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监测器、尿液收集装置和动态尿液监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7463发布日期:2019-08-17 01:44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尿液监测器、尿液收集装置和动态尿液监测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尿液监测器、尿液收集装置和动态尿液监测仪。



背景技术:

尿流量是反映人体体液动态平衡及心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准确的尿流量监测有助于判断病情的变化,指导制订治疗方案。尿流量监测是检测患者多种指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重症患者来说,尿流量常常能够在血肌酐升高之前预示肾功能的紊乱。但是,长久以来对于尿流量这个能够及时反映人体有效循环血量及肾脏功能的重要参数,临床上监测的准确性及时性都远远不够,更谈不上安全自动监测。目前,国内在临床上对于重症患者的尿液监测一直是手工间断性静态监测,不仅增加了护士的工作负担,导致医护精力的浪费,而且增加了尿液接触污染的危险。还可能出现无法按时测量、记录错误等现象,可能给临床判断造成延误或严重过失。

另外,尿比重可反映肾脏浓缩功能,尿比重过高可见于脱水、蛋白尿、糖尿、急性肾炎、高热等,尿比重过低则见于肾浓缩功能受损,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多尿期、尿毒症多尿期等。而尿比重信息的监测也一直是通过于工间断性取样,然后利用仪器进行检测,而且由于取样与检测在时间上的分离,往往会出现取样后未能及时检测而使尿样发生沉淀,进而致使检测结果出现偏差的现象。

上述间断性的静态监测己经无法满足现代临床医学数字化、信息化的需求,因此,需要一种能实时对尿流量和尿比重进行测量的动态尿液监测器及动态尿液监测仪。

故申请号为201210331329.7名称为动态尿液监测器及动态尿液监测仪揭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但是现有技术当中仍然存在诸多需要优化的地方,如导尿管装置的防误拔问题、集尿袋在使用上存在不稳定的问题、在打开前盖门更换集尿袋存在不方便的问题,这些地方均有待改善,以提高产品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高效精确地智能尿液监测的尿液监测器。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高效智能监测的尿液收集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由上述尿液监测器和尿液收集装置构建的动态尿液监测仪。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尿液监测器,包括称重装置和rfid读卡装置,称重装置包括承载板和称重传感模块,称重传感模块与承载板连接,rfid读卡装置设置在承载板上。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将rfid读卡装置设置在承载板上,当尿液收集盒放置在承载板上时,并进行相关的比例称重测量时,利用rfid读卡装置可对尿液收集盒合法性进行检测,通过后则可对相关的测量数据进行读写,不仅可对尿液收集盒的合法使用进行监控,还能对使用时长、测量时间、相关重量、比例数据或型号等进行读写记录,通过智能化的管理方案提高尿液监测器的性能。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承载板上设置有导向条,导向条位于rfid读卡装置的横向外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承载板上设置有定位条,定位条位于rfid读卡装置的横向外侧,导向条的延伸方向和定位条的延伸方向相交。

由上可见,通过导向条和定位条的定位配合,可使尿液收集盒放置在承载板后位置相对固定,有利于rfid读卡装置对尿液收集盒的rfid标签进行读写,继而提高使用稳定性。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尿液收集装置包括尿液收集盒,尿液收集盒设置有尿液入口和rfid标签。

由上述方案可见,利用rfid标签的设置,可对尿液收集盒的合法使用进行监控,还能对使用时长、测量时间、相关重量、比例数据或型号等进行读写记录,通过智能化的管理方案提高尿液收集装置的性能。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rfid标签设置在尿液收集盒的底壁上;尿液收集盒的底壁上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沿尿液收集盒的安装方向延伸,导向槽位于rfid标签的横向外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尿液收集盒的底壁上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位于rfid标签的横向外侧,导向槽的延伸方向和定位槽的延伸方向相交。

由上可见,通过导向槽和定位槽的定位配合,可使尿液收集盒放置在承载板后位置相对固定,有利于rfid读卡装置对尿液收集盒的rfid标签进行读写,继而提高使用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尿液收集装置还包括集尿装置,集尿装置用于设置在尿液收集盒的上方,集尿装置设置有尿液出口和开关阀,开关阀设置在尿液出口处并用于控制尿液出口的开闭,尿液出口用于向尿液入口输出尿液样本。

由上可见,集尿装置的设置用于对尿液的先收集,并用过开关阀的控制,以方便提取尿样,检测完毕后则全部输入至尿液收集盒,从而集尿装置内不会集存陈旧的尿液,保证每次提取的尿样都是新鲜的尿液,能准确反映病人即时的身体状况。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尿液入口位于尿液收集盒在上端面上,尿液出口与尿液入口分离且相对布置。

