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轮椅的多功能座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96752发布日期:2019-07-31 09:28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轮椅的多功能座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轮椅的活动桌板机构,属于桌椅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轮椅是病人或老人普遍使用的代步工具,由于病人或老人行动不便,生活中如吃饭、喝水等日常活动均需在轮椅上进行,因此设计一种多功能的轮椅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的座椅装置,该装置设有可收纳和组装的桌板、可多角度调节的扶手和上下调节的腿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轮椅的多功能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扶板、t型板、扶手、桌板、座板、腿托、踏板和踏板管,两所述侧扶板一端设有角度调节装置,并通过角度调节装置铰接于座板两侧,所述t型板由横板和竖板互相垂直连接而成,侧扶板上设有竖直设置的插孔,前部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竖板滑动连接在插孔内,竖板内部设有第一锁止机构,所述扶手滑动连接在横板上,且前端内侧设有第二插槽;所述桌板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桌板和第二桌板,第一桌板和第二桌板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侧扶板的第一插槽内,第一、第二桌板一端分别设有互相配合的凹形槽和凸形槽,另一端可插入第二插槽;所述踏板管固定连接在座板与踏板之间,所述腿托滑动连接在踏板管上,腿托上设有第二锁止机构。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计为:所述第一插槽内部设有顶出压簧,所述顶出压簧一端固定在第一插槽内,另一端可紧抵在桌板一端;所述侧扶板在第一插槽开口处设有按钮槽,所述按钮槽内设有桌板按钮和按钮压簧,所述按钮压簧一端固定在按钮槽内,另一端固定在桌板按钮一端,所述桌板按钮滑动连接在按钮槽内,另一端可伸出按钮槽,所述桌板另一端可紧抵在桌板按钮伸出按钮槽部分的一侧。

所述第二插槽内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内设有挡块和挡块压簧,挡块压簧一端固定在盲孔内,另一端固定在挡块上,挡块滑动连接在第二盲孔内,且一端可伸出第二盲孔,所述桌板另一端在与挡块相对应处设有凹槽。

所述第一锁止机构包括限位杆和扶手压簧,所述插孔一侧内壁设有若干定位槽,所述竖板为中空结构,一侧底部设有第一通孔,另一侧顶部设有第二通孔,限位杆位于竖板内部,所述限位杆中部与竖板铰接,底部可伸出第一通孔并抵住定位槽,扶手压簧设置于限位杆顶部一侧,限位杆顶部另一侧铰接有扶手按钮,所述扶手压簧一端与竖板连接,另一端与限位杆连接,所述扶手按钮可在扶手压簧作用下伸出第二通孔。

所述扶手上设有槽孔,槽孔两内侧设有相对设置的波浪齿,所述横板上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固定有阻尼板,所述阻尼板两侧设有与波浪齿配合的弹性齿,所述扶手通过波浪齿与弹性齿的啮合滑动连接在连接座上。

所述阻尼板下表面与连接座上表面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槽孔两内侧设有滑板,所述滑板位于波浪齿下方,两滑板滑动连接于阻尼板与连接座之间的间隙内。

所述扶手前端设有杯托,所述杯托顶部设有横截面呈矩形的凸台,所述凸台上滑动连接有杯托压簧和浮动齿,所述杯托压簧一端紧抵在杯托上,另一端紧抵在浮动齿底部,所述浮动齿顶部设有齿,所述扶手底部设有与浮动齿相配合的第一内齿,所述凸台轴线处设有第一销孔,扶手在对应位置设有第二销孔,所述杯托通过销钉穿过第一、第二销孔连接在扶手上,并与扶手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锁止机构包括腿托按钮、固定板、腿托压簧和锁止铁片,所述腿托包括套管和固定在套管两侧的托板,腿托通过套管套设在踏板管上,并与踏板管滑动连接,所述套管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踏板管设有若干限位孔,所述固定板固定在套管上,所述腿托按钮位于固定板前侧且上部铰接在固定板上,所述锁止铁片位于固定板后侧且中部铰接在固定板上,所述腿托压簧一端固定在固定板后侧,另一端紧抵在锁止铁片顶部,锁止铁片顶部可在腿托压簧作用下伸出第三通孔并紧抵在限位孔内,锁止铁片底部可在腿托压簧作用下紧抵在腿托按钮底部后侧。

