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脏复苏式抢救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22139发布日期:2019-09-06 22:35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脏复苏式抢救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辅助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脏复苏式抢救床。



背景技术:

目前因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的急诊患者,经常需要行心肺复苏术,而徒手心肺复苏对医护人员的体力要求极高,而自动心肺复苏机往往要将患者先放置于复苏机的硬板上,再安置胸前的按压器,或者先将绷带穿过患者的背部,再安置按压器,这样会浪费很多抢救时间,最终导致患者心肺复苏失败。同时,现有的装置适应性差,必须来回搬运患者,不能针对患者的位置和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适应性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心脏复苏式抢救床,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心脏复苏式抢救床,包括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上方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用于调节床高的高度调节装置一,所述高度调节装置一的顶端设置有床板,与床板的长度方向平行的一对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上设置有高度可调节的门架,所述门架的横梁上设置有横向位置可调的心肺复苏装置;所述心肺复苏装置包括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内顶面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套装固定有飞轮,所述飞轮的一侧铰接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背离飞轮的一侧与移动块铰接,所述移动块与撑杆侧面开设的竖直方向的导向槽滑动连接,所述撑杆与安装箱的内底面固定,所述移动块上穿设固定有横向放置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压杆的顶端固定,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与储气罐连通,所述气囊、储气罐分别与安装箱的内壁固定,所述储气罐上连接有气泵,所述气泵通过导气管与设置在安装箱外部的面罩连通;所述压杆的中部分别套装有卡环一和卡环二,位于上方的卡环一与压杆固定,位于下方的卡环二与安装箱的内底面固定,卡环一和卡环二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装在压杆上,所述压杆的下端穿出卡环二和安装箱后在其末端设置有压盘。

优选的,所述心肺复苏装置和行走装置上均设置有工作状态指示灯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移动客户端信号连接。

优选的,所述行走装置是设置有gps定位装置、视频采集装置和psd测距定位装置的自动导引小车,所述自动导引小车、gps定位装置、视频采集装置和psd测距定位装置均分别与设置在门架上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和供电电源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高度调节装置一是h型结构的四台联动升降平台、剪式升降机的其中一种。

优选的,所述高度调节装置一包括设置在支撑板和床板之间依次排开的连杆机构一、连杆机构二和连杆机构三,所述连杆机构一包括与支撑板上表面固定连接的支座一,所述支座一上铰接有连杆一,所述连杆一与连杆二通过销轴一铰接,所述连杆二的另一端与支座二铰接,所述支座二与床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杆机构一、连杆机构二和连杆机构三结构相同且均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支撑板的左右侧;两个连杆机构一之间、两个连杆机构二之间均架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与销轴一固定连接,两个连接轴上穿设有丝杆,所述丝杆与连接轴螺纹连接,所述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限位块,所述丝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手摇柄;所述连杆机构二和连杆机构三之间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平行于丝杆,所述传动杆的两端分别与连杆机构二和连杆机构三上的销轴一铰接。

优选的,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开设在床板侧面的燕尾槽一,所述燕尾槽一内滑动连接有滑块一,所述滑块一与门架的下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门架包括与导向装置连接的液压缸或者气压缸,所述液压缸或者气压缸的顶头上架设有横梁,所述横梁的下表面开设有燕尾槽二,所述燕尾槽二内滑动连接有滑块二,所述滑块二与安装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是3g无线通信模块、4g无线通信模块或wifi模块。

