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牛真胃左方变位手术的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33583发布日期:2019-09-21 00:52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牛真胃左方变位手术的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动物医学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治疗牛真胃左方变位的手术器械,具体的说,是指一种用于牛真胃左方变位手术的复位器。



背景技术:

牛真胃变位是指真胃的正常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导致消化系统功能障碍的内科疾病,按真胃变位的位置可分为真胃左方变位和真胃右方变位,1898年出现最早关于奶牛真胃变位的报道以来,奶牛真胃变位在世界各国被报道,发病率逐年增高,同时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牛奶及奶制品的需求量增加, 我国奶牛集约化饲养规模迅速扩大,特别是“三聚氰胺”事件以后,散养奶牛全部进入养殖小区,饲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奶牛的产奶量提高,但由于遗传、品种、疾病及饲养管理水平落后等诸多因素,导致发生真胃变位(特别是真胃左方变位)的病例不断增多,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奶牛发生真胃左方变位时初期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反刍减少,瘤胃蠕动音减弱,排粪量减少,腹泻或粪便呈干稀状交替出现,体温、呼吸基本正常;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左边腹胀,积液,坎窝下陷,食欲废绝,反刍停止,无瘤胃蠕动音,在临床诊断时,于左侧8-13肋间肩关节水平线处进行叩诊和听诊,可以听到清脆的钢管音;在左侧9-11肋间肩关节水平处穿刺,可见红褐色穿刺液,pH值2.5-4.0,根据奶牛的临床病征,结合听诊、叩诊、穿刺,真胃左方变位一般很容易确诊。

真胃左方变位的治疗主要分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分为滚转疗法和药物疗法,滚转疗法是将左方变位奶牛牵到松软的细沙场地,将其放倒右侧横卧,分别捆绑四肢,保护好头部,抓住其前后肢,使其仰卧与地面成45°角,然后以脊柱为中心轴,把奶牛整体向左侧放,再迅速滚转至右侧卧,滚转完毕后检查真胃是否复位,未复位时再反复滚转4-5次,由于此疗法需要人力太多且复发率高,故在临床上已很少使用,药物疗法是针对单纯性真胃变位考虑到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护理等因素时,可以考虑的治疗方法,药物疗法主要包括口服泻剂、促反刍和胃肠运动药及抗酸药等,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胃肠排空,同时可选择性静注钙制剂和口服氯化钾纠正电解质失衡,药物疗法在临床实践中并未取得良好效果,症状缓解后大多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复发率高,一般最后还得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整复,有文献报道用氧溴酸山莨菪碱和安乃近联合应用的药物疗法对48h内发生真胃左方变位的病例治愈率为80.2%,右方变位的治愈率为75.0%,但这仅限于发病早期就及时诊断的病例,另有报道的中西医结合疗法,西药: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维生素B1,中药处方:当归、枳实、青皮、陈皮等水煎后和石蜡油一起灌服,但是并未报道经药物治疗后的效果。

由于手术治疗效果确实,真胃左方变位的治疗现在基本上全部采用手术疗法,目前手术方法区别主要在于打开手术通路的切口不同,主要有腹中线旁右侧切口、右肷部切口、左右肷部双切口及大网膜固定法的左肷部切口,腹中线旁右侧切口有一个非常好的手术视野,在发生粘连时容易剥离,整复固定容易,缝合时需要做减张缝合以对抗腹压的较大张力,右肷部切口适合个体不大的奶牛,在真胃与组织器官发生粘连时手术较为困难,左、右肷部切口需要主治医生和助手一起完成,整复过程简单容易,但是此法对牛造成的创伤较大,影响术后恢复,应用左肷部切口可直接观察到移至左侧的真胃,对同时伴发瘤胃积食等前胃疾病的牛尤为适合,左肷部切口适于大网膜固定法, 左肷部切口的大网膜固定法也是目前绝大多数兽医应用的方法,左肷部切口的大网膜固定法治疗的标准步骤如下:

1.术前准备

术前病牛休息半天;注射反刍针剂,以调节瘤胃兴奋,促进消化,为手术成功做好准备;同时准备手术刀、缝合针线、纱布、止血钳、镊子、塑胶排气管等器材,配制麻醉药品、消毒液和葡萄糖盐溶液等注射药品;必要时术前要给牛补液,强心,用胃导管派出瘤胃内多余的内容物;

2.手术过程

病牛站立保定,腰旁神经干传导麻醉,配合切口局部浸润麻醉,根据之前诊断的真胃变位位置确定手术部位,一般在左侧腹壁剔毛消毒后,于腰椎横突下方30cm、季肋后6-8cm处,作一长15-20cm的垂直切口,

