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5965发布日期:2019-05-24 20:38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心脏起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心脏起搏系统。



背景技术:

心脏起搏系统(cardiacpacemaker)是一种植入于患者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

生理性起搏是心脏起搏器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减少右室起搏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现有很多的起搏器都致力于发展减少右室起搏的功能,如索林的safer,dplus;medtronic的mvp;biotronic的vpsuppression等。这些功能的基本思想都是通过使起搏器尽可能的工作于具有心室感知的aai模式或类aai模式来达到减少右室起搏的目的,而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如atriaventricularblock,简称为avb,即房室传导阻滞)则转换至ddd模式工作或者提供额外的心室起搏。

研究表明当患者在运动状态时,av(a为atria的缩写,意为心房,v为ventricular的缩写,意为心室)传导的适应性会变差从而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因此在运动状态时需要保持在ddd模式工作,以保持房室同步,有效地增加运动耐力;同时对于一些av传导功能障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间歇性的房室传导阻滞。对于以上两种av传导的适应性较差的患者,就要求减少心室起搏的起搏器有很好的适应性。

在aai或者类aai模式中检测房室传导阻滞通常是实时的,因此可以很快的反应房室传导阻滞现象。但是在ddd模式下,如果出现自发的房室传导恢复则可以快速反应并将模式切换至aai或者类aai模式;但如果存在潜在的房室传导恢复则需要通过定期将模式转换至aai来检测av传导是否恢复。其中,检测房室传导恢复需要起搏器不发放vp(ventricularpace,心室起搏)或者延迟发放vp,所以在定期检测房室传导恢复的过程中,起搏器的模式可以暂时用aai,类aai或者add。一旦房室传导恢复则起搏器立即将工作模式由ddd转换回aai或类aai模式工作,否则继续保持在ddd模式工作并持续进行定期房室传导恢复检测,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案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对房室传导恢复的反应速度及出现无心室激动的程度。

但是传统的房室传导恢复检测存在以下不足:1.过于频繁的房室传导恢复检测使得在房室传导未恢复时频繁出现无心室激动或者心室激动不合理的不良反应;2.过慢的房室传导恢复检测频率使得无法及时检测到潜在的房室传导恢复,使得起搏器工作在ddd模式的时间较长,从而无法达到减少右室起搏的作用;3.对于间歇性房室传导阻滞及运动状态下的房室传导阻滞及恢复的检测反应不够灵敏。因此,传统的心脏起搏器中对于房室传导恢复检测频率不够合理,导致检测房室传导恢复的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脏起搏系统,以解决现有心脏起搏器对于房室传导恢复检测频率不合理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心脏起搏系统,其包括控制模块和感知模块;在房室传导正常的情况下,所述心脏起搏系统工作在第一模式;在房室传导阻滞时,所述心脏起搏系统切换为第二模式工作,同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感知模块按预定周期通过av传导段搜索进行房室传导恢复检测,当所述感知模块检测到房室传导恢复时,所述心脏起搏系统切换为所述第一模式工作;

其中,所述预定周期内包括依次排布的c个等待间期,每段av传导段搜索之后具有一个等待间期,后一个等待间期不小于前一个等待间期,且所述预定周期内的最后一个等待间期大于第一个等待间期,其中c为大于1的自然数。

可选的,在一个所述预定周期中,所述依次排布的c个等待间期依次增大。

可选的,所述av传导段搜索包括:连续进行q组av传导组搜索,每两组所述av传导组搜索之间的时间间隔为p,其中q为大于1的自然数,且p小于所述预定周期中的第一个等待间期。

可选的,所述av传导组搜索包括:连续进行n次av传导搜索,每两次所述av传导搜索之间的时间间隔为m,其中n为大于1的自然数,且m<p。

可选的,所述av传导搜索包括:在连续的b个心动周期内均进行av间期扩展搜索,其中b为大于2的自然数。

可选的,所述av间期扩展搜索被配置为,将房室间期与第一增量值之和作为扩展房室间期,所述心脏起搏系统以所述扩展房室间期工作于所述第二模式;当所述av间期扩展搜索在连续的b个心动周期中的d个连续的心动周期内,所述感知模块均感测到自发的心室事件时,则所述控制模块确定房室传导恢复;否则,所述心脏起搏系统恢复以所述房室间期工作于所述第二模式,其中d为不大于b的自然数,且d大于2。

