板沿头端纵轴的一部分开有矩形槽,尾端缩窄,断面呈半圆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肩关节置换肱骨侧制备导板装置适用于目前所有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通过该装置的辅助定位,可方便快捷地实现肩关节肱骨侧骨面的制备和假体的置入过程。避免了初始髓内定位产生的脂肪栓塞等并发症,并且可以方便地将髓外定位通过连接髓内定位臂更换为髓内定位。体部的内侧皮质臂和外侧皮质臂上带有刻度,可以方便定位于肱骨中央部,通过固定孔可用克氏针等将导板装置固定在肱骨上,防止因手柄位移导致的定位偏差。通过体部所对应的抱头臂与头凹臂,以及内侧皮质臂和外侧皮质臂的联合定位,导板装置和患者特定的肱骨近端解剖结构良好匹配,进行导向,如有解剖偏差,可及时安装髓内定位臂进行髓内定位以确保准确性。头凹臂的中部为凹形截面设计,以便容纳底部软组织及肌腱结构。肩关节置换肱骨侧制备导板装置的髓内定位臂、截骨板和截骨面定位板均为可拆卸、即时安装设计,可使得在手术当中一次定位同时完成截骨和肱骨近端截骨面的制备。截骨面定位板的头端的外侧缘和内侧缘分别带有从中间到两端递增的刻度,便于将定位板置于截骨面的正确位置,截骨面定位板的沿头端纵轴的一部分开有矩形槽,可正确完成假体肩部的外侧定位。该肩关节置换肱骨侧制备导板装置结构和操作简单,加工便捷,指示直观,对于操作空间要求较小,便于微创手术中的使用,可有助于精确辅助肩关节肱骨侧骨面的制备和假体的置入。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肩关节置换肱骨侧制备导板装置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截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截骨面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采用本发明的肩关节置换肱骨侧制备导板装置术中进行精确定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发明,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发明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详细描述。

在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中,无论是常规的顺置式,还是逆置式全肩关节置换,对于肱骨假体在髓腔内的正确安放是关键步骤之一。如果出现肱骨假体位置不良,将产生诸如局部应力集中、假体松动失败、肩关节脱位或半脱位、肩关节活动度减弱、疼痛、功能障碍等近期或中远期并发症。目前临床上采用的肱骨假体制备器械多为肱骨髓内手动定位,缺乏入钉点定位装置,并存在脂肪栓塞、出血等问题。肱骨近端截骨有时需手动凭经验截骨,或连接截骨板在髓内定位杆上,存在截骨精度不足。且肱骨假体有内翻或外翻放置的风险,在肱骨近端髓腔制备的过程中,如果偏内或偏外扩髓,有造成内侧或外侧骨皮质穿通、骨折的并发症风险。在肱骨近端制备的过程中,存在着术者之间的差异较大,以及主观性过强,过分依赖术者经验的问题,极容易出现肱骨假体位置不良的风险。

当前仍缺乏一种有利于术中肱骨制备一致化,便于减少主观偏差的辅助定位装置。本发明为解决此类问题设计一种肩关节置换肱骨侧制备导板装置,方便肱骨假体的精准置入。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肩关节置换肱骨侧制备导板装置,由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金属或合金制成,分左右侧,由体部100及手柄200组成,体部100中部连接有内侧皮质臂101、外侧皮质臂102,体部100下端连接手柄200,手柄200与体部100垂直,连接处呈直角弧度;体部100头端分为头凹臂103、抱头臂104和连接部105,连接部105可分别连接髓内定位臂106、截骨板107和截骨面定位板108。

体部100为实心板状结构,间隔开有2个固定孔109;头凹臂103与体部100纵轴成一定角度,带有一定弧度,呈凹向下方的半管状结构,顶端弯曲;抱头臂104与体部纵轴成一定角度,带有一定弧度,顶端弯曲;如图2所示,连接部105长1cm,中空,断面呈半圆形;

内侧皮质臂101和外侧皮质臂102在同一水平面连接于体部100,均带弧度,顶端弯曲,内侧皮质臂101、外侧皮质臂102和体部100连接处带有连续的、从中部到两端逐渐递增的刻度110。

髓内定位臂106带有一定弧度,顶端弯曲,靠近顶端开有定位孔111,尾端缩窄,断面呈半圆形;

如图3所示,截骨板107头端与尾端呈一定弧度连接,头端为矩形金属板112,沿其纵轴部分开有截骨槽113,尾端缩窄,断面呈半圆形;截骨板107与连接部105连接后,截骨槽113与体部纵轴成冠状面45°,后倾30°夹角。

如图4所示,截骨面定位板108头端呈不规则椭圆形,与尾端呈一定角度相连,头端的外侧缘和内侧缘分别带有从中间到两端递增的刻度114,沿头端纵轴的一部分开有矩形槽115,尾端缩窄,断面呈半圆形。

本实施例肩关节置换肱骨侧制备导板装置连接并应用于肱骨近端后,可指导获得肱骨假体的精确置入,避免出现肱骨假体位置不良、肱骨皮质穿通、骨折等风险。

如图1、5所示,应用时,显露并脱位肱骨a近端后。执手柄200将肩关节置换肱骨侧制备导板装置置于肱骨a近端正面中央,将体部内侧皮质臂101与外侧皮质臂102分别围绕肱骨近端中上1/3处,使体部中央刻度“0”位于肱骨近端正面皮质中央。向远近端调整导板装置,使头凹臂103的弧形顶端覆盖在肱骨头颈结合处,头凹臂103的凹面覆盖在肱二头肌长头腱及其周围软组织上。使抱头臂104围绕肱骨头下内侧。位置明确满意后,以两枚克氏针通过体部固定孔109,将肩关节置换肱骨侧制备导板装置固定在肱骨近端骨面上。检查导板装置的稳定性。此时,如需同时进行肱骨假体的髓内定位,将髓内定位臂106的尾端插入体部的连接部105内,髓内定位臂106的尾端半圆形截面与连接部105半圆形截面相匹配。通过髓内定位臂顶端定位孔111纵向将髓内定位针钻入肱骨髓腔内,髓内定位针即位于肱骨髓腔中央。

进行肱骨近端截骨时,将截骨板107的半圆形尾端插入体部的连接部105内,截骨板107与连接部105连接后,截骨槽113与体部纵轴成冠状面45°,后倾30°夹角。沿截骨槽113内插入锯片检查截骨线的方向和截骨量是否符合要求,然后沿截骨槽113即可进行截骨操作。

肱骨近端截骨完成后,将截骨面定位板108的半圆形尾端插入体部的连接部105内,使截骨面定位板108头端良好覆盖肱骨近端截骨面,依据头端的外侧缘和内侧缘分别带有从中间到两端递增的刻度,可协助判断截骨面定位板108头端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此时,沿截骨面定位板108头端的矩形槽115用往复锯或窄骨刀开槽,拆卸截骨面定位板108,沿该槽进行肱骨假体安放,使假体肩部位于矩形槽115外侧缘,可获得肱骨假体在肱骨髓腔内的良好位置。拆卸体部固定孔109内的克氏针,即可拆除肩关节置换肱骨侧制备导板装置,完成操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