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64610发布日期:2019-07-13 09:31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尤其是指一种新型平角经期裤。



背景技术:

一般女性从出生到衰老的人生历程中,月经周期在12岁~51岁期间,这意味着她的一生大概会有2300多天处于经期,卫生巾就成为女性必不可少经期护理用品。卫生巾如果按照使用时间段分,可以分为日用和夜用,但是不管日用还是夜用,必须将卫生巾黏贴在内裤上使用,如此使用方式在夜晚睡觉姿势不对或体育运动时,会出现卫生巾移位而发生侧漏现象。因此在经期量比较大时,穿用内裤式卫生巾可以使女性更安全,更舒适的度过特殊的那几天。

女性经期裤实际上是一种一次性内裤式卫生巾,它将平时女性穿用的内裤与卫生巾结合一体,克服了单独卫生巾可能产生的渗漏以及带来的内裤清洗不便,能够为女性月经期间提供更清洁、方便的防渗漏保护。

从结构上看,一次性女性经期裤主要由表层无纺布、导流层、吸收芯体、弹力环腰、立体护围等几个部分组成,而且现有女性经期裤生产工艺的设计流程大体参照婴儿拉拉裤的设计流程,因而无法形成平角的外观效果。现有涉及到一次性女性经期裤的资料有:cn201520584008.7、cn201420527213.5、cn201520511046.x、cn201810267101.3。

从前述的资料中可以看出,现有一次性女性经期裤大体呈三角形或y形,该形状虽然具有优良的贴合效果,但是,对于夏季穿裙子,如果女性穿着三角形的经期裤,为了防止经期裤外露,外面还需要再穿一个内裤或平角裤,这样夏季使用经期裤会很闷热,因此平角裤设计的经期裤近年来逐渐引起消费者的关注。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结构新颖、能满足不同消费人群需求的特点。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收性物品,具有纵向、以及与纵向相垂直的横向,其包括外包覆层和配置在外包覆层里侧的内吸收结构。其中,外包覆层具备将穿戴者腹侧覆盖的前部、将穿戴者背侧覆盖的后部、以及设置在前部与后部之间的裆部。前部与后部相互重叠、且呈平角形,所述前部与后部的横向两侧缘沿纵向彼此接合形成第一接合部,所述裆部上设有将前部与后部在裆部处彼此接合形成腿部开口的第二接合部。

以上第一接合部、第二接合部的形成方式有多种,如热压成型、超声波成型等等。另外,前文所指的“外包覆层”是指经复合成型后的复合片材,裆部的位置虽然设置在前部与后部之间,但其成形是通过第二接合部将前部与后部在该位置接合而形成的,因此前述前部和后部之范围应理解为“至少将穿戴者腹侧覆盖”、“至少将穿戴者背侧覆盖”。此外,前文所提及的“平角形”也可描述为四角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合部使前部与后部共同围成一腰围开口形状,其分别从所述两侧缘的上端往下端方向延伸。需要指出的是,现有第一接合部的延伸长度远远短于本申请中的对应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接合部呈u形、半圆形、圆弧形、或者多边形,当然第二接合部的具体形状还不限于以上形状。在第二接合部的下方还设有一缺口部,该缺口部的设置更加有利于产品的最终成型,且符合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所述内吸收结构包括正面片材、背面片材、和设置在正面片材和背面片材之间的吸收体;所述正面片材靠近穿戴者一侧上还设有防漏侧围。防漏侧围由防漏侧围片材和设置在防漏侧围片材之间的弹性部件复合而成。由于内吸收结构的具体结构同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多加赘述。另外,内吸收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吸收体和背面片材之间、且沿纵向延伸的裆部弹性构件,通过裆部弹性部件的设置能够赋予内吸收结构在纵向上的弹性伸缩性。

进一步的,内吸收结构与外包覆层之间设置有粘接剂,该粘接剂分别从内吸收结构纵向前后两端往裆部区域方向延伸直至延伸到假想线位置,该假想线位置与裆部边沿存有间隙。换句话说,在内吸收结构与外包覆层重叠的部分区域上设置有粘接剂,该部分区域是指在内吸收结构的纵向前后两端往裆部区域方向延伸,直至延伸到假想线位置,如果将本吸收性物品全部展开以后,在外包覆层的纵向平分线附近设有一重合区,该重合区用于形成前文所述的裆部,其与纵向平分线相平行的两边沿,即裆部边沿与前述假想线之间留有间隙。在配置完粘接剂以后,更直观的说,在内吸收结构的中间位置是不涂胶的。