可选的,在所述av传导搜索之间的时间间隔、所述av传导组搜索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所述av传导段搜索之间的时间间隔中的一种或多种之中进行av传导被动搜索,若通过av传导被动搜索检测到房室传导恢复,则所述心脏起搏系统切换为所述第一模式工作。

可选的,所述av传导被动搜索被配置为,所述心脏起搏系统以房室间期工作于所述第二模式,在连续的e个心动周期内,所述感知模块均感测到自发的心室事件时,则所述控制模块确定房室传导恢复;其中e为大于2的自然数。

可选的,所述心脏起搏系统由所述第二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一模式工作且超过一预定标准后,又切换至第二模式,则重置前一所述第二模式工作中的预定周期;所述心脏起搏系统由所述第二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一模式工作且未达到所述预定标准时,又切换至第二模式,则延续前一所述第二模式工作中的预定周期进行房室传导恢复检测。

可选的,所述预定标准包括:f个心动周期或者g时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模式为add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ddd模式。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提供的心脏起搏系统中,所述心脏起搏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和感知模块,在房室传导阻滞时,所述心脏起搏系统切换为第二模式工作,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感知模块按预定周期通过av传导段搜索进行房室传导恢复检测,当所述感知模块检测到房室传导恢复时,所述心脏起搏系统切换为所述第一模式工作,其中所述预定周期内包括依次排布的c个等待间期,每段av传导段搜索之后具有一个等待间期,后一个等待间期不小于前一个等待间期,且所述预定周期内的最后一个等待间期大于第一个等待间期。如此配置,在可能存在潜在的房室传导时以较高的房室传导恢复检测频率进行检测,从而尽可能的检测潜在房室传导恢复,以减少右室起搏,而在长期无自主房室传导时能逐渐降低房室传导恢复检测的频率,从而减少无心室激动或者心室激动不合理的现象。相比现有心脏心脏起搏系统对于房室传导恢复的检测频率更合理,能够在保证房室稳定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右室起搏。

附图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心脏起搏系统的工作流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心脏起搏系统的硬件的组成结构图。

附图中:

01-主控制单元;02-时间控制单元;03、04-数据/信息交互接口;05-起搏模块;06-感知模块;07-程控单元;08-控制模块;09-数字/模拟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术语“前”或“后”通常指按时间顺序的前后。

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心脏起搏器对于房室传导恢复检测频率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一般地,双腔起搏器能对心房进行感知和/或起搏,也可以对心室进行感知和/或起搏。传统的双腔起搏器一般可根据用户设置工作在ddd,ddi,doo,odo,dvi,vdd等双腔起搏模式。上述各个工作模式的编码意义可参见naspe/bpeg起搏器标识码,其中,naspe代表北美起搏和电生理学会,bpeg代表英国起搏与电生理组织。具体可参见如下表1:

表1:naspe/bpeg起搏器标识码

一般情况下使用前三个识别码识别起搏器的起搏部位、感知部位和对感知(p波,r波或两者)的响应模式。根据naspe/bpeg起搏器标识码可知,ddd起搏模式又称房室全能型起搏,是具有房室双腔顺序起搏、心房心室双重感知、触发和抑制双重反应的起搏模式。ddd起搏模式是最常用的起搏模式,能够提供av同步以及起搏保证。ddd型同步双腔起搏模式可以感知或起搏心房和心室,同时心室起搏会以房室间期跟随心房事件之后,从而实现房室同步。但是,对于完全房室阻滞的患者来说使用ddd非常有效,然而对于不完全阻滞的患者来说,起搏器持续工作在ddd工作模式可能增加右室起搏,容易导致心衰等不良反应,而现有心脏起搏器常通过房室传导恢复检测来实现减少心室起搏,但现有对于房室传导恢复检测频率不合理,常导致检测不灵敏,或者检测频率过于频繁而导致出现无心室激动或者心室激动不合理等不良反应。