打开腹腔后, 从左侧切口将手伸入腹腔内探查真胃,寻找真胃,术者检查真胃同周围器官组织有无粘连,如有粘连即行分离,如真胃内充满气体和液体则用带有长胶管的针头穿刺真胃,接上注射器或吸引器,抽吸真胃内积滞的气体和部分液体进行减压整复,

牵拉真胃,寻找大网膜,真胃固定线的穿系部位即在靠近胃大弯的大网膜浅层上,用弯圆针系长约1m的10号双股缝线,在靠近胃大弯的大网膜浅层上作第一个水平纽扣预置缝合固定线,双股缝线在网膜上打结,线尾暂时固定在创巾上,在第一个固定线后方3-5cm处的浅层网膜上再作第二个水平纽扣预置缝合固定线,在第二个固定线后方3-5cm处再作第三个水平纽扣预置缝合线,三个预置固定线穿系好后,把三根线拎起,按照前、中、后次序排列,并用止血钳夹持固定于创巾上备用,

然后,术者实施复位,用手掌压住真胃,经瘤胃下方,向右侧腹壁推真胃,使真胃到达正常位置,术者手退出腹腔,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第一个预置固定线的线尾进入腹腔,整个手臂经瘤胃下方进入右侧腹腔,探查并确定固定线在右侧腹壁穿出的位置后,用手指在腹腔内向腹壁外推顶,助手即可确定右侧腹壁上的切口位置,随即助手进行右侧腹壁切口处的剃毛、清洗、消毒和局部浸润麻醉,作一个1cm长的皮肤小切口,用止血钳经皮肤小切口向内戳透腹壁进入腹腔,与此同时,术者手在腹腔内保护止血钳前端,防止误伤内脏,止血钳前端进入腹腔后,助手开张止血钳,术者将固定线尾送入止血钳钳嘴内,并指示助手钳夹固定线,然后助手将固定线缓缓引出右侧腹腔外,按照同样的方法,将第二、第三根固定线引出右侧腹壁外,真胃确认整复后,将三根固定线向外牵拉固定真胃,直到拉不动为止,皮肤小切口处的双股缝线打结在纱布卷上,打结完毕后,减去线尾,对皮肤小切口消毒后进行缝合,最后,进行左侧腹壁切口的缝合,缝合时分层缝合,腹膜、腹横肌连续缝合,再依次缝合腹内斜肌、腹外斜肌,最后再进行皮肤切口结节缝合,每缝完一层缝合部位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涂上抗生素类药物防止术部发炎感染,保持伤口清洁,避免外界不利因素刺激伤口;

3.术后护理

强心补液,保护肝功能,可静脉注射5%糖盐水1000-2000ml,加20%葡萄糖酸钙100ml,VC2g,每天1次,连用3d,同时使用青霉素480万单位,链霉素200万单位,一日2次肌肉注射防感染,此外,术后禁食1d,次日可给青草或优质易消化的青干草,逐渐恢复日常的饲养,最后,术后创口冬天注意防冻,热天注意防蛆。

专利号CN103690269B公开了能设置复位针射程的牛真胃左方变位手术复位装置,其中,包括复位针发射装置和具有绑线孔的复位针,复位针发射装置外缘圆滑,复位针发射装置包括有发射管、位于发射管后方并与发射管连通的弹射部以及扳机,复位针为直针,且复位针后端置于弹射部中,其余部分位于发射管中,且绑线孔位于处于发射管中的针身上;复位针发射装置还设有缝合线锁位器,缝合线锁位器通过锁定缝合线长度控制复位针的射程,虽然能够有效的解决左肷部切口手中出现的创口多问题,但有其不足之处:

1、术者在手持(CN103690269B,设置复位针射程的牛真胃左方变位手术复位装置),伸入牛腹内从牛瘤胃下方经过,将发射管抵在牛右腹内,该装置由扳机控制,在腹腔内向右侧腹壁移动时,若牛突然运动或抖动,术者不慎扣动扳机,复位针很可能落在牛腹中或者刺穿牛的内脏,会对牛造成巨大伤害。

2、术者在手持(CN103690269B,设置复位针射程的牛真胃左方变位手术复位装置),有些牛的体格非常大,那么即使发射管能够触及牛右腹内,那么发射管需要很长,该装置的发射管必然是笔直的,那么触及牛右腹时必定会压迫牛的内脏,会对牛造成伤害。

