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免撕扯可旋转的活检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7496发布日期:2019-08-17 01:44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避免撕扯可旋转的活检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避免撕扯可旋转的活检钳装置。



背景技术:

活检钳在内镜下进行诊断和治疗是目前很普遍的医学检查和治疗方法。通过内窥镜进入人体,从图像中定位到可疑病变位置,抓取可疑病变组织,对其进行病理活检及细胞学检查,或者对病变组织直接进行摘取。其拥有创口小,手术并发症少,对病人影响小等优点。但目前活检钳在使用过程中靠钳口刃面相对咬合进行取样,对生产装配过程中两钳口配合要求精度高。但钳头零件较小,细微的加工误差就会影响成品;两钳头通过铆接配合,装配过程误差大,导致实际产品生产中容易出现错位的报废产品。在实际手术取样过程中,常规活检钳也会出现钳头闭合时无法完全夹取下样本,夹取时产生组织撕扯给病人带来痛苦和组织出血。同时在配合内镜进行体内检查和治疗时,体内肠道和上消化道结构复杂,病变组织位置和形态多变,普通活检钳钳口位置单一固定给手术操作带来困难,给医生取样带来一定的不便利。

中国公开一发明专利:一种活检钳,专利号:201910159307.9,该专利包括控制手柄,管体,弯转部、钳头控制绳、钳头和弯转部控制机构,控制手柄包括固定手柄和活动手柄,固定手柄和活动手柄上端的铰接部之间相互铰接,固定手柄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座体,活动手柄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座体;管体包括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其中弯转部将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连接,钳头安装在第二管部的末端,第一管部的末端固定在第一座体上,钳头控制绳的一端与钳头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管部、弯转部、第一管部和第一座体后与第二座体固定连接。能够控制弯转部进行弯转,使钳头更灵活。该专利采用钳头结构,通过弯转部进行弯转,增大操作灵活性,但其本身不能实现旋转,且该钳头结构容易引起撕扯。

另有一中国专利:活检钳,专利号:201710945373x,该专利包括手柄、滑柄、拉索和绝缘套,柄与手柄滑移连接,拉索一端固定连接在滑柄上,另一端上设有索套,绝缘套为中空套,套装在拉索上,且一端与手柄固定连接,还包括拉索旋转装置,拉索分开设置两段,其中一段为与滑柄固定连接的固定段,另一段为可转动的转动段,拉索旋转装置包括壳体和供转动段穿过的旋转轴,旋转轴与壳体转动连接,且拉索的转动段与旋转轴同步转动。该专利拉索端部的套索能够实现360°任意转动,从而套索在获取病变组织时,能根据病变组织的角度轻松套入。该专利通过旋转套索增大操作灵活性,但套索本身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解决钳头的实际生产加工、装配困难,和医生临床操作的便利性,以及病人的临床体验的提高,提供一种避免撕扯可旋转的活检钳装置,通过改变钳头刃口的设计,使得可疑病变组织咬合更为顺畅,避免出现撕扯现象;同时使钳头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更为方便,同时大大降低报废率;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通过手柄上的旋转机构,实现对内镜下手术过程中的钳头进行旋转,面对不同组织形态夹取病变组织更为方便,更易夹取下所需位置的组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避免撕扯可旋转的活检钳装置,包括两个可以相互啮合的第一钳头1、第二钳头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钳头1和第二钳头2的连接片4;用于固定连接片4的小拉杆5;设置于小拉杆5内孔的钢丝绳7;用于连接钢丝绳7和拉环12的拉杆11;用于固定拉杆11的拉环12。

所述的第一钳头1和第二钳头2通过铆接和支撑架6连接在一起,钳头后端孔与连接片上的圆柱凸台相配合,连接片4与传动装置的小拉杆5连接,钢丝绳7通过拉杆11连接在手柄操作部分的拉头上,拉头和手柄操作部的钳环固定,通过钳环13的前后移动,将力通过传动装置传导到钳头,使钳头做开合运动。

