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下胫腓分离“8”字环扎的骨固定系统及其拉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63846发布日期:2019-07-13 09:28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用于下胫腓分离“8”字环扎的骨固定系统及其拉紧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下胫腓分离“8”字环扎的骨固定系统及其拉紧器。



背景技术:

踝关节作为一个负重关节,在步行、站立、跑跳等姿势下都承受着很大的负荷,下胫腓联合对维持踝穴的完整性及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踝关节骨折按照lauge-hansen的分类,其中旋后外旋、旋前外展型骨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胫腓联合的损伤,这类损伤约占踝关节骨折60%以上。下胫腓联合分离后破坏了踝关节的稳定性,踝穴增宽,距骨外移,则单位面积所受压力明显增加,距骨外移1mm,胫距接触面下降42%加,如不及时治疗,晚期出现疼痛、肿胀及创伤性关系炎改变,导致患者劳动力丧失,严重影响生活、工作以至于影响社会、家庭。

因踝关节损伤经常伴有下胫腓分离,对此类损伤的固定主要是使用下胫腓螺钉、螺栓,此类固定装置通过在胫腓骨上横向打入螺钉或钻孔安装螺栓,但它的弊病是复位不可靠,容易产生松动滑丝,术后仍然存在脱位。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用于下胫腓分离“8”字环扎的骨固定系统及其拉紧器,通过环扎钢缆进行下胫腓联合复位,且环扎钢缆在胫骨内的硬质管材中交叉使环扎钢缆形成“8”字,利用拉紧器实现环扎钢缆的拉紧,操作方便,也有利于医务人员对环扎钢缆的拉力控制,保证环扎钢缆不容易产生松动滑移,下胫腓分离复位固定可靠;在骨折稳定性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早期下地负重行走,规避了采用位置螺钉固定时在螺钉取出前负重行走容易造成螺钉断裂的问题,避免了二次手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用于下胫腓分离“8”字环扎的骨固定系统,包括接骨板、用于固定下胫腓的环扎钢缆和两个设置于胫骨内的硬质管材,两个硬质管材交叉穿设于胫骨内,环扎钢缆直径小于硬质管材的内径;接骨板上设置有多个钉孔,接骨板通过锁定螺钉固定于腓骨上;环扎钢缆套住腓骨上的接骨板,环扎钢缆的两端分别于硬质管材中空内腔穿过使环扎钢缆交叉成“8”字后,在背向腓骨的胫骨一侧用锁扣锁紧。

进一步地,硬质管材为通道螺钉,通道螺钉包括钉帽和钉杆,钉杆远端外壁设置有螺纹,钉帽上设置有用于旋转通道螺钉的刀口;通道螺钉沿中轴线设置有贯穿钉帽和钉杆的通孔。

进一步地,通道螺钉的通孔直径为1.5mm。

进一步地,固定于腓骨远端的接骨板的端头横向设置有多个限位槽,限位槽位于远离腓骨的接骨板表面。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下胫腓分离“8”字环扎的拉紧器,包括第一铰接杆和调节螺杆,其特征在于:第一铰接杆中部位置设置有与调节螺杆相匹配的螺纹孔,螺纹孔垂直于第一铰接杆长度方向,调节螺杆穿设于螺纹孔内;第一铰接杆的两个端头对称铰接有张拉片,两个张拉片与调节螺杆位于同一平面;调节螺杆的一个端头设置有第二铰接杆,第二铰接杆中部位置设置有直径大于调节螺杆直径的通孔,调节螺杆上固定有两个定位块,第二铰接杆位于两个定位块之间;第二铰接杆的端头对称铰接有两个连杆,两个连杆分别铰接于两个张拉片上;两个张拉片的相背向的一侧均设置有可将环扎钢缆固定的卡线机构。