3、术者在手持(CN103690269B,设置复位针射程的牛真胃左方变位手术复位装置),扣动扳机,弹射部将复位针击出,将第二、第三根固定线引出右侧腹腔,或者每次做手术都需要重新安装复位针,在重新安装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遗失或污染,这样极大的浪费时间,延长手术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用于牛真胃左方变位手术的复位器,使用这种复位器可以在牛真胃左方变位手术时无需在牛腹右侧开口,极大地减小手术对牛的创伤,复位针在牛右腹外侧向牛腹内侧刺入,减少牛腹内传针失误造成的损害,该手术器械细长且圆滑,减轻对内脏器官的压迫,复位针刺入方便,减少手术时间。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牛真胃左方变位手术的复位器,包括探入牛腹中的接收装置及位于牛右腹外侧的推针装置,接收装置包括接收管及连接在接收管后端的探棒,探棒能够柔性折弯,接收管内设置有脱线器,推针装置包括手柄、固定组件以及复位针,复位针通过固定组件设置在手柄的前端,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杆、固定盖,固定杆前端面中心设有与复位针尾部适配的中心盲孔,中心盲孔的周壁上沿轴向方向形成有至少一条贯通的剖沟,剖沟数目为四条,相邻剖沟的夹角为90°,固定杆的前段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固定盖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内螺纹,固定盖的内螺纹与固定杆前段的外螺纹咬合,使盲孔孔径减小夹紧复位针尾部,复位针上设有用于卡住缝合线的卡槽。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脱线器包括推杆、连杆、固定环以及机械爪,推杆两侧分别通过连杆与对应的机械爪连接,推杆两侧设有连接耳板,连杆一端通过销轴与连接耳板连接,其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机械爪后端连接,两个机械爪分别通过枢杆枢设在固定环内,固定环装配在接收管的中部,固定环外壁与接收管内壁过盈配合连接。

上述的卡槽由复位针的侧壁向复位针的尾部倾斜向内凹陷而成。

上述的手柄后端设置有储线仓,储线仓内设置有可转动的绕线轮,储线仓的开口端设置有仓盖,绕线轮上缠绕有缝合线,手柄上设有线孔,线孔连通储线仓和手柄前端面。

上述的绕线轮由集线轴杆及设在集线轴杆两侧的挡圈组成,集线轴杆中心沿轴向方向设置有贯通的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弹簧,位于弹簧两侧设有转轴,转轴的外端部圆滑过渡,储线仓的内周壁上设有与转轴适配的轴孔,绕线轮的中轴线垂直于手柄的中轴线。

上述的两个机械爪的夹合面上各制有夹槽,两个机械爪的夹合面合拢后,复位针可在合拢的夹槽内穿梭。

上述的机械爪的夹槽表面上设置有爪针,缝合线的自由端设置套索。

上述的接收管的前端设置有校准器,校准器包括喇叭状引导口,引导口的缩口部设有细长形的引导管,引导口的前端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一螺纹,接收管的管口内周面上形成有与第一螺纹进行螺纹结合的第二螺纹。

上述的推杆前端设置有圆盘形的推板。

上述的接收管底部设置有磁铁,推杆为铁磁性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牛真胃左方变位手术的复位器,包括探入牛腹中的接收装置及位于牛右腹外侧的推针装置,接收装置包括接收管及连接在接收管后端的探棒,探棒能够柔性折弯,接收管内设置有脱线器,推针装置包括手柄、固定组件以及复位针,复位针通过固定组件设置在手柄的前端,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杆、固定盖,固定杆前端面中心设有与复位针尾部适配的中心盲孔,中心盲孔的周壁上沿轴向方向形成有至少一条贯通的剖沟,剖沟数目为四条,相邻剖沟的夹角为90°,固定杆的前段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固定盖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内螺纹,固定盖的内螺纹与固定杆前段的外螺纹咬合,使盲孔孔径减小夹紧复位针尾部,复位针上设有用于卡住缝合线的卡槽,使用这种复位器可以在牛真胃左方变位手术时无需在牛腹右侧开口,极大地减小手术对牛的创伤,复位针在牛右腹外侧向牛腹内侧刺入,减少牛腹内传针失误造成的损害,该手术器械细长且圆滑,减轻对内脏器官的压迫,复位针刺入方便,减少手术时间。

本发明的具有以下优点:

1、包括探入牛腹中的接收装置及位于牛右腹外侧的推针装置,复位针接收装置,整个装置边缘光滑,不会刮伤牛内脏,更加安全;

