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多发性脑梗死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2372发布日期:2019-06-13 17:13阅读:9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治疗多发性脑梗死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多发性脑梗死是指脑内有多个缺血性软化梗塞灶而言,又称为多发性脑软化,好发于50~60岁的男性,高血压以及动脉硬化是主要病因。脑梗塞后遗症临床常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口角流涎、肢体浮肿、麻木、疼痛、怕冷、卧床不起、失语、痴呆、饮水上呛、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这种病一旦暴染,久治不愈,给社会、家庭带来长久的痛苦与困扰。

西药治疗多发性脑梗死具有起效快,治疗针对性强的优点,多用于急性期治疗为主要治疗,缺点是作用靶点单一,难以从血液及血管同时作用,而血液及血管同时病变才是多发性脑梗死的根本原因;因此,目前的西药治疗手段难以从根本上达到对多发性脑梗死的治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多发性脑梗死的中药配方,采用保护性温和治疗,从根本上实现多发性脑梗死的治愈,不残、不跛、不手术,治疗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治疗多发性脑梗死的中药配方,包括一君三臣十二佐,一味君药为红参5-15g,三味臣药分别为肉苁蓉15-25g、地榆5-15g、赤芍10-20g,十二位佐药分三组,每组四味、分应三味臣药;

第一组佐药四味,应臣药肉苁蓉,为何首乌10-20g、生地黄10-20g、麦毛冬10-20g、益母草5-15g;

第二组佐药四味,应臣药地榆,为白茅根10-20g、陈皮5-15g、桑白皮10-20g、当归10-20g;

第三组佐药四味,应臣药赤芍,为沙参5-15g、远志5-15g、知母5-15g、丹参10-20g。

优选的,各药的重量份为:红参10g、肉苁蓉20g、地榆10g、赤芍15g、何首乌15g、生地黄15g、麦毛冬15g、益母草10g、白茅根15g、陈皮10g、桑白皮15g、当归15g、沙参10g、远志10g、知母10g、丹参15g。

本发明所述配方的药理如下:

君药红参,性甘、微温,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治肺痰、痛疾,补元气,生脉。

1、臣药肉苁蓉,性甘、微温,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壮阳益髓,补肾。

第一组佐药

(1)佐药何首乌,性苦、涩,微温,消痛肿,补肾,补肝,养血,固精益肾,健筋骨,止心痛,益气血。

(2)佐药生地黄,性甘、寒,破恶血,溺血,饱力断绝,通血脉,益气力,助心胆气,安魂魄,补肾水真阴,心肺除恶血。

(3)佐药麦毛冬,性甘、平,主治心腹结气、伤中、胃络脉绝、燥渴、肺痰、肺热,调经益血,复脉通心,生脉,补元真气,补髓,通肾,除恶气。

(4)佐药益母草,性辛、甘,微温,通血脉,调经脉,填精髓,行滞血,活血破血,消水,内损淤血。

2、臣药地榆,性苦,微温,补绝伤,止痛止汗,通内塞,除渴入下焦,治热血痢、痰恶疮、大小便血症。

第二组佐药

(1)佐药白茅根,性甘、寒,治血闭便血症、淤血寒热、伤寒、肺热水肿、黄疸。

(2)佐药陈皮性甘、酸,温,开胃除胸中膈气,消痰下气,破症瘕,理肺、补肺,补脾胃,破滞气,升降同调。

(3)佐药桑白皮,性甘、寒,崩中绝脉,补虚益气,降气散血,肺喘满,内补不足。

(4)佐药当归,性苦、温,主治客血内塞、破血养新血及症瘕,肠胃冷、心腹诸痛、治痛疸,排脓止痛,和血补虚,补心,通脉。

3、臣药赤芍,性苦、平,通顺血脉,散恶血,逐溅血,消痛肿,固腠理,和血脉,收阴气,止下痢、腹痛,安脾肺。

第三组佐药

(1)佐药沙参,性甘,微寒,治胸痹心腹痛,排脓消肿,清肺火、肺痰,补肺气,补阳生阴。

(2)佐药知母,性苦,寒,去膈中恶,风汗内疸,凉心去热,治阳明火热,泻膀胱,肾经火,喉中腥臭,泻肺火,滋肾水,治命门相火有余。

(3)佐药远志,性苦,温,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去心下膈气,安魂魄,痛疸,益精补阴气。