基于上述研究,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心脏起搏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和感知模块;在房室传导正常的情况下,心脏起搏系统工作在第一模式;在房室传导阻滞时,心脏起搏系统切换为第二模式工作,同时控制模块控制感知模块按预定周期通过av传导段搜索进行房室传导恢复检测,当感知模块检测到房室传导恢复时,心脏起搏系统切换为第一模式工作;

其中,预定周期内包括依次排布的c个等待间期,每段av传导段搜索之后具有一个等待间期,后一个等待间期不小于前一个等待间期,且预定周期内的最后一个等待间期大于第一个等待间期,其中c为大于1的自然数。

如此配置,在心脏起搏系统切换至第二模式的初期,以较高的房室传导恢复检测频率检测从而尽可能的检测潜在房室传导恢复,如果检测到房室传导恢复,则心脏起搏系统切换至第一模式工作,从而减少右室起搏;而在长期无自主房室传导时能逐渐降低房室传导恢复检测的频率,此时心脏起搏系统持续工作在第二模式,从而减少无心室激动或者心室激动不合理的现象。相比现有心脏起搏器对于房室传导恢复的检测频率更合理,能够在保证房室稳定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右室起搏。

接下来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心脏起搏系统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其中,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心脏起搏系统的工作流程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心脏起搏系统的硬件的组成结构图。其中,图1中向右的箭头表示沿时间流逝的方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心脏起搏系统,其包括:数字/模拟模块与控制模块,数字/模拟模块与控制模块通过数据/信息交互接口信号连接;数字/模拟模块包括感知模块和起搏模块。感知模块用于感测心脏事件,心脏事件包括心房事件(as-atriasense)和心室事件(vs-ventricularsense);起搏模块用于向心房(atria)或心室(ventricular)发放电刺激。

当感知模块感测到缺失心房事件(as)时,控制模块控制起搏模块向心房发放电刺激(ap--atriapace);其中的心房事件(as)为心房感知,具体为心房激动的事件,心室事件(vs)为心室感知,具体为心室激动的事件,其发生与否均可被感知模块所感测。

当房室传导正常时,心脏起搏系统工作在第一模式(优选为add模式),起搏模块根据控制模块的控制,以房室间期跟随在感知模块感测到心房事件(as),或起搏模块向心房发放电刺激(ap)之后,若在房室间期内心室事件缺失,房室间期结束时,不向心室发放起搏电刺激而标记为虚拟心室起搏事件(virtualventricularpace,简写为vvp,为虚拟心室起搏);即仅根据心室起搏时刻点计算后续的逸搏间期,而不实际发放真实的电刺激。如此,可最少化心室起搏,尽量避免不需要的心室起搏。同时,在房室传导正常的情况下,控制模块还检测是否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avb)时,心脏起搏系统切换为第二模式工作。第二模式可以为ddd模式,在ddd模式下,起搏模块根据控制模块的控制,以房室间期(指正常房室间期时长)跟随在感知模块感测到心房事件(as),或起搏模块向心房发放电刺激(ap-atriapace,指心房起搏)之后,若在房室间期内心室事件(vs)缺失,即向心室发放电刺激(vp-ventricularpace,指心室起搏);当心脏起搏系统工作于第二模式时,同时控制模块按一预定周期通过av传导段搜索控制感知模块进行房室传导恢复检测,当感知模块检测到房室传导恢复时,心脏起搏系统切换为第一模式工作;预定周期内包括依次排布的c个等待间期,每段av传导段搜索之后具有一个等待间期,后一个等待间期不小于前一个等待间期,且预定周期内的最后一个等待间期大于第一个等待间期,其中c为大于1的自然数。优选的,在一个预定周期中,依次排布的c个等待间期依次增大。如此配置,在心脏起搏系统切换至第二模式的初期,以较高的房室传导恢复检测频率检测从而尽可能的检测潜在的房室传导恢复,如果检测到房室传导恢复,则心脏起搏系统切换至第一模式工作,从而减少右室起搏;而在长期无自主av传导时能逐渐降低房室传导恢复检测的频率,心脏起搏系统持续工作在第二模式工作,从而减少无心室激动或者心室激动不合理的现象。相比现有心脏起搏器对于房室传导恢复的检测频率更合理,能够在保证房室稳定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右室起搏。