3、操作简单,将接收装置的接收管抵压在牛右腹内侧,助手在牛右腹外侧通过推针装置,将复位针带着缝合线刺入牛右腹内侧的接收装置内,减少人手工作业的不稳定性,降低出错率;

4、复位针接收装置很细小,有效的避开了牛的内脏器官,探棒可以根据牛的体型由术者自主决定进入牛腹腔内的长度,即使体格很大的牛,也能将复位针接收装置送至目标位置,而不是受到手术器材的制约;

本发明的复位器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助手在牛右腹部复位针应当穿入的位置上进行剃毛清洗消毒,术者将接收装置伸入牛腹内从牛瘤胃下方经过,将接收管端盖抵在牛右腹内,向外按压,助手进行位置确认并引导术者将接收管抵到正确位置;位置正确后,助手将缝合线的自由端部结成套索状,将套索卡在复位针的卡槽中,助手将推针装置的复位针针尖靠近牛右腹外侧,复位针针尖与接收管中心相对准,将复位针刺穿牛皮进入接收管中,复位针在进入接收管时,校准器对复位针进行引导,使复位针对准推杆,继续向内推进复位针,复位针针尖与推杆前端推板相抵并向后推动推杆,推杆通过连杆使两个机械爪旋转合拢,推杆与磁铁间距减小,磁铁吸引推杆自动向后移动,两个机械爪的夹合面合拢后,爪针能够勾住缝合线端部的套索,将复位针向后拉动,缝合线脱离复位针,使复位针退出接收管,复位针退至牛腹外,缝合线存留在接收装置的接收管内,将接收装置退出牛腹,将缝合线剪断,术者甩动接收管,推杆与磁铁分离,推杆向接收管的前端移动,推杆通过连杆使两个机械爪旋转张开,依照第一次操作,再寻找第二及第三个固定点,引出缝合线,术者再将缝合线依次固定在真胃旁的网膜上,固定好后,助手拉线,术者也一起将真胃带向右侧,并防止牵拉过程中真胃扭转,直至助手完全拉不动线为止,将缝合线固定在牛身上,并做好保护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接收装置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推针装置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接收装置的右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固定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至图5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接收装置1、接收管11、探棒12、校准器13、引导口14、引导管15、磁铁16、推针装置2、手柄21、固定组件22、复位针23、固定杆24、固定盖25、中心盲孔26、剖沟27、卡槽28、线孔29、脱线器3、推杆31、连杆32、固定环33、机械爪34、连接耳板35、枢杆36、夹槽37、爪针38、推板39、储线仓4、绕线轮41、仓盖42、集线轴杆43、挡圈44、安装孔45、弹簧46、转轴47、轴孔48、缝合线5、套索5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

一种用于牛真胃左方变位手术的复位器,包括探入牛腹中的接收装置1及位于牛右腹外侧的推针装置2,接收装置1包括接收管11及连接在接收管11后端的探棒12,探棒12能够柔性折弯,有效的避开了牛的内脏器官,探棒可以根据牛的体型由术者自主决定进入牛腹腔内的长度,即使体格很大的牛,也能将复位针接收装置送至目标位置,而不是受到手术器材的制约,接收管11内设置有脱线器3,推针装置2包括手柄21、固定组件22以及复位针23,复位针23通过固定组件22设置在手柄21的前端,固定组件22包括固定杆24、固定盖25,固定杆24后端固定在手柄21的前端,手柄21的前端面上设置有中心孔,固定杆24后端嵌装在中心孔内,固定杆24前端面中心设有与复位针23尾部适配的中心盲孔26,复位针23尾部插在中心盲孔26内,中心盲孔26的周壁上沿轴向方向形成有至少一条贯通的剖沟27,剖沟27数目为四条,相邻剖沟27的夹角为90°,固定杆24的前段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固定盖25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内螺纹,固定盖25的内螺纹与固定杆24前段的外螺纹咬合,使盲孔孔径减小夹紧复位针尾部,复位针23上设有用于卡住缝合线5的卡槽28,缝合线5卡在复位针23的卡槽28处,接收装置1的接收管11抵在牛右腹内侧,复位针23刺穿牛皮进入接收装置1的接收管11内,脱线器3将复位针23上的缝合线5卡住,复位针23退至牛腹外,缝合线5存留在接收装置1的接收管11内。