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浮动齿轮、侧扶板压簧、固定齿套、固定座和侧扶板按钮,所述侧扶板内侧设有齿槽,齿槽内设有与浮动齿轮相配合的侧扶板齿,所述固定齿套一端固定在固定座上,另一端开口,所述固定座固定在座板上,固定齿套内设有与浮动齿轮配合的第二内齿,固定齿套盖设在齿槽上,并与齿槽转动连接,固定齿套与齿槽之间形成浮动齿腔,所述压簧与浮动齿轮均设置于浮动齿腔内,且压簧位于固定齿套与浮动齿轮之间,浮动齿轮两端分别与侧扶板齿和第二内齿啮合,齿槽内部设有通孔,按钮设置于侧扶板外侧,且一端穿过通孔紧抵在浮动齿轮上,按动按钮可推动浮动齿轮向固定齿套一侧滑动并与侧扶板齿分离,放松按钮,压簧可推动浮动齿轮向齿槽一侧滑动并与侧扶板齿啮合。

所述固定齿套轴部设有连接杆,连接杆轴部设有第三销孔,所述浮动齿轮轴部设有齿轮孔,所述齿槽内部设有第四销孔,所述连接杆一端依次穿过压簧和齿轮孔后抵在齿槽内,固定齿套通过销钉依次穿过第三、第四销孔连接在齿槽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座椅装置中桌板分为两块,分别收纳于侧扶板内,不影响轮椅的正常使用,也不占用空间;两桌板拼接后可设置于两侧扶手上,便于使用;侧扶板通过角度调节装置铰接在座板上,使得侧扶板可调节角度,进而可调节位于侧扶板上的扶手的支撑位置,扶手通过t型板可前后上下滑动于侧扶板上,从而使扶手进行多角度调节,以适应不同的使用者;腿托可滑动连接在踏板管上,可对腿部不同的位置进行支撑。

本发明的座椅装置中两桌板分别设置于两侧的侧扶板内,使得两侧侧扶板、扶手及各零部件的结构相同,便于对个部件开模生产,生产效率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座椅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座椅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座椅装置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座椅装置中桌板与侧扶板结构爆炸图;

图5为本发明中桌板与侧扶板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a-a面的剖视图;

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座椅装置中桌板的凹形槽与凸形槽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座椅装置中桌板与扶手安装俯视图;

图10为图9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座椅装置中桌板与扶手安装主视图;

图12为图11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座椅装置中扶手与侧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座椅装置中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结构爆炸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座椅装置中扶手与杯托的结构爆炸图;

图18为图17的局部放大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座椅装置中扶手与杯托的剖视图;

图20为图19的局部放大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座椅装置中腿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的局部放大图;

图23本发明实施例座椅装置中腿托的剖视图;

图24为图23的局部放大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座椅装置中角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座椅装置中角度调节装置的剖视图。

图27为图26中浮动齿轮主视图;

图28为图27的后视图;

图29为图27中浮动齿轮上的齿的俯视图。

图中:1-侧扶板,11-第一插槽,12-第一盲孔,13-侧扶板主体,131-盖板,14-插孔,15-第一按钮槽,2-扶手,21-第二插槽,22-第二盲孔,3-桌板,31-凹形槽31,32-凸形槽,33-限位槽,4-顶出压簧,5-第一按钮,51-按钮压簧,52-侧翼,6-挡块,61-挡块压簧,;7-t型板71-横板,72-竖板,721-第一通孔,侧扶板16-定位槽,722-限位杆,723-铰接点,724-限位块,725-安装柱,726-扶手压簧,727-第二按钮;23-槽孔,24-波浪齿,25-滑板,26-导向槽,侧扶板21-连接座,22-螺纹孔,27-阻尼板,271-弹性齿,272-导向片,,273-压板,274-螺栓;28-凹槽,29-空腔,8-杯托,81-托体,82-连接板,83-第一凸台,84-连接柱,85-杯托压簧,86-浮动齿,87-销钉,88-螺母;9-腿托,91-套管,92-托板,93-第三通孔,94-第二按钮,941定位槽,95-固定板,951-铁片槽,96-锁止铁片,961-凸块,962-第二凸台,97-腿托压簧;17-齿槽,171-侧扶板齿,18-圆形凹槽,181-按钮孔,19-第二按钮槽,10-浮动齿轮,101-齿轮孔,102-弹簧槽,20-固定齿套,201-内齿,202-连接杆,203-第三凸台,204-侧扶板压簧,30-固定座,40-第三按钮,401-推杆,402-弹簧片,50座板,60-踏板管,601-定位孔,70-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轮椅的多功能座椅装置,包括侧扶板1、t型板7、扶手2、桌板3、座板50、杯托8、腿托9、踏板70和踏板管60。两侧扶板1一端设有角度调节装置,并通过角度调节装置铰接于座板50两侧,t型板7由横板71和竖板72互相垂直连接而成。

