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皮肤渗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98627发布日期:2019-09-03 22:22阅读:871来源:国知局
药物皮肤渗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药物皮肤渗透装置,属于医疗用品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医学临床实践中常见的给药方式有口服给药和注射给药。其中,口服给药时,有些药物会遭到消化系统破坏,还有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增加患者的痛苦。注射给药虽然可减轻或避免口服给药的不良影响,但需要将金属针头刺破皮肤,进入深层组织,易给患者带来疼痛和恐惧的心理压力。

医学科技的进步催生了第三代给药技术,即经皮给药。这种给药技术以贴敷方式用药,药物由皮肤吸收后作用于局部组织或经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经皮给药安全无痛、使用方便,即克服了传统口服给药方式的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道作用,又避免了注射给药所带来的感染和疼痛感。然而在经皮给药时,药物分子受到皮肤,特别是有较厚角质层的皮肤的阻碍作用,其药物输送效率较低,尤其是输送某些大分子药物时,往往难以渗透进入皮肤组织。

经皮给药发展较为成熟的技术为微针给药技术和电极渗透给药技术。但这两种给药技术都存在一定的缺点,如适用药物种类少、成本高、难以反复使用、药物种类难以配比和调节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药物皮肤渗透装置,通过在超声作用引发微振动,再将外敷的药剂逐步渗透入皮肤,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经皮给药所存在的技术缺陷。

本发明实施例的药物皮肤渗透装置,包括:圆筒形的外壳,以及负压管;所述外壳为底端开口的容腔,该容腔内设置有内壳;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的容腔为吸附腔,该吸附腔与所述负压管相连通;

所述内壳的底端具有开口,该开口上覆盖有一层用于吸附药剂的吸附层;

所述内壳的顶部安装有气压杆,该气压杆的底端固定有弹性的金属网罩,所述金属网罩上固定有多个振针;所述金属网罩通过所述振针与所述吸附层相接触;

所述金属网罩上设置有超声波换能器。

如上所述的药物皮肤渗透装置,其中,所述振针的顶端设置有球型接触头。

如上所述的药物皮肤渗透装置,其中,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安装在所述气压杆的底端,所述金属网罩通过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安装在所述气压杆的底端。

如上所述的药物皮肤渗透装置,其中,所述内壳中设置有出气管,该出气管与所述负压管相连通。

如上所述的药物皮肤渗透装置,其中,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气流控制阀。

如上所述的药物皮肤渗透装置,其中,所述吸附腔的顶部设置有连通管,该连通管与所述负压管相连通;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控制阀。

如上所述的药物皮肤渗透装置,其中,所述金属网罩的截面为圆弧形;所述金属网罩的顶端设置有硬质垫板,所述金属网罩通过所述硬质垫板安装在所述超声波换能器上。

如上所述的药物皮肤渗透装置,其中,所述吸附层内填充有脱脂棉。

如上所述的药物皮肤渗透装置,其中,所述内壳为圆筒形结构;所述内壳的开口所在平面,与所述外壳开口所在平面相同;

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的开口边缘均设置有硅胶密封垫。

本发明通过外壳与内壳之间的吸附腔接入负压管产生负压,利用负压将整个装置吸附固定在皮肤上;再通过超声换能器带动金属网罩振动,从而使振针在吸附层内高频振动,且振针还能与皮肤外层相接触,从而使吸附层内的药物快速渗入皮肤,大大提高了药物的皮肤给药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药物皮肤渗透装置的侧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皮肤渗透装置可以采用以下材料制成,且不限于如下材料,例如:塑料、硅胶、铝合金、钛合金、热塑塑料、聚四氟乙烯、不锈钢等。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药物皮肤渗透装置的侧面结构图;本发明实施例的药物皮肤渗透装置,包括:圆筒形的外壳1,以及负压管15;负压管15一般与真空泵相连,以保持一定的负压。

所述外壳1为底端开口的容腔,该容腔内设置有内壳2;所述内壳2与所述外壳1之间的容腔为吸附腔12,该吸附腔12与所述负压管15相连通;吸附腔12位于内壳2的外侧,实际使用过程中,用于吸附人体给药部位的皮肤,起到固定整个内壳2的作用。吸附腔12的设置,避免了内壳2使用过程中的脱落、晃动和松动。

通常情况下,所述吸附腔12的顶部设置有连通管10,该连通管10与所述负压管15相连通;所述连通管10上设置有控制阀11。控制阀11用于控制吸附腔12内的负压压力,避免过高的负压损害皮肤。