具体的,依次排布的c个等待间期中,第一个等待间期相对最小,如此,在由add模式切换为ddd模式时(一般意味着刚刚发生avb而进入ddd模式,此时发生自发房室传导恢复的可能性较高,或者存在房室传导状态不稳定的情况),能以较小的等待间期对房室传导恢复进行检测。而在该等待间期后的房室传导恢复检测中,若未能搜索到自主av传导,则可适当增大等待间期,如此往复,在长期无自主av传导时能逐渐降低房室传导恢复检测的频率。

优选的,在一个等待间期结束后所进行的av传导段搜索包括多组av传导组搜索,而每组av传导组搜索又包括多次av传导搜索,如此,通过多次有组织的av传导搜索,能够在可能存在潜在的自主av传导时,及时检测到房室传导恢复而又不会出现过于频繁的搜索活动,可在保证房室稳定性的基础上最大可能的减小右室起搏。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av传导段搜索包括:连续进行q组av传导组搜索,每两组av传导组搜索之间的时间间隔为p,其中q为大于1的自然数,p为间隔时间且p小于预定周期中的第一个等待间期;av传导组搜索包括:连续进行n次av传导搜索,每两次av传导搜索之间的时间间隔为m,其中n为大于1的自然数,m为间隔时间且m<p。这里的m、n、p、q均可根据医生的经验或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设定,例如m可取1分钟,n可取5,p可取30分钟,q可取5等。如此,一旦进行房室传导恢复检测则能够尽可能的检测潜在的房室传导恢复,也可以灵敏地检测到短暂的间歇性房室传导阻滞,可以快速的适应及反应运动期间的房室传导变化。

具体的,如图1中的②所示,每组av传导组搜索可包括n次间隔为m的av传导搜索,若在一组av传导组搜索中未能搜索到自主av传导,则进入一间隔时间p。如图中的③和④所示,每段av传导段搜索可包括q组间隔为p的av传导组搜索,如图中的⑤所示,如果经过一段av传导段搜索后仍无法检测到自主av传导,则暂停继续进行av传导搜索而进入一个等待间期,待等待间期结束,则进入下一段av传导段搜索,如此往复。在一个预定周期内,当最后一个等待周期结束时,即进入下一个预定周期。