结合图4所示,侧扶板1上设有竖直设置的插孔14,前部设有第一插槽11,竖板72滑动连接在插孔14内,竖板72内部设有第一锁止机构,扶手2滑动连接在横板71上,扶手2前端底部设有杯托8;踏板管60固定连接在座板50与踏板70之间,腿托9滑动连接在踏板管60上,腿托9上设有第二锁止机构。

侧扶板1包括侧扶板主体13和盖设在侧扶板主体一侧的盖板131,盖板131盖在侧扶板主体13上后,侧扶板前部形成第一插槽11,侧扶板主体13在第一插槽11的开口处一侧设有第一按钮槽15。

结合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座椅装置中,桌板3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桌板和第二桌板,第一桌板和第二桌板分别设置于两侧扶板1的第一插槽11内,并与第一插槽滑动连接,结合图6所示,第一插槽11内侧底部设有两第一盲孔12,两第一盲孔12内分别设有一顶出压簧4,顶出压簧4一端固定在第一盲孔12内,另一端紧抵在桌板3一端,两顶出压簧4互相平行设置,可保证桌板3受力均匀;结合图4所示,所述第一按钮5滑动连接在第一按钮槽15内,按钮压簧51一端固定在第一按钮槽15内,另一端紧抵在第一按钮5一端,第一按钮槽15开口两侧设有向开口中部延伸的挂边,第一按钮5两侧设有侧翼52,所述侧翼52一端可紧抵在挂边内侧,从而可将按钮5限制在按钮槽内,如图7所示,按钮5的运动方向与桌板3的运动方向相垂直。在自然状态下,第一按钮5在按钮压簧51作用下另一端可伸出第一按钮槽15,并挡住第一插槽11开口,从而可将桌板3限制在第一插槽11内,此时,桌板3一端压缩顶出压簧4,另一端紧抵在第一按钮5一侧;当按动第一按钮5时,第一按钮5压缩按钮压簧51,第一按钮5另一端可滑出第一插槽11开口的范围,从而露出第一插槽开口,桌板3可在顶出压簧4作用下从第一插槽11内弹出。

结合图8所示,两桌板3另一端分别设有互相配合的凹形槽31和凸形槽32。将桌板3取出后,可通过凹形槽31和凸形槽32将两桌板进行拼接,所述凸形槽纵截面呈z字型,凹形槽中部设有开口,拼装时将凸形槽从底部穿过凹形槽的开口,并卡设在凹形槽内,从桌板上方施加压力,凹形槽31和凸形槽32可形成互锁,从下方施加压力,凹形槽31和凸形槽32可互分离;拼接后两桌板的另一端可分别插入两扶手2内。。

本实施例中,扶手2前端内侧设有第二插槽21,第二插槽21在扶手的内侧和前端设有开口,桌板3一端可插入第二插槽21内(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二插槽21内侧底部设有第二盲孔22,挡块压簧61一端固定在第二盲孔22内,另一端固定在挡块6上,挡块6滑动连接在第二盲孔22内,且一端可伸出第二盲孔,桌板3一端端部设有限位槽33,所述限位槽33宽度由内向外逐渐增加,并呈等腰梯形,挡块6伸出第二盲孔一端端部形状与限位槽33形状相匹配(如图9和图10所示),当将桌板3插入第二插槽21时,桌板3通过挡块6的斜面将挡块6推入第二盲孔22,当桌板3插入至限位槽33位置与挡块6位置重合时,挡块6在挡块压簧61作用下伸出第二盲孔22,并与限位槽33嵌合,对桌板3进行限位,反之,当抽出桌板3时,限位槽33的斜面推动挡块6的斜面将挡块6推入第二盲孔22内,从而可抽出桌板3。本实施例中桌板3一端截面呈l字型(如图9所示),第二插槽21形状与桌板3匹配,当桌板3插入第二插槽21后,桌板3不易左右移动。