优选的,所述床板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槽缝,所述槽缝贯穿床板的一对相对侧面,所述槽缝内穿设有便于固定病人的可调长度的绑带,所述绑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匹配连接的子母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将心肺复苏机和抢救床组合使用,可以避免反复搬动患者,或者抬起患者背部来安置心肺复苏机。患者不需要心肺复苏时,抢救床就只是普通抢救床作用,而需要心肺复苏时可快速变为自动心肺复苏机,不用再搬动患者,而导致心肺复苏延迟或中断。同时,本发明适应性强,可以针对患者的不同体位进行适应性操作,避免来回调整患者的位置,同时装置上设置有制动导航的行走装置,提高了转运效率,还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轻度,减轻了患者来回转运的痛苦,避免来回颠簸造成二次伤害,对患者的身体快速恢复有利,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心脏复苏式抢救床,下面结合图1到图2的结构示意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到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心脏复苏式抢救床,包括行走装置1,所述行走装置1上方设置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的上方设置有用于调节床高的高度调节装置一3,所述高度调节装置一3的顶端设置有床板5,与床板5的长度方向平行的一对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导向装置6,所述导向装置6上设置有高度可调节的门架,所述门架的横梁上设置有横向位置可调的心肺复苏装置;所述心肺复苏装置包括安装箱11,所述安装箱11内顶面设置有电动机12,所述电动机12的输出轴上套装固定有飞轮13,所述飞轮13的一侧铰接驱动杆14,所述驱动杆14背离飞轮13的一侧与移动块15铰接,所述移动块15与撑杆19侧面开设的竖直方向的导向槽滑动连接,所述撑杆19与安装箱11的内底面固定,所述移动块15上穿设固定有横向放置的连杆18,所述连杆18的一端与压杆17的顶端固定,所述连杆1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气囊20,所述气囊20与储气罐21连通,所述气囊20、储气罐21分别与安装箱11的内壁固定,所述储气罐21上连接有气泵,所述气泵通过导气管22与设置在安装箱11外部的面罩23连通;所述压杆17的中部分别套装有卡环一和卡环二,位于上方的卡环一与压杆17固定,位于下方的卡环二与安装箱11的内底面固定,卡环一和卡环二之间设置有弹性件8,所述弹性件8套装在压杆17上,所述压杆17的下端穿出卡环二和安装箱11后在其末端设置有压盘9。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心肺复苏装置和行走装置1上均设置有工作状态指示灯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移动客户端信号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行走装置1是设置有gps定位装置、视频采集装置和psd测距定位装置的自动导引小车,所述自动导引小车、gps定位装置、视频采集装置和psd测距定位装置均分别与设置在门架上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和供电电源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高度调节装置一3是h型结构的四台联动升降平台、剪式升降机的其中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高度调节装置一3包括设置在支撑板2和床板5之间依次排开的连杆机构一、连杆机构二和连杆机构三,所述连杆机构一包括与支撑板2上表面固定连接的支座一34,所述支座一34上铰接有连杆一33,所述连杆一33与连杆二32通过销轴一铰接,所述连杆二32的另一端与支座二31铰接,所述支座二31与床板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杆机构一、连杆机构二和连杆机构三结构相同且均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支撑板2的左右侧;两个连杆机构一之间、两个连杆机构二之间均架设有连接轴35,所述连接轴35的两端分别与销轴一固定连接,两个连接轴35上穿设有丝杆36,所述丝杆36与连接轴35螺纹连接,所述丝杆36的一端固定连接限位块39,所述丝杆3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手摇柄37;所述连杆机构二和连杆机构三之间设置有传动杆38,所述传动杆38平行于丝杆36,所述传动杆38的两端分别与连杆机构二和连杆机构三上的销轴一铰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导向装置6包括开设在床板5侧面的燕尾槽一,所述燕尾槽一内滑动连接有滑块一,所述滑块一与门架的下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门架包括与导向装置6连接的液压缸或者气压缸7,所述液压缸或者气压缸7的顶头上架设有横梁10,所述横梁10的下表面开设有燕尾槽二,所述燕尾槽二内滑动连接有滑块二16,所述滑块二16与安装箱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是3g无线通信模块、4g无线通信模块或wifi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床板5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槽缝,所述槽缝贯穿床板5的一对相对侧面,所述槽缝内穿设有便于固定病人的可调长度的绑带4,所述绑带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匹配连接的子母扣。

其中,床体外围可选的配置防护围挡。

其中,工作状态指示灯多节led示警灯。

其中,控制器是单片机,型号优选为西门子的s7-400。

其中,控制器上连接有显示器,所述控制器可以通过显示器进行手动的命令发布,也可在移动终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进行命令的发布。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心脏复苏式抢救床,通过自动导引小车实现床体的行走功能,且用gps定位装置、视频采集装置和psd测距定位装置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本装置的位姿调整和准确定位。

其中,电动机12上可以连接变频器,使得电动机12的转速得到无级调节,改变电动机12的转速的同时使得飞轮13的惯性力得到改变,从而改变压盘9的对病人按压的力度,适应不同个体的体质的差异和针对病情的救治需要。

此外,还可以通过在飞轮上设置加载块,通过改变加载块的质量的大小,也可以使得飞轮13的惯性力得到改变,从而改变压盘9的对病人按压的力度。

其中,弹性件8可以为高弹性弹簧。

本发明在使用时,可以利用控制器的显示器进行手动的命令发布,也可在移动终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进行命令的发布,心肺复苏装置启动时,电动机12转动带动飞轮13同步转动,飞轮13转动的同时,带动与之铰接的驱动杆14的一端同步转动,驱动杆14的另一端带动移动块15沿着撑杆19侧面开设的竖直方向的导向槽上下滑动,移动块15移动时,带动连杆18同步动作,连杆下移时,压迫弹性件8使得弹性件8发生形变,并使得压杆17下压,完成利用压盘9对患者的胸部的施压,同时连杆18压迫气囊20通过导气管22与设置在安装箱11外部的面罩23向外供气,该装置的移动块15进行下移动作时,压迫气囊20向外供气,同时还使得压盘9完成按压动作,节省了动力源的个数,提高了动力源的有效利用率;弹性件8的复位力和飞轮13的同步作用下,可以使得压盘9快速复位上移,飞轮的惯性力使得压盘9的下压作用带有冲击力,使得对患者的救助更为有效,可以快速的实现心肺复苏。

其中,床板5的高度可以通过改变高度调节装置一3的高度来实现,行走装置可以使得整个装置搬运方便,同时,床板5两侧面设置有导向装置6,可以使得门架沿着导向装置6移动,从而改变安装箱11的前后位置,气压缸7的可调节使得门架的高度可调,使得安装箱11的上下位置可调,门架上的横梁10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二16,滑块二16与安装箱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如此使得安装箱11可以沿着横梁10的下表面开设的燕尾槽二移动,改变安装箱11的左右位置使得整个装置的适应性提高。

本发明将将心肺复苏机和抢救床组合使用,可以避免反复搬动患者,或者抬起患者背部来安置心肺复苏机,患者不需要心肺复苏时,抢救床就只是普通抢救床作用,而需要心肺复苏时可快速变为自动心肺复苏机,不用再搬动患者,而导致心肺复苏延迟或中断。同时,本发明适应性强,可以针对患者的不同体位进行适应性操作,避免来回调整患者的位置,同时装置上设置有制动导航的行走装置,提高了转运效率,还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轻度,减轻了患者来回转运的痛苦,避免来回颠簸造成二次伤害,对患者的身体快速恢复有利,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