进一步地,张拉头的端部与卡线机构之间设置有导线槽。

进一步地,卡线机构包括固定于张拉片上的螺栓,螺栓中部位置设置有可供环扎钢缆穿过的穿线孔,螺栓上螺纹连接有旋钮卡头。

进一步地,远离第二铰接杆的调节螺杆的端头设置有旋转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环扎钢缆进行下胫腓联合复位,且环扎钢缆在胫骨内的硬质管材中交叉使环扎钢缆形成“8”字,下胫腓分离复位固定可靠;在骨折稳定性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早期下地负重行走,规避了采用位置螺钉固定时在螺钉取出前负重行走容易造成螺钉断裂的问题,避免了二次手术。在对环扎钢缆拉紧时,利用张拉片上的卡线机构将固定胫骨和腓骨的环扎钢缆的两端交叉固定后,通过旋转调节螺杆控制张拉片的开合度,实现环扎钢缆的拉紧,操作方便,也有利于医务人员对环扎钢缆的拉力控制,满足下胫腓联合固定的同时,保证环扎钢缆不容易产生松动滑移。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用于下胫腓分离“8”字环扎的骨固定系统的俯视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用于下胫腓分离“8”字环扎的骨固定系统的侧视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1中通道螺钉沿中轴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1中接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中用于下胫腓分离环扎的拉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张拉片的侧视图;

图7为实施例2中卡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中拉紧器对环扎钢缆拉紧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接骨板;2、环扎钢缆;3、硬质管材;4、锁定螺钉;5、锁扣;6、钉帽;7、钉杆;8、限位槽;9、胫骨;10、腓骨;11、第一铰接杆;12、调节螺杆;13、张拉片;14、第二铰接杆;15、定位块;16、连杆;17、导线槽;18、螺栓;19、穿线孔;20、旋钮卡头;21、旋转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用于下胫腓分离“8”字环扎的骨固定系统,包括接骨板1、用于固定下胫腓的环扎钢缆2和两个设置于胫骨9内的硬质管材3,两个硬质管材3交叉穿设于胫骨9内,环扎钢缆2直径小于硬质管材3的内径;接骨板1上设置有多个钉孔,接骨板1通过锁定螺钉4固定于腓骨10上;环扎钢缆2套住腓骨10上的接骨板1,环扎钢缆2的两端分别于硬质管材3中空内腔穿过使环扎钢缆2交叉成“8”字后,在背向腓骨10的胫骨9一侧用锁扣5锁紧。

本实施例中,患者产生下胫腓分离后,将接骨板1通过锁定螺钉4固定在腓骨10上,然后在胫骨9腓切迹(胫骨9远端膨大,横断面呈四方形,外侧有一凹陷的关节面称腓切迹)两侧也就是volkman结节和chaput结节部交叉钻孔,两个钻孔位置紧靠但互不连通,然后在孔内安装硬质管材3;再进行下胫腓联合复位,然后使环扎钢缆2中部位置与接骨板1贴合,环扎钢缆2的两个端头分别从volkman结节和chaput结节部的两个硬质管材3端头穿入,环扎钢缆2通过两个硬质管材3交叉穿出,穿出硬质管材3的环扎钢缆2的两个端头在背向腓骨10的胫骨9一侧通过拉紧器拉紧,用锁扣5锁紧固定,形成“8”字,最后用钢缆钳剪除多余的环扎钢缆。本发明通过环扎钢缆2进行下胫腓联合复位,且环扎钢缆2在胫骨9内的硬质管材3中交叉使环扎钢缆2形成“8”字,复位固定可靠,达到良好的功能恢复;且在骨折稳定性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早期下地负重行走;规避了现有下胫腓分离的手术采用位置螺钉固定时在螺钉取出前负重行走容易造成螺钉断裂的问题,避免了二次手术。

本实施例中锁扣5采用可同时插入两段环扎钢缆2的钢制套管,在将环扎钢缆2两个端头交叉固定前,事先将环扎钢缆2的两个端头交叉穿过钢制套管,然后再用拉紧器拉紧并控制拉力,拉紧后用卡钳将钢制套管压瘪后,使钢制套管将环扎钢缆2咬合,实现环扎钢缆2的锁紧固定。