所述的活检钳装置还包括转动组件和手柄操作组件,转动组件包括:用于连接支撑架7和转动装置10的外鞘管8;与第一钳头1和第二钳头2通过大铆钉3铆接的支撑架6;用于拨动绕轴心旋转角度的转动装置10;手柄操作组件包括:用于固定拉杆11和转动装置10的盖板;用于手持的环形钳环13;用于操作的钳柄14。

第一钳头1、第二钳头2两个为一组,一个是刃口在外的钳头,另一个是刃口在内的钳头,两个钳头通过大铆钉3与支撑架6铆接在一起,钳头可绕铆钉转动开合,两个钳头采用刃面相错进行切合,第一钳头1和第二钳头2内外刃面上加工有倒角,第一钳头1和第二钳头2啮合平面预留有夹角。

外鞘管8前端与支撑架6连接,外鞘管8后端与转动装置10连接,转动装置10为空心带拨片圆柱形,放置在手柄操作部分的腔体内,外端盖有手柄盖板99,转动装置10的拨片与手柄操作部分为过盈配合。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1.从手柄钳环将力传到可弯曲的传动装置再传到钳头,传动方式简单,可减少力的损失和操作的延后性,提高活检钳操作的精度。

2.传动装置内的钢丝绳由外部的外鞘管进行包裹,保护了内部钢丝绳,同时提高在内窥镜钳道内的通过性。

3.钳头改为刃面切合后,将原先刃口靠面与面接触的剪切改为了线的剪切,减小了受力面积,提高了剪切力,使可疑病变组织剪切更为容易,提高医师操作体验。

4.钳头的两刃口在接触到后还可运动一段距离,比较原先活检钳钳头接触后就不能继续运动来说,刃口继续运动可以保证组织切除的彻底,避免产生组织撕扯,让病人的手术体验更好,也避免撕扯产生的更大出血面,不影响病人术后恢复。

5.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从相对的面接触剪切,改为面切合剪切,此时刃面上的倒角,可以保证在不影响剪切组织的前提下,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闭合时能够相互定位,啮合精密不错位,降低装配的不良品率,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6.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啮合后还预留了1°的夹角,1°夹角在不影响夹取剪切组织的前提下,还预防了啮合时相对钳头的平面加工的精度不够,表面不够平整导致啮合不完全的情况,降低生产的不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

7.通过拨动转动装置上的拨片,转动装置将旋转的力传导到外销管,随即外鞘管带动支撑架转动。因支撑架和钳头铆接在一起,故而可带动钳头转动。第一钳头和拨片的方向一致,可以通过拨片判断钳头转动角度,从而可以轻松的对可疑病变组织进行夹取。此改进可以应对不同形态的组织,实现自由抓取以取得较大可疑病变组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上手,提高医生操作的便利性和准确性。

8.转动装置的拨片与手柄操作部分为过盈配合,故转动时有一定的阻力,可以在拨动到所需角度后静止,故而钳头也可在所需角度静止,保证医师在转动钳头到抓取组织过程中的操作便利。

9.手柄外端盖有盖板,可以防止转动装置落出手柄,提高机构的稳定性,提高了装配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避免撕扯且钳头可旋转的活检钳装置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避免撕扯且钳头可旋转的活检钳装置主视图的钳头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避免撕扯且钳头可旋转的活检钳装置主视图的剖切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避免撕扯且钳头可旋转的活检钳装置主视图的剖切视图的钳头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钳头闭合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钳头微开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钳头完全打开时的示意图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转动机构竖直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转动机构旋转一定角度后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1-第一钳头、2-第二钳头、3-大铆钉、4-连接片、5-小拉杆、6-支撑架、7-钢丝绳、8-外鞘管、9-手柄盖板、10-转动装置、11-拉杆、12-拉环、13-钳环、14-钳柄。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解释。