由上可见,通过尿液出口与尿液入口分离且相对布置,使得集尿装置与尿液收集盒分离布置,提高尿液收集盒在称重装置上的称重准确性,从而提高检测精度。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尿液收集盒在上端面上还设置有尿液排口,尿液排口位于上端面的边缘位置。

由上可见,尿液排口设置在上端面上可防止误倾倒,且尿液排口的上端设置能够作为排气口使用,有利于提高尿液入口的液体进入顺畅度,而边缘设置能够在排液时更能排放干净。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动态尿液监测仪,包括:如上述方案任一项的尿液监测器和如上述方案任一项的尿液收集装置;尿液收集盒设置在承载板上,rfid标签与rfid读卡装置相对。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将rfid读卡装置设置在承载板上,当尿液收集盒放置在承载板上时,并进行相关的比例称重测量时,利用rfid读卡装置可对尿液收集盒合法性进行检测,通过后则可对相关的测量数据进行读写,不仅可对尿液收集盒的合法使用进行监控,还能对使用时长、测量时间、相关重量、比例数据或型号等进行读写记录,通过智能化的管理方案提高动态尿液监测仪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动态尿液监测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动态尿液监测仪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动态尿液器实施例中盖门的第二导尿管插槽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动态尿液器实施例中导尿管装置的结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动态尿液器实施例中导尿管插孔处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动态尿液器实施例中铰接装置的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动态尿液器实施例中铰接装置的爆炸图。

图8是本发明动态尿液器实施例中铰接装置位于下端处的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动态尿液器实施例中铰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动态尿液器实施例省略盖门后的锁定装置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动态尿液监测仪实施例中壳体和尿液收集盒的分解图。

图12是本发明动态尿液监测仪实施例中尿液收集盒的结构图。

图13是本发明动态尿液监测仪实施例中位于尿液收集盒处的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动态尿液监测仪包括尿液监测装置1和尿液收集装置,尿液监测装置1包括壳体11和盖门12,壳体11水平铰接于盖门12,壳体11在上端位设置有第一导尿管插槽111(见图11),第一导尿管插槽111呈半圆形槽设置并朝向盖门12设置有敞口。

参照图3,盖门12在上端位设置有第二导尿管插槽121,第二导尿管插槽121呈半圆形槽设置并朝向壳体11设置有敞口,在第二导尿管插槽121内设置有第一锁定部123,第一锁定部123为设置在第二导尿管插槽121内的锁定槽,锁定槽呈弧形槽布置,优选呈半圆形槽设置。

第一导尿管插槽111与第二导尿管插槽121位置相对应地设置,在盖门12盖合于壳体11后,第一导尿管插槽111与第二导尿管插槽121相对设置并形成导尿管插孔122,导尿管插孔122呈水平横向延伸且位于远离壳体11与盖门12铰接处相对的一侧上,锁定槽的延伸方向与导尿管插孔122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当然亦可呈一定角度相交设置,基于导尿管插孔122的径向,锁定槽的径向长度大于第一导尿管插槽111的径向长度。

参照图4,尿液监测装置1还包括导尿管装置2,导尿管装置2包括导尿插头22,导尿插头22在前端设置有插嘴21,导尿插头22在外壁设置第二锁定部23,第二锁定部23为外凸设置的锁定片,锁定片呈半圆片布置,基于导尿管插孔122的径向,锁定片的径向长度大于第一导尿管插槽111的径向长度。

参照图5并结合图2、图11,壳体11内在上方还设置有腔室31,腔室31内设置有水泵和比重计,水泵在第一导尿管插槽111处设置有接口311,在插入导尿管装置2时,首先打开盖门12,随后将导尿插头22插入至第一导尿管插槽111,由于锁定片较大,故锁定片位于第一导尿管插槽111的外侧,并实现锁定片与第一导尿管插槽111外壁限位,实现转动的角度定位,同时插嘴21与接口311连接,随后,盖合盖门12,继而,第一锁定部123与第二锁定部23卡合配合,导尿插头22位于导尿管插孔122中定位限位,使得导尿插头22在盖门12盖合时无法外拔,继而防止误拔出。