优选的,c可取4,预定周期中,各av传导段搜索按照依次的r,s,t,u的等待间期排布,其中r<s<t<u。等待间期r,s,t,u的选取,亦可根据医生的经验、常规实验数据或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设定,例如r可取2小时,s可取4小时,t可取8小时,u可取16小时等,即前两段av传导段搜索的时间间隔为两小时,第二段av传导段搜索和第三段av传导段搜索之间的时间间隔为4小时,第三段av传导段搜索和第四段av传导段搜索之间的时间间隔为8小时,第四段av传导段搜索之后等待16小时,即上述各段av传导段搜索及之间相应的等待间期构成了预定周期。这样,在心脏起搏系统切换至第二模式的初期,以较高的房室传导恢复检测频率检测从而尽可能的检测潜在房室传导恢复,如果检测到房室传导恢复,则心脏起搏系统切换至第一模式工作,从而减少右室起搏;而在长期无自主av传导时能逐渐降低房室传导恢复检测的频率,心脏起搏系统持续工作在第二模式工作,从而减少无心室激动或者心室激动不合理的现象。相比现有心脏起搏器对于房室传导恢复的检测频率更合理,能够在保证房室稳定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右室起搏。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中的①所示为一次av传导搜索,一次av传导搜索包括:在连续的b个心动周期内均进行av间期扩展搜索,其中b为大于2的自然数。此处,也可以是在最多连续b个心动周期内均进行av间期扩展搜索,即进行av间期扩展搜索的心动周期数目可以小于b,b是av间期扩展搜索限定的最大数量。实际操作过程中,若av间期扩展搜索连续进行的心动周期数量小于b的情况下,发生房室传导恢复,剩余的心动周期则停止av间期扩展搜索,详述见下文。b可根据医生的经验、常规实验数据或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设定,如b可取16等,av间期扩展搜索被配置为:将一标准的房室间期(如add模式或ddd模式中的正常房室间期)与第一增量值之和作为扩展房室间期,控制模块以扩展房室间期跟随在感知模块感测到心房事件(as),或起搏模块向心房发放电刺激(ap)之后,控制感知模块在扩展房室间期内感测是否出现心室感知事件(vs)。若在连续b个心动周期内中的d个连续的心动周期内,感知模块均感测到自发的心室事件(vs)时,则控制模块确定房室传导恢复,心脏起搏系统切换至add模式工作;否则,(即当av间期扩展搜索在前述任一的连续的d个心动周期中的任一个心动周期内,感知模块未能感测到自发的心室事件(vs)时),控制模块确定继续存在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起搏系统继续工作于ddd模式,控制模块恢复以标准的房室间期工作(即由扩展房室间期减去第一增量值,恢复至av间期扩展前的房室间期)。其中d为不大于b的自然数,且d大于2,如b取16,d取12等。由于在ddd模式中,会根据av时序对心室发放起搏信号,一般的,即使心脏出现自主的心室事件(vs),这部分自主的心室事件的出现也常常晚于心室起搏的发放,亦即vs常常晚于vp,导致心室下传事件(vs)的检测容易被心室起搏所掩盖,故而若按普通ddd模式正常工作时,较难检测到心脏出现自主的心室事件(vs)。因此,本实施例通过av间期扩展搜索进行房室传导恢复检测,在保证安全起搏的基础上,可有效地对心脏出现自主的心室事件(vs)进行检测。当开始进行av间期扩展搜索时,控制模块根据av时序,对房室间期进行延长,具体可在当前的房室间期上增加第一增量值,作为扩展房室间期,第一增量值的设置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设定,如50ms等,该第一增量值的时间段,即用于等待搜索是否有心室下传事件出现。如果在整个扩展房室间期内未能搜索到自主的心室事件(vs),则控制模块控制起搏模块向心室发放电刺激(vp),以保障最低限度的安全心室起搏。av间期扩展后,若在连续b个心动周期内出现连续的d个心室下传事件(vs),则认为房室传导恢复正常,心脏起搏系统立即切换至add模式工作,控制模块恢复以标准的房室间期工作,即将房室间期恢复至av间期扩展前的正常值。由于av间期扩展时,房室间期会有少量的增加(即第一增量值的增加),若avd长期扩展,不利于患者,故而,av间期扩展需按照一定的频率进行。通过av间期扩展进行房室传导恢复检测,是一种主动的房室传导恢复检测,可有效地定期进行,能根据患者的情况,尽可能地使心脏起搏系统工作于add模式而减少心室起搏。