实施例一:参见图2、图4、图8和图9

钳头组件包括两个可以相互啮合的第一钳头1、第二钳头2、圆柱状固定用的大铆钉3;传动组件包括连接第一钳头1和第二钳头2的连接片4两片、固定连接片4的小拉杆5、焊接在小拉杆5内孔的钢丝绳7、连接钢丝绳7和拉环12的拉杆11、将拉杆固定的拉环12,转动组件包括连接支撑架6和转动装置10的外鞘管8、与第一钳头1和第二钳头2通过大铆钉3铆接的支撑架6、可以拨动绕轴心旋转角度的转动装置10;手柄操作部包括固定拉杆11和转动装置10的盖板9、利于手持的环形钳环13、方便大拇指穿过进行操作的钳柄14。

实施例二:参见图5

本发明加工及装配具体步骤如下:

1.在加工钳头时,模具脱模会导致第一钳头1和第二钳头2的相对面有一定的凹凸不平。本发明的第一钳头1和第二钳头2的啮合后留有1°夹角,可以使得钳头啮合后不会因为加工表面不平整性而受影响。可以避免零件加工后的返工,降低装配后钳头不能啮合完全时零件的报废率。

2.在将第一钳头1、第二钳头2、支撑架6利用大铆钉3进行铆接装配时,将第一钳头1和第二钳头2的刃口相配合定位,第一钳头1的内刃口面和第二钳头2的外刃口面形成限位,然后操作工人用铆接机将铆钉固定。此结构保证在铆接过程中不会出现两钳头错位。这样既提高了加工人员的工作效率,也降低了产品因钳头错位的报废率。

实施例三: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操作医师一只手抓住本装置的外鞘管8,另一只手大拇指穿过钳柄14的圆环、食指和中指夹住钳环13。将闭合的第一钳头1和第二钳头2送入钳道管内,然后通过向前推送外鞘管8,通过内镜的钳道管道将活检钳头端送入到人体可疑病变处。

2.通过内窥镜图像观察和内窥镜移动,将活检钳头端对准可疑病变组织。操作医师拇指卡住钳柄14的圆环,食指和中指夹住钳环13向前施加力。钳环13内部固定的拉环12随之移动,拉环12与拉杆11连接,带动拉杆11向前运动,拉杆11内部的孔连接钢丝绳7,从而带动钢丝绳7向前运动,钢丝绳7通过小拉杆5的孔连接在一起,带动着小拉杆5向前移动,小拉杆5向前推动着两片连接片4向两边打开,两片连接片4与第一钳头1和第二钳头2尾端连接在一起,第一钳头1和第二钳头2中间孔与支撑架6前端的孔用大铆钉3共同铆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铰连接结构,此时连接片4打开带动着第一钳头1和第二钳头2打开。

3.如果打开活检钳后由于可疑病变组织形态问题,不利于咬合下组织,或者不能咬下较大块组织,操作医师可以利用食指拨动转动装置10上的拨片,通过内窥镜反馈的图像观察第一钳头1和第二钳头2是否转动到利于咬下较大块组织的角度,达到所需角度后停止转动,转动装置10上的拨片与钳柄14是过盈配合,所以在转动到所需角度后即可固定。

4.操作人员将拇指依旧卡住钳柄14的圆环,食指和中指夹住钳环13向后施加力。此时整个活检钳进行与操作2中相反的运动,第一钳头1和第二钳头2闭合,第一钳头1和第二钳头2的刃面做剪切运动,将可疑病变组织夹取下。

5.随后操作人员握住手柄操作部的一只手拇指依旧卡住钳柄14的圆环,食指和中指夹住钳环13保持向后施加力,防止组织掉落,另一只手抓住外鞘管8向后将整个活检钳插入内窥镜部分抽出。

6.抓住外鞘管8的手将闭合的第一钳头1和第二钳头2移到预先准备的存储器正上方,将握住手柄操作部的一只手拇指依旧卡住钳柄14的圆环,食指和中指夹住钳环13保持向前施加力,将第一钳头1和第二钳头2打开,可疑病变组织随重力落入存储器中,即可完成本次取样。

综上,通过避免撕扯可旋转的活检钳装置对可疑病变组织进行取样,提高了取样的效率和准确性,方便了操作医师的操作,减少了取样的时间,避免了取样不完全、样本量不够和组织撕扯等问题,对操作医师和病人的体验感都是一种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是对其的限制,尽管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实施例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本发明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