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67684发布日期:2020-10-09 21:52阅读:81来源:国知局
弹振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运动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振器。



背景技术:

目前,振动训练技术产品已有40多年的历史,公开的信息表明,低幅度、低频率的机械振动刺激是锻炼肌肉的安全有效方式。振动训练能刺激肌肉的人体感受器官,尤其是改变肌酸传入纤维末梢的兴奋性,振动训练能提供不稳定的平面或者环境来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使肌肉放松,振动刺激可促使肌肉运动单位募集方式发生改变,振动刺激能产生加速度,对肌肉产生生理作用。

振动训练通常用于动态热身、恢复训练、康复和预防伤害等。振动训练可降低延迟性肌肉酸痛发生的几率,振动训练可显著降低延迟性肌肉酸痛程度,振动训练后即刻疼痛阈值升高。振动训练可以更迅速改善延迟性肌肉酸痛导致的关节活动范围改变,振动训练后即刻关节活动范围增加,振动训练对恢复关节活动范围有效。振动疗法可增加皮肤下的血流量,振动可能对预防老化和骨质疏松症有积极作用。

目前,在市场上提供给消费者使用的弹跳器、弹跳鞋等运动健身器材中,其脚踏板底下所有的弹性元件全部支撑或施力给脚踏板,在使用过程中让使用者手脚并用与器材一起离开地面,或者单脚与器材捆绑离开地面,形如人体走路或跑步。这些健身器材只能让使用者产生单一的跳动和弹动,无法让使用者产生身体协同振动和抖动效果,而且为了保持身体平衡和安全考虑,还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容易造成精神紧张,无法让使用者与器材一起协同动作达到完全放松身心的效果。

另外,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电动振动器,其采用电动马达驱动凸轮机构实现脚踏板振动,虽然能够实现振动效果,但是其振幅和频率都不能满足使用者个体实时的身体变化情况,不能实现身体适应性自我调节,并且实施成本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本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弹振器,尽可能地让使用者得到全身心的放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弹振器,包括:

顶板;

底座,设置在顶板的下方;

第一弹性件,设置在顶板和底座之间,且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与顶板相接触,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与底座相接触;和

第二弹性件,设置在顶板和底座之间,且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与顶板和底座中的一个相互接触,在顶板未承受外力时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与顶板和底座中的另一个之间具有间距。

可选地,第二弹性件的刚度大于第一弹性件的刚度。

可选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与顶板可拆卸地连接,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与底座可拆卸地连接;和/或,第二弹性件与顶板或底座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地,顶板设有第一安装座,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安装座上,且第一弹性件在第一安装座上的安装位置可调。

可选地,弹振器还包括导向装置,导向装置用于对第一弹性件的变形路径进行导向。

可选地,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簧,导向装置包括导向轴,导向轴设置在底座上,第一弹簧套设在导向轴的外周,且导向轴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底座的高度。

可选地,弹振器还包括限位装置,限位装置用于限制顶板与底座之间的最大距离。

可选地,限位装置包括连接件和长条孔,长条孔设置在顶板上,长条孔的长度方向垂直于顶板和底座,连接件设置在底座上并穿过长条孔以连接顶板和底座。

可选地,弹振器还包括防脱装置,防脱装置用于防止连接件脱离底座。

可选地,防脱装置包括连接板和卡块,连接件穿过底座和连接板,连接件的周向设有卡槽,卡块用于插入卡槽以限制连接件沿轴向运动。

可选地,卡块设有卡位孔,卡位孔包括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第一孔部的直径大于或等于连接件的最大直径,第二孔部的半径大于或等于卡槽的槽底面与连接件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且小于卡槽的顶面与连接件的轴线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防脱装置还包括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用于使卡块保持在能够插入卡槽的位置。