一般的,当患者进行一定量的运动时,容易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并使起搏系统进入ddd模式工作,而当运动结束时,有机会使房室传导恢复。在此时机下,通过较高的av传导检测频率(多组av传导组搜索,或一段av传导段搜索),可实现较迅速地恢复至add而减小心室起搏的发放。例如,当b取16,p取30分钟,q取5,m取1分钟,n取5时,每一组av传导组搜索约在6~7分钟,每一段av传导段搜索包括了5组间隔30分钟的av传导组搜索,故而一段av传导段搜索的总时间在150分钟左右,当患者的运动时间不超过一组av传导组搜索的时间(6~7分钟)的情况下,当房室传导恢复(如患者运动结束)时,最快立即,最慢在1分钟(即m间隔时间)内心脏起搏系统即可恢复至add模式工作(即在一组av传导组搜索中即搜索到房室传导恢复)。当患者的运动时间超过一组av传导组搜索的时间而不超过一段av传导段搜索的时间(150分钟)的情况下(一般患者超过2小时的运动较少发生),当房室传导恢复(如患者运动结束)时,最快立即,最慢在30分钟内(即p间隔时间)心脏起搏系统即可恢复至add模式工作(即在一段av传导段搜索中即搜索到房室传导恢复)。如若患者的运动时间超过一段av传导段搜索的时间(150分钟)的情况下,则随着运动的持续时间增加,最慢恢复至add模式工作的时间可能较长,即处于两段av传导段搜索之间的等待间期时,需等待该等待间期结束时,才会进行av传导搜索。当然对于经常进行较长时间运动(指超过一段av传导段搜索的时间的运动)的患者,可通过设置不同的av传导组搜索之间的间隔时间p或av传导段搜索之间的间隔时间,来拉长一段av传导段搜索的时间或者缩短两段av传导段搜索之间的时间间隔。例如,一个预定周期中,依次排布的6个等待间期,分别为1小时、1小时、2小时、4小时、8小时以及16小时,如此配置,当时间运动经常达到3小时或更长时,可取得更好的效果。本发明对一个预定周期中等待间期的数量及时间、两组av传导段搜索之间的间隔时间以及两次av传导搜索之间的间隔时间等均不作限制。需理解的,在一组av传导组搜索中,若干次av传导搜索之间的间隔时间可以不同,例如一组av传导组搜索中可包括5次av传导搜索,该5次av传导搜索之间的间隔时间分别为1分钟、1.5分钟、1.5分钟和1分钟,类似的,在一段av传导段搜索中,若干组av传导组搜索之间的间隔时间也可以不同,本发明对此亦不作限定。

优选的,在av传导搜索之间的时间间隔、av传导组搜索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av传导段搜索之间的时间间隔中的一种或多种之中进行av传导被动搜索,若通过av传导被动搜索检测到房室传导恢复,则心脏起搏系统切换为第一模式工作。av传导被动搜索被配置为,心脏起搏系统以房室间期工作于第二模式,在连续的e个心动周期内,感知模块均感测到自发的心室事件时,则控制模块确定房室传导恢复;其中,e为大于2的自然数,可根据医生的经验、常规实验数据或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设定,如e可取12等。如图1中的⑥所示,在所有的搜索期间(即av传导搜索、av传导组搜索以及av传导段搜索)之外,亦即av传导搜索、av传导组搜索以及av传导段搜索的间隔时间内,感知模块均实时监测是否有自主的av传导,如果出现则立即将模式切换至add模式。房室传导恢复后转换至add模式功能,可鼓励自身心室激动,减少不必要的心室起搏。

一些情况下,心脏自主的心室下传事件(vs)会发生于房室间期内,亦即早于心室起搏的发放,vs早于vp,此时起搏系统在该心动周期内不再发放心室起搏vp。控制模块对这种情况进行统计,若发生连续的e个心动周期内,均感测到心室事件(vs),则可判断房室传导恢复正常,心脏起搏系统即转换至add模式工作。在ddd模式中通过感知模块感测心室事件(vs)的方式,是一种被动的房室传导恢复检测,可对上述主动的av间期扩展搜索的检测进行补充,更进一步地使心脏起搏系统尽量工作于add模式而减少心室起搏,使得心脏起搏系统的起搏功能更加生理。当然,本发明不限于在av传导搜索、av传导组搜索以及av传导段搜索的间隔时间内均进行av传导被动搜索,还可以是在av传导搜索的间隔时间、av传导组搜索的间隔时间以及av传导段搜索的间隔时间中的任一种或任两种中进行av传导被动搜索,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而进行设定。