(4)佐药丹参,性苦,微寒,通关利脉,排脓止痛,治四肢不遂、血邪心烦、瘿赘肿毒,心与包络血分药,破宿血,补新血。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配方,水煎内服,一副药一般服用两天,早中晚至少各服一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我国传统中医药“君臣佐使”的基础理论原则上进行创新,在丰富的中药材中选择适宜的药材进行一君三臣十二佐的配伍。以保护性治疗为指导方向,从根本上对多发性脑梗死进行治疗,无需手术和各种西药的参与,标本兼治,病患在治愈后无后遗症,不残、不跛、不瘫。与传统的西药治疗相比,安全无副作用,治疗成本低廉,降低了国家医保负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所述的中药配方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一种用于治疗多发性脑梗死的中药配方,包括一君三臣十二佐,一味君药为红参,三味臣药分别为肉苁蓉、地榆、赤芍,十二位佐药分三组,每组四味、分应三味臣药;

第一组佐药应肉苁蓉,分别为何首乌、生地黄、麦毛冬、益母草;

第二组佐药应地榆,分别为白茅根、陈皮、桑白皮、当归;

第三组佐药应赤芍,分别为沙参、远志、知母、丹参。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多发性脑梗死的中药配方,各药的重量份为:红参10g、肉苁蓉20g、地榆10g、赤芍15g、何首乌15g、生地黄15g、麦毛冬15g、益母草10g、白茅根15g、陈皮10g、桑白皮15g、当归15g、沙参10g、远志10g、知母10g、丹参15g。

实施例2

各药的重量份为:红参5g、肉苁蓉15g、地榆5g、赤芍10g、何首乌10g、生地黄10g、麦毛冬10g、益母草5g、白茅根10g、陈皮5g、桑白皮10g、当归10g、沙参5g、远志5g、知母5g、丹参10g。

实施例3

各药的重量份为:红参15g、肉苁蓉25g、地榆15g、赤芍20g、何首乌20g、生地黄20g、麦毛冬20g、益母草15g、白茅根20g、陈皮15g、桑白皮20g、当归20g、沙参15g、远志15g、知母15g、丹参20g。

实施例1-3所述的多种药材重量份配伍关系可根据患者病情在上述范围内进行合理调整。

下面将结合具体案例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案例1

2014年5月,发明人母亲病重住县医院,经多方研究、医治,主治医师告之,其母为一体多病,多发性脑梗死,灌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伴感染,双侧动脉窦部粥样斑块,指尖血糖7.0.肠结,脑髓脱梢。要想治好,除非奇迹出现,发明人立马按实施例1所述的方式抓中草药2副,4天后病情好转出院。自出院到2018年12月19号在家逝世期间,再也没有服用过西药及西药相关的任何产品和保健品,而是坚持煎服本发明所述中药。

案例2

2016年申请人在家医治这样一位病人,年龄60多岁,当时特征为脸红,身子无力,自行走路时歪斜,诊断为滞血、滞气引发的阳盛阴虚型初期脑梗塞,申请人按实施例1所述配方开放抓药2副,2副药用完后,病情好转,后续服至今身体康复,完好无疾。

案例3

2017年,病患李家聪自县医院医治出院回家后,其病情未有明显改善,病人家属找到发明人为其医治,病患病症为半边身体已经瘫痪,无任何直觉和反应,脸红,口臭重。其出院报告指出,其为风痰阻经络脑梗死,高血压,内有肠结。申请人告之病患家属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医治的方案,双方签字同意。治疗方案采用中药内服加穴位按摩并用的双重疗法,一个疗程使用实施例1中的中药2副,穴位按摩一周,每天按摩一次。三天后,口臭有所改善,第五天瘫痪侧有知觉,一周后病患可在护理人员陪同下下地活动。但后来因为病患家庭问题放弃继续治疗,而后病患于2个月后去世,终年59。

根据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本发明对于治疗多发性脑梗死、初期脑梗塞、风痰阻经络脑梗死等均具有极好的治疗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