实施例中,脱线器3包括推杆31、连杆32、固定环33以及机械爪34,推杆31两侧分别通过连杆32与对应的机械爪34连接,推杆31两侧设有连接耳板35,连杆32一端通过销轴与连接耳板35连接,其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机械爪34后端连接,两个机械爪34分别通过枢杆36枢设在固定环33内,固定环33装配在接收管11的中部,固定环33外壁与接收管11内壁过盈配合连接,推杆31前后位移控制机械爪34的开合,复位针23刺穿牛皮进入接收装置1的接收管11内,复位针23针尖与推杆31前端相抵并向后推动推杆31,推杆31通过连杆32使两个机械爪34旋转合拢。

实施例中,卡槽28由复位针23的侧壁向复位针23的尾部倾斜向内凹陷而成,在复位针23退出时,缝合线便会与复位针23脱离,卡槽28不会对缝合线产生拉扯力。

实施例中,手柄21后端设置有储线仓4,储线仓4内设置有可转动的绕线轮41,储线仓4的开口端设置有仓盖42,绕线轮41上缠绕有缝合线5,手柄21上设有线孔29,线孔29连通储线仓4和手柄21前端面,有利于缝合线的存储。

实施例中,绕线轮41由集线轴杆43及设在集线轴杆43两侧的挡圈44组成,集线轴杆43中心沿轴向方向设置有贯通的安装孔45,安装孔45内设置有弹簧46,位于弹簧46两侧设有转轴47,转轴47的外端部圆滑过渡,储线仓4的内周壁上设有与转轴47适配的轴孔48,绕线轮41的中轴线垂直于手柄21的中轴线,在拉扯缝合线时,绕线轮41旋转更顺畅。

实施例中,两个机械爪34的夹合面上各制有夹槽37,两个机械爪34的夹合面合拢后,复位针23可在合拢的夹槽37内穿梭,防止机械爪34卡住复位针23。

实施例中,机械爪34的夹槽37表面上设置有爪针38,缝合线5的自由端部设置套索51,两个机械爪34的夹合面合拢后,爪针38能够勾住缝合线5端部的套索51,使缝合线5固定更加牢固,在拉扯缝合线5时,缝合线5不会脱离机械爪34。

实施例中,接收管11的前端设置有校准器13,校准器13包括喇叭状引导口14,引导口14的缩口部设有细长形的引导管15,引导口14的前端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一螺纹,接收管11的管口内周面上形成有与第一螺纹进行螺纹结合的第二螺纹,复位针23刺入接收管11时,校准器13对复位针23进行引导,使复位针23对准推杆31。

实施例中,推杆31前端设置有圆盘形的推板39,有利于复位针23对准推杆31。

实施例中,接收管11底部设置有磁铁16,推杆31为铁磁性材料制成,在复位针23推动推杆31时,使推杆31与磁铁16间距减小,磁铁16吸引推杆31自动向后移动,减少复位针23刺入深度。

本发明的复位器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助手在牛右腹部复位针应当穿入的位置上进行剃毛清洗消毒,术者将接收装置1从牛腹左侧切口伸入牛腹内从牛瘤胃下方经过,将接收管11端盖抵在牛右腹内,向外按压,助手进行位置确认并引导术者将接收管11抵到正确位置;位置正确后,助手将缝合线5的自由端部结成套索状,将套索51卡在复位针23的卡槽28中,助手将推针装置2的复位针23针尖靠近牛右腹外侧,复位针23针尖与接收管11中心相对准,将复位针23刺穿牛皮进入接收管11中,复位针23在进入接收管11时,校准器13对复位针23进行引导,使复位针23对准推杆31,继续向内推进复位针23,复位针23针尖与推杆31前端推板39相抵并向后推动推杆31,推杆31通过连杆32使两个机械爪34旋转合拢,推杆31与磁铁16间距减小,磁铁16吸引推杆31自动向后移动,两个机械爪34的夹合面合拢后,爪针38能够勾住缝合线5端部的套索51,将复位针23向后拉动,缝合线5脱离复位针23,使复位针23退出接收管11,复位针23退至牛腹外,缝合线5存留在接收装置1的接收管11内,将接收装置1退出牛腹,将缝合线剪断,术者甩动接收管11,推杆31与磁铁16分离,推杆31向接收管11的前端移动,推杆31通过连杆32使两个机械爪34旋转张开,依照第一次操作,再寻找第二及第三个固定点,引出缝合线,术者再将缝合线依次固定在真胃旁的网膜上,固定好后,助手拉线,术者也一起将真胃带向右侧,并防止牵拉过程中真胃扭转,直至助手完全拉不动线为止,将缝合线固定在牛身上,并做好保护工作。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已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都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