进一步的,心脏起搏系统由第二模式切换至第一模式工作且超过一预定标准后,又切换至第二模式,则重置前一第二模式工作中的预定周期;心脏起搏系统由第二模式切换至第一模式工作且未达到预定标准时,又切换至第二模式,则延续前一第二模式工作中的预定周期;预定标准包括:f个心动周期或者g时间,例如f可取160,g可取6分钟等。具体的,当感知模块感测到房室传导恢复,心脏起搏系统由ddd模式进入add模式工作且在add模式工作的时间超过一预定标准(如f个心动周期,或者g时间),此时可认为房室传导恢复为稳定状态,若再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则转入ddd模式,并重置预定周期,即再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时,开始一段新的av传导段搜索,之后的等待间期亦从预定周期中的第一个等待间期开始。如此,可在房室传导阻滞的情况下通过一段新的av传导段搜索及时检测av传导是否恢复。相反的,如若心脏起搏系统由ddd模式进入add模式工作且在add模式工作的时间未达到预定标准时,则延续前一ddd模式工作中的预定周期,一般认为此时的房室传导恢复为短暂性的,不重置前一ddd模式工作中的预定周期而延续之,这样,避免了在av传导不稳定时(即频发短暂房室传导恢复时)仍然重置预定周期则会出现图1中的步骤①不断重复,而导致实际搜索频率太高的情况。

请参考图2,优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心脏起搏系统的硬件包括:控制模块08,以及与控制模块08连接的数字/模拟模块09。这里,控制模块08可以是微处理器等。本发明对微处理器的选择及实现方式等不作限制。

控制模块08可以包括主控制单元01、时间控制单元02及数据/信息交互接口03。主控制单元01实现对发生事件及需发生事件等的控制,还可以实现对发生事件的记录及统计等,如心脏事件等。主控制单元01可以选择通过时间控制单元02来实现定时、计时等时间相关的控制功能,比如时间控制单元02可以捕获及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也可以控制需发生事件的准确发生时间等。数据/信息交互接口03用于实现与装置中其他模块间的数据或信息等的交互,如与数字/模拟模块09进行交互。数据/信息交互接口03可以是普通的i/o接口,也可以是串行或并行的数据传输模块,数据/信息交互接口03能够接收感知事件信息,发放起搏事件请求,串行数据交互,时钟数据交互等,如起搏信号与感知信号即是通过i/o线实现交互通信。

数字/模拟模块09可以包括感知模块06和起搏模块05,还可以包括数据/信息交互接口04和程控单元07;起搏模块05包括起搏控制/产生单元、感知模块06包括感知控制/放大单元。数据/信息交互接口04能够与相应的数据/信息交互接口(如位于控制模块的数据/信息交互接口03)进行信号连接,以进行交互,当然其实现方式可以与其不同。起搏控制/产生单元接受微处理器的起搏请求并产生要求强度的信号作用于外部,如心房或心室。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起搏控制/产生单元还可以同时承担少部分的控制功能,如根据受作用对象的差异、信号的强度、类型等有所差别而微调起搏信号。感知控制/放大单元能够捕获及区分外部真实的信号并将其通知控制模块08,如心脏信号,并能够根据需要对信号进行放大。程控单元07能够与外界,如用户,进行信息交互,如接收用户模式切换操作请求,通过数据/信息交互接口04以及数据/信息交互接口03,将请求信息传达至主控制单元01,并通过主控制单元01控制实现模式切换。用户可通过程控单元07将开启最少化右心室起搏功能的信息传输到数字/模拟模块09,主控制单元01通过数据/信息交互接口03获取用户请求的信息,并设置相应功能标志位,设置心脏起搏系统的工作模式。特别的,感知模块06不论心脏起搏系统运行在任何模式,均可以一直开启。

需要说明的是,应将以上提供的心脏起搏系统的硬件的组成结构看作实施本发明的装置类型的一个较佳的范例,本发明对此并不作特别的限定。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