可选地,连接板设有凹槽,卡块和第三弹性件设置在凹槽内,防脱装置还包括保护盖,保护盖用于封闭凹槽。

可选地,防脱装置还包括解锁件,解锁件与卡块连接,解锁件用于驱动卡块相对于连接件运动以使卡块脱离卡槽。

可选地,顶板的上表面设有固定带,固定带用于约束使用者的脚部。

可选地,顶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和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孔,固定带的一端穿过其中一个第一连接孔,固定带的另一端穿过其中一个第二连接孔,且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孔中的两个与其中一个第一连接孔之间的距离不同。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弹振器实施例至少包括两类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顶板和底座相接触,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与顶板和底座中的一个相接触,第二端与顶板和底座中的另一个之间具有间距,这样在人体双脚站上弹振器后,可以先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起跳,起跳后回落到使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接触到顶板或底座时,会产生明显的冲击、振动和抖动,这些振动和抖动传递给人体的脚底、腿部,进而带动全身的骨架、筋腱和肌肉得到放松,使人体得到全身心的放松。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弹振器一个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弹振器一个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弹振器一个实施例拆掉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弹振器一个实施例中防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弹振器一个实施例中卡块装入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弹振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板盖上保护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弹振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安装好之后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弹振器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9为本发明弹振器一个实施例的外部结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弹振器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结构仰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弹振器一个实施例拆卸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后的部分结构仰视图。

图中:

1、顶板;2、底座;3、第一弹性件;4、第二弹性件;5、第一安装座;6、第二安装座;7、连接件;8、连接板;9、卡块;10、第三弹性件;11、保护盖;12、解锁件;13、壳体;14、支撑座;15、第一通孔;16、第二通孔;17、垫片;18、导向轴;19、长条孔;20、固定带;21、第三通孔;22、第四通孔;23、卡位孔;24、限位柱;25、第一连接孔;26、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考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提供的弹振器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中,该弹振器包括顶板1、底座2、第一弹性件3和第二弹性件4,底座2设置在顶板1的下方,第一弹性件3设置在顶板1和底座2之间,且第一弹性件3的第一端与顶板1相接触,第一弹性件3的第二端与底座2相接触,第二弹性件4设置在顶板1和底座2之间,且第二弹性件4的第一端与顶板1和底座2中的一个相互接触,第二弹性件4的第二端为悬空状态,在顶板1未承受外力时第二弹性件4的第二端与顶板1和底座2中的另一个之间具有间距。

在上述示意性实施例中,弹振器至少包括两类弹性件,第一弹性件3的两端分别与顶板1和底座2相接触,第二弹性件4的第一端与顶板1和底座2中的一个相接触,第二端与顶板1和底座2中的另一个之间具有间距,这样在人体双脚站上弹振器后,可以先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起跳,起跳后回落到使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接触到顶板或底座时,会产生明显的冲击、振动和抖动,这些振动和抖动传递给人体的脚底、腿部,进而带动全身的骨架、筋腱和肌肉得到放松,使人体得到全身心的放松。

可选地,第二弹性件4的刚度大于第一弹性件3的刚度。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在第二弹性件4的第二端接触到顶板1或底座2时,人体会感受到刚度较大的第二弹性件4的冲击力,更有利于产生振动和抖动,使人体得到更好的放松效果。

在第一弹性件3和第二弹性件4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二弹性件4的总刚度大于多个第一弹性件3的总刚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的第一端与顶板1可拆卸地连接,第一弹性件3的第二端与底座2可拆卸地连接;和/或,第二弹性件4与顶板1或底座2可拆卸地连接。

第一弹性件3和/或第二弹性件4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一是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更换具有不同刚度(或称为弹性系数、变形能力等)、不同长度或者不同粗细的弹性件,提高弹振器对不同个体的适应能力;二是,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一弹性件3和第二弹性件4均拆卸掉,从而将弹振器变身为脚踏板,如图3所示,使弹振器具有多种不同功能,供使用者达到不同的锻炼目的。

通过更换不同的弹性件,在振动训练过程中,使用者可以依据自身体感的舒适度来自己调整弹振器的振幅和振动频率,避免固定的振幅和固定的振动频率可能对不同个体、不同体质状况造成伤害的情形。

可选地,顶板1设有第一安装座5,第一弹性件3的第一端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安装座5上,且第一弹性件3在第一安装座5上的安装位置可调。通过调节第一弹性件3在第一安装座5上的安装位置,可以调节顶板1和底座2之间的初始高度,以达到不同的振动效果。

可选地,弹振器还包括导向装置,导向装置用于对第一弹性件3的变形路径进行导向。这里的变形路径为第一弹性件3发生变形时的变形方向和路线,导向装置可以限制第一弹性件3的变形方向和路线。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弹性件3包括第一弹簧,导向装置包括导向轴18,导向轴18设置在底座2上,第一弹簧套设在导向轴18的外周,且导向轴18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底座2的高度。通过设置导向轴,可以使第一弹性件3沿导向轴的轴线发生变形,有效控制第一弹性件3的变形路径,提高弹振器的弹跳高度。