所述内壳2的底端具有开口,该开口上覆盖有一层用于吸附药剂的吸附层3;吸附层3内一般填充有脱脂棉。吸附层在使用之前需要预先浸入药物或临时调配的药剂,然后放置于内壳2内,且与皮肤相接触。

所述内壳2的顶部安装有气压杆40,该气压杆40的底端固定有弹性的金属网罩5,金属网罩5一般为薄壁不锈钢盘,具有一定的弹性。

所述金属网罩5上固定有多个振针6;所述金属网罩5通过所述振针6与所述吸附层3相接触;一般情况下,振针6的顶端固定在金属网罩5上;振针6的底端插入吸附层3中,且与皮肤表面相接触。

所述金属网罩5上设置有超声波换能器4。超声波换能器能够产生高频的振动,该振动作用通过金属网罩传递给每个振针,振动的振针通过反复的高频振动使药物充分渗透于皮下,促进药物的吸收。且振动的振针也有助于软化和击碎皮肤的角质层,进一步促进药物的渗透。

一般情况下,所述超声波换能器4安装在所述气压杆40的底端,所述金属网罩3通过所述超声波换能器4安装在所述气压杆40的底端。

本实施例的药物皮肤渗透装置,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网罩5的截面为圆弧形;所述金属网罩5的顶端设置有硬质垫板41,所述金属网罩5通过所述硬质垫板41安装在所述超声波换能器4上。

硬质垫板41起到稳定振动作用的目的,并将该振动传递给整个金属网罩;通过调节整个硬质垫板41的大小和厚度,也能对振动的频率和强度进行有限的干预,以适应不同的药物和患者。

本发明通过外壳与内壳之间的吸附腔接入负压管产生负压,利用负压将整个装置吸附固定在皮肤上;再通过超声换能器带动金属网罩振动,从而使振针在吸附层内高频振动,且振针还能与皮肤外层相接触,从而使吸附层内的药物快速渗入皮肤,大大提高了药物的皮肤给药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药物皮肤渗透装置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渗透装置,由于吸附腔通过负压吸附的方式固定在皮肤上;内壳相对皮肤不易晃动和脱落,

2、吸附腔与负压管相连通,能够持续的保证吸附腔内的负压稳定,避免因为药物渗入吸附腔引起的松动和脱落;

3、金属网罩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通过一定弹力使振针作用在表面皮肤上,且不损害皮肤;

4、振针的端部不仅浸入药物的吸附层,且能够近距离与皮肤接触,不仅带来了药剂的高频振动,也能够软化皮肤角质层,提高渗透效率;

5、金属网罩能够使吸附层自动压紧在皮肤上,更换和拆装操作方便;

6、气压杆能够保证金属网罩能够以合适的作用力压紧在皮肤上;由于药物吸附在吸附层中,可以采用少量的药物进行皮肤给药;避免了药物的浪费。

本实施例的药物皮肤渗透装置,其中,所述振针6的顶端设置有球型接触头60。球形接触头一般为金属接触头或硅胶接触头,用于插入吸附层中产生振动且与人体皮肤相接触,也能够提高人体皮肤与振针的接触面积,从而扩大渗透接触面。

本实施例的药物皮肤渗透装置,其中,所述内壳2中设置有出气管20,该出气管20与所述负压管15相连通。从而使内壳2在使用过程中也能保持一定的负压,且这样的负压还有助于蒸发的药剂及时排除,避免药剂蒸汽过大引起的内壳2脱落。

优选的,所述出气管20上设置有气流控制阀21,气流控制阀21用于调节内壳2内的负压,也能够起到通过出气管20排除蒸发气体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药物皮肤渗透装置,其中,所述内壳2为圆筒形结构;所述内壳2的开口所在平面,与所述外壳2开口所在平面相同;所述内壳2与所述外壳1的开口边缘均设置有硅胶密封垫。硅胶密封垫用于增强密封性,或增大与皮肤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起到防止脱落的目的。

另外,本发明的药物皮肤渗透装置制作成本不高,能够使用各类临时配置的药物制剂,结构设计紧凑,成品质量稳定,使用方便,实验过程安全不易脱落,适用于各种液体药物制剂的皮肤给药。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一些变形加必需的通用技术叠加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简化上位一些重要技术特征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为整个设备的结构并配合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结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