参见图1和图3,本实施例采用的硬质管材3为通道螺钉,通道螺钉包括钉帽6和钉杆7,钉杆7远端外壁设置有螺纹,钉帽6上设置有用于旋转通道螺钉的刀口;通道螺钉沿中轴线设置有贯穿钉帽6和钉杆7的通孔。通道螺钉的远端外壁设置的螺纹,可以与胫骨9之间产生作用力,不会使通道螺钉滑出胫骨9。在打入通道螺钉前,先用钻头在胫骨9上对应的位置钻出略小于通道螺钉外径的孔,然后用改锥将通道螺钉旋入胫骨9内;本实施例采用的通道螺钉的通孔直径为1.5mm,对应的环扎钢缆2的直径1.2mm。

参见图3和图4,固定于腓骨10远端的接骨板1的端头横向设置有多个限位槽8,限位槽8位于远离腓骨10的接骨板1表面。腓骨10远端对应的接骨板1背离腓骨10的外面采用横向的限位槽8设计,可以防止环扎钢缆2过度滑动,还可以让环扎钢缆2和接骨板1间有一定生理性微动,规避了采用且刚性的螺钉或螺栓固定不利于韧带本身生理愈合特性的修复。

实施例2:

参见图5和图8,用于下胫腓分离“8”字环扎的拉紧器,包括第一铰接杆11和调节螺杆12,第一铰接杆11中部位置设置有与调节螺杆12相匹配的螺纹孔,螺纹孔垂直于第一铰接杆11长度方向,调节螺杆12穿设于螺纹孔内;第一铰接杆11的两个端头对称铰接有张拉片13,两个张拉片13与调节螺杆12位于同一平面;调节螺杆12的一个端头设置有第二铰接杆14,第二铰接杆14中部位置设置有直径大于调节螺杆12直径的通孔,调节螺杆12上固定有两个定位块15,第二铰接杆14位于两个定位块15之间;第二铰接杆14的端头对称铰接有两个连杆16,两个连杆16分别铰接于两个张拉片13上;两个张拉片13的相背向的一侧均设置有可将环扎钢缆2固定的卡线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下胫腓联合复位后,用环扎钢缆2绕过胫骨9和腓骨10,然后将环扎钢缆2的两个端头交叉固定于两个卡线机构上;因张拉片13铰接于第一铰接杆11上,通过旋转调节螺杆12带动第二铰接杆14伸缩,从而铰接于第二铰接杆14与张拉片13之间的连杆16带动张拉片13开合,实现对环扎钢缆2的拉紧与放松。医务人员可通过第一铰接杆11与第二铰接杆14之间的间距变化判断环扎钢缆2的拉力,或者也可通过旋转调节螺杆12的用力程度判断环扎钢缆2的拉力,使其满足对下胫腓的稳定环扎的同时,不会出现过拉的情况。拉紧后用锁扣5将两个张拉片13之间的互相重合的环扎钢缆2锁紧成环。本发明利用张拉片13上的卡线机构将固定胫骨9和腓骨10的环扎钢缆2的两端交叉固定后,通过旋转调节螺杆12控制张拉片13的开合度,实现环扎钢缆2的拉紧,操作方便,也有利于医务人员对环扎钢缆2的拉力控制,满足下胫腓联合固定的同时,保证环扎钢缆2不容易产生松动滑移。

参见图5、图6和图8,张拉头的端部与卡线机构之间设置有导线槽17,可以在拉紧过程中将环扎钢缆2卡在导线槽17内,规避了环扎钢缆2拉紧过程中环扎钢缆2在张拉片13的外侧打滑,进一步保证了环扎钢缆2的拉力。

参见图5和图6,本实施例的卡线机构包括固定于张拉片13上的螺栓18,螺栓18中部位置设置有可供环扎钢缆2穿过的穿线孔19,螺栓18上螺纹连接有旋钮卡头20。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先将环扎钢缆2的两个端头交叉穿过两个螺栓18的穿线孔19内,调整环扎钢缆2的尺寸,然后通过旋转旋钮卡头20将环扎钢缆2固定在螺栓18的穿线孔19内,拉紧过程中环扎钢缆2不易产生滑动。

参见图5,远离第二铰接杆14的调节螺杆12的端头设置有旋转把手21,通过旋转把手21控制调节螺杆12的旋转,调节螺杆12的旋转更为省力,也便于医务人员的操作。

如上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发明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