进一步的,所述外包覆层具有不透液性外层片材、以及设置在外层片材靠近穿戴者一侧的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是指至少在横向上具有弹性的弹性片材或弹性橡筋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更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构件分布在腰围和腰身区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新颖、外观独特的新型吸收性物品,在外观上类似于平角内裤,其具有贴合性能适中,通爽效果好,舒适性高等特点,且为女性经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半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展开图。

图4是图3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1中内吸收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2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半剖视图。

图8是实施例2的展开图。

图9是图8的剖视图。

图10是实施例2中内吸收结构的剖视图。

图11是实施例3的立体图。

图12是实施例3的展开图。

图13是实施例3的半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实施例1,

请一并参阅图1至4,一种吸收性物品1,具有纵向y和横向x,其包括:外包覆层2和配置在外包覆层2里侧的内吸收结构3。

其中,外包覆层2具备将穿戴者腹侧覆盖的前部201、将穿戴者背侧覆盖的后部202、以及设置在前部与后部之间的裆部203。前部201与后部202相互重叠、且呈平角形,所述前部201与后部202的横向两侧缘沿纵向彼此接合形成第一接合部6,该第一接合部6使前部201与后部202共同围成一腰围开口形状,其分别从横向两侧缘的上端往下端方向延伸。

在裆部203上设有将前部201与后部202在裆部203处彼此接合形成腿部开口的第二接合部5。该第二接合部5呈u形,在第二接合部5的下方还设有一缺口部7,该缺口部7的设置更加有利于产品的最终成型,且符合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优选的,第一接合部6、第二接合部5采用热压成型或超声波成型。

以上外包覆层2是指经复合成型后的复合片材,裆部203的位置虽然设置在前部201与后部202之间,但其成形是通过第二接合部5将前部与后部在该位置接合而形成的。

此外,外包覆层2由不透液性外层片材21、弹性片材22和腰围弹性部件23复合组成,弹性片材22复合在外层片材靠近穿着者一侧,腰围弹性部件23以拉伸状态设置于外层片材21上,并由外层片材21沿腰围端部向内包折固定。外包覆层2在纵向y上分为前腰围复合片材25和后腰围复合片材26。将本吸收性物品1全部展开以后,在外包覆层的纵向平分线l1附近设有一重合区a,该重合区a是由前腰围复合片材25和后腰围复合片材26重叠而形成的,其具有与纵向平分线l1相平行的两裆部边沿l2。该实施例中由于弹性片材22的伸缩性能有限,因此在弹性片材与内吸收结构相重合的区域可不作消除弹性处理。

下面结合附图对内吸收结构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

如图5所示,内吸收结构3包括:正面片材31、背面片材32、和设置在正面片材31和背面片材32之间的吸收体33。该吸收体33由吸收芯体331和包覆在吸收芯体外层的吸收芯体包覆片材332组成。在正面片材31靠近穿戴者一侧上还设有防漏侧围,该防漏侧围由防漏侧围片材34和设置在防漏侧围片材34之间的弹性部件35复合而成。

在内吸收结构3的纵向前后两端上还设有覆盖片材24。

在内吸收结构3与外包覆层2之间设置有粘接剂4,该粘接剂4设置在内吸收结构3纵向两端附近、且与裆部边沿l2留有间隙。换句话说,在内吸收结构3与外包覆层2重叠的部分区域b上设置有粘接剂4,该部分区域b是指在内吸收结构3的纵向前后两端往裆部区域方向延伸,直至延伸到假想线l3位置,裆部边沿l2与前述假想线l3之间留有间隙c。在配置完粘接剂以后,更直观的说,在内吸收结构的中间位置不设置粘接剂。图中网格线区域示意了重合区a,斜划线区域示意出部分区域b,空白区域示意出了间隙c。

吸收性物品沿纵向平分线l1折叠使前腰围复合片材25和后腰围复合片材26腰围端部相重叠,由于内吸收结构固定粘接剂4的涂布区域距离前、后腰围复合片材裆部端部具有一定的间隔,故前腰围复合片材25和后腰围复合片材26的裆部端部相重叠,在重叠的前腰围复合片材25和后腰围复合片材26的两侧缘部进行接合,形成第一接合部6;在裆部横向的中心处将前腰围复合片材25和后腰围复合片材26相接合,形成第二接合部5,将第二接合部至裆部端部的前、后腰围复合片材进行裁剪,最终形成所述吸收性物品。