参照图6至图9,尿液监测装置还包括两个铰接装置4,铰接装置4沿纵向布置并位于壳体11的同一侧上,两个铰接装置4分别连接在壳体11和盖门12之间,铰接装置4包括座体42、转柱45、连接件44、扭簧46、上盖41和下盖43,座体42固定设置在壳体11上,座体42设置有第一安装腔421,第一安装腔421为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的安装孔,转柱45沿纵向延伸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安装腔421内,转柱45呈圆柱状设置,转柱45内沿轴向设置有第二安装腔451,第二安装腔451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圆形安装孔,转柱45在第二安装腔451的上端设置有开口,转柱45在第二安装腔451的下端设置有承载底壁,在承载底壁上设置有两个限位块454,两个限位块454之间设置有第一定位部453,第一定位部453为设置在承载底壁上的第一定位槽,扭簧46安装在第二安装腔451内,扭簧46的的第一端461与第一定位部453连接,即第一端461位于第一定位槽限位配合。座体42在第一安装腔421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槽422,第二定位槽422位于上端开口的一侧并与开口连通,扭簧46的第二端462位于第二定位槽内限位配合。上盖41盖合在第一安装腔421的上端和第二安装腔451的上端的上方,上盖41与座体42固定连接。

在转柱45的下端设置有驱动端452,驱动端452呈方块布置,连接件44的第一端设置有方孔443,方孔443与驱动端452驱动连接,连接件44的第一端横向延伸,连接件44的第二端用于与盖门12固定连接,连接件44在连接件44的第一端与连接件44的第二端之间设置有限位槽445。

座体42在第一安装腔421的下端的横向侧部设置限位部443和限位部444,下盖43位于第一安装腔421的下端,并通过限位部443和限位部444固定连接于座体42,转柱45和连接件44位于下盖43的上方下盖43支承转柱45和连接件44,下盖43和座体42的下表面形成横向的滑槽47,连接件44在滑槽47内沿横向转动,连接件44的第一端可分别与限位部443或限位部444邻接,在连接件44转动时,限位槽445可与下盖43配合限位,继而实现盖门12可横向地转动盖合壳体11。

参照图10,尿液监测装置1还包括锁定装置,锁定装置位于远离铰接装置4相对的一侧上,锁定装置包括固定锁件16、固定锁件18、自由锁件15、自由锁件17、按键13和转杆14,固定锁件16和固定锁件18分别固定设置在壳体11的上下端,自由锁件15、自由锁件17、按键13和转杆14设置在盖门12上,按键13设置在盖门12的边缘位置且可沿横向移动,按键13设置有斜面131,转杆14在斜面131相对应的位置也设置有斜面141,转杆14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转柱143、145,通过按键13的横向移动继而实现驱动转杆14转动,而自由锁件15、自由锁件17分别设置在转杆14的上下两端,继而可随转杆14转动,盖门12盖合锁定时,固定锁件16和自由锁件15锁定配合,固定锁件18和自由锁件17锁定配合,解锁时则通过驱动按键13移动,继而是转动14、自由锁件15、自由锁件17转动,继而实现固定锁件和自由锁件的分离。

参照图11至图13,尿液监测器在壳体11内存储腔112,尿液监测器在存储腔112设置有称重装置和rfid读卡装置34,称重装置包括承载板33和称重传感模块,称重传感模块与承载板33连接,当尿液收集盒4放置在承载板33上时,能够通过称重传感模块如压力传感器或电容传感器等获取尿液收集盒4的重量,rfid读卡装置34设置在承载板33的中部上,承载板33上设置有两个导向条331和定位条332,导向条331位于rfid读卡装置34的横向外侧,导向条331沿尿液收集盒4的插入方向延伸,定位条332位于rfid读卡装置34的横向外侧,且定位条332位于两个导向条331之间,导向条331的延伸方向和定位条332的延伸方向垂直,且定位条332位于靠近存储腔112的开口处,在远离存储腔112开口的深处壳体11还内设置有配重块32。尿液监测器在壳体11内电池19,在断电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工作续航能力,使得动态尿液检测仪能够适配多种使用场景。

尿液收集装置包括尿液收集盒4和集尿装置5,尿液收集盒4呈扁平状由硬质材料制成的盒体设置,尿液收集盒4设置有上端斜面411和上端平面412,上端斜面411位于靠内侧,上端斜面411朝向倾斜设置,上端平面412位于靠外侧,在上端斜面411、上端平面412和尿液收集盒4的底壁上均设置有网状孔状结构,以提高尿液收集盒4的结构强度。尿液收集盒4设置有尿液入口43,尿液入口43位于尿液收集盒4在上端平面412的中部,尿液收集盒4在上端平面上还设置有尿液排口44,尿液排口44和尿液入口43位于上端面的边缘位置。

尿液收集盒4还设置有rfid标签42,rfid标签42设置在尿液收集盒4的底壁上,尿液收集盒4的底壁上设置有两个导向槽414和定位槽415,导向槽414沿尿液收集盒4的安装方向延伸,导向槽414位于rfid标签42的横向外侧,定位槽415位于rfid标签42的横向外侧且位于两个导向槽414之间的位置上,定位槽415位于靠外侧的位置上,导向槽414的延伸方向和定位槽415的延伸方向垂直,在尿液收集盒4位于靠外侧的位置上还设置有握持槽413。