本实施例的座椅装置中,由于将桌板3设计为可拼接的两块,并将两块桌板分别设置于两侧扶板1内,使得两侧扶板1以及顶出压簧4、按钮5、按钮压簧51、挡块6和挡块压簧61等结构均相同,由于在制作各部件时需进行开模,二相同的结构只需开一个模具,本实施例的桌板机构可减少各部件的开模数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结合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座椅装置中,侧扶板侧扶板

侧扶板竖板72横截面呈矩形,竖板72插设在插孔14内,用于固定扶手1,并为扶手1的高低调节起导向作用。

结合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插孔14一侧内壁设有若干定位槽16,竖板72滑动连接在插孔内,竖板72为中空结构;第一锁止机构包括设置于竖板72内部的限位杆722,限位杆722中部设有铰接点723,并在铰接点处与竖板72铰接,限位杆722底部向一侧凸出,并形成限位块724,竖板12在与限位块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721,且限位块724尺寸小于第一通孔721尺寸,限位杆722底部另一侧设有安装柱725,安装柱上套设有扶手压簧726,扶手压簧726一端套在安装柱上,另一端紧抵在竖板72另一侧内壁上,扶手压簧726内径与安装柱外径匹配;自由状态下,限位杆722底部可在扶手压簧726作用下向靠近第一通孔721方向运动,使得限位块724伸出第一通孔,由于插孔14内壁设有定位槽16,伸出第一通孔的限位块可进一步抵在定位槽内,从而将竖板72与侧扶板1之间锁紧,竖板72无法移动。

限位杆722顶部铰接有第二按钮727,竖板72在与第二按钮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设置于竖板72伸出插孔14的部分;第二按钮727一端与限位杆722铰接,另一端伸出第二通孔,则使用者可通过按压伸出第二通孔的第二按钮来使限位杆722顶部向远离第二通孔的方向移动,通过限位杆722的杠杆作用,限位杆底部向远离第一通孔721方向移动,进而使限位块724从定位槽16内滑出,将竖板72解锁,然后上抬或下压扶手2即可实现扶手的高低调节,反之,松开按钮,限位杆722在扶手压簧726作用下回位,继续将竖板72锁紧。

本实施例中若干定位槽16在插孔14内侧沿竖直方向均匀分布,进而可形成多个高低档位,增加扶手可调节的高度范围,以适应不同的人群。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座椅装置中,横板71上设有连接座21,连接座上设有螺纹孔22,扶手2中部设有槽孔23,槽孔23内设有阻尼板侧扶板侧扶板侧扶板27。

结合图16所示侧扶板

槽孔23两内侧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波浪齿24和滑板25,滑板25位于波浪齿24下方。阻尼板27两侧分别设有与波浪齿相配合的弹性齿271,弹性齿271由弹性金属片制成,弹性齿271可与波浪齿24啮合。

阻尼板27在与螺纹孔22对应处设有通孔,阻尼板上方还设有压板273,压板273在与螺纹孔22对应处也设有通孔,阻尼板27通过螺栓274依次穿过压板与阻尼板上的通孔后与螺纹孔22配合固定在连接座21上。由于连接座21高于横板71上表面,则阻尼板27与连接座21连接后,阻尼板27下表面与横板上表面之间留有间隙。扶手2上的滑板25滑动连接于上述间隙内,由于两滑板25之间的距离小于槽孔23的宽度,阻尼板27与连接座21固定后可将扶手2的滑板夹在中间,=扶手2不能上下移动,只能通过波浪齿24与弹性齿271的啮合而前后滑动连接于连接座21上。

本实施例中,弹性齿271与波浪齿24之间为斜面啮合,且与波浪齿的波峰处为过盈配合,当弹性齿与波浪齿啮合后,推动扶手2,波浪齿24上的齿推动弹性齿产生弹性形变,并向内侧弯曲,波浪齿向前滑动,并实现啮合位置的改变,从而实现阻尼滑动连接,当弹性齿31与波浪齿12啮合时,扶手板1易左右晃动,不利于扶手板的前后滑动,本实施例在扶手2上设有导向槽26,所述导向槽26一端与槽孔23一端连通,阻尼板27一端设有宽度与导向槽宽度相匹配的导向片272,导向片272滑动连接在导向槽26内,用于对扶手2的前后滑动起导向作用,不易左右晃动。