实施例2,

请一并参阅图6至9,一种吸收性物品1’,具有纵向y’和横向x’,其包括:外包覆层2’和配置在外包覆层2’里侧的内吸收结构3’。

其中,外包覆层2’具备将穿戴者腹侧覆盖的前部201’、将穿戴者背侧覆盖的后部202’、以及设置在前部与后部之间的裆部203’。前部201’与后部202’相互重叠、且呈平角形,所述前部201’与后部202’的横向两侧缘沿纵向彼此接合形成第一接合部6’,该第一接合部6’使前部201’与后部202’共同围成一腰围开口形状,其分别从横向两侧缘的上端往下端方向延伸。

在裆部203’上设有将前部201’与后部202’在裆部203’处彼此接合形成腿部开口的第二接合部5’。该第二接合部5’呈u形,在第二接合部5’的下方还设有一缺口部7’。

以上外包覆层2’是指经复合成型后的复合片材,裆部203’的位置虽然设置在前部201’与后部202’之间,但其成形是通过第二接合部5’将前部与后部在该位置接合而形成的。

此外,外包覆层2’由不透液性外层片材21’、内层片材22’、腰围弹性部件23’和腰身弹性部件24’复合组成,所述腰身弹性部件24’以拉伸状态设置于外层片材21’和内层片材22’之间,内层片材22’靠近穿着者一侧;所述腰围弹性部件23’以拉伸状态设置于外层片材21’上,并由所述外层片材21’沿腰围端部向内包折固定。外包覆层2’在纵向y’上分为前腰围复合片材25’和后腰围复合片材26’。将本吸收性物品1’全部展开以后,在外包覆层的纵向平分线l1’附近设有一重合区a’,该重合区a’是由前腰围复合片材25’和后腰围复合片材26’重叠而形成的,其具有与纵向平分线l1’相平行的两裆部边沿l2’。该实施例中由于腰身弹性部件24’的弹性较大,因此在将内吸收结构复合到外包覆层2’上之前还需要在相应位置处进行消除弹性处理。

下面结合附图对内吸收结构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

如图10所示,内吸收结构3’包括:正面片材31’、背面片材32’、和设置在正面片材31’和背面片材32’之间的吸收体33’。该吸收体33’由吸收芯体331’和包覆在吸收芯体外层的吸收芯体包覆片材332’组成。在正面片材31’靠近穿戴者一侧上还设有防漏侧围,该防漏侧围由防漏侧围片材34’和设置在防漏侧围片材34’之间的弹性部件35’复合而成。

在内吸收结构3’的纵向前后两端上还设有覆盖片材24’。

在内吸收结构3’与外包覆层2’之间设置有粘接剂4’,该粘接剂4’设置在内吸收结构3’纵向两端附近、且与裆部边沿l2’留有间隙。换句话说,在内吸收结构3’与外包覆层2’重叠的部分区域b’上设置有粘接剂4’,该部分区域b’是指在内吸收结构3’的纵向前后两端往裆部区域方向延伸,直至延伸到假想线l3’位置,裆部边沿l2’与前述假想线l3’之间留有间隙c’。在配置完粘接剂以后,更直观的说,在内吸收结构的中间位置不设置粘接剂。

本实施例中,图中重合区a’、间隙c’处均设置有腰身弹性部件24’,图中为了清晰表示出上述区域,故而未示出这两处的腰身弹性部件24’。图中网格线区域示意了重合区a’,斜划线区域示意出部分区域b’,空白区域示意出了间隙c’。

吸收性物品沿纵向平分线l1’折叠使前腰围复合片材25’和后腰围复合片材26’腰围端部相重叠,由于内吸收结构固定粘接剂4’的涂布区域距离前、后腰围复合片材裆部端部具有一定的间隔,故前腰围复合片材25’和后腰围复合片材26’的裆部端部相重叠,在重叠的前腰围复合片材25’和后腰围复合片材26’的两侧缘部进行接合,形成第一接合部6’;在裆部横向的中心处将前腰围复合片材25’和后腰围复合片材26’相接合,形成第二接合部5’,将第二接合部至裆部端部的前、后腰围复合片材进行裁剪,最终形成所述吸收性物品。

实施例3,

如图11至13所示,以上内吸收结构3还包括设置在吸收体33和背面片材32之间、且沿纵向延伸的裆部弹性构件8。

其余同实施例1。

以上所述及图中所示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