可选地,第二弹性件4的第一端可以通过第二安装座6安装在顶板1上,第二弹性件4在第二安装座6上的安装位置也可以设置为可调。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弹振器还包括限位装置,限位装置用于限制顶板1与底座2之间的最大距离。通过设置限位装置,可以限制弹振器的最大振幅,防止顶板1与底座2分离。

进一步地,限位装置包括连接件7和长条孔19,长条孔19设置在顶板1上,长条孔19的长度方向垂直于顶板1和底座2,连接件7设置在底座2上并穿过长条孔19以连接顶板1和底座2。

连接件7插设在长条孔19中,顶板1相对于底座2上下运动时,连接件7保持不动,长条孔19相对于连接件7运动,长条孔19可以限制顶板1与底座2之间的最大距离,防止顶板1与底座2分离。

为提高连接件7的稳定性,弹振器还包括防脱装置,防脱装置用于防止连接件7脱离底座2和长条孔19。

如图4所示,防脱装置包括连接板8和卡块9,连接件7穿过底座2和连接板8,连接件7的周向设有卡槽,卡块9用于插入卡槽以限制连接件7沿轴向运动。通过设置连接板8,可以使连接件7稳定地安装在底座2上。通过设置卡块9,可以防止连接件7沿轴向运动而脱离底座2或者长条孔19。

如图5所示,卡块9设有卡位孔23,卡位孔23包括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第一孔部的直径大于或等于连接件7的最大直径,以保证连接件7能够穿过卡位孔23;第二孔部的半径大于或等于卡槽的槽底面与连接件7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且小于卡槽的顶面与连接件7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卡块9能够通过插入卡槽而从轴向上对连接件7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防脱装置还包括第三弹性件10,第三弹性件10用于使卡块9保持在能够插入卡槽的位置。通过设置第三弹性件10,可以提供弹性力,有效保证卡块9插入卡槽后的稳定性,避免卡块9意外脱出卡槽。

如图5和图6所示,连接板8设有凹槽,卡块9和第三弹性件10设置在凹槽内,防脱装置还包括保护盖11,保护盖11用于封闭凹槽。通过设置保护盖11,可以将卡块9、第三弹性件10封闭在凹槽内,保证卡块9和第三弹性件10的稳定性,防止卡块9和第三弹性件10在弹振器振动过程中发生松动或脱落。

进一步地,防脱装置还包括解锁件12,解锁件12与卡块9连接,解锁件12用于驱动卡块9相对于连接件7运动以使卡块9脱离卡槽。通过设置解锁件12,可以驱动卡块9相对于连接件7沿与连接件7的轴线垂直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卡块9在插入卡槽和脱离卡槽的位置进行切换,在卡块9的第二孔部与卡槽相对时,连接件7进入锁定状态;在卡块9的第一孔部与卡槽相对时,连接件7处于解锁状态。

如图7所示,连接件7穿过保护盖11、卡块9和连接板8后伸出连接板8的内侧,伸出部分插入长条孔19中,以限制顶板1的最大弹跳高度。

当顶板1上安装好第一弹性件3和第二弹性件4装入底座2上时,将连接件7插入各个通孔内,可有效限制顶板1的弹振幅度,防止顶板1脱出;当需要更换不同规格的弹性件时,将连接件7取出,即可拿起顶板1更换弹性件,还可以将弹性件完全拆除,变身脚踏板。

如图8和图9所示,顶板1的上表面设有固定带20,固定带20用于约束使用者的脚部。通过设置固定带20,可以提高使用者的安全性。

可选地,为了适应不同使用者的脚部宽度,固定带20在顶板1上表面的宽度可调。

如图10和图11所示,顶板1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25和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孔26,固定带20的一端穿过其中一个第一连接孔25,固定带20的另一端穿过其中一个第二连接孔26,且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孔26中的两个与其中一个第一连接孔25之间的距离不同。通过设置多个连接孔,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固定带20的宽度,提高对不同使用者的适应性,也有利于提高安全性。

在以上各个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和第二弹性件4可以为螺旋弹簧、气体弹簧、钢板弹簧、液压弹簧或橡胶弹簧等。