结合图17和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座椅装置中,扶手2前端下部设有杯托28结合图19和图20所示,杯托28包括托体81和连接板82,托体81一侧设有槽口,当杯子高度较低时可通过槽口向上推动杯子,从而将杯子从杯托中取出。连接板一端固定在托体一侧,另一端上表面设有横截面呈圆形的连接柱84,连接柱84顶部设有第一凸台83,连接柱84和凸台83轴部设有第一销孔,第一销孔贯穿凸台和连接板;扶手2底部设有开口向下的凹槽28,内部设有空腔29,空腔与凹槽之间通过第二销孔连通,第二销孔与凹槽28同轴设置,凹槽28的横截面尺寸与连接柱84匹配;第一、第二销孔内设有销钉87,销钉端部设有外螺纹,杯托8通过销钉87依次穿过第一、第二销孔后旋接螺母88将杯托8与扶手2连接在一起,且连接柱84转动连接在凹槽28内,螺母88位于空腔29内,可保证扶手顶部的平整。

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台83上套设有杯托压簧85与浮动齿86,浮动齿86呈圆形,中部设有与第一凸台83相配合的矩形通孔,压簧85与浮动齿86依次套在凸台83上,压簧一端抵在连接柱84上,另一端抵在浮动齿86底部,从而使浮动齿86在压簧作用下可沿第一凸台83上下滑动;浮动齿86顶部设有向上延伸的若干齿,若干齿沿浮动齿的周向设置,齿的两侧均为斜面,凹槽28内侧底部设有与浮动齿86相配合的第一内齿,当杯托8与扶手2连接后浮动齿与第一内齿互相啮合。

本实施例通过浮动齿86和第一内齿之间的斜面啮合实现杯托的有阻尼转动,当转动杯托时,第一凸台83带动浮动齿86转动,由于浮动齿与内齿的斜面啮合,内齿推动浮动齿86向下滑动;当浮动齿86的齿与第一内齿在最高点错开后,浮动齿86在杯托压簧85作用下向上滑动,并重新与第一内齿啮合,从而实现浮动齿86与内齿的相对转动,即实现杯托8的方向调节。由于杯托压簧85将浮动齿86压紧在第一内齿上,转动杯托8需克服压簧的弹力,从而实现杯托8的有阻尼转动。

如图21和图22所示,本实施例的座椅装置中,踏板管60前侧沿纵向均匀设有若干定位孔601,腿托9滑动连接在踏板管60上。

腿托9包括套管91和对称固定在套管91两侧的托板92,套管91滑动连接在踏板管60上。第二锁止机构包括第二按钮94、固定板95、腿托压簧97和锁止铁片96。

结合图23和图24所示,腿托9在套管91前侧设有第三通孔93,固定板95固定在套管91上第二按钮94该在固定板上,且上部与固定板在铰接点a处铰接。固定板背面设有铁片槽951,锁止铁片96设置于铁片槽内,并与固定板在铰接点b处铰接,锁止铁片96上端靠近第二按钮94一侧设有第二凸台962,腿托压簧97一端固定在铁片槽内,另一端套在第二凸台962上;锁止铁片96上端远离第二按钮94一侧设有凸块961,凸块尺寸与第三通孔相匹配,凸块961可在腿托压簧97作用下穿过第三通孔93并卡在定位孔601内,同时锁止铁片96下端可伸出铁片槽并紧抵在第二按钮下部内侧;本实施例中为了使锁止铁片96下端伸出铁片,将锁止铁片96下端设计为向按钮一侧弯曲,并在第二按钮94底部设有定位槽941,可对锁止铁片96下端进行限位,使锁止铁片96下端紧抵在定位槽941内,并在定位槽内滑动。

结合图24所示,本实施例的腿托机构,通过按压第二按钮94,第二按钮下部推动锁止铁片96下端向远离第二按钮一侧运动,则锁止铁片96上端压缩腿托压簧97,并使凸块961从定位孔601内滑出,此时可以上下滑动腿托机构;松开第二按钮,锁止铁片96上端可在腿托压簧作用下向靠近定位孔一侧运动,凸块穿过第三通孔93卡在定位孔601内,从而将腿托机构进行锁定。

