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桡动脉监测留置针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87979发布日期:2019-05-31 19:41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桡动脉监测留置针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护理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桡动脉监测留置针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连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对大手术围术期和血压不稳定患者的常用监测手段之一。连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通过留置于动脉中的留置针和与留置针相连的压力传感器及监护仪组成的监测系统来完成的。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压力传感器将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信号转换成可为监护仪识别的脉冲信号,及时准确的反应患者的动脉压力及波形,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而留置针在留置于动脉的过程中,其固定的稳固与否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现有技术中动脉留置针的固定用具中存在以下问题:

(1)留置针在留置期间,无法限制对患者手腕关节的活动范围,导致留置针针头弯曲、移位;

(2)在穿刺时需用另准备手垫枕将患者手部垫高,成功穿刺并固定好后再移走手枕,很不方便;另外为解决手腕关节活动导致留置针针头弯曲、移位的问题,固定好留置针后将患者前臂及手部移至手托上并固定,该方法在操作上存在许多不便之处;

(3)留置针的针尾设置有硬质的开关部件,通过朝平行与留置针的长度方向推动留置针的开关部件从而打开或闭合留置针的开关,在留置针留置期间,会对患者造成压迫,增加患者的痛苦;

为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可充当手垫枕且能有效限制患者手腕关节活动范围、避免留置针针尾的开关部件压迫患者同时不妨碍开关部件的开关操作的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桡动脉监测留置针固定装置,该发明可有效防止留置针留置期间手腕活动导致留置针针头弯折、移动的问题,解决了动脉留置针留置期间对患者手部造成压迫的问题,还可用作手部垫枕,便于穿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桡动脉监测留置针固定装置,包括手托部和手部套体,所述手托部包括底座和手垫部,所述底座呈长方体结构,其由硬质材料制成,所述手垫部呈长方形结构,其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面,所述手垫部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右端,所述手垫部的左端与所述底座的左端滑动连接,所述手垫部左端的滑动方向平行于所述底座的左右方向,所述手垫部的左端通过滑动靠近其右端而形成拱形结构,或远离其右端而平铺所述底座的顶面上,所述手垫部上还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手部套体呈手套状,所述手部套体通过其背部与所述手垫部的顶面可拆卸连接,其包括相互连接的手部固定部和前臂固定部,所述前臂固定部相对所述手部固定部位于所述手垫部的右端,所述手部套体的腕部在所述手垫部形成拱形结构时位于所述手垫部的顶部,所述手部套体腕部处的正面滑动安置有保护垫层,所述保护垫层通过相对于所述手部套体移动后与所述手部套体的腕部可拆卸连接,所述保护垫层由软质材料制成,其顶面安装有安置留置针尾部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左右两端无槽壁,所述滑槽由硬质材料制成,所述保护垫层上平行于所述手垫部左右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留置针针尾的固定片。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面上开设有矩形放置槽,所述矩形放置槽内平行于所述底座左右方向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滑轨;所述手垫部的右端连接所述矩形放置槽右端内部,所述手垫部包括矩形外框和方形布,所述矩形外框沿着所述底座左右方向的边为弹性杆,所述弹性杆的左端均设有与所述滑轨匹配的滑块;所述方形布的四条侧边与所述矩形外框的四边分别对应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为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伸缩方向平行于所述底座的左右方向,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矩形放置槽内左端的侧壁上,另一端与所述矩形外框左端的边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由硬质塑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面上覆盖有软质包覆层。

优选的,所述手垫部平铺于所述底座的顶面上时,所述手垫部的顶面与所述底座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手部套体呈无指手套状,其包括手掌部、手腕部和两个大拇指部,两个所述大拇指部在所述手部套体连接所述手垫部时,位于所述手掌部靠近所述手垫部长边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手部套体的手腕部和所述手掌部均设置有松紧调节带。

优选的,所述手部套体腕部处的正面和所述保护垫层的底面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魔术贴。