在以上各个实施例中,顶板1和底座2可以采用高抗冲塑胶料制成。

下面结合附图1~11对本发明弹振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弹振器包括顶板1和底座2,顶板1的边缘向下弯曲形成弧形盖的形状,底座2包括壳体13和支撑座14,壳体13呈圆柱状,支撑座14设置在壳体13的下方并与壳体13连接,支撑座14呈椭圆状,顶板1设置在壳体13的上方。顶板1的数量为一个,底座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底座2对称地设置在顶板1的下方。

弹振器还包括第一弹性件3和第二弹性件4,每个壳体13内设有两个第一弹性件3和一个第二弹性件4,第二弹性件4设置在壳体13的中心位置,两个第一弹性件3对称地设置在第二弹性件4的两侧。第二弹性件4的刚度大于两个第一弹性件3的总刚度。

顶板1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一安装座5和第二安装座6,壳体13内部底面上设有导向轴18,第一弹性件3的第一端(顶部)安装在第一安装座5上,第一弹性件3的第二端(底部)套设在导向轴18上,第二弹性件4的第一端(顶部)安装在第二安装座6上,第二弹性件4的第二端悬空,其与壳体13的内部底面之间具有间距。

第一安装座5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的外周设有螺旋槽,第一弹性件3的第一端安装在螺旋槽内,第一弹性件3的安装位置可调,通过调节第一弹性件3的安装位置,可以调节顶板1和底座2之间的初始高度。第二安装座6包括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的外周设有螺旋槽,第二弹性件4的第二端安装在螺旋槽内,第二弹性件4的安装位置可调,通过调节第二弹性件4的安装位置,可以调节第二弹性件4的第二端和壳体13的内部底面之间的初始间距。

第一弹性件3和第二弹性件4均与顶板1或底座2可拆卸地连接。在将第一弹性件3和第二弹性件4拆卸后,弹振器可变身为脚踏板,如图3所示,此时顶板1与底座2之间的距离为最小,顶板1的下表面可以与壳体13的顶面接触,顶板1的边缘形成弧形罩罩在壳体13的外周。

如图4所示,弹振器还包括连接件7、连接板8、卡块9、第三弹性件10、保护盖11和解锁件12。连接件7包括连接本体和限位端头,连接本体呈圆柱状,限位端头连接在连接本体的一端,限位端头呈椭圆状,连接本体穿过壳体13、保护盖11、卡块9和连接板8,并伸出连接板8,限位端头位于壳体13的外侧,用于限制连接本体沿靠近壳体13中心的方向继续移动。连接本体上沿周向设有卡槽,卡槽包括槽底面和顶面,顶面与连接本体的外表面齐平,槽底面到连接本体的中心轴线的距离与卡槽的深度之和等于卡槽的顶面到连接本体的中心轴线的距离。

连接板8呈长方体形,连接板8的底部支撑在壳体13的内部底面上。连接板8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两个限位柱24。连接板8上还设有多个减重孔。

如图5所示,卡块9上设有卡位孔23,卡位孔23的右侧为第一孔部,卡位孔23的左侧为第二孔部,第一孔部的直径大于第二孔部的直径,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相互贯通且平滑过渡。第一孔部的直径大于或等于连接件7的最大直径,第二孔部的半径大于或等于卡槽的槽底面与连接件7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且小于卡槽的顶面与连接件7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卡块9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u型槽,u型槽与连接板8上的限位柱24配合,限位柱24用于限制卡块9的运动范围。

第三弹性件10为弹簧,弹簧设置在连接板8的凹槽内,弹簧设置在卡块9的靠近第二孔部而远离第一孔部的侧面并顶靠在卡块9上,用于使卡块9在常态下处于插入卡槽的锁定状态。

解锁件12安装在卡块9上,或者解锁件12与卡块9一体成型。解锁件12的截面呈椭圆形。

如图6所示,保护盖11用于封闭连接板8上的凹槽,保护盖11上设有第三通孔21和第四通孔22,连接件7穿过第三通孔21,解锁件12穿过第四通孔22,第四通孔22为长圆孔,在与连接件7的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第四通孔22的长度大于解锁件12的长度。

如图1所示,壳体13的侧面设有第一通孔15和第二通孔16,弹振器还包括垫片17,连接件7的连接本体穿过第一通孔15,垫片17设置在连接件7的限位端头和壳体13之间。第二通孔16为长圆孔,在与连接件7的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第二通孔16的长度大于解锁件12的长度。