本实施例中控制腿托机构锁定与解锁的第二按钮位于腿托9中部,使用时不会与人腿部接触,不易误触。

如图25和图26所示,本实施例的座椅装置中,用于侧扶板1角度调节的侧扶板角度调节装置

侧扶板包括浮动齿轮10、侧扶板压簧204、固定齿套20、固定座305和第三按钮40,侧扶板1内侧设有齿槽17,齿槽17内侧沿周向均匀设有多个与浮动齿轮10相配合的侧扶板齿171;固定齿套20一端固定在固定座30上,另一端开口,内部沿周向设有多个与浮动齿轮210相配合的第二内齿201,固定座固定在座板50上,固定齿套20开口一端转动连接在齿槽17的开口处,从而使固定齿套30与齿槽17内部形成浮动齿腔,所述侧扶板压簧204与浮动齿轮10均设置于浮动齿腔内,且侧扶板压簧204位于固定齿套30与浮动齿轮10之间,浮动齿轮10两端分别与侧扶板齿171和第二内齿201啮合,此时无法转动侧扶板1。

本实施例在齿槽17内部设有按钮孔181,侧扶板1外侧在与齿槽17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按钮槽19,第二按钮槽19与齿槽17通过按钮孔181连通,第三按钮40滑动连接在第二按钮槽内,第三按钮40一端设有推杆401,推杆401穿过按钮孔181紧抵在浮动齿轮10上,所述第二按钮槽开口处罩设有弹簧片402,弹簧片由弹性塑料片制成,所述第三按钮另一端抵在弹簧片402内侧,弹簧片402弹力小于侧扶板压簧204弹力,可将第三按钮限制在第二按钮槽内。

本实施例中,浮动齿轮10可在浮动齿腔内滑动,浮动齿轮10与固定齿套20的内齿始终处于啮合状态,二者之间无法相对转动,在自由状态下,浮动齿轮10可在侧扶板压簧204作用下,一部分位于齿槽17内,使浮动齿轮10与侧扶板齿171也互相啮合,无法相对转动,侧扶板处于锁止状态,无法转动;当按动第三按钮40时,通过推杆401推动浮动齿轮10向固定齿套20一侧滑动并与侧扶板齿171分离,侧扶板处于解锁状态,由于固定齿套20与齿槽17转动连接,则可转动侧扶板1进行角度调节;当放松第三按钮40时,侧扶板压簧204推动浮动齿轮10向齿槽17一侧滑动并与侧扶板齿171啮合,使侧扶板1重新锁止。

本实施例中,固定齿套20轴部设有连接杆202,连接杆横截面呈矩形,端部设有横截面呈圆形的第三凸台203,浮动齿轮10轴部设有齿轮孔101,齿轮孔横截面形状与连接杆相匹配,齿槽17内部设有圆形凹槽18,连接杆202一端依次穿过侧扶板压簧204和齿轮孔101,并使第三凸台203抵在圆形凹槽18内,并与圆形凹槽转动连接;连接杆202与第三凸台203轴线处设有第一销孔,侧扶板11在圆形凹槽内上设有相对应的第二销孔,第二销孔将齿槽17和第二按钮槽19连通,固定齿套20通过销钉依次穿过第一、第二销孔而转动连接在侧扶板上。

浮动齿轮10一侧设有呈环形的弹簧槽102,所述侧扶板压簧204一端位于弹簧槽102内,可防止侧扶板压簧204与浮动齿轮10之间产生错位。

结合图27、图28和图29所示,本实施例的座椅装置中,侧扶板齿171一侧为向浮动齿轮方向倾斜的斜面,另一侧为直角面,相对应的,浮动齿轮10的齿在与侧扶板齿171啮合处结构与侧扶板齿171匹配;当向上转动侧扶板1时,侧扶板齿171与浮动齿轮10的啮合面为斜面,此时转动侧扶板产生的切向力通过斜面啮合推动浮动齿轮10向固定齿套20一侧滑动,直至侧扶板齿171与浮动齿轮10分离,侧扶板齿171与浮动齿轮10之间相对转动一个齿的角度,从而形成侧扶板转动的多个档位,且向上转动侧扶板1时不需按动第三按钮40。当向下转动侧扶板1时,所述侧扶板齿171与浮动齿轮10的啮合面为直角面,侧扶板齿171与浮动齿轮10之间仍处于锁止状态,侧扶板1无法转动,可实现将侧扶板1调节至不同角度,由于侧扶板1支撑手臂时受到向下的压力,即向下转动侧扶板,侧扶板处于锁止状态,本实施例的结构可将侧扶板调节并锁定在不同角度。

本实施例的座椅装置,具有可调节扶手、侧扶板、杯托和腿托等多种调节功能,适用范围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换方式得到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