优选的,所述前臂固定部呈t字形结构,其竖直段远离水平段的一端连接所述手部套体的腕部,所述水平段的两端上设有相互配合的粘贴扣。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手托部、手部套体及手部套体上保护垫层的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动脉留置针固定用具在使用时手腕活动导致留置针针头弯折、移动的问题以及动脉留置针留置期间对患者手部造成压迫的问题,同时还可用作手部垫枕,便于穿刺,具体为,在使用时,将患者的手部套入手部套体,接着通过滑动手垫部的左端使手垫部形成拱形结构,从而将患者手腕部垫高,保持腕关节处于过伸状态,提高桡动脉穿刺的成功率,因此手垫部的设置实现了用作手部垫枕,方便穿刺的作用;穿刺成功后,接着依次完成留置针针头的固定、移动保护垫层至滑槽位于留置针针尾的正下方、固定留置针针尾的步骤后,滑动手垫部的左端至手垫部平铺于所述底座的顶面上,由于使用时,手部套体受制于底座而对患者手部腕关节的活动起到束缚作用,因此,手部套体的设置固定用具在使用时手腕活动导致留置针针头弯折、移动的问题;在固定的过程中,保护垫部避免了留置针的开关对患者手部造成的压迫,同时其上的滑槽便于推动留置针的开关,同时防止留置针前后移动,起到加强固定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方式在手垫部平铺底座的顶面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方式在手垫部形成拱形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附图中,1-手托部,11-底座,111-矩形放置槽,12-手垫部,121-矩形外框,122-方形布,2-手部套体,21-手部固定部,22-前臂固定部,3-保护垫层,31-滑槽,32-固定片,4-伸缩杆。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部件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3,在本发明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一种桡动脉监测留置针固定装置,包括手托部1和手部套体2,所述手托部1包括底座11和手垫部12,所述底座11呈长方体结构,其由硬质材料制成,所述手垫部12呈长方形结构,其设置于所述底座11的顶面,所述手垫部12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1的右端,所述手垫部12的左端与所述底座11的左端滑动连接,所述手垫部12左端的滑动方向平行于所述底座11的左右方向,所述手垫部12的左端通过滑动靠近其右端而形成拱形结构,或远离其右端而平铺所述底座11的顶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1的顶面上开设有矩形放置槽111,所述矩形放置槽111内平行于所述底座11左右方向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滑轨;所述手垫部12的右端连接所述矩形放置槽111右端内部,所述手垫部12包括矩形外框121和方形布122,所述矩形外框121沿着所述底座11左右方向的边为为弹性杆,所述弹性杆的左端均设有与所述滑轨匹配的滑块;所述方形布122的四条侧边与所述矩形外框121的四边分别对应连接。所述手垫部12上还设置有限位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为伸缩杆4,所述伸缩杆4的伸缩方向平行于所述底座11的左右方向,所述伸缩杆4的一端连接所述矩形放置槽111内左端的侧壁上,另一端与所述矩形外框121左端的边相连接,在使用时,所述手垫部12的左端通过所述伸缩杆4的伸长滑动靠近其右端,从而使所述手垫部12形成拱形结构,可用作手部垫枕,以将患者手腕部垫高,保持腕关节处于过伸状态,提高桡动脉穿刺的成功率,所述手垫部12的左端通过所述伸缩杆4的收缩滑动远离其右端,从而使所述手垫部12平铺于所述底座11的顶面上,所述手垫部12的左端的滑动由所述伸缩杆4的伸缩驱使,所述手垫部12的左端滑动到合适的位置之后停止所述伸缩杆4,即可起到对所述手垫部12的左端滑动限位的作用。

所述手部套体2呈手套状,所述手部套体2通过其背部与所述手垫部12的顶面可拆卸连接,其包括相互连接的手部固定部21和前臂固定部22,所述前臂固定部22相对所述手部固定部21位于所述手垫部12的右端,所述手部套体2的腕部在所述手垫部12形成拱形结构时位于所述手垫部12的顶部,以将患者腕部垫高,便于穿刺。所述手部套体2腕部处的正面滑动安置有防止留置针尾部对患者造成压迫的保护垫层3,所述保护垫层3通过相对于所述手部套体2移动后与所述手部套体2的腕部可拆卸连接,所述保护垫层3由软质材料制成,如海绵,其顶面安装有安置留置针尾部的滑槽31,所述滑槽31的左右两端无槽壁,所述滑槽31由硬质材料制成,在使用时,所述保护垫层3垫于所述留置针针尾的正下方,防止留置针针尾与患者直接接触而对患者造成压迫,在留置针留置期间,有时需要朝着留置针的针头方向或反方向推动留置针的开关部件,从而打开或关闭留置针的开关,所述滑槽31为留置针开关部件的滑动提供滑动轨道,解决了软质的保护垫层3对留置针开关部件的滑动造成阻碍作用,同时留置针针尾置身于所述滑槽31内而活动受限,因此,所述滑槽31起到防止留置针移动的作用,所述保护垫层3上平行于所述手垫部12左右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留置针针尾的固定片32,所述固定片32的一端连接所述保护垫层3,另一端为自由端,其自由端与所述保护垫层3上平行于所述手垫部12左右方向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片32的自由端与所述手垫部12连接可实现对固定留置针针尾的固定,优选的,所述固定片32的自由端与所述手垫部通过相互配合的子母贴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片32的自由端根据需要打开留置针的开关与否与所述保护垫层3拆分或连接,以对留置针的针尾进行解除固定或固定。