当尿液收集盒4安装到承载板33时,导向槽414对导向条331导向定位,定位槽415对定位条332定位配合,承载板33对尿液收集盒4支撑,继而通过称重传感模块对尿液收集盒4及其内的尿液重量进行实时检测,rfid标签42与rfid读卡装置34相对,rfid读卡装置34可在rfid标签42进行相关的数据读写,如对尿液收集盒4的合法性、出厂时间、使用时长、型号、测量结果、监测结果等进行读写,从而有效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集尿装置5设置在壳体11内并位于尿液收集盒4的上方,集尿装置5设置有尿液入口51、检测腔室、尿液出口52和开关阀53,检测腔室位于中部且用于对尿液进行相关的检测,尿液入口51位于上方并连通在检测腔室和腔室31之间,尿液出口52和开关阀53位于下方,尿液出口52与检测腔室连通,开关阀53设置在尿液出口52处并用于控制尿液出口52的开闭,尿液出口52位于尿液入口43的正上方,尿液出口52与尿液入口43分离且相对布置,尿液出口52用于向尿液入口43输出尿液样本。

通过集尿装置5和尿液收集盒4的分离设置,使得在实时测量尿液收集盒4时能够更为准确地获取尿液收集盒4的重量变化。

由上可见,通过将rfid读卡装置设置在承载板上,当尿液收集盒放置在承载板上时,并进行相关的比例称重测量时,利用rfid读卡装置可对尿液收集盒合法性进行检测,通过后则可对相关的测量数据进行读写,不仅可对尿液收集盒的合法使用进行监控,还能对使用时长、测量时间、相关重量、比例数据或型号等进行读写记录,通过智能化的管理方案提高尿液监测器的性能。通过导向条和定位条的定位配合,可使尿液收集盒放置在承载板后位置相对固定,有利于rfid读卡装置对尿液收集盒的rfid标签进行读写,继而提高使用稳定性。

且集尿装置的设置用于对尿液的先收集,并用过开关阀的控制,以方便提取尿样,检测完毕后则全部输入至尿液收集盒,从而集尿装置内不会集存陈旧的尿液,保证每次提取的尿样都是新鲜的尿液,能准确反映病人即时的身体状况。通过尿液出口与尿液入口分离且相对布置,使得集尿装置与尿液收集盒分离布置,提高尿液收集盒在称重装置上的称重准确性,从而提高检测精度。尿液排口设置在上端面上可防止误倾倒,且尿液排口的上端设置能够作为排气口使用,有利于提高尿液入口的液体进入顺畅度,而边缘设置能够在排液时更能排放干净。

另外,通过铰接装置连接在盖门和壳体之间,并配备扭簧连接在座体和连接件之间,使得盖门在打开后在扭簧的作用下实现位置定位,并通过转柱为连接件的转动提供良好的的支撑连接,使盖门稳定转动运行。对于扭簧的安装定位,本案是通过在转柱内设置第二安装腔,并将扭簧设置在第二安装腔内,在转柱的下端设置第一定位槽,座体在上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槽,继而将扭簧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定位槽内,使得扭簧能够稳定地安装在转柱中,为转柱提供稳定的弹性转动力。

再者,通过上盖的盖合,对转柱和扭簧提供上端的限位固定,使铰接装置在运行中更为稳定。利用两个铰接装置对门盖进行铰接连接,使门盖的打开和锁定更为稳定。通过锁定装置对门盖和壳体的锁定,可使尿液监测装置能够稳定地盖合,且由于通过转动转杆和自由锁件的设置,可节省结构布置空间。下盖用于对转柱和连接件进行支承,为连接件的转柱的转动提供稳定的支承。限位部用于对连接件的转动进行限位,以防门盖转动过渡。连接件在转动时能够通过限位槽和下盖的限位配合,为连接件提供稳定的限位转动。

并且,通过分别在壳体设置的第一导尿管插槽和盖门设置的第二导尿管插槽,相互铰接盖合继而形成导尿管插孔,导尿管插孔用于被插装导尿管装置,盖合后导尿管装置可以通过第一锁定部进行锁定,继而实现稳定连接,防止在运行过程中误拔出,有效提高尿液监测装置的工作稳定性。通过锁定槽对导尿管装置实现方便稳定地锁定,即在打开盖门时插入导尿管装置,随后盖上盖门后,由于导尿管装置上设置有弧形或半圆形片状锁定部,并利用弧形或半圆形的锁定部对导尿管装置进行锁定,且导尿管装置的插入角度和位置均为固定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