如图7所示,连接件7的连接本体穿过第一通孔15后,依次穿过保护盖11上的第三通孔21、卡块9上的卡位孔23和连接板8上的通孔(图中未示出)并伸出连接板8。连接件7穿出后,在第三弹性件10的作用下,卡位孔23的第二孔部对齐第一通孔15、第三通孔21和连接板8上的通孔,卡块9卡入连接件7的卡槽内,限制连接件7沿轴向运动,连接件7处于锁定状态。

连接件7安装好后,解锁件12依次穿过第四通孔22和第二通孔16且露出壳体13的外表面。

在需要拆卸连接件7时,操作解锁件12,使解锁件12沿垂直于连接件7轴线的方向横向移动,以驱动卡块9横向移动,使卡位孔23的第一孔部对齐第一通孔15、第三通孔21和连接板8上的通孔,卡块9脱离卡槽,连接件7处于解锁状态,此时可沿轴向抽离连接件7。

如图2所示,顶板1的下表面设有连接柱,连接柱上设有长条孔19,连接柱伸入壳体13内部,连接件7伸出连接板8后插入长条孔19内。在顶板1相对于底座2弹起时,连接件7和长条孔19可以限制顶板1与底座2之间的最大距离。

如图8和9所示,顶板1的上表面设有固定带20。如图10和图11所示,顶板1上设有三个第一连接孔25和三个第二连接孔26,三个第一连接孔25平行并间隔设置,三个第二连接孔26平行并间隔设置,固定带20的一端穿过其中一个第一连接孔25,可通过打结固定,固定带20的另一端穿过其中一个第二连接孔26,并通过打结固定。通过选择不同的第一连接孔25和第二连接孔26,可以调节固定带20的宽度,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脚部宽度。

在使用时,弹振器的底座2的底面始终与地面接触,使用者双脚分别踩踏顶板1,并系好固定带20,且左右脚协同起伏。使用者站上弹振器的顶板1后,双脚稍微抬起脚后跟,两个脚掌协同发力开始跳动,注意膝关节不要弯曲。在第一弹性件3和第二弹性件4的弹性助力下,双脚自动协同弹动起来。在弹动至最高点时,人体重力作用会压迫第一弹性件3和第二弹性件4自由下落。在人体下沉过程中,在第二弹性件4尚未触及壳体13的底面之前,先在脚底中心位置触及弹力较大一端悬空的第二弹性件4,且第二弹性件4无导向轴限制,因此会产生振动和抖动效果,继续下沉直至第二弹性件4触及壳体13的底面,脚底板的振动和抖动会传递给人体脚底和腿部以及全身。在人体自主控制再次跳起时,中间悬空的第二弹性件4会自动发生振颤,如此往复借助弹振器,轻松省力实现人体跳动、弹动、振动、抖动协同,达到放松人体身心的效果。脚底的振动和抖动会自然带动全身骨架和五脏六腑的抖动,从而拉动筋腱,活动筋脉。在人体跳动、弹动、振动、抖动四合一协同律动过程中,再配合深呼吸,可以极大的促进气血在全身筋脉血管和微循环系统的运行能力,显著改善人体的代谢机能。

通过对本发明弹振器的多个实施例的说明,可以看到本发明弹振器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优点:

1、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顶板和底座相接触,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顶板或底座相接触,另一端悬空,在顶板被弹性元件弹起和回落过程中,借助悬空的第二弹性件间歇抵接顶板或底座可以产生振动和抖动,并使顶板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增加振动和抖动效果,使人体获得更大程度地放松;

2、第一弹性件套设在导向轴上,变形路径受到限制,而第二弹性件可以自由摆动,增强顶板晃动、振动和抖动的效果;

3、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可拆卸地安装,便于使用者根据自身需求更换具有不同刚度的弹性件,还可以将弹性件拆卸后使弹振器变为健身踏板,成为多功能的健身器材;

4、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安装高度可调,以便于使用者根据自身重量调节弹振器的振幅,达到不同的振动效果;

5、限位装置可以限制顶板和底座之间的最大距离(即顶板的最大振幅),防止顶板脱离底座;

6、防脱装置可以较好地固定连接件,保证连接件的稳定性,且防脱装置的结构简单,便于连接件的安装和拆卸;

7、固定带的宽度设计为可调,可满足不同身形具有不同脚部宽度的人员使用;

8、采用较低的成本,助力人体省力轻松地实现跳动、弹动、振动、抖动的协同律动,产生良好的放松人体身心和锻炼人体平衡的功效。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