在使用时,先将患者的手部套入所述手部套体2的手部固定部21后,通过伸长所述伸缩杆4,所述伸缩杆4在伸长的过程中推动所述手垫部12的左端沿着所述滑轨滑动,所述手垫部12通过其左端滑动靠近其右端而形成拱形结构,从而将患者手腕部垫高,保持患者腕关节处于过伸状态,提高桡动脉穿刺的成功率,本发明中,所述手垫部12具有足够的承重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变形。

穿刺成功后,控制好所述前臂固定部22的患者前臂的束缚力度,以防止血液喷出,并通过所述前臂固定部22对患者前臂留置针针头所在处进行固定,同时防止针头移动。进一步的,所述前臂固定部22呈t字形结构,其竖直段远离水平段的一端连接所述手部套体2的腕部,所述水平段的两端上设有相互配合的粘贴扣,通过粘贴扣的扣合将留置针的针头固定。

完成留置针针头的固定后,移动所述保护垫层3至其上的滑槽31位于留置针针尾的开关部件的正下方,并将留置针的针尾安置于所述滑槽31内,再通过所述固定片32对留置针的针尾进行固定,防止留置针针尾在使用时暴露在外易受碰撞而移位,由于在穿刺时会出现造成局部血肿等穿刺不成功的情况,需要重新找新的穿刺点,本发明中所述保护垫层3与所述手部套体2的连接关系可实现留置针不同穿刺部位下仍起到固定留置针针尾,且在留置过程中所述保护垫层3对打开或关闭留置针开关的操作不会造成妨碍。进一步的,所述手部套体2腕部处的正面和所述保护垫层3的底面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魔术贴,将所述保护垫层3移动到合适的部位后通过魔术贴实现与所述手部套体2的腕部可拆卸连接。

固定留置针针尾固定完毕后,滑动所述手垫部12的左端至所述手垫部12平铺于所述底座11的顶面上,在留置针留置期间,由于所述底座11由硬质材料制成,所述手部套体2受制于所述底座11而对患者手部腕关节的活动范围起到限制作用,解决了现有技术在留置时患者手腕关节活动导致留置针针头弯折、移动的问题。优选的,所述手部套体2呈无指手套状,便于手指进行适当的活动,缓解患者手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发麻,大多数患者进行动脉监测时,留置针留置与左手动脉上,也有少部分由于左手穿刺不成功等其他原因留置针留置于患者右手动脉,因此优先的,所述手部套体2包括手掌部、手腕部和两个大拇指部,两个所述大拇指部在所述手部套体2连接所述手垫部12时,位于所述手掌部靠近所述手垫部12长边的两侧,以实现所述手部套体2左右手均使用。进一步的,所述手部套体2的手腕部和所述手掌部均设置有松紧调节带,以实现松紧调节,有利于患者手部与所述手部套体2贴合,避免了患者手部与所述手部套体2之间存在很大的空隙,从而影响对手部的固定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1的顶面上覆盖有软质包覆层,以减少使用时患者的不适感;所述手垫部12平铺于所述底座11的顶面上时,所述手垫部12的顶面与所述底座11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以优化舒适感。优选的,所述底座11由硬质塑料制成,塑料较之于其他硬质材料具有质量轻的优点,易于患者手臂的移动。同时由于手部套体2与所述手垫部12可拆卸连接,每一个患者用过之后,可将手部套体2拆下并对所述手托部1进行消毒后,再换上新的手部套体2,所述手托部1也可单独作为手枕用于静脉注射、输液等需要垫高患者手部的操作。

工作原理:

在使用时,先将患者的手部套入所述手部固定部21后,伸长所述伸缩杆4使所述手垫部12的左端朝着其右端所在处滑动而形成拱形结构后,进行穿刺,成功穿刺后通过所述前臂固定部22对患者前臂留置针针头所在处进行固定,接着将所述保护垫层3移动至其上的滑槽31位于留置针针尾的开关部件的正下方,并将留置针针尾的开关部件及其连接的部位安置于所述滑槽31内,再通过所述固定片32对留置针的针尾进行固定,固定留置针针尾固定完毕后,收缩所述伸缩杆4致使所述手垫部12的左端滑动至所述手垫部12平铺于所述底座11的顶面上。

在留置针留置期间,需要打开留置针的开关时,解除所述固定片32对留置针的针尾的固定作用后,即可进行留置针开关部件的开关、闭合操作。

每一个患者用过之后,可将手部套体2拆下并对所述手托部1进行消毒后,再换上新的手部套体2,所述手托部1也可单独作为手枕用于静脉注射、输液等需要垫